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劉書記問計

字數:7756   加入書籤

A+A-




    “對潭州還隻是有了一個膚淺的印象,設想也隻是解決一些看得見的問題。一個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二個是改造棚戶區和城中村。需要進行一些什麽樣的工作,我沒有第一手資料,準備從明天開始,帶領廖鐵成副市長和各有關局的負責人,在全市考察一番,拿出一個五年規劃。”

    “需要五年?易河不是隻用了兩年嗎?”

    “潭州比易河大多了,城市更老,棚戶區太多,道路幾乎就沒有不堵車的,搞起來肯定比較難。易河的改造,現在仍然在進行,要建成生態宜居城市,完善城市的造血功能,還得兩年。潭州的情況更複雜,修路、建橋,不能跟易河那樣一咕嚕齊上馬,那樣勢必將潭州城賭成一團糟。”

    劉清源笑笑說:“你搞城市建設和改造,已經是第三次了,魄力和眼光肯定是沒問題的。你放心,我會跟洪書記一樣,絕對的信任你,支持你。今天幾位副省長都在家,你放下身段,都去走走,以期取得他們和他們主管廳局的支持。”

    “應該的,我畢竟是在潭州市委工作嘛。”

    劉清源笑笑說:“我知道你會有這樣的胸襟和姿態的。最近這段時間,我的主要精力是做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工作,保證中央的人事任命決定能夠在會上順利通過,這些工作完成以後,才將主要精力轉移到幹部隊伍和經濟兩個建設上麵來。午陽同誌,你肩上的擔子不輕啊,不光是要建設潭州,在發展全省的經濟方麵也要多謀劃謀劃。”

    “書記。您的總體思路是什麽?”

    劉書記說:“午陽同誌,中央這樣安排我們,據我看來,是要我們長期紮根在這裏,將本省的經濟建設搞上去。畢竟你不到40。我不到50嘛,也許可以給我們10年的時間自由發展。我的想法,咱們爭取用5年的時間,將中南在全國的排名,從23位提升到13位,如果還有5年。爭取躋身全國前8名。這樣就要求我們每年必須有兩位數的增長率,要完成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工業強省轉變。你說說,我這個想法有希望實現嗎?”

    午陽說:“書記,您的構想很令人振奮。雖然藍圖變成現實有一定的難度,畢竟我們在發展。別的省份也在發展。但我們隻要在中央和省委的領導下,萬眾一心,是肯定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的。”

    “好,說說你的具體工作思路。”

    “我們先從發展農業說起。我們現在的主打產品,主要就是稻穀,可我們稻穀的品種都很一般,附加值都很低,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優質稻的種植。提高大米的檔次,提高附加值,將我們省變成全國的米袋子。我們省氣候比較好。很多蔬菜都適宜生長,我們要大力發展蔬菜生產,讓我們省成為全國的菜籃子。”

    劉書記說:“對,這個提法好。米袋子、菜籃子,這兩點很重要。我們省每年都要從外省購進大量的大米和蔬菜,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大米和蔬菜基本自給。我們省的腰包裏麵,就要往外少掏幾百個億了。”

    午陽說:“書記。我們不但要少掏出去,而且要從外省賺幾百個億回來。那我們省的gdp就將增加上千個億了,我們省在全國的排名,是不是就要提升幾位?”

    “確實是這樣。農業方麵,還有哪些文章可做?”

    “可以做的文章很多,我覺得,主要的方麵有這麽幾個,一個是引導農民在山坡荒地上種植水果,我們省的傳統水果,主要是蜜橘和獼猴桃。現在鮮果都不好賣,很多蜜橘都爛在樹上,因為沒錢賺,挫傷了果農的積極性,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我們要在水果加工方麵大做文章,生產桔子汁、橘餅、獼猴桃汁、果酒、果脯。”

    劉書記說:“你在易河搞了一個橘子加工廠,每年能夠消化多少鮮果?”

