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明柱石

字數:3764   加入書籤

A+A-




    朱棣聽完蕭盼盼的描述,特別是在了解了整個戰場情報上的紕漏後,感到了極度的不滿意。因為就算他現在身處南京,也能非常清楚的知道北平和塞外在發生什麽。
    他不理解為什麽楊洪可以在軍情上實現這樣的瞞報。
    “因為總兵製度。”蕭盼盼回答了他的疑問,“在您的時代,邊境是沒有總兵的,所謂的總兵是隻有在出塞作戰時才會設置的。”
    “這是一個本質上的,由皇權對邊地的垂直管理。這種管理方式能夠實現的原因是邊軍跟武勳的聯係,很多時候,您都是用武勳來鎮守邊地,您能這麽玩,是因為您個人能對武勳進行有效的控製。”
    “但您的兒子,您的孫子不能這麽玩,特別是朱瞻基開始以常設總兵的方式,將邊軍和武勳之間的聯係進行了隔絕。”
    “總管邊軍的邊將自然在地方有了很高的主導權,並跳過核心武勳直接為皇帝服務。從穩固皇權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管理方式是沒有問題的。但有時候意外就是會從某些看似完美的地方冒出來。”
    朱棣聽罷,真是無語到了極點。
    “還是那句話,一個朝廷隻能單靠某個具體的人來控製軍隊,本身就意味著對軍隊的控製的不力。隻有在社會層麵和製度層麵上控製軍隊,才是真正的掌控軍權。為什麽漢武帝時期,將軍在外帶兵打仗時,他也敢在後方直接抓人家的家眷。”
    “因為絕大多數的漢軍,特別是中下層指揮軍官隻認漢武帝,是漢武帝給了他們上升通道,讓他們實現了階級躍升。這本質上就是一種組織認同。這個大將敢造反,下麵的人直接就能先把他綁了。”
    又被誇獎了,劉徹當然高興無比。不過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朱棣此時想的是邊防的糜爛。朱元璋想的是衛所製度的敗壞。
    這對父子的情緒一時間五味雜陳。至於北京保衛戰,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京師的主力野戰軍已經覆滅了,接下來自然就是要直撲北京了。
    “在土木堡的勝利,讓也先發了筆橫財,大量武器被也先繳獲,但能俘虜大明皇帝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與此同時,這次大勝之後,瓦剌內部也就下一步的進軍方向產生了分歧。”
    “畢竟已經發大財了,不管是周邊的搶掠,還是這次突襲明軍主力得到的斬獲,都足夠多了。繼續打下去,會是什麽結果,沒有人知道。”
    “所以最開始也先還是利用朱祁鎮這張肉票開始向大明進行物資勒索,朱祁鎮對此也很配合。皇宮方麵孫太後私自派人拿了大量的財務給也先,希望贖回自己的兒子。這也算是把也先的胃口養了起來。”
    “蠢婦!”朱棣咬牙說道。
    “因為朱祁鎮這張牌很好用,所以也先的思路開始轉變,他想用朱祁鎮蠶食大明的邊境。但到目前為止,也先的目的和野心都還沒有膨脹的太多。他很清楚,自己拿不下大明的半壁江山。但問題是,有人在借這次大敗搞事了。”
    所有皇帝都知道,這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土木堡兵敗的消息傳回北京後,京師震動。”蕭盼盼歎了口氣,“站在北京方麵的視角來看,此時亡國之兆已經擺在麵前了。皇帝被俘,北部防線的外長城被打穿,京營精銳覆滅,大明朝超過一半的高層官僚死亡。”
    “這是大明朝立國以來,遭遇到的最嚴重的一次軍事失敗,是可以動搖國本的失敗。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個老問題再次冒了出來,有人支持遷都南京。”
    朱棣胸中的憤怒正在被積累著,這幫人是真的鍥而不舍啊。
    “如果這個時候大明朝廷真的選擇了遷都,結果自然就是南明提前上演。瓦剌會和當年的金人一樣,稀裏糊塗的就撿了半壁江山,整個長江以北的百姓再次淪為兩腳羊。”蕭盼盼頓了頓,“大量的庶族地主可能也會重新當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土皇帝。好在,明朝的政權健康程度是顯然要高過宋朝的。”
    宋朝的一些文武大臣感到了慚愧。
    “在反對遷都的人當中,有當時的五朝老臣胡瀅,戶部右侍郎陳循,吏部尚書王直。而時任兵部侍郎於謙更是一錘定音的在朝堂上直接定性,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朱元璋和朱棣聽到這都鬆了口氣,朝廷還有忠臣在的。
    “可是即便如此,當時的孫太後依然在猶豫。按照實錄記載,是孫太後身邊的太監李永昌給她講述了靖康之恥的經過後,她才下定了堅守的決心。”
    朱棣這下真是哭笑不得。這大明朝以後就真的非常信任太監了。
    “作為當朝的太後,當時國家權力最大的人,孫太後的各種言行都是十分自私,且令人失望的。她最初的打算是立當時隻有三歲的朱見深為皇太子,然後讓朱祁鈺監國。這就意味著朱祁鎮這張握在也先手上的牌會一直有用。這樣的安排,是對整個大明朝的不負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蕭盼盼隻用了一句話,就把這位孫太後氣得暈了過去。
    “好在這時群臣是清醒的,特別是於謙,幾乎是以背上千古罵名的覺悟,帶頭力主讓朱祁鈺登基,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這一政治決定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化解了太多的政治風險。”
    朱祁鈺看向於謙,說道,“後世並沒有讓你背上這個罵名。”
    於謙沉默著,其實有些事,他早就不在乎了。
    “因為瓦剌內部的分歧,讓大明得到了寶貴的一個半月的喘息時間,驚慌的大明朝廷因此轉危為安,開始做出各種政治調整和戰前準備。”
    “當時的北京雖然不能說是空虛,但絕對是孱弱。首先就是留守北京的京營全是老弱,有盔甲的將士不到十分之一,兵器上幾乎是幾個人用一把刀。”
    “在朱祁鈺的支持下,已經升為兵部尚書的於謙開始主管北京防務,他急調山東,南直隸的備倭軍四千五百人入京,另有位於通州的運糧軍三萬六千人。”
    “然後是征調各地民壯。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各處境內每府征五千人,選兩千人入京。”
    “還有土木堡兵敗回來的逃兵,嗯,這些人顯然已經沒有戰鬥力了。”
    “最關鍵的是糧食,當時有數百萬石糧食存於通州,就是為北京準備的,這些糧食夠北京百姓吃一年。但有人擔心因為搶運不及時,被瓦剌搶走,所以想燒了,好在被於謙製止。”
    “他開始動員百姓,官兵,還有官兵的家屬進行搶運。運費由朝廷支付,而且運到北京101novel.com石以上的另發一兩銀子。”
    “與此同時,於謙也在組織力量加固北京的城防,並發布朝廷的命令,北京周圍的州縣民眾拿起武器,隨時準備切斷瓦剌軍的後路。”
    聽到這一切安排,朱棣懸著的心總算是落回去了一些。
    “這個於謙可為柱石。”他認真的評價道。
    喜歡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