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斃敵酋慰忠魂

字數:4836   加入書籤

A+A-


    追悼會後馬上是公判大會,等眾人從墓穴邊過來主席台上的橫幅已經改成公判大會四字,主席台前押了十七個五花大綁的元軍被俘軍官。不過他們的盔甲剝去,隻剩下中衣,但從他們營養充足的模樣就可以看出身份,這個時期元占領區過上好日子的可不多。

    因為沒有那麽多時間也沒有條件去核實,再說這樣的形勢下,這次審問與判決都比較粗糙,不過這十七個人殺錯的可能性極對不會有,因為這首批處決的有那個回回商人及鄧州元軍的千戶與百戶以上軍官,漢族有二個軍官也是漢軍中被多個士兵指證,有帶兵搶掠並親自燒殺搶掠婦女行為者。

    等人過來公判大會馬上開始,鄭衛宣讀了判決書。判決書隻列舉他們少數事實,因為就這就足夠將他們處決有餘了。方少雲決定投降者可以免一次死罪,起義者可以免二次,主動反擊元軍者根據情況再加赦免。另外死罪即使可免,但官職待遇也會酌情削減,直至勞改一段時間,他們屬於罪大惡極超出可赦範圍。

    那種寬大無邊的政策方少雲最反感,把槍換個方向不但無事還官照做,讓出生入死奮鬥數十年卻待遇反而不如的人情何以堪。

    因定罪是事實又是明正刑典,如此殺少許人也不算殺俘,所以被判決者中蒙人也隻是嚷嚷方家穀說話不算數,投降了還殺。聽他們大叫大嚷方少雲問是什麽意思,聽懂話的人翻譯後,方少雲讓他反問他們殺過多少降者,這話一說這些被處決者才沒有聲音。

    判決之後馬上執行,這時不可能有什麽上訴申訴,因而一判決就將他們押到一邊執行,這次有了槍因而采用了槍決。見到這十七人被處決,剛才宣布了他們的罪狀,可謂是罪大惡極,因此見到處決他們人人稱快。

    還讓眾人高興的是見到了傳說中的武器,這槍在方家穀區是不可能完全保密的,也沒有這樣做。反正遲早要見人的東西太保密也沒有必要,不過這槍的性能傳說了,真家夥見到的人極少。剛才對空排槍隻能聽個響聲,現在處決人才見威力,隻見罪犯帶過跪下,幾支槍在背後瞄準,一令開槍乒、乒、乒、、、罪犯就倒地死去。

    這樣幹脆利落的處決沒砍頭那麽血腥刺激,但槍的威力卻是充分顯示。這利器是方家穀的,在場的不管是普通人還是護衛隊的人見到這槍威力很強大紛紛叫好。

    在場大多數人是吃過元軍虧的,他們過去報不了仇,對處決這些元軍酋首不管是不是罪有應得,隻要處決他們就不會有什麽意見,隻有覺得方少雲心慈手軟的可能,不會有說他心狠的可能。此刻他們為處決這些罪犯叫好,也為槍的威力叫好。

    今天在場的不僅有方家穀人,其實三個俘虜營也在一邊旁聽了會議,因為開追悼會一些活無法幹,方少雲索性讓他們過來也聽一聽。這對轉化這些俘虜有好處,也許有一天用上他們也說不定,而這兒的活也耽誤不了多少。

    方家穀總得來說流民而來的人多,方家人及其親友不但習慣了這些人的口音,交流上沒什麽困難,而且自己的口音也漸漸向這方向靠。幹部們的口音更加南腔北調混和,加之方家人本乃北地南來尚留北地口音,這語言障礙本低,再向這唐、鄧、襄這地方口音靠一靠,因此他說話俘虜聽得懂。加之念得慢又字字重音,現場又肅靜無聲,所以字字入耳。

    這些俘虜首先聽到的是方父念的那個規定,聽到死亡士兵其父母由方家穀區贍養,子女由方家穀區扶養到成年等條款個個張口結舌,這裏這樣好啊!想到他們被拉來當兵什麽都要自籌,天差地別啊。

    及至方少雲說話他前世本學過普通話,打工後與天南地北的人接觸,各地方言更加熟悉,他說話也是盡量往這些地區靠,因為聽眾主要是這些地方人,所以俘虜們同樣聽懂的。

    一開始俘虜們以為大排其場弄這個陵園是死了個大人物,及聽到方少雲介紹魯大有生平,說是參加護衛隊一年多的普通一個小兵,是這次戰鬥唯一戰歿者都驚鄂不已。

    他們不是驚鄂這場戰鬥方家穀方麵隻死了一個人,因為此戰元軍被堵在路上一字長蛇被前後攻擊根本沒有完手之力,加之護衛隊攻擊距離遠,元軍一方有敢戰也勇猛之士也隻能飲恨而亡死不甘心,有力無處使啊。

    他們不驚鄂護衛隊隻戰死一人,因為這也不用瞞騙他們呀,消滅他們近五千人己方死一二百人也是了不起的大捷,多死幾個人根本不必諱言什麽,而且一個小兵也如此隆重安葬,其他戰歿者不可能默默埋了。

    而他們驚鄂的正是為一個小士卒竟然舉辦如此隆重的葬禮。生榮死哀不就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嗎?他們戰死能隨地一埋也不定能夠,暴屍野外狗啃狼撕的可能性更大,歸葬故裏那是奢望。

    而這次戰死者方家穀都讓人認了屍,據說分別火化裝了陶罐等以後處理,隻有那些蒙元兵與實在認不出來的殘屍才一起火化。這話他們有點半信半疑,這會一聽信了,這方家穀人仁義啊。

