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治安戰拓邊戰
字數:4460 加入書籤
今天參加慶典者除極少數各地商人學者,基本上都是中華帝國的奮鬥者。他們中有戰士、工人與基層幹部,雖不是都出生入死戰鬥過,但也風霜雪雨艱苦奮鬥過許多年,這時候喜悅之淚禁不住奪眶而出。
因為沒有好的擴音設備方少雲的話比較短,宣布中華帝國成立後隻有文字稿分發及登報發表。慶典現場接下來是授勳,這個授勳基本上是按資曆、功績與現在職務評定。其初稿由各省、各師提名後,發下去由下麵補充或提出異議,此後生成第二稿報上來由上級審查好交方少雲簽字。
因為護衛隊沒什麽殊死激戰的戰例,這次授勳沒有特等功,連一等功也不多。同樣原因此後封爵也僅封了十幾個男爵,連子爵也沒有,這雖然讓少數人有點失望,但獲得封爵的謝家仁、唐人傑、鄭衛、屠宗白、展伯遠、方土根、方水民、方水根、朱明心、沈天順、齊誌高、方土昌等人都是十分欣喜。
他們都是方少雲最主要的政治、軍事、科技工業軍工生產方麵的助手。這方麵軍、政二方麵的人對自己被封爵是有準備的話,其他的人根本沒有想到自己也會被封爵。即便是宋代對工匠不大歧視但與軍、政大員平起平坐也封了男爵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當然最意外的是方水芝,她現在雖然是護衛軍(開國大典後正式改名)總後勤的軍醫處長,總醫院院長兼醫藥研究所所長但論級別也沒有想到自己能封為男爵,因為她是個女人呀!
另外有二個人也是覺得自己被封爵有點意外,主要是覺得自己輪不到第一梯隊,這些年已脫離政治中心。這二人是方水生與方水本,方少雲是獎賞他倆初到方家穀時代的貢獻才決定的。因為開國慶典本來就是對過往曆史做一個回顧與總結,也就是有點酬功的意思。
不過方少雲的文字發言稿對此的解釋是:中華帝國戰勝蒙元最主要功勞乃是先進的軍事武器。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即便是有先進的政治思想,敢於犧牲的精神,要打敗蒙元也會時間更長、犧牲更多、困難更大。所以在中華帝國每個人不論性別、地位高低,隻論貢獻大小。
等授勳、授爵宣布與事情結束,下麵是中央警衛師閱兵典禮。方少雲這一舉動乃是後世記憶情結,總想多嚐嚐閱兵的滋味。不過這次開國大典閱兵比上次規模大不了多少,但沒這閱兵儀式慶典還真顯得有點不夠份量。這中央警衛師一連連隊伍踏著齊齊的步子從方少雲與已退後讓路的觀禮人群中間,喊著口號通過時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
有閱兵壓陣被眾人認為太過簡陋的開國慶典算是有種別類隆重,連參加觀禮原南宋官員也覺得這慶典簡潔而不失氣勢。其實這一個慶典也不僅是一個儀式,因為這一天後許多事上有所改變,如護衛隊將稱護衛軍,聯盟一詞也徹底廢除。
就是紀年方少雲堅持不搞,隻弄個華年準備開年即用所以一過年即稱華年一年。而且他打算這也是臨時湊合的,準備現在開始研究太陽曆,還有一個是準備推算出黃帝或者周文王曆史,將紀年從那裏開始。這個或許肯定推算不精確也比後世公元從耶穌誕生開始算起好,雖說公元隻是樹一個標準,含意讓中國人多少有點不爽。
采用公元紀年有點不爽而采用太陽曆並不是采用西方標準,這就如經度零線在格林威治一樣讓人無可反對一樣。因為太陽曆更均勻地反映天體運動,一年時間隻差幾小時,而月亮曆要相差十幾天。太陽曆閏年基本上四年才一天,月亮曆閏年多二十九至三十天,這也太搞笑了。
用太陽曆那是完全自然規律的東西,不分東西方什麽事。而格林威治弄出個經度那是為更好認識地球,與公斤、米一樣也是一個標準。定得早、比較合理、符合科學大家認同,即便是標準不是自己訂的那是技不如人隻能慚愧無關東西方。
因為太陽曆每年時間更加精確才是世界采用的原因方少雲現在有條件就想搞起來,有人說如此二十四節氣不是亂了。其實二十四節氣月亮曆時才摸不著頭腦,太陽曆一個月二個節氣,日子隻會相差一天才非常好記。特別是方少雲準備每個季度九十一天平均分配,隻在第一季度多一個三十一日大月,閏年第一季度都是大月處理,使二十四節氣更加固定。
要修訂太陽曆方少雲矚意一個人,那就是郭守敬。這名字他有影響,知道是個大科學家可惜現在幫忽必烈忙活著。有心想把他弄來但談判時沒想到,後麵過了這村難進這店暫時沒機會向忽必烈開口要人了,這讓他懊惱了好些日子。好在經打聽這郭守敬年齡還不大,記得是個比較壽長的人還有機會。
改統一紀年與太陽曆的事不急,前者可以讓一些沒什麽惡名南宋老頑固官員去研究,隻當出錢養老人,另外這曆史也可以借以整理一下,編寫一部通史作為大學教材。後者也不急幾年工夫,就算是郭守敬來了也不是一日之功,另外大學的天文學也要加強研究,畢竟航海這時代隻有用星座導航最可靠。
想到這個方少雲突然記起經、緯度之類東西並記錄下來,這些年前世的東西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似這樣偶爾觸動記憶起許多的時候不大有。而且這相關的東西被他整合在地圖上,隻是全球觀念看問題還是第一次,不管用處多大造一個中國天文觀察台,讓經度零線從這天文台開始也是一項成績。
從紀年之事方少雲又引發許多考慮,不過這些並不曾被他排在急事名單,僅是利用星座導航、定位他馬上讓水軍方麵進行一下研究。這個倒是要提到議事日程,海南島與台灣路近沒什麽導航定位技術沒關係,再走出去隻能摸著海岸邊走可不行。
當然這個研究不可能一下子就獲得突破,好在這事也有時間去探索,以國家的力量未雨綢繆肯定在需要的時候不會拖後腿就行。這些不在方少雲的急著處理的事範圍那麽自開國大典結束,他正式即位執政後主要在考慮什麽呢?
