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韓信恩師,武安君

字數:5628   加入書籤

A+A-




    “真的是你呀!”
    “你認識他?”
    “快,快給他鬆綁!”
    韓信是連忙上前,親自為青年鬆綁。而後以師禮事之,東向坐西向對。言行舉止中透著恭敬,就是蕭何都看懵了。
    要知道韓信可是出了名的狂傲,就是在蒙恬麵前也沒多收斂,現在卻對這披發青年尊崇有加且以師禮待之。這麽想來就隻有一種可能,他就是韓信口中留給他兵書的大恩人!
    “拜見將軍。”
    邯鄲人?
    蕭何皺了皺眉。
    他這兩年沒少和邯鄲人打交道,軍中很多都是來自邯鄲,所以這口音他一聽就知道。縱然對方刻意掩飾,他也聽的出來。鄉音,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改的。
    李左車正襟危坐,抬手行禮。望著遠處秦軍旌旗林立,其中不乏胡戎。又看著曾經在淮陰裏中不受待見的布衣韓信,也是感到有些好笑。
    “吾為韓氏,名信。”
    “終有一日,能拜為大將軍!”
    昔日韓信的誓言,震耳欲聾。李左車彼時恰好在逃難,受韓信烤魚的恩惠,再加上見其有雄心大誌,便將大父留下的兵書和寶劍送給了他。
    當然,也是因為他當時在逃難不方便。帶著這倆物件,任誰都能看出他的身份。而韓信雖然在淮陰不受待見,可他卻是相當灑脫且有大誌。因為有身好本領,與些任俠關係還算是好。韓信得到兵書寶劍絕不會賣了,而是留著。等今後他抽身而出,再找韓信要回便可。
    他的大父,就是趙國武安君李牧。為趙守邊十餘年大破匈奴,令不可一世的頭曼單於被迫遁走,十餘年不敢靠近趙國邊城。
    再後來他親自出使秦國,簽訂盟約,並且讓秦國歸還了趙國質子。當時李牧有位兒子名汨,在秦國擔任中大夫,他又生了李諒、李左車、李仲車。其中李左車雖然年幼,卻是喜好戰事。而且天賦極高,將李牧視作偶像,就想跟著李牧回趙國祭祖。
    也別覺得奇怪,像李氏這類豪族都是家大業大,往往都會在各國都有任職。比方說率領上黨投靠趙國,寧死不為秦臣的馮亭,他的後人在秦國卻是混的風生水起。
    又比如三國時代的諸葛三兄弟,在魏蜀吳幾乎都做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氏家大族往往都會為宗族著想,雞蛋肯定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況且人各有誌,若有前途去別的諸侯也無問題。李汨這支就是如此,在秦國混的倒也還算可以。
    李左車來至趙國後,看著大父李牧操練騎兵,他是無比欽佩。令行禁止,便能指揮千軍萬馬。李牧告訴他,若想百戰百勝便得勤於練兵。
    趙國自胡服騎射後,便以騎兵為長。他昔日大破匈奴,戰車千三百乘、戰馬萬三千匹。在引出匈奴主力後,李牧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
    沒點本事,他敢與匈奴硬碰硬?
    彼時李牧便說了,秦趙早晚都會有一戰。秦國的狼子野心早早就已顯現,自長平之戰後趙國便失去了與秦抗衡的資格。可恨秦國出了六代明君,而趙國卻是寥寥無幾,唯武靈王能稱為雄主!
    李左車那時因為太過年幼,並不能理解李牧的一些話。隻記得大父背著他站在長城處,望著南方的趙國不斷歎息。
    “大父不怕匈奴,亦不懼暴秦!”
    “大父最怕的是將相不和,國主無能!”
    “秦箭雖然厲害,卻是看的見的。”
    “還有看不見的,殺人於無形!”
    很快,秦國來了!
    桓齮攻取平陽,殺趙將扈輒,號稱是斬首十萬。而後乘勝追擊,成包圍趙都邯鄲的形勢。危急關頭,趙王遷隻能從雁門調回李牧,命其為大將軍,率所部南下,指揮全部趙軍反擊秦軍。後大破秦軍於肥,殺秦將桓齮!
    為此,李牧因功封為武安君。
    麵對冠帶,李牧在府中卻是歎息。李左車記得,那晚李牧徹夜未眠,與他講秦國武安君白起的事跡。對國主而言,武將就是鋒銳的寶劍。有敵來犯時,自當要出鞘殺敵。若是沒有敵人,自然得要歸鞘。可若傷到自己,也就無需留著了……
    這是武將的宿命!
    他隻望趙王遷勿要幹涉他。
    官職爵位,他不在乎。
    後來,秦國再次發起戰事。自鄴進軍的秦軍在北抵南番吾時,再度被李牧所大敗!
    趙國雖然贏了,卻也是慘勝。關鍵又接連發生地震旱災,讓國內遭受重創。趁此良機,秦王政是下定決心滅趙,以王翦為上將軍,楊端和、羌瘣、李信為裨將,兵分三路圍剿邯鄲!
    李牧則為上將軍,親率族人抵抗秦軍。為了籌措糧草,甚至是將皇帝賞賜給他的金玉悉數變賣。他的壯舉令趙國人上下一心,硬生生的守住秦國三路大軍合圍,並且是發起了數次反擊!