    因為方少雲悼詞的主調是莊重,他主要是談了犧牲的意義奮鬥的目的,而不是引人悲痛,所以追悼會主場上一片靜穆,人們在方少雲的引導下更堅定的是奮鬥之誌勇敢之心,至於哭泣聲隻有少數心慈婦女。

    但主場沒有的大批抽泣者在俘虜營中出現了,他們想想自己比比方家穀人,更為自己的遭遇而悲傷,之前不覺得什麽,現在這一對比這差距也太大了,如果方家穀的人是人的話,他們在元占領區的待遇豬狗不如啊。

    昨晚有少數人沒吃上紅燒肉,問原因是這些人有偷懶耍奸行為,這是一個警告。這話他們信也有點不信,信是他們的食物足夠吃飽,質量也不錯。這待遇別說俘虜,就算是鄉下富裕人家也不會這樣過日子。不大相信是這麽大一塊肉過年也難得吃幾回,雖說是扣留一些表現差的人,不過管理者貪墨也是可能的。

    那些管理他們的護衛隊隊員夥食確實更好,有人偷瞧天天有葷,這話絕大多數人是不相信的,你當這裏人人都過上財主般生活,那裏來如此多的飼料喂,家家養十頭八頭豬不成。

    他們此時不知道方家穀現在豬肉現在屬於低檔貨,因為草地雖小又分散半圈養的羊肉更加肥美,數量也發展起來了,供應比較充分更受歡迎。至於雞鴨養殖更加多,放養在湖心島基本上不需擔心什麽,蛋類每人每天一個是基本要求,小孩子更是強製要求。

    主要是飼料有呀,糠麩菜幫、廚餘之類是傳統的,南瓜、榨油後豆餅、酒糟、高梁等量大。還有從湖裏撈起來的細蝦小魚貝類加骨頭蛋殼烘幹磨粉增加鈣質,飼料加工水平也高,又是混合飼料集體養殖,這生產水平之高比這時代高出幾代。

    方少雲是從後世看樣學樣而搞的養殖,這個比稻種要見效快,當然飼養品種上也應該改良,但此時還不大迫切,因為地多人少,不用追求極致。就是現在方家穀區養殖是供大於求,方少雲下令將之醃製起來備荒,最近正在研究生產大罐頭食品以供軍需。現在有鍍錫鐵皮,就是罐頭機不大好造,玻璃罐頭是生產了一些。也有個密封問題難解決。

    不扯閑話,俘虜們自追悼會震動非常大,大多數之前自以為聰明者也收起小心思老老實實幹活。因為自追悼會後,在看到他們的表現方少雲出台了新政策,凡表現好的可以減少勞改期與監督勞動期。有獎也有罰,表現不好會延長這二期。

    知道方家穀說話算數,絕大多數俘虜拚命勞動表現自己,誰不想早些擺脫這戰俘的身份,過上正常生活。最好能將家人帶來,在這裏過上天天有葷的好日子。

    隨著日子過去俘虜們也漸漸見到這裏普通人的生活,見他們是忙忙碌碌少有空閑的,但他們的日子確實是非常好過,天天有葷大肉也不少吃。

    想過去即便是太平年代自己這些人也不過勉強吃飽,雖然沒這裏的人那樣辛勤勞動,如冬天就貓在家裏,二者對比還是這裏的日子有意思,讓人振奮。

    隨著甄別進行並漸次結束俘虜營也有擴大,從其他俘虜中將判五年勞改以下的人補充到每營六百人,成立了四個勞工營。這四個營外編了二個勞改營從事挖掘煤與鐵礦石,這二個營是將過去勞改的人也混編了進去,這不是說他們是同一類人,而僅僅是為完整與簡化管理係統。

    因這個考慮判處終身勞改的少數人就關在方家穀最早開挖的煤礦那裏挖煤。這裏的煤質量差而挖掘難度大,從經濟角度不合算,但這裏管理方便又保險,將他們關這裏放心。

    後麵雖絕大多數人包括元人判了二十年以下勞改,極少數在五年以下,但判了終身勞改的也不少,甚至於還又判決了二十來人。

    對於處決人方少雲雖然不那麽熱衷,因為他覺得處決隻是滿足了複仇的心理期待,對罪犯而言也就是那一霎那的痛苦及不長時間的恐懼,遠不如終身勞改又艱苦又能部分償還社會,但在大家的複仇期待中,方少雲還是將甄別出的罪惡昭著者下令處決了。

    其實就是俘虜中對處決這些人也是讚成多同情處決者少之又少。因為這些被處決者大多數對同僚對下屬也是十分惡劣,對下屬之欺淩也不手軟。

    因方家穀人處事公正,許多判了十幾年勞改的人也十分服氣,隻痛恨過去在元軍受了上司欺淩不敢反抗而將痛苦轉嫁給民眾,或同流合汙參與燒殺搶掠。如今判了勞改隻怪自己為惡太多,不敢怨方家穀讓自己勞動改造。

    方家穀人俘虜了自己不殺不打,勞改期看各人為惡多少及性質。勞動也不是無緣無故懲處,而是能吃飽有定量,超額還有點酒肉,這樣的公平不苛刻不隨心所欲連宋之官府也大為遜色。

    因方少雲製訂的勞改製度先進合理,使管理上省力外,不少人還產生了希望。如判處一年勞改者絕大多數人都在盼望期滿後能將家人接來,等自己監督勞動期滿,一家人就可以在這裏幸福生活了。一些人甚至產生了積極爭取參加護衛隊的想法,這護衛隊待遇好,還有向元複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