    午陽說:“才兩萬噸,太少了,光是易河的橘子都要不了。不過現在工廠的產品銷路很好,可以讓他們在全省各地多建幾個工廠。如果能夠建10個同等規模的工廠,那我們省的橘子基本上就可以消化完了,如果將冷庫容積增加,到了過春節,還將有大量的鮮果上市,收入也很可觀的。柳益民在他們市建了一個獼猴桃加工廠,據說產銷兩旺,效益很不錯呢。”

    “對,他節前來省府任職,帶來了一車冷藏的獼猴桃,我嚐了一個,味道跟鮮果差不多,我還建議他跟廠家商量,由農發行給予無息貸款,多建一些冷庫,這樣我們的市民過春節時,又多了一種水果嘛。”

    “書記,如果我們建設了足夠的加工廠和冷庫,以易河市的情況來看,全省增加水果種植麵積1500萬畝是完全可以的,以蜜橘的價格計算,果農可以增加250億的收入。”

    劉書記說:“獼猴桃能賣出去的話,每畝的純收入,不會少於5000元。我們省有5個市州適合種植獼猴桃,在不擠占糧食種植麵積的情況下,可以最大限度種植1200萬畝,如果將一些低產農田種植獼猴桃,則可以種植1500萬畝,是現有的種植麵積的10倍,這新增加的1350萬畝,可以使農民增收675億元以上,如果算上加工後的附加值,增收將達到1000億以上。另外的9個市適合種植蜜橘、橙子、桃子、板栗、油茶樹的麵積,在1000萬畝左右,如果都利用起來,將給農民帶來150億的收入。”

    午陽說:“書記,您為發展我省的農業生產,是做足了功課的呀。”

    “是啊,這幾年我畢竟沒有閑著,之所以沒有什麽大動作。主要是因為沒有找到銷路。還有一個大的方麵,就是我省的江河湖泊、水庫,利用率極低,如果都像你在淥江縣跟易河那樣利用起來,那我們省就是真正的魚米之鄉了。將成為對外供應淡水魚的第一大省。”

    午陽說:“書記,這些工作省委都可以安排省府各廳局搞起來,我可以動員淥江的那些養殖大戶,再組建幾家公司,將養魚、養淡水珍珠在全省推廣開來。”

    “午陽同誌,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如果將蔬菜種植、水果栽培、淡水養殖三大項搞起來了。我省的gdp將增加3500億元左右,那我們省的人均gdp將增加40000元,我將代表省委向中央為你請功。你剛才還隻說了蔬菜一項,還有哪些項目?”

    午陽說:“水果種植和淡水養殖已經說過了,還有就是煙葉種植。農民要增收。光靠種植水稻不行,煙葉是一項很好的來錢的項目。我們省的幾大品牌卷煙,在全國的甲類卷煙中,不管是內銷還是外銷,都是中煙公司的主打產品,銷量極大。可煙葉大部分要從外省購買和國外進口,有時候還發生煙葉價格大戰。因此,我考慮。省政府可以找中煙公司中南分公司協商,讓他們出麵跟農民簽訂收購協議,並指導農民種植煙葉。可以使農民收入增加不少呢。”

    劉書記說:“這個我倒是沒有想過。種植煙葉,會不會擠占種植糧食的麵積呢?”

    “當然會影響糧食的種植,但問題不是很大。煙葉一般在6月就收割了,還可以種植一季晚稻。很多地方種植早稻經常遇上倒春寒,將秧苗凍壞了,產量不高。所以農民多選擇種植一季稻。如果煙草公司跟他們簽訂合同,種植一季煙葉。每畝能夠收入兩千元左右,再種植晚稻。他們又不用買糧食,不用鄉村幹部去動員,他們自己也會做的。我們易河這兩年栽種了20萬畝煙葉,為農民增加了3個億以上的純收入,糧食總產也沒有受到影響。”

    劉書記說:“這是個好辦法。我跟煙草公司的老總很熟悉,明天就去跑一趟,讓他們盡早下去簽合同,好讓農民備耕。也讓他們準備種子和資金。農業方麵講完了,我們再談談工業方麵的事情。”

    這時午陽的手機響了,“對不起,我先接電話。”

    “首長您好,請問有什麽指示?”

