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看不透的戰略(三)
字數:4512 加入書籤
呂文煥因護衛隊突然圍住鄂州欲戰無能欲守無力之際,心裏產生深深的失落是那麽的苦澀,是他終此一生始料未及。回想呂家從其大哥開始崛起,至襄陽投降時自己雖借以種種原因遮羞,說到底乃是惜命與認為大勢歸元再無反複。而且呂家輝煌由此黯然失色,若知才這樣短時間形勢會有逆天反轉,仍然逃脫不了戰死的命運何必當初呢?
才這麽短時間會風雲變幻大局反複是他怎麽也不可能預料到的,因為即便是守襄樊失敗之前他僅風聞遠方深山似乎有個土豪般人物借口抗元,在方家穀聚攏了數千人。這樣的勢力在亂世因個人野心勃勃盲動不足為奇,他聽聞後自不會去加於關注。因一方麵他現在自顧不暇,二來不管宋元雙方誰勝這樣的勢力必然剿滅。
襄樊之戰緊急關頭呂文煥那可能分心關注防區外一個小勢力,而且此時宋元大戰雙方陣線清晰,完全沒有小勢力崛起混戰的跡象。這消息他的疏忽根本不算過失與短視,事實上宋元雙方當時那一個將領會注意到此,更談不上去重視、去認真調查。元方也是吃大虧後才發現方家穀實力竟然不俗,更是因損失較大有點傷及軀幹而發覺方家穀不僅實力不俗,牙口好還咬人狠。
呂文煥知道護衛隊不是守家之犬或土豪盲動當然從其襲占襄陽開始,作為長期駐守此地軍隊老長官他了解到護衛隊的情報並不比忽必烈少。正因為有人脈了解一些東西,他認為護衛隊出戰首選襄陽,再決戰塔出那是欲助南宋戰場頹勢,而非僅是搶占地方發展勢力。
這幾戰護衛隊不僅打得狠戰果大而且隻占襄陽與郢州這漢江邊橋頭堡並不北進,這說明其作戰目的明確,乃是奔著消滅元軍主力。而明智不深入北方平原與元騎兵糾纏乃是不欲以短擊長,故爾元軍暫時不攻打,其返回江南盡占兩江之地靜心發展了一段時間,現在實力更強,呂文煥清楚其必然會再展爪牙,就是想不到這次會拿他試刀。
以後世人看來襄樊之戰到樊城失陷已經沒有堅守必要,主力該撤過漢江退守荊州或嶽陽、鄂州,死守成守死可惜,不然元軍南侵伐宋不會如此輕易如雪崩之勢。其實呂文煥之軍大多數是當地人,想撤也難,即使撤了回南宋日子也不好過,軍官們丟官去職罵成罪人算是輕的。
過去之事且不論,呂文煥清楚此次宋元再戰護衛隊必然會插一手,而目標長江南岸有的是,依他想法與願望都不是來攻打鄂州。攻占長江南岸湖泊多、水係發達,對護衛隊水軍優勢有利,另外兵力投送距離短,占領後管理上也方便。即便是不長時間元軍主力就會過來爭奪,以他看法元軍勝在暫時兵多,真實戰鬥力與後勁遠不如護衛隊而遲早會敗。
形勢如此木已成舟呂文煥徒剩回億的失落,無法反悔的苦澀,事已至此他根本沒有回頭的機會與可能。了解護衛隊做法的他知道自己即使投降,到護衛隊手上也再難作為,再降更惹人笑。況且大局如何暫時尚未一定,他隻能一條路不管死活走到底,唯寄希望撐到元軍主力來援。
他知道元軍主力肯定會盡快趕來,若護衛隊兵老鄂州這是重挫其的最好機會,這一點忽必烈不會不明白更不會錯過。有這認識他對鄂州防禦一開始就重視,被包圍後雖心內百感交集,唯作戰準備工作一點也不鬆懈。而作為襄樊守軍主將他的守城經驗可說是元方第一高手,經曆過元的回回大炮並知道護衛隊火炮部分性能,他的鄂州防禦戰術當然不會再死守城牆,而是在城外挖溝築土城堡壘。
呂文煥自接手鄂州防守任務即千方百計動腦筋如何應付護衛隊攻打,隻是時間與財力、人力關係所做的並不夠多。當然打仗隻有狂妄自大者才放言自己早準備充分,大多數將領不會滿足已有一切,他也一樣對自己的防禦措施覺得不足,隻有想到護衛隊攻打此地可能性極小才寬心點。
這是之前的僥幸,護衛隊一登岸包圍了鄂州心裏的僥幸一下空了,但護衛隊上岸後沒有第一時間攻打,反而也如自己挖溝築土城起來,讓他產生一些疑惑外更僥幸護衛隊此舉會讓他爭取許多時間。
這個幻想呂文煥十幾天後才破滅,隨著包圍鄂州的深溝土城了望塔炮台係統完成,攻打鄂州的一切準備工作全部完成,一聲炮響攻擊鄂州的戰鬥也拉開序幕。
護衛隊圍困係統工程經過數次實踐現更完善,其中深溝與土城作用是包圍,隻有如此才是水泄不通完全徹底解決敵人的包圍。隻因呂文煥的措施此次包圍圈有點大,土木工程多費了點時間。
前者是包圍敵人保護自己的作用,了望塔與炮台不用說是消滅敵人的手段。了望塔是眼睛也是神經係統,它將敵人活動看個清楚實時報告給攻擊部隊與上級外,信號員還會傳達指揮所命令及轉達敵軍情報。僅這作用就不可小視,不會有敵情一有變化需派人報告的事發生,連一點小事指揮所也即時全部掌握。
