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萬事如意

字數:3758   加入書籤

A+A-




    永寧二年,六月初,慶陽城的城防工程已經基本完工了,穆晟坐在剛剛造好的大型飛鳶在天上參觀整個慶陽城。
    前排駕駛飛鳶的正是阿合喇彌。二人在天空中俯瞰整個慶陽城全城也是一種說不出來的震撼,這個時代的城市規模竟然如此龐大,四四方方的院落建築,四通八達的街道,街道上如螞蟻般大小的人群來往如梭讓這座城市顯得格外繁榮。
    穆晟拍拍前排阿合喇彌的肩膀說道:“阿玖,走,我們去別的地方飛一飛,好好看看這大好河山。”
    阿合喇彌笑道:“好的陛下,我們飛向那座山上去看看。”
    “好!”
    她熟練的駕駛飛鳶,一個側翼翻轉便飛向了遠方。
    此刻穆晟也是心情舒暢,二人飛在天上迎麵而來的冷風呼呼的吹拂在臉上,阿合喇彌那一頭銀發隨風飄揚,像是飛舞在空中的綢緞一般,這一切都如此美好。
    章台宮中,治粟都尉鄧祈,左右二相齊至覲見皇帝,此刻穆晟還沉浸在早上空中飛行中那難得自由身的歡快中,那時候仿佛他真的變成了翱翔在天空中的飛鳥。
    治粟都尉鄧祈見皇帝興致不錯,便上前進言道:“啟奏陛下,臣在各地主持的番芋培植技術已經取得成功。”
    穆晟驚喜道:“哦?好,太好了,愛卿可是為國立了一大功阿。”
    治粟都尉鄧祈一招手,幾名隨從捧著盤子上前,裏麵正是已經在南北氣候條件下培育完成的番芋,鄧祈也沒想到皇帝會對農業重視到如此程度,他一介武將硬生生被逼成了農學專家。
    鄧祈指著其中一個盤子中,明顯看起來小一圈細長的番芋說道:“啟奏陛下,這是北方培育出來的番芋,個頭要小一些,此物在南北各地種植都是可以的,不挑地,但是對水源要求很高,雖然不必精耕細作,但初下種植,直至收獲,幾乎每天都得澆水灌溉,好處是產量很高,十畝地的下田,足夠養活一家老小,即便秋冬農閑時也能保障有足夠的糧食供應。”
    穆晟聽的連連點頭。
    鄧祈又指著另一個盤子裏,長相個頭明顯要大幾圈的番芋說道:“陛下請看,這是南方各郡縣培育出來的番芋,南方水源充沛,江河湖海密布,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種植此物更是合適。”
    穆晟讚歎道:“真是天賜神物,如此看來,作為米粟等主食的補充作物耕種,馬上便可以在全國推廣了?”
    鄧祈道:“陛下聖明,的確如此,以朝廷的名義,在全國展開推廣種植,不知能養活多少百姓。”
    穆晟聞言非常高興,勉勵了一番鄧祈後,他腦子裏已經開始幻想出一個盛世王朝的輪廓了。
    等鄧祈奏對結束後,右相趙芻上前來,奉上奏書,說道:“啟奏陛下,此次在越郡推行恢複舊製,收效出乎預料的好,越地百姓皆人人稱頌陛下您是聖天子臨世。”
    穆晟聞言,笑道:“朕還聽卞虎說,越地百姓風傳朕是當年太子笙的遺腹子,所以才對越地百姓格外施恩,可是如此?”
    趙芻苦笑道:“啟奏陛下,確實有這樣傳聞,如今在越地三郡,晉法已經基本廢止,臣也不好以非議君上之罪捉拿當地百姓問罪,如此行事怕會寒了人心。”
    左相高重上前道:“陛下,臣以為還是要稍微管束一下,這涉及到陛下您作為我朝皇室血統的正統性,不可小視啊。”
    穆晟微微頷首道:“嗯,謠言止於智者,確實該管一管,隻要不太過分,小懲警示便好,不許重罪問刑。”
    穆晟當然知道高重的小心思,此次試點改革成功,趙芻可是立了大功,以後要是在關東地區全麵推廣恢複舊製成功,他趙芻在朝野內外的聲望一定會完全蓋過高重這位堂堂左丞相,到那時候朝堂上他就真沒什麽存在感了,肯定得靠邊站,這由不得高重不緊張。