    於是王翦看明白了,秦國若想速勝就隻能除去李牧。他們的確可以活生生困死邯鄲,可這時候若是別國相助,恐怕又是場邯鄲之戰!
    他派奸細以重金收買郭開,告訴郭開若是秦國退兵,李牧必然是上位。到那時,趙國廟堂上可還有他郭開的位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郭開也覺得有道理,便在邯鄲城內散播謠言。說李牧一直不主動出擊,是因為在暗中和秦國和談。別忘了,李牧長子可還在秦國當差。他們就是要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
    偏偏趙王遷就信了這些鬼話!
    當即派宗室派趙蔥去取代李牧。
    麵對昏庸無能的趙王遷,李牧是悲憤無比。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秦國長途奔襲若是久攻不下,士氣必然受到影響。這時候若是魏楚兩國出兵相助,秦國必定要退兵!
    李牧努力澄清解釋,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趙蔥根本不理會他。李牧被逼無奈,隻得拒不受命。誰料到郭開始繼續進讒言,還說李牧就是找理由。現在連大王的詔令都置之不理,這不是要造反是什麽?
    按律令,就該夷其三族!
    趙王遷於是以李牧宗親為圈套,迫使李牧回城的時候將其坑殺。將李牧定為叛國,夷其三族!李牧的短兵百將拚死護送李左車逃出邯鄲,讓他今後萬萬不可顯露身份。
    等他逃出來後,望著被攻破的邯鄲城,李左車隻是怔怔的笑著,一滴滴眼淚落在已經染紅的地上。大父李牧為趙守邊,屢破秦國。就是百姓都知道李牧就是趙國的守護神,隻要李牧活著,那秦國就難以攻破邯鄲。
    可是,昏庸無能的趙王遷不知道!
    大敵當前,卻聽信讒言誅殺李牧!
    李牧練兵多年,在軍中威望極高。結果他三族被誅,唯獨秦國這支得以保存。再麵對秦國的圍攻,有多少將士還想著抵抗的?
    這些,都是趙王遷造的孽!
    是他親手葬送的趙國!
    李左車為躲避搜捕,狼狽逃竄。大父李牧是在於秦國的毒計,他不願如其父似的歸順於秦國。所以是隱姓埋名,化名為李仲奔走各郡縣。
    為躲避搜捕,便和韓信有了些緣分。再後來他繼續奔走,又回到了邯鄲。看著被搗毀的大父墓碑,李左車是憤怒不已。秦國就是如此對待諸侯名將的,還是被無數趙人敬仰的武安君!
    秦國雖得其地,難得民心!
    終有一日,秦國會因此而出大事!
    李左車暗中立碑祭祀,卻被屢屢搗毀,可他從未放棄過。但後來,秦始皇的詔令傳至邯鄲。要修繕武廟,以祭曆代將相對外開拓之功。其中李牧大破匈奴,當入武廟以安邊郡,受天下秦民祭拜!
    李左車看著武廟慢慢被修成。
    終於在李牧忌日的那天,他一步步走進武廟。望著邯鄲巧匠修成的李牧像,李左車是落淚長拜。李牧陶像複原的很逼真,不論五官還是神情都一模一樣。邯鄲諸多黔首皆來叩拜祭祀,甚至有不少人開始讚揚皇帝。
    畢竟,殺了李牧的是趙王遷!
    至於離間計?
    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秦始皇胸襟開闊,麵對屢屢重創秦軍的敵國大將,依舊能做到一視同仁。並且是大肆宣揚李牧北破匈奴的事跡,現在就算是三歲的孺子都聽過其事跡。通過避重就輕,邯鄲人就隻會記得李牧大破匈奴的英勇事跡!
    昏庸的趙王遷殘忍殺害了李牧。
    英明神武的始皇帝則為李牧立廟!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李左車也都明白秦始皇的用意,但不論其究竟是怎麽想的,武廟這事辦的確實漂亮。
    再後來他就聽到了很多關於南郡烏鳥的事跡,卻隻能苦笑。秦國總能在合適的時候遇到合適的人,秦國滅六國後是百廢待興,正好需要治世能臣。
    後來又聽說黑夫舉薦諸多能將,前往北地郡。韓信首次登場便大破白羊部,後又以少勝多擊潰南下的匈奴主力。這事甚至是都傳到了邯鄲,李左車也是終於想了起來。
    韓信昔日的誌向,實現了!
    及冠之年,便能將萬騎!
    擔任北伐裨將,風頭無兩!
    韓信望著他,也是滿臉好奇。
    “足下……究竟是何許人也?”
    “又怎會在這關外?”
    “李氏,名左車!”
    “你沒死?!”
    蕭何站起身來,滿臉錯愕。
    【第2更送到~關於李左車的事跡,是玄鳥根據下方史料虛構的。】
    喜歡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經濟建設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經濟建設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