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榮壽公主

字數:3651   加入書籤

A+A-


    我歎了口氣,走到床邊躺下,呆呆地盯著蠟燭上跳動的火苗,思量著:這要與洋人拉上關係,還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看來,明天應該出王府去碰碰運氣、找找門路。

    但在我與洋人拉上關係之前,慈禧老太婆要是對我下手應該怎麽辦呢?還得再想個“b計劃”,一個快速、簡單、直接的辦法,以延緩她的“警告”計劃。

    也許這跳動的火苗有催眠的作用,也許是這一天兩次掉進水裏折騰的太累了,也許是想的問題太多用腦有些過度了,也許是找到了讓慈禧有所顧忌的洋人這個“a計劃”,讓我的精神有所放鬆了,總之在還沒有想出“b計劃”之前,我便緩緩地睡著了。

    第二天天還未大亮,我便被自己的夢驚醒了。

    我夢到,自己被活著關進了一個小棺材裏,一個看不清臉的老太婆正在給棺材釘釘子,任憑我在棺材裏如何喊叫,旁邊的人就好似沒有看到一般,有哭的、有笑的,就是沒有上前幫我一把的。

    等我氣悶地憋醒時,才發現隻是自己將被子蒙到了腦袋上,嚇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

    擦了擦頭上汗,我坐起身自嘲的想到:這夢裏的棺材可真是小呀,要不要趁著現在自己還沒死,先去給自己訂一口大棺材,省得死後真的被裝在一口小棺材裏而憋悶?

    我搖頭笑了笑,走到昨晚喝水的茶杯旁,將杯裏剩餘的水一口喝下,搖了搖頭繼續自嘲道:這再大的棺材,那還能有慈禧老太婆的棺材大?

    棺材,也許是冰涼的水刺激了我,讓我靈機一動想出了“b計劃”。

    由棺材想到“b計劃”,其實我是想到了慈禧死後是沒有棺材的。

    在這裏說的慈禧死後沒有棺材,並不是指東陵大盜孫殿英盜慈禧墓這件事。當然了軍閥孫殿英盜東陵,也確實可謂是讓慈禧沒有了棺材。

    當時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封鎖了馬蘭峪東陵,用炸藥炸開慈禧太後的定東陵後,不僅將陵墓內的寶物搬了個幹淨,還將慈禧的屍身扒了個幹淨,並將慈禧的裸屍棄之一邊不顧。直至後來被清遺重新將屍身安葬,真可謂是讓慈禧丟了棺材。

    其實我想到的慈禧死後沒有棺材是另外一件事,光緒皇帝駕崩後,第二天慈禧太後也駕崩了。殮屍房內皇帝和太後的屍體一左一右地停在床板上,並未裝殮。

    床板前各有兩隻蠟燭,也就隻有兩隻蠟燭,像鬼火一樣閃動著,顯得房間內鬼氣森森。一進去,就像進了鬼屋一樣令人膽寒。而且屋子裏竟然沒有一個人,那些王宮大臣們都在忙著立嗣的事,不知跑到哪裏去了。太監們一片慌亂一通瞎忙,但又不知喪葬禮儀又沒有主心骨,更不知道該聽誰的,該忙些什麽。

    這時便有一人前來吊唁,看到此景象讓她又悲又氣,平常一直沉靜、不苟言笑的她大發脾氣。便找來太監管事的,訓斥他們道:“你們這些人簡直沒有體統,皇帝、太後死了,連一個人手都找不到。今天的事情,如果我不出麵,還有誰能出麵呢?”

    這來的人便是固倫榮壽公主。說罷,她立刻驅車去找溥儀的父親當時的醇親王載灃,一進門她就勃然大怒,高聲叱責載灃道:“今天你大喜了,你兒子做皇帝了,你做攝政王了,兩宮太後對你不好麽?現在帝後死了,大喪在即,你倒很悠閑淡漠,在家也坐得住。”

    載灃很是害怕,便趕緊召集王公大臣,商議成立“治喪委員會”。待人手稍稍齊了一些,這位大公主就開始布置任務,調動人員,安排各種禮儀。一直到下葬,宮內都是井然有序的。

    當時皇後怯懦不諳事體,攝政王載灃散淡撒手不管,皇帝溥儀也隻有三歲,什麽也指望不上,大臣太監又各懷心思。要不是這位榮壽大公主出麵,利索地安排慈禧下葬的一切,簡直就可是說慈禧死後連棺材都沒有。

