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官府求購火箭
字數:4880 加入書籤
王押司的這個情報對方少雲不大重要,他看後隻是對宋現在官場情形多些或加深些了解而已。至於官府原來幾經討論才艱難決定派出一萬禁軍征剿方家穀計劃的撤消對他來說隻是個普通好消息。
現在他的敵人是元軍敵手也是元軍,宋的一萬禁軍不該是敵人更不是敵手。若一萬禁軍來讓他困惑的隻是拿這支本來該結成統一戰線的同袍軍隊怎麽辦。
宋軍來就如豆腐掉在灰堆裏,吹不得拍不得。吹之吹不幹淨,拍之稍重一點拍碎了。如今這個難題不再出現多少讓他少些煩惱,雖然自己早有預見但這事他仍然將縣令與王押司的好意記住了。
縣令其實是個十足的貪官,因他的貪婪差點兒讓孫縣尉圖謀方家穀財富的陰謀得逞。從這一點方少雲是十分不滿的,而且是自己早已喂過他了,出手也不輕。這是標準的拿人錢財不替人辦事反而是貪得無厭置人死地的行為,不管那個方麵說也是不地道的。
抓住他隻要條件允許自己定會處死他,至於縣令子女方少雲當然不會複仇複到他們頭上,反而縣令今天釋放的善意不得不對他們照顧三分,世事就是這樣讓人不可思議。
從王押司的信上方少雲還有個收獲是知道了縣令有意參加合作計劃後,他忽然想到可能合作計劃會又迎來一個高潮,真如此自己加快儲備物資的打算,及缺乏人力的困境有望解決。
因為合作計劃之前可以是可以出物資也可以用金銀,現在應該隻收物資,如此一來至少糧食儲備會大大加快量也更會增加,而這個越多越好。
還有過去都是方家穀代合作人建設房屋等一切,如今隻要讓每個合作者提供一些勞動力,一二千人總能籌集到。另通過合作者招攬工匠問題也會容易些,因為這些合作者基本上都是富戶,現在開始官員也會加入,他們的能量比較大,之前招攬不到的人也可能招攬到。
如望遠鏡他一直想生產出來,這不是說他生產的玻璃已經夠標準,他隻知道光學玻璃要加些微量元素,這個不容易外他現在生產的玻璃還未達到完全透明,離光學玻璃還遠著哪。
但是玻璃不行水晶行,熔化水晶有煤氣就問題不大,即使再不行整塊雕琢總可以吧!水晶雖然沒有光學玻璃好,對一個饑渴的人隻要是有吃喝就行,粗糙些滋味差點兒沒關係。
之前就是找不到好的玉器匠人,而今或可以再試試。有了望遠鏡要方便太多,對偵察不用說就是遠距離通訊也是大有好處。如二三十裏路高山頂建個信號台,白天旗號夜裏燈號,一個小時就足以將短消息傳到數百裏之外。
想到合作者可能大增方少雲找來唐人傑讓他負責此事,任務是再了解下安置地點及改造計劃與建材供應等問題,其次是了解新的合作者條件及了解如何談判等事項。
此時護衛隊已經擴編一個月,一切走上正規隻等再訓練與磨合成一個新整體。而新的合作者擴大之事已經交給唐人傑,方少雲準備去解決工業上存在的問題,如水泥球磨機運行不穩,如鋼筋鋼絲生產效率太低等。
解決了這些問題他還要去開發兵器,所以他根本沒什麽空閑,隻能將不大重要或已經走上軌道的事交給別人或暫時放下,正如他此時的打算。
不料他將事交待給水民及鄭衛、唐人傑等等人後剛要去工業那邊看看時屠宗白來了。屠宗白帶來的果然是峽州有許多人想參加合作計劃的消息。
僅是如此方少雲見過屠宗白向他道一句辛苦,請他吃頓飯,說明一下新的打算就可以了。但屠宗白還帶來峽州刺史的要求讓他一時間因沒有考慮過而有些為難。
峽州刺史求購的是火箭(一窩蜂),這讓他產生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麽地方失密。因為此武器隻在對付孫縣尉與廂軍時用過,末世的一個特點就是軍隊與官吏腐朽,文過飾非諱言失敗是常事。如此一來使得上麵對真實情況不了解或大大失真,以致做出錯誤決策。一環套一環,最後弄到無法收拾地步。
如此大環境下硤州刺史獲得一窩蜂真實性能實在有點不可思議。於是他急問那刺史為什麽想買火箭?
屠宗白回答是一個刺史親戚向他提出來的,原來那個人應該是方家穀的老相識,上次廂軍前營的營都尉就是其人。他逃回城裏後被黃校尉當作敗仗的罪魁禍首推出來,因而削職三級,思想此處已無前途轉而去投靠遠親刺史的。
到了峽州才知道方少雲原來在此也有點影響,那個合作計劃雖然是小範圍討論但也不是秘密。聞聽這個計劃的人不少笑話方家穀蛤蟆吹大氣,禁軍對抗元軍都是敗多勝少,一夥農民竟然要建一片抗元淨土豈不是比禁軍強大幾倍。
那都尉聞言細思自己的一場莫名其妙失敗,痛定思痛才發現自己不是輕敵才失敗,而是注定會失敗。此時他回憶往事才發現方家穀的火箭發射大部分是明顯偏高的,不然自己一個營隻怕沒有幸存,而整個廂軍隻要對方有意也不可能逃脫多少。
現在想起來當時隻顧逃跑,沒發現方家穀追趕那裏是要抓俘虜,那是在趕羊啊!而且他們既然如此強大,而沒有在半路上設一支伏軍截住後路明顯是放自己這些人一馬啊!