此時江南所有蒙元占領的地方都已交給中華帝國,經過春耕最後麵接手下來的地區經濟也已經穩定,經濟改革、政權建設同樣早已完成。現在護衛軍邊線遇上的不再是蒙元軍隊,改變成不是異國軍隊就是土司武裝,一句話都是少數民族不願接受中華帝國統治的武裝。而其實在內地也還有一些頑固的鄉紳、土匪武裝及土司在深山頑抗。
頑固鄉紳、土匪武裝進入深山因為護衛隊在各山頂設有監督哨,臨近鄉鎮、合作社都設有寨牆與組織有民兵守備他們欲下山搶掠是不可能的。加上物資完全封鎖,在山上種一些地還會受到護衛隊特戰隊不時襲擊損失不少人員與物資。在軍事與政治(自首從寬處理)、經濟(鹽鐵、醫藥、糧食)三重壓力下,這些武裝普通部眾漸漸逃走向政府自首接受處罰與安置,差不多隻剩下少數知道罪不容赦的首惡還在深山苟延殘喘。
倒是少數民族的土司、部落他們比較習慣或本來就在深山生活,對經濟封鎖忍耐力強。更關鍵過往官府與漢人留下的影響負麵居多,一般性宣傳不起作用。即便是再三保證將給他們與所有的人一樣待遇,但很少有人聽得進去,隻能用軍事手段強迫他們下山。
或許這樣的手段有些血腥與代價大,在中華帝國內部有些不同意見,主要是認為這樣大的代價去幹讓少數民族下山過富裕生活,他們不接受何必吃力不討好呢?
對這樣糊塗的想法方少雲懶得去多說,原因是這話僅在私下嘀咕犯不著拿到桌子上說。再說有這樣思想的大多數是跟不上形勢的老人,他們現在雖還處在高位一心想分享勝利果實的人,所以小富即安。為此方少雲不久就會打發他們去元老院享受,因為為何將所有人裹成一個民族的理由他已經說了多次,現在是盡一下力徹底解決區內的時間到了。
少數民族呆在深山有受到迫害的原因,但現在這個因素不存在了,所以再躲在深山對他們自己不好,另一個是破壞了深山的環境。這二者發展下去對中華帝國都是有害無益,不乘現在一鼓作氣解決越拖遝這動力減小難度增大會越不好辦。
現在江南已經安定,這幾年不斷在擴編護衛隊,為的是北伐與擴張。北伐暫時還不到時間,這些新編製成的部隊去幹幹治安戰與拓邊戰也是實戰鍛煉,就是強度差一點也好過普通訓練。
治安戰乃是針對不願接受中華帝國政策的武裝集團與少數民族武裝,對處於內陸深山的他們往往是軍事、政治、經濟三管齊下。至於拓邊戰的戰術雖然與治安戰差不多,但政治上的壓力就會小許多,經濟上也是同樣難於完全封鎖。
不過逐步蠶食的戰術讓這戰爭改變了模式,曆史上中國不止一次打敗過對方這些小國,可惜要保持軍事壓力代價太大,國力稍一衰弱就會退回來。這樣拉鋸的曆史已經很久了,其中那裏的熱帶氣候與人口不多,經濟欠發展等也是這種拉鋸的原因。
現在方少雲的戰術是每年向前開拓三、五十裏,還是在建設了寬大的道路並在製高點布置了望哨後再推進。如此一來自己的軍隊不必長途奔波找敵軍開戰,這是最占便宜處。過去大軍挺進攻城略地看似威風凜凜其實代價也大,一旦失利一潰千裏一切白費勁不算,死傷無數,丟棄武器損失糧草無數。
而方少雲這戰術是先建造一個個營級基地,然後是向前修建大路,沿路二十裏左右製高點建了望台。這一來對方沒有軍隊過來隻搞建設,軍事上建設好了就在適當地點安排合作社或建鎮子。當地居民不走願意接受中華帝國規矩的與國內或其他地方願意歸化的人組成合作社或辦企業,正式成為中華帝國公民,不願者將之驅逐出控製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