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西營覆滅

字數:4359   加入書籤

A+A-




    一個人的明末!
    劉重元是在渡過漢水時與左良玉分手的,畢竟君子不立圍牆嘛。在左良玉全軍渡過漢水後,劉重元率領一幹親衛上了商船,然後沿漢水南下乘暗夜偷渡過賊寇駐防的桃葉渡之後,在仙人渡一帶接應到沿漢水北上的雲南土司部隊龍在田所部千餘人,然後在調頭繼續向北回到桃葉渡,雖然行軍距離三倍於左軍,但是船行速度快,待趕到時太平鎮方向也是打響沒有多久。
    龍在田是雲南彝族土司,天啟二年隨征安效良、張世臣有功,由土守備擢為副總兵,接著又率兵參與懲討湘、荊、黔等地的農民起義,因功由土守備升至都督同知。之後,中原流寇肆虐,北方精銳邊兵南下征剿屢戰屢勝,但是賊寇戰敗後逃進茫茫大山,官軍就毫無辦法了,北方邊兵也不能適應南方潮濕炎熱的氣候,因此,劉重元就向本兵提議,從雲南廣西征調一批土司狼兵北上,專門進山搜剿流寇,其中就包括龍在田所部。
    龍在田部蠻兵悍勇但是無紀律,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再加上與中原百姓語言不通,時常發生軍民衝突。因此,張獻忠投降後,熊文燦就將龍在田所部部署在穀城就近監視張獻忠。
    三日前,劉重元發出軍令,命令龍在田所部趕赴襄陽準備北上勤王,以便進一步降低張獻忠的戒備。秉性憨直的龍在田聽說要北上去見皇帝大為興奮,率部快速行軍很快就要抵達襄陽了,驚得劉重元連忙再發出軍令,讓其原路返回,不情不願的龍在田大罵總理折騰瞎指揮,直到半夜劉重元從船上下來進入他的軍營,命令他立即率軍坐船趕赴穀城,剿滅張獻忠所部。
    劉重元當初構想這個計劃的時候,基本的戰略第一是越快越好,一來後金入寇在即,很快朝廷勤王的詔令就會下達,拖的時間長了很有可能夭折,二來張獻忠這廝狡詐的很,在總理衙門、湖廣、河南以及襄陽府有大量的耳目,時間拖長很有可能被其偵知。而短時間內,劉重元能夠動用的軍事力量,他揣度能夠完成此項任務的就隻有左良玉所部了。
    基本的戰略第二是一定要擒斬張獻忠,決不能讓他跑了。跑了張獻忠一人,就算將其他所有的賊寇全部絞殺幹淨,也無法向朝廷交代。因此,額外的,劉重元調動了擅長山林作戰、追蹤的雲南土司兵。
    劉重元當然不可能將所有的押注壓在左良玉身上,左軍戰敗倒是可能性不大,但是張獻忠狡詐異常,很有可能被其趁亂逃脫,這個時候,劉重元就準備派出土司兵上場了。
    為了一定擒斬張獻忠,劉重元還以五省剿賊總理的名義寫好了數百道軍令,準備分別分發穀城附近的襄陽府、南陽府、勳陽府、承天府等四府五十多個縣,從知府衙門、縣衙乃至各府縣的鄉紳大戶,劉重元都喝令他們組織鄉勇、團練,巡查大小道路和山林躲藏之處,嚴格稽查逃散的張獻忠賊部,若有發現、擒斬張獻忠者,想為官,劉重元保薦縣令、都司任其挑選;想發財,生擒張賊送總理衙門賞銀萬兩,獲其首級確認無誤賞銀七千兩。
    總之,劉重元給張獻忠布下了天羅地網,隻待左良玉一擊得中,就要讓張獻忠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再也跑不掉。當然這數百道軍令當然不能在行動前發出,必須等行動開始後才能發出。
    當船隊抵達桃葉渡,正好張獻忠所部前營因統領張可旺不在,老營起火,喧囂震天,所以前營也是大亂,不少賊寇試圖渡江逃跑,船隊駛來撞翻了不少渡河的賊寇。龍在田所部立即以火銃向桃葉渡上的賊寇射擊,為了壯大聲勢,還冒險在船上發射佛郎機火炮,槍聲、炮聲,讓岸上的賊寇更加混亂,待從太平鎮外過來的逃兵告知朝廷在陝西、河南和湖廣三處的兵馬圍攻過來,大帥已被左爺爺生擒,不禁軍心打亂,隨即一哄而散,龍在田所部輕輕鬆鬆的靠岸,然後下船整隊四散圍剿流寇所部。
    聽到岸上賊寇都在大呼小叫說左爺爺已經生擒了張獻忠,劉重元大喜之餘也有些將信將疑,左良玉居然如此賣命嗎?
    暫且按下心裏的疑惑,劉重元親自命令龍在田立即率軍上岸,擊潰抵抗的賊寇,招降願意放下兵器的賊寇,最主要的是確定張獻忠所在,是否真的被左良玉生擒。
    待龍在田軍上岸後,劉重元命令在最高大的桅杆上升起他的五省剿賊總理大纛,岸上的賊兵看到堂堂總理親至,更是嚇得魂不附體,越發覺得來的官兵實力太強大了。