虧自己軍伍多年為此次失敗耿耿於懷不肯服輸,要不是別人不想大開殺戒,以賭鬥為名嚇退自己這些人不然會死更多的人。看來方家穀隻想建一方淨土之說是真心話,而且也是有這個能力的。
此時他雖然已經知道了方家穀的善意及實力,但還不大相信元軍會攻打過來,隻是對方家穀火箭的威力有了興趣。也是巧事原他手下一士兵在原部隊呆不下去而來投靠他,隨行帶了一支掛在他衣服上的箭支。
到縣城才發現的箭支被那士兵當作大難不死的護身符而一直帶著,那都尉發現方家穀的火箭有如弩箭短小精悍。箭頭三棱細長尖銳又很硬,非常標準又光滑,既不是精細打造也不是鑄成。總而言之官家作坊的軍器質量也遠遠不及,且不論型製的獨出心裁。
這也隻是他一時好奇本沒什麽,但襄陽呂文煥一降刺史十分憂慮城難守,那都尉當然也是憂其所憂,想到火箭獻計購此箭。刺史一看實物又問了他失敗時情形,又知道峽州有商人參與方家穀合作計劃才找到屠宗白讓他來問問賣不賣?什麽價?
聞知此事乃巧合方少雲放心了,隻是心放下了糾結上來了,那就是該不該賣?之前他還真是沒想過賣不賣兵器給宋的官府或軍隊,因為沒有人會來買,這是個不存在的問題,他懶得動這個腦筋。
軍火向來不是單純的經貿往來,特別是新式武器你想賣沒人問,你想買沒人肯。如方家穀不可能拿了一窩蜂滿大宋找買家,而蒙元找過來也不會賣(真不會找來也真不賣)。
但現在人家找上門方少雲就必須要考慮這賣不賣的利弊了。從利來說賣肯定賺錢,世界上沒有誰會主動做虧本生意,當然賺的是不是金錢或單純隻是金錢那是另一件事。
但軍火不單純是賺錢的問題,方少雲得考慮一下另一個利弊的問題。另一個利弊來看賣給官府有利於增強抗元力量,與官府關係也可以緩和,雖然隻是局部的緩和與增強也是好的地方。而僅靠一窩蜂即便是全宋都裝備也難改變失敗的命運,因宋之敗還是政治因素大於軍事因素。
不過賣給宋的官府也不是全都是利而沒有弊,火藥與火器正是蒙元帶到歐洲的。自己將此賣給宋的官府實物遲早會到達蒙元手上,有些秘密就有可能讓他們得到,若是如此多少有點不大美。沉吟半晌方少雲覺得此事應該還是利多於弊。
為什麽這樣想?這是基於一個需求,這個需求就是方家穀現在需要短時間獲得大量物資。而公開又大量籌集物資沒有官府支持至少允許很難做到,正因為遮遮掩掩方家穀進來的物資數量不夠理想。
上述是基於需求,還有的是自信,方少雲自信即使蒙元完全掌握一窩蜂的技術對自己的火炮不構成威脅。自己把一窩蜂祭出來隻是一種輔助兵器,而不是主戰兵器,說實話賣給元軍也沒關係。
另外他還自信蒙元想完全仿製出來沒有幾十年時間不大可能。就說那個紙桶也是不大好做的,至於箭頭的壓力鑄造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還有那火藥配方與藥柱等都是有秘密的。蒙元拿獲實物仿製的隻能是一群短途亂飛的瘋蜂,而不是方少雲設計製造直奔敵人的怒蜂。
想通利弊方少雲計算起價格與條件。算價格當然要先算成本,箭頭百個需生鐵六斤一些燃料半個人工;箭杆木頭便宜烘烘幹花些燃料土車床半個人工;尾翼加裝配一起不足一個人工,火藥與藥線及藥柱短紙桶不足二個人工。如此一算所有物料與人工約半兩不足一兩成本,弄個良心價五兩銀子。發射箱是木頭發射管的紙漿主要是竹子,膠水也一般的,不細算了,就十兩銀子吧。
計算好成本方少雲將思考結果告訴了屠宗白,又說了價格與要求。價格當然是良心價,要求是人與物資,且多多益善,最好物資大於所需火箭的價錢,反付些錢鈔也沒什麽關係。
對這價格屠宗白也沒什麽概念,況且是新技術產品很難說成本多少,方少雲也是虛落落的沒有底,開了價有點忐忑是否太心黑了,隻是剛開口不可能馬上退縮回來,所以加了一條可以提供發射車圖樣供製造。
與屠宗白談過再了解下這次峽州會增加多少來此避難的人,身份怎樣等情況,方少雲讓他臨走可以帶一箱一窩蜂作樣品,並說明發射方法等事宜後讓他直接與唐人傑二人交談具體事務,就去忙他的事了。
也不是完全把屠宗白放一邊了,當晚方少雲請三人來家裏吃飯算是表示一下謝意。畢竟屠宗白雖在方家穀掛了職務,其實有點如客卿一樣,他好不容易來一趟總不能太冷待。
屠宗白來了馬上就走了,方少雲忙自己的事也顧不上,隻從唐人傑匯報時知道什麽時間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