    至於血統問題,在舊都博城舉行親政大典的時候,穆晟已經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皇室宗親的麵就已經證明過了,在這個異世界,想用外姓血統蒙混過關繼承大位那是不可能的,想作假?除非朝野內外都是自己人,皇室宗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外姓篡權,不過這種關於血統的輿論風向還是得控製一下,不能任其蔓延,人雲亦雲,說多了,對自己坐穩皇位並非好事,搞不好會有人拿這種不靠譜的傳聞借機搞事情。
    穆晟也知道不能讓右相趙芻獨占功勞,便安撫高重道:“高相國,朕知道你祖上是陳國人,今後陳地的舊製改革就由你牽頭推行,今後在全國推廣恢複舊製,就由你與趙相國一同負責就好。”
    高重聞言,心中大喜,他知道這是領導在給他分功勞,連忙上前領命道:“謝陛下,臣肝腦塗地,絕不辜負陛下您的信任。”
    穆晟轉首指著堆成小山一般的奏折,問趙芻道:“兩個月前,舅公您負責試點恢複越地舊法,朝廷上下彈劾舅公的奏章都快把朕的案幾給堆滿了,朕都留中不發,現在朝廷恢複舊法成功,百官是何意見?”
    趙芻當然知道皇帝把大部分壓力都自己扛了,就為了讓他放開手做事。
    趙芻感慨道:“啟奏陛下,事實勝於雄辯,雖然現在朝廷百官中還是有不少反對聲浪為此叫屈,皆言此為禍國之舉,但是支持改製的官員已經占大多數了,事實也證明兩製之策實為安定天下的善法。”
    穆晟道:“好,很好,朕惟願天下太平無事,百姓都能豐衣足食,朕就算是對的起先帝留下的基業了,今年番芋培育成功,也是大喜事,朕明天要正式祭告天地,太廟,大赦天下。”
    左右丞相聞言,齊聲道:“大晉萬年,陛下仁德。”
    翌日清晨,皇帝儀仗領文武百官行至郊外祭壇祭天,祭台下旌旗招展,人頭聳動,在莊嚴肅穆的古樂聲中,穆晟一身隆重的袞冕服一步一步緩步登上高台跪拜祭祀天地。
    皇帝慎重其事的接過讚禮官手中托盤鄭重其事的放置在供桌上,盤中正是培育成熟的番芋,今年的祭祀便是祈福天下太平,上天保佑風調雨順。
    讚禮官上宣讀祭文,敬告天地。
    儀式進入尾聲,內廷總管楊謹上前道:
    “治粟都尉鄧祈聽旨。”
    鄧祈聞言一愣,便上前跪拜聽封。
    “詔曰,我朝以耕戰立國,今天下承平,吾皇尤重農事,我朝得天賜神物,可養億兆之民,大利國家,治粟都尉鄧祈培育番芋有功,特敕封為關內侯,食邑五千戶,欽此。”
    鄧祈大禮叩拜道:“臣叩謝陛下天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鄧祈接過聖旨後心中是激動無比,沒想到自己打了半輩子仗都沒封侯,隻是偶然發現培育出來了番芋便因此得封千戶侯,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皇帝此舉也是在告訴天下所有人,朝廷是有多麽重視農業生產,這個時代,農業才是社會的基礎與根本,即便是到了工業時代,農業產值雖然沒有工業產值高,但也是國家最重要的根基,那涉及到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人沒錢還能忍受,如果大多數人都沒飯吃,開始餓肚子,國家離大規模動亂也就不遠了,改朝換代也不過旦夕之間。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