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張順張貴犧牲

字數:4856   加入書籤

A+A-


    生產普通平板玻璃模壓成型技術也可以用,特別是第一次麵世有點霧蒙蒙的透明玻璃也比璃殼窗強幾十倍。璃殼窗用海裏大貝殼磨成不足十厘米大小的薄片,本身透光率隻有三四成,因為小又需要不少竹片或木檔固定,老化又很快,一老化加竹木阻擋能透二成光線已經阿彌陀佛了。

    而模壓平板玻璃透光率影響不大,主要是不平整引起的折射與漫散射才使得玻璃看起來霧蒙蒙的。從透光率與使用壽命比較璃殼窗與之根本無法放在同一層麵。

    不過方少雲不想要這樣的玻璃,他以後還要做鏡子,這樣的玻璃怎麽做鏡子,哈哈鏡也做不成啊。如何做出十分平整的平板玻璃?在追求高質量平板玻璃時發展出不少技術,這些技術方少雲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後世新技術是浮法玻璃。

    物質大體上呈現三態,氣態、液態、固態,不過還有玻璃態。玻璃態比液態稠粘度要高太多,但也不是不流動的,隻不過比較緩慢。浮法玻璃是將玻璃態玻璃傾在融化的低融點金屬上麵,玻璃比重輕隻能浮在上麵。因有金屬的溫度可以靠其緩緩流動性而變成浮在金屬液麵的厚度均勻的玻璃層,因二者固化溫度差,玻璃很快固化而成品。

    這樣生產的玻璃技術與設備不高,而質量與麵積都是挺好與挺大的。還有這技術不複雜,方少雲隻需提點一下就可以讓現在玻璃工場的人去試驗,不用他花大量精力。

    視察完工業方少雲又去了解新來各村的情況,各村學習班仍然是在舉辦而少兒隊因沒有人帶,隻有少數選拔出來直接送到方少雲身邊外,改辦成少年學習班。

    學習班是全日製學習而少年學習班是半工半讀半訓,也就是說這些少年處於觀察期,什麽特長往那裏送,所以將來學工或加入護衛隊為主。

    夜校也開辦了起來,流民中識字者多師資不用擔憂,而青年人見到方家穀什麽事都與識字掛勾學習興趣也比較濃。見到這情形方少雲放心了,現在人多了完全照搬之前做法不可能,但不放棄培養每一個人的理想仍在堅持或改一下做法才是最正確的,父親管理果然不用自己太操心。

    視察了學習方麵的事方少雲又看了各村秋收與土樓建造情況,看了一遍基本上是與預先估計也差不多。如糧食雖高標準自給不足些,明年肯定有餘糧,所以接下來不再拖後腿而是開始有所貢獻。土樓建設比較理想,冬季基本上都能住進去,最多稍微擠一擠,這進程讓他放心下來。

    各村無事他去各處的城堡建築去看了一下,雖早知道城堡建設已經完成了大半,現場去看看讓他更加信心滿滿的。再有一年方家穀的防禦體係一定會超額完成,而不是拖延。

    就是各村湖裏的船本來都應該用水泥船的,這是眾幹部參觀水泥船後一致認為武裝船隻有水泥的才最好,一致選擇水泥船為自己村的武裝船。隻是鋼筋與鋼絲生產不出,隻能分二年實施了,就這還要擴大這二者的生產能力,所以和水泥一樣鋼筋與鋼絲成了方少雲下一步攻關的項目。

    這些看完方少雲去看了合作計劃執行情況,現在雖然有近二百戶參加這個計劃。因約定完工期大多數定在明年春夏,磚與水泥也供應不足,所以大多數地方隻是鋪開場子,房屋還差遠了。方少雲主要是去看看布局是否合理,有什麽該修改的地方,另一個目的是心中有數。

    這天他帶秀嫻一起去了謝學仁主持建設的山穀,這裏謝家也有一小份,加之謝學仁將他修建的山穀誇成此景隻應天上有,力邀秀嫻也一起過去看看方少雲才帶上她的。

    此處是第一個開工的山穀,謝學仁又比較文藝範,所以此處此刻說是江南園林太誇張,說是江南別墅肯定是沒有人反對的。方少雲來過幾次雖幾個月未至而布局是清楚的,後世連蘇杭也遊玩過,影視上見過美景更是不要太多,所以四周看了一眼就坐定一處湖邊釣起了蝦,讓謝學仁帶領看花眼的秀嫻吹噓去。

    方少雲現在釣蝦的是個亂石灘湖,此處養魚不大行,養蝦它們的活動空間倒是不錯,十幾斤蝦投下去養了近一年因沒有天敵,水裏的蝦數量不少。這蝦貪吃又智力太低,提出水麵也不鬆口,方少雲與二個陪同少年每人三根小釣竿輪流上餌釣得不亦樂乎。

    中午隻加點鹽的白水熗蝦十分配方少雲的胃口,隻是大部分是紅燒的,這是各人各的口味,作為後世南方人清淡與原汁原味。謝學仁與秀嫻也吃了幾隻,覺得腥是腥了點,那味道還真鮮美。

    二人忙問方少雲怎麽想出來這樣簡單又味美的吃法,這話讓他真是不大好說隻能回答簡單的才是最好的。這話讓謝學仁愣了好一會兒神,秀嫻卻是直接橫了一眼繼續吃熗蝦不誤。

    視察一遍家底後方少雲本欲去解決水泥生產的球磨機及水泥船的鋼筋與鋼絲問題,不料吳鐵口找來。知他找來方少雲當然會先見見他,因為吳鐵口帶來的是襄樊最重要情報,自己的時間表要隨他提供的情報而調整,所以再沒有時間也要先與他個會麵。