    穀城內,從夜裏就聽到城外砍殺聲以及太平鎮方向的大火之後,縣令阮之鈿大為興奮,以為是賊寇內訌,立即集結縣衙衙役、壯勇等數百人準備突襲太平鎮,如能擊斬張獻忠,也算是為朝廷去一大賊。結果被城內的監軍道張大經頑固的阻止,直到聽到城外滿山滿穀驚惶亂跑的賊寇大呼“左爺爺已擒了大帥!”等語,張大經再也攔不住阮之鈿以及準備殺賊立功的兩名下屬,監軍衙門下屬三百官兵並穀城衙役、壯勇千餘人衝出城去,沿途不斷擊殺、受降賊寇。
    整個穀城地區,數萬名賊寇狼奔豕突四散而逃,雖然張可望、張定國等人竭力想要集結其部分力量,但是官軍專門盯著成群的賊寇打,將集結起來的賊寇全部擊散,殺其頭目,招降士兵,漫山遍野、連夜驚慌失措的賊寇,在反複逃跑無路之後,隻能停下來向官軍投降。
    天逐漸亮了,冉冉升起的太陽從鮮豔的大纛背後升起,承托其那麵大纛如此的閃亮和奪目,發出攝人心魄的力量,那是大明兩百年統治深入人心的象征,代表著華夏的正朔。很多的賊寇,看見了那麵大纛就直接投降了。
    直到正午時分,在阮之鈿的恭請下,劉重元攜總理大纛進入穀城縣城,登上縣城北門,高高豎起的大纛告知戰場上每一個人,五省總理親臨戰場。
    隨即,左良玉親自押送著張獻忠等一幹頭目趕到北門向劉重元報捷,劉重元趕緊從城樓下來,親自迎接立下大功的左良玉。
    大勝之下,左良玉也是喜氣洋洋的,做足了麵上功夫,下馬之後單膝跪在劉重元麵前,大聲報捷道“卑職援剿總兵左良玉,奉總理之命,連夜奔襲張賊,賴皇上天恩,總理奇策,將士用命,我軍獲得大勝,擒獲賊首張獻忠以下3700名,擊斬其中營統領二隻虎以下1100人,卑職所部仍然在追亡逐北,預計所獲將更多。卑職先來複命,以安總理之心!”
    “哈哈哈”劉重元大喜過望,一把扶起左良玉,當眾誇讚道“左總兵以三千奔襲張賊四萬之眾,敗其軍擒其首,真可謂是百年未有之大捷啊!”接著劉重元高呼一聲“左總兵威武!”圍觀的官紳、官兵也跟著高呼左總兵威武!
    如此禮遇,讓一貫跋扈自雄的左良玉也飄飄然起來,隻覺得眼前的年輕總理既有本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又看重他老左,如此當眾的誇讚於他,真是讓他大大的漲了一回麵子。
    花花轎子人抬人,劉重元如此當眾讚譽,左良玉也連忙說道“左某些許微功,何敢勞總理如此讚譽,此戰全賴總理計劃得當,麻痹張賊才讓左某一擊得中,若說功勞總理當居第一!”
    一時將相和讓旁邊的文官武將大為豔羨,也紛紛向劉左二人大拍馬匹,隻氣的一旁的張獻忠鼻子都氣歪了。
    阮之鈿以及穀城眾鄉紳,趕緊邀請總理、總兵及相關功臣進城,他們要大擺宴席以慶功。
    看左良玉欲言又止,劉重元大笑著說道“誒,將士們尚在追亡逐北,何暇坐下慶功?不若在這北門外擺下流水席,但有兵將有所斬獲,則當眾誇功,賞以酒食吃喝!”
    阮之鈿以及眾鄉紳無不從命,立即在城內大肆搜集廚師、豬羊、酒肉、瓜果蔬菜,做成了一桌又一桌的酒席,就擺在城外的空地上。
    金聲桓領軍回轉,擒獲賊首白虎霍宗、白馬鄧天王等十六人,收降2338人,斬首級358顆,劉重元當眾誇讚金聲桓及其部下,並親自向其敬酒一碗。在上萬官民矚目下被總理讚頌,即使是刀山血海中闖蕩過數回的金聲桓也是激動地痛哭流涕,發誓要多立新功以報總理。
    李國英率領騎兵也回轉,斬賊寇前營統領張可望以下472級,收降賊軍左右營頭領一條龍薛成才、順天王賀國現以下3981人。劉重元記性甚好,將李國英自遼東從軍後所立功勳一件一件講出來,每講一件就敬酒一碗,隻喝得李國英暈乎乎站都站不住。
    待最後一名將領也率軍回轉,已經是傍晚時分。匯聚各部戰果,張獻忠所部原來歸農屯田的一萬八千人幾乎全部投降,這些人絕大部分刀槍都沒有,已經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或者說是張獻忠的農奴。劉重元立即命令這些人直接釋放,讓其繼續屯田耕作,甚至都不會耽誤明天的農活兒。命令縣令阮之鈿,講這些人登記造冊,按照耕作官田的標準繳納賦稅。
    這些人耕作的田地大部分都是張獻忠強搶自穀城及周邊一些縣的鄉紳大戶,劉重元命令所有人一律不得再去搶回,以免引起流寇再次作亂,官府將酌情給予失地的鄉紳大戶以補償。
    至於張獻忠所部一萬一千名戰兵,昨夜今天的戰鬥中被殺的有3824人,投降的有5168人,其他的都跑了或者躲起來,還需要繼續搜捕。劉重元命令被殺的由總理府官吏點算清楚之後掩埋,投降的賊寇收繳兵器、鎧甲之後,重新編組成營等待改編。
    可以說,經此一戰,張獻忠的西營已經徹底被消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