    “小黎,在忙什麽呢?”

    “在跟劉書記研究製定我們省發展經濟的問題。”

    “不錯,剛剛到任,就抓頭等大事,我沒有看錯你們兩個。西澤昨晚上給我打電話,節假日也沒有休息,用了一個星期跑遍了各鄉鎮,晚上還和同誌們研究發展大計,你這個徒弟很不賴啊。”

    “首長別急著表揚,這才剛剛開始呢。能夠治理好一個鄉,就能夠治理好一個縣,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基層的磨礪是必不可少的。”

    “行,你去調教吧,你們沒有代溝。小黎,我問你個人,你必須如實回答。”

    “首長請說。”

    “周書平這個人怎麽樣?”

    “有能力,有大局觀,眼界也比較開闊,個人操守也很不錯。”

    “對發展經濟的水平怎麽樣?”

    “按說他是我的恩師,水平比我高了很多,隻要給他多大的平台,就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

    “好,張書記、洪書記和你的說法基本上一致,中組部考察的結果也是這樣,中央可能對他的安排要提高。對了,在全國兩會後,我將率代表團訪問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和剛果四國,曾主任將率一個以國有企業為主的經貿代表團先期出發,與各國商談經貿項目。在元月10日就派人出去打前站。我們考慮到你家族公司雄厚的經濟實力,讓你也派員參加,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啊。”

    “謝謝首長。我派人去的作用,是不是起到一個拾遺補缺的作用?”

    “對,有些項目,國家與國家之間,是沒辦法合作的,隻能夠以民間合作的方式進行。所以你派員參與了,就能夠將一些不好簽訂的項目簽訂下來,將一些不好處理的關係處理好。比如在俄羅斯開采石油和天然氣的問題,在剛果和其鄰國安哥拉開采石油的問題,在南非開采黃金和鑽石的問題,他們都是希望與我國的有實力的民營資本合作。你們的公司,在國外開采了石油、天然氣和黃金。都是運回國內供應國內市場,這一點很令我滿意,這也是我決定選擇你們公司的原因之一。”

    “我是公務員,自然要為振興祖國出力。家族公司起步也是在國內,回報國家,讓祖國更強盛。也才能在世界上挺胸抬頭呢。”

    “你說得很實在,抓緊時間組織人員吧,具體事務與曾主任聯係。好了,你將手機交給劉清源。”

    劉書記接過手機,聽了一陣。說了幾個“好”字,就將手機還給午陽了。“午陽同誌,中央對我們省很重視,*後,譚和平同誌、曾敏同誌相繼調走了,去年調走了周書平、朱本裕、陽立泰,現在中央又要調走蔡科如同誌,這樣。我們省的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就隻有我們兩個和黃達其同誌了,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啊。”

    午陽說:“有中央方針政策的指引,有省委堅強有力的領導。我們是有信心將工作做好的。”

    劉清源笑著說:“那是自然。午陽同誌,中央調走蔡科如同誌,將在全國兩會以後,但他們的繼任人選,中央的意見,隨著兩會後一部分老同誌的年齡到線。不能給我們派幹部來,隻能在我們省內部提升。我們必須盡快將人選報上去。讓中央去研究決定,兩會後就立即公布。我個人意見。我們現在就要開始醞釀,馬上就通知黃達其同誌過來,我們開個書記會議。”

    午陽想,蔡科如要調走,還是兩個月以後的事情,如果現在不通知他們開會,肯定是不妥當的。如果自己提出來讓他們參加會議,那就是不讚成劉書記的決定了,也是不妥當的。當然了,劉書記並不是要征求自己的意見。

    午陽沒有說話,劉清源已經讓秘書給黃省長打電話了。安排完了,又坐回沙發上,“午陽同誌,我們兩人先議議,我覺得,如果讓你來接任專職副書記,肯定是最合適的了,可潭州剛交給你呢,沒辦法呀。還有,由誰來接任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呢?”