    二人會麵就在湖上的水泥船上,這事他暫時不想讓他人知道,因而隻有他一個人陪吳鐵口上了船駛到湖心停下後讓船隨波逐流,二人才開始嚴肅的談話。

    從吳鐵口敘述中方少雲知道了五月時張貴、張順援襄樊的事跡。這次援助是張貴與張順二個民兵頭領應京湖製置大使李庭芝之募,帶三千民兵上百條船,用爐子加熱斬斷鐵鏈並經過奮戰才到達襄陽城下的。

    說到張順身中四槍六箭而死,吳鐵口的聲音也有點顫抖,可見他內心之激動。而張貴也在接應郢州援軍時中伏而被殺,一時間聞知此事的人無不悲痛。

    隨著吳鐵口敘說方少雲心裏也是心潮澎湃,曆史上多少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勇士,他們所作所為太令人敬佩了。隻是在曆史大勢下這樣的人太少,有記載的更少,曆史給他們的機會又太短暫。若是張貴與張順如北宋末年那樣戰場反複廝殺多年,以二人有智有勇有義的表現與性格不定會成長為嶽飛、韓世忠第二。

    可惜曆史不會給二人這樣的機會,即使二人沒死在援襄之戰,結局也會是隨李庭芝戰死在戰場上。獨撐戰局的可能性不會有了,壯哉二張,哀哉二張。方少雲聽吳鐵口敘述心裏隻能為二人壯烈而感動、又為二人生不逢時而哀悼。

    雖然世上人生不逢時者多,但幾人能如二張一樣慷慨赴義,實在是雖死猶生。況且二人是奮不顧身連續作戰完成了援助任務的,其之作為更加令人敬佩,在團團圍困中幾次援助都沒有成功,可見二人勇敢無畏的氣概及百戰不屈之決心。

    隨著吳鐵口敘述方少雲前世的記憶有點恢複,他記起張順被叫作竹園張,張貴被叫作矮張。二人都是江湖好漢一類人物,所謂任俠仗義就是這類人的信條,隻可惜這樣的援助有點濟不了大局。

    另外在他的記憶裏這是最後一次成功的運輸行動,不久襄樊便以呂文煥投降而宣告失敗。看來時間真的不久了啊,但自己為什麽又有襄樊守了八年的記憶,或許是自己記錯了啊。

    還好在自己一直謹慎從事,把一切準備提前準備,之前一直是以明年底為時間點,現在看這個時間點還是過於樂觀的。但元吞下襄陽必然還要作些準備,冬季是不會大規模進兵的,所以這個時間點倒是不用調整。

    吳鐵口敘述了二張的事跡後,又提到元增兵的跡象,說自己為何沒有馬上來介紹二張的事正因發現這個跡象想打聽無果才先來一趟告訴一聲。

    聽吳鐵口如此一說本想留他過幾日安穩生活的方少雲也不瞞他,介紹了自己吳鐵口走後到現在的成功。如小高爐、如小火炮、如現在有了四個營近二千護衛隊。

    這些成績讓吳鐵口有點不敢相信,好一會兒才搖頭晃腦地說:''你小子能啊!看來上天眷顧華夏之人啊!唉我這老江湖也栽在你手下,你是那路神仙還是那位菩薩下凡?有這樣快的發展或許大宋有救啊!''

    吳鐵口最後隻住了一晚就走了,他一走方少雲即刻投入了球磨機及拉絲機的研究製造工作。其實球磨機的鐵桶體已經製造好木模正在做砂模後逐段鑄造。

    有了桶體也隻是完成球磨機的一部分,三村那邊要建水力轉輪,要造車間,要建安裝球磨機的基礎。這些弄好還不夠,那些桶體一段一段要連接起來,後世用的是螺栓,現在他生產不出螺栓,隻能采用鉚釘。

    就是鉚釘這時代的鐵匠也沒有搞過,後世電焊方便節約成本早代替鉚釘了。除了一些小、薄及不能電焊的材料才見用抽芯鉚釘。那種厚鋼板連接用的鉚釘工藝隻有影視中才能見到,方少雲自己也沒有見過,但他不但要設計這一切,還要指導鐵匠們使用。

    好在鐵匠雖沒有敲過鉚釘但落點與力度手上有把握,練一次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再說球磨機的合縫性比造船要求低。船不合縫要漏水,球磨機桶體連接有縫可以填嵌堵塞。

    這些解決還有齒輪及軸承等問題,這些問題好在球磨機轉速慢,方少雲不懂齒輪模數,隻好做了木模齒輪不斷修正,而軸承用單體可調整的小滾柱來解決。

    就這樣幹到過年也沒有完成球磨機的製造與安裝,樂觀估計還要二個月。倒是拉絲機項目比較順利,有鐵可以浪費大機架、鐵絞車、軋輥等製造不算難,難的是軋製成一厘米方的小鋼條拉成鋼筋後還要拉成一毫米二毫米的細鋼絲。

    好在這個難就是因需求量比較大而生產時是幾絲米拉一道,要反複拉幾十次才能獲得所需粗細的鋼絲。方少雲見這個生產速度實在太慢,隻好又造了幾台拉細鋼絲的拉絲機,至此鋼筋與鋼絲生產才達到需求的數量。不過此時天氣太冷了,水泥船隻能等一等了,再說球磨機沒有投產,高標號水泥生產費勁,所以會等球磨機完成才能生產水泥船了。

    當然鋼筋、鋼絲還有其它用途,之前拉鋼絲是為弩弦,能大量生產後它的用途也在擴展,如鋼絲繩也可以開始研究生產了,事情就是這樣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