這時代圍攻城市常圍三闕一看似留給對方一條生路,其實兵力絕對優勢不足時這更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因為一座城市四麵圍攻而信息難通時,守城軍隊並力突圍極難阻擋,還存在各個擊破的危險。因為有這危險護衛隊在方少雲的帶領下用深溝、土城、了望塔與火炮圍城,這中間深溝土城封城、火炮封門,了望塔乃是千裏眼與順風耳,敵人想並力拚命也不成。
這個圍城係統當然也少不了火炮當封門鎖與城牆的開罐器。封門鎖乃是數門火炮對準城門,隻要敵軍想出來幾架火炮輪流發射的損失誰也吃不消。而開罐器更簡單,敵軍想憑城牆頑抗,火炮會將城牆砸爛,讓對方嚇破膽又守不了。
這時代還未有這樣的圍困,護衛隊雖十幾天內盡幹這事,呂文煥暗喜之中仍帶憂愁。因為如此封鎖連一點縫隙也沒有,任何城市也堅持不了多久,而且這個係統一完成外麵兵力隻需少量就能封鎖自己,還難了解對方虛實不好反擊。
呂文煥見護衛隊包圍實在嚴密有點擔心封鎖一久城內人餓也餓死了,隻是這個他多慮了,隨著包圍圈所有土木工程完工,護衛隊開始發動了攻城。
護衛隊的進攻當然不會一大群人扛著梯子向前衝,進攻的士兵雖有但不多,並且慢騰騰地向前運動。鄂州守軍比較分散,又同樣有深溝護衛的土城堡壘,隻是冷兵器夠不上敵人,弓箭手出來讓火炮一掃一大片。另外火炮封鎖住城門後布置在外麵的軍隊失去進城通道,物資補給雖可以從城牆上拋下來,人卻如被拋棄了般心中空蕩蕩無著落,士氣更低。
城外軍隊守衛土城見護衛隊逼近出來阻擋被炮轟隻能躲著等對方接近再出來近身廝殺,隻是護衛隊行走到弓箭射程外站住,而後麵有推車載土填溝的輔兵過來填溝。這溝渠與護城河都是守城要緊之物怎能任其填之,此時弓箭手等欲出來阻撓者隻聽乒、乒、乒、、、連聲槍響後己方不斷有人倒下,或頭腦碎裂死相慘不忍睹,或捂胸捧腹呼痛之聲十分磣人。
護衛隊的攻打不緊不慢有條不紊,除了稀稀拉拉炮聲槍聲一點也不激情,呂文煥在城樓望去卻十分心驚。這個原因是雙方的武器效率不成比例,基本上隻有對方炮轟槍擊己方,造成雙方傷亡交換比太懸殊,即便是算上對方輔兵仍然遠超百一。
這樣的交換比自己五六萬人最多拚掉對方數百人而已,而要自己的軍隊全都拚死不降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一方拚死一半對方會損失多少個?對方這些人中傷員救活後死去有多少?
最讓他絕望的是己方損失大外更是對方推進雖不快步步為營、十分紮實、不可阻擋。己方的損失難於承受而對方這樣進展更難持久,因而第一天護衛隊雖未全麵進攻,也隻填了第一條溝,攻占一個土城堡壘,呂文煥已經十分絕望了。
作為資深大將他不會是僅憑深溝與土城堡壘之類東西來守鄂州的,因戰馬有保障,與元軍作戰及跟隨元軍作戰熟悉騎兵戰術,他為此戰武裝了五千精銳騎兵,準備用於突襲攻城正酣的護衛隊。這樣的戰術有奇效,特別是攻城戰膠著時從圍攻最弱處城門突擊的騎兵會將攻城軍隊的布置打亂,與正麵抗擊的部隊配合反敗為勝的戰例也不少見到,至少也能讓護衛隊攻勢受到挫折幾次以爭取時間。
隻是這戰術根本白費勁了,護衛隊一到就用火炮對準城門,連用騎兵幹擾對方挖溝築土城也做不了。換這時代作戰守城時這五千騎兵即使因對方兵力充分,攻城部隊得到掩護而不起作用,但突圍逃亡那肯定是極難阻擋住的。要殲滅這樣的騎兵大多數辦法乃是預料其逃跑方向,在前途狹隘處設伏之類。但護衛隊深溝土城一圍加火炮封門,騎兵突襲、突擊全然無能,連逃跑也不可能了。
騎兵是呂文煥此戰的手段之一,組建新弓弩營也是其中一個。他千方百計弄來硬弓強駑組織一些數百人的小隊,這些弓弩小隊除常規訓練外,還為他們搭建高台及下麵隱藏處。他是準備讓弓弩兵平時隱藏,臨時上台狙擊攻城的護衛隊士兵。這樣可以避免一開戰就被護衛隊火炮消滅,等雙方接近就不怕對方火炮了,而且攻擊距離上也與護衛隊拉平差距。
這個想法比硬碰硬對抗好,可惜的是護衛隊有高台了望,弓弩隊出擊未成列火炮就會打過來。因為前後方都有極好聯絡與統一指揮不會存在誤炸,而且欺負對方沒什麽反擊手段,這樣的支援火炮乃是臼炮,距離交戰處本很近,高拋開花彈落點誤差小。
臼炮是新開發裝備的攻城武器,方少雲在這時代呆久了發現現在戰鬥大多數就是守攻城,真正野戰極少,野戰主要還是在北方,隻有到大草原荒漠野戰才是主曲調。攻守城火炮當然要緊但直射炮不如曲射炮,如直射炮攻城主要轟城牆,不如曲射炮專炸敵兵員。要轟破城牆需要炮大且多,如此一來運輸困難,不如口徑比七至十的臼炮方便,小部隊也可攜帶攻打州縣、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