    而我的“b計劃”,就是拉攏這位榮壽大公主,想必她能管得了死了的慈禧,這還活著的慈禧她也能“管”上一二吧。

    其實這麽說也是有根據的,榮壽大公主是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六大爺)的長女。

    當年慈禧垂簾聽政時,恭親王奕訢在“辛酉政變”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了總攬外朝內廷大權的重臣。

    當時慈禧太後為了拉攏恭親王奕訢,便宣其女榮壽進宮生活。榮壽七歲時便被慈禧收為養女,並封為固倫公主,要知道榮壽的這個獲封可是在親王的女兒中封為公主的最高級,這是特例中又加特例了。

    固倫榮壽公主性格沉靜、不苟言笑,即使麵對權傾天下的慈禧,也不曾委曲求全的拍馬屁,是敢於直接麵諫慈禧的人物。

    也許因此,在她12歲時,慈禧便做主為這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小姑娘選了夫婿。到了榮壽公主17歲時,其額駙誌端就因病去世了,而她也就成了寡婦,也沒有生育。

    或許慈禧是收集寡婦的愛好者,便看她年輕守寡,著實寂寞可憐,便把她又接回宮中。(慈禧的身邊確實圍繞著一堆寡婦,她自己便是年輕守寡,親王的女兒中,若有守寡而無子的,慈禧都會叫她們進宮裏來。其中就包括後來的隆裕皇後和瑾妃。)

    其實榮壽公主二次進宮後,並不是寂寞的熬日子。由於從小便在複雜的後宮中生活,她眼觀六路、處事公允,又熟知貴族和皇宮禮儀,王公大臣的夫人拜見慈禧太後,莫不先經過她的安排,就是外國使節的太太進宮,也需要她接待作陪。

    在後宮,她生活得遊刃有餘。慈禧又萬分信任她,也離不開她。也隻有她,敢當麵勸告慈禧太後。榮壽公主很少進言,但隻要進言,慈禧多半肯聽從。即便是王公大臣也知道她在慈禧跟前的分量,對她都很敬畏。

    這從曆史上的一個故事中便可以看出就連慈禧也怕這位大公主三分。慈禧喜歡穿豔麗奢華的衣服,大公主看了就不高興,說話很是直率也很不中聽:這麽靡費做什麽?你不過是清朝的老寡婦而已,還有心情打扮得妖妖冶冶的,給人家落話柄等等的一通嘮叨。慈禧太後怕了她,每次大公主來見,慈禧就挑一件相對樸實的衣服穿,妝也不敢化得太過分,珠寶首飾也不敢多戴。宮裏人背後都說大公主簡直像慈禧的老媽。

    有一次,慈禧偷偷做了一件極其華麗的袍子,是江南的工匠用織錦精工做成,花費不少銀兩。慈禧太後囑咐左右人說:“這事兒可不要讓大公主知道了。”誰知大公主還是知道了此事,見到慈禧就不開心地嘮叨道:“我對您老人家不好麽?我天天都想著母親(榮壽是慈禧的養女)喜歡什麽,喜歡穿什麽,喜歡用什麽,喜歡吃什麽,然後告訴其他人,讓他們去采辦來。母親可倒好,偷偷地做一件衣服來穿,叫別人知道卻不與我說,當我們娘倆是什麽人呢?……”說得慈禧太後趕緊轉移話題,跟左右人亂說了一氣。等大公主一走,慈禧就埋怨左右人:“一定是有人去告訴大公主了,不然我怎麽會受她一通囉嗦,都怪你們多嘴多舌的。”由此可見,如果我拉攏到我的這位姐姐榮壽公主,讓其在慈禧麵前替我美言幾句應該能緩和下我與慈禧之間的“仇恨”。

    隻是聽說這位榮壽公主長得可不怎麽好看呀,還是先別管那麽多了,小命才是最重要的。管她好看不好看,要知道她可是我在垂死掙紮中的一線生機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