第一卷 第2章 對答如流

字數:4177   加入書籤

A+A-




    徐鶴聞言心中大喜,他連忙掙開手臂,躬身行禮道:“請大人出題相試!”
    李縣令見他答應得如此幹脆,心中暗暗點頭:“看他作態,似乎不是胸無點墨之人!”
    黃有才見徐鶴死裏逃生,心中不由大急,不過轉念一想,這小子因為家貧,十二歲才入學。
    社學入學先學《百家姓》、《千字文》,後來是《小學》、《孝經》,再後來才是《四書》……也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看起來似乎不多,三年裏怎麽也能背出來了。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這期間,學童還要起影格寫仿字帖練字,還要跟著夫子逐字逐句熟讀背誦上麵所學經義。
    一邊背,夫子一邊告訴你是什麽意思。
    一經通,才能學習下一經。
    整個蒙童的社學是十分講究步驟的。
    而據黃有才所知,三年以來,雖然徐鶴讀書非常用功,但也不過剛剛學完《論語》、《大學》和《孟子》,《中庸》則根本未曾涉獵。
    這次之所以參加縣試,不過是夫子為了讓他提前適應考試,所以才給他找了結保之人,報了名,事實上,壓根沒指望他能考中,畢竟經義都沒學完,八股文章更是無從提起。
    這樣子能考中才怪。
    想到這,黃有才心中大定:“如果一會兒李縣令考察徐鶴《四書》,就算他別的答得都很好,隻要《中庸》不會,我就說他帶著小抄就是為了《中庸》這一經,保管他徐鶴有口難辯!”
    這邊,李縣令見徐鶴一經準備好了,於是沉吟了一下便開口問道:“【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接~~~~”
    徐鶴毫不猶豫地答道:“【曰:思無邪!】”
    這道題很簡單,出自《論語》,李縣令見他答出,點了點頭道:“解~~~~”
    徐鶴組織了下語言回答:“聖人說《詩經》三百多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回答:思想純真無邪!”
    這道題屬於送分題,隻要在社學進學之人,大多能回答出來。
    李縣令試探結束後這才正式開始出題了。
    “【孟子曰:“不信仁賢,則國空虛。】接~~~~~”
    徐鶴聞言根本不慌:“【無禮義,則上下亂。無政事,則財用不足。】”
    李縣令這題出自《孟子》·盡心章句。
    之所以出這題是因為《盡心章句》在《孟子》的下半部分,如果僅僅翻讀幾頁之人是絕對看不到這句話的。
    但讓李縣令很滿意的是,徐鶴不假思索便回答了上來。
    聽到這,他麵容終於稍稍和緩了一些,隻見他溫聲道:“可能釋義?”
    徐鶴躬身答道:“不信任仁德賢能的人,那國家就會缺乏人才;沒有禮義,上下的關係就會混亂;國政荒廢,國家的用度就會不夠。”
    這番解釋清晰明了,要知道,在古代,讀書可是高門大戶的專利,為什麽?因為人家有專門的經學釋義,也就是四書五經的工具書。
    你光是讀經,卻不理解,那讀了跟沒讀一樣,而這些高門大戶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可以查到工具書,讀書能夠理解,自然學習效果一日千裏,非平民子弟可比的。
    到了國朝,雖然這種情況有所緩解,但普通社學裏可沒什麽好的工具書,徐鶴能這麽清晰地給這句話釋義,著實讓堂上一眾官員刮目相看。
    所謂讀經是本事,釋義才是真才實學,最後的科舉八股,說到底就是考察你對經義的理解。
    徐鶴能把一句話解釋的這麽簡單清晰,如果他的所有釋義都是這種水平,那也就是說將來他考八股比別人就牛多了。
    你說這幫人能不驚訝嗎?
    李縣令此時更加高興,他連連點頭讚道:“不錯不錯,解釋的很好!”
    但僅憑兩題,徐鶴還是存在僥幸的成分,李縣令繼續考道:“【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黃有才聽到這句不由心中大喜,這句話可是出自《中庸》,而據他所知,徐鶴壓根沒學過《中庸》!
    想到這,他眼珠子一轉笑道:“沒想到竟被你蒙混過去兩題,大人,可一可再不可三,我猜他這題絕對答不出來!”
    徐鶴鄙夷的看他一眼,口中流利答道:“【非天子,不議禮,不製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此言一出,黃有才整個人目瞪口呆,他張大著嘴巴不可思議地看向徐鶴:“你你你,你怎麽讀過《中庸》?”
    這次輪到徐鶴冷笑了:“聖人之言,心向往之,夫子不教,難道就不能自學嗎?”
    “好!”李縣令進士出生,最喜歡敏而好學之輩,他見徐鶴對答如流早就生出了愛才之心,再加上聽黃有才的意思,這個小家夥在社學中是沒有學過《中庸》的,但是他依然能答出這題,說明他平日裏暗暗下了不少功夫啊。
    這時,現場所有人心中都莫名其妙湧現出一個問題:“如此敏而好學、熟背經義之人會在考場中夾帶小抄嗎?要知道《四書精要》這本小抄的內容就是四書的經義內容,人家徐鶴連釋義都這麽厲害了,還能不會背經義本身嗎?”
    國家科舉,縣試府試主要考察學生什麽?
    還不就是對經義熟不熟悉?
    如今李縣令出了三題,徐鶴題題對答如流,在有些偏遠小縣,就衝這份表現,縣令都可以直接讓其通過縣試的。
    而此時,這正是李縣令心中所想:“徐鶴,本官見你對答如流,想來根本不用《四書精要》這樣的夾帶,定是有人誣陷於你!”
    說完,他朝一旁麵色如土的黃有才狠狠瞪了一眼!
    接著他轉過頭來對徐鶴聞言道:“既然你熟讀經義,本官就當場做主,今科縣試,你被取了!”
    周圍人聽到這話頓時嘩然一片,剛剛還要被投入大牢的家夥竟然扭轉乾坤,得到了縣令大人的賞識,當場免考過了縣試,擦,人生際遇,真是……一言難盡。
    就在大家唏噓不已之時,突然黃有才咬了咬牙大喊道:“大人不可,縣試第一場考的是八股文章,這徐鶴壓根不會做時文,您可不能讓他過了縣試啊!”
    李縣令早就看他黃有才不爽,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自己被他當槍使了,要不是那一聲雷響,自己就要成為這個家夥的幫凶。
    要不是這黃有才的大哥是自己同年,不然他早就將其拿下,可這他還不自知,跟個狗皮膏藥一樣,黏著自己不放,著實讓他動了真火。
    “混賬,本官還要你教我做事?”李縣令怒斥道。
    就在這時,突然有個聲音緩緩道:“大人,黃有才對此有異議,學生不敢讓大人被別有用心之人汙蔑您包庇小子,小子鬥膽請大人收回成命,讓小子應了這科縣試!”
    “嘶~~”其他等著進場考試的考生倒吸一口冷氣,縣令大人都已經放話了,這家夥傻的嗎?竟然還主動要求參加考試……
    李縣令聞言深深看了徐鶴一眼,臉上不由露出鄭重之色道:“好,本官答應你!給你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但願你的破題別讓本官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