    午陽沒有立刻接話,他覺得如果這個人選是由誰來提無所謂,反正都要經過中央的同意,老總將這個問題交給他劉清源,應該就是將這個提名的權力給了他,是不容自己置喙的。他劉清源如果眼界夠高,自然是少不了自己係統的好處的,對係統大佬要掌握本省的話語權,他何嚐不清楚啊。

    “怎麽樣,沒有考慮好?那我就說說看。”

    午陽點點頭,“書記,您請說。”

    “我建議由歐陽煜來出任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傅強同誌接任常務副省長,利凝同誌接任組織部長,副省長卓雅蘭接任政法委書記,武陵市的書記熊新河接任副省長,你覺得如何?”

    “書記,對其他同誌的提名我沒有意見,就是利凝同誌,我覺得讓她平調到武陵市任市委書記比較合適。雖然她在副廳級的崗位上工作了多年,對組織工作也比較熟悉,可提升正廳才一年多,就再提升為副省級,倒不如讓她去管理一個市,也好積累工作經驗,對她的成長有利。”

    “午陽同誌,恕我不能接受你的意見。從黨的幹部政策講,培養和使用女幹部,是一條大的原則;從幹部素質講,我們培養的幹部,要有懂搞經濟建設的,也要有熟悉黨務工作的;從利凝同誌的經曆來看,她也曾擔任過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書記,她所管理的開發區,經濟增長創造了奇跡,不是不懂經濟工作嘛;從我們省的大局來講,如果沒有一個熟悉黨務工作的同誌掌管組織部,可能就會發生混亂,我們必須對中央、對省裏的幹部負責呀。”

    午陽笑笑說:“書記,是我考慮問題有片麵性,沒有您思慮的周全,我不堅持己見了。”

    劉清源說:“年輕就是好,思想活,不固執。如果我們兩人沒有現在的溝通,如果要進行表決的話,就可能產生不愉快了。對了,武陵市市委書記和市長的提名,我一時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你考慮考慮?”

    “好。我考慮一下。”午陽說。他回到中南任省委副書記兼易河市委書記,其他市的書記、市長都利用各種機會表示了親近,中央發文任命他為潭州市委書記後,所有的書記、市長、廳局長、主任,甚至是很多副職,都打了電話,唯獨沒有武陵市的人打過一個電話,這讓他有些不得其解。雖然他作為一個年輕人,不是很注重這些,可這是官場上應有的禮節,難道他們會不懂?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書記,武陵市的經濟總量在我們省僅次於潭州和淥江,居全省第三,熊書記和李市長的工作能力肯定很強吧?”

    劉書記說:“能力嘛,我看不見得很強,主要是他們的一個卷煙廠、一個酒廠,每年繳納的稅收,都在40個億以上。你想想,原來他們每年的稅收基本上與潭州持平,都是80億左右,現在潭州每年國稅、地稅加起來300多億了,就是當時隻有20個億的淥江,去年的稅收都將達到180個億了。他們的還不到100個億,去年的數據統計出來以後,肯定要落在易河後麵,居第四了,在他們任期內,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市州。每次跟他們提起要發展經濟,就是困難一大堆,全然不顧及他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運輸條件。省委省政府派去工作組嘛,也難以發揮作用,武陵市儼然就是一個**王國。”

    “那您還提拔熊新河為副省長?”

    “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有人說情嘛。如果你不同意,可以在等會的會議上提出來,建議他去任個政協副主席,達其同誌應該會支持你的意見,我就順水推舟好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們要對黨的事業負責,更要對政府的工作負責,我就擔一個掌控不力的名聲好了。如果將熊新河跟李建明調走了,就能夠揭開武陵市的蓋子,從而很好地將經濟建設抓一抓。如果有他們在,你武林高手的組合拳,都將是打在棉花堆上麵。”

    午陽說:“書記,換了他們,還能不能有進一步的動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