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無上的恩寵

字數:3242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開始給功臣獎賞了。

    蕭何封侯,他這個侯,可是侯王,因為地皮最大,油水最厚。

    許多人不服了:老子冒著槍林彈雨在前線打仗,蕭何這個後勤公司老板,就舞文弄墨,搞搞糧草,得到的卻比我們都要多,是何道理?

    劉邦解釋:你們打過獵嗎?獵人要找獵物,是不是需要獵犬?你們,就像獵犬,但是誰在指揮、發號施令、給你們保障?獵人,這個“獵人”,就是蕭何。

    同樣的,張良也沒有戰功,劉邦讓張良自己在齊地選三萬戶作為封地,張良忙推讓:當年我與老大你相遇,那是天意,老大你能用我的建議,都成功了,那也是運氣而已。我啊,給我個留縣就可以了,三萬戶,太多了。

    於是,張良被封為留侯。

    陳平也很謙虛,連連推讓自己沒有功勞,劉邦很高興:我用你的計謀,才能戰勝項羽,這怎麽不是功勞?

    陳平沒有忘記介紹人:沒有當年魏無知的介紹,我哪裏有今天?

    劉邦很高興:啊呀,你真是個不忘本的人啊!

    更加寵愛陳平了。

    繼續封賞。

    劉邦的兒子劉盈還很小,同族兄弟又不多,想想當年秦滅亡的時候,子嬰的兄弟基本都被胡亥殺光了,所以子嬰死了,秦也就滅了,這樣不行,他把姓劉的都封個遍。

    韓信的楚地被分為兩塊,一塊給他的哥哥劉賈,封為荊王,一塊交給他的族弟,雲中、雁門、代郡五十三縣是守護北大門的要地,封給了族兄劉喜,又封了私生子劉肥為齊王。

    這時的韓王,也叫信,為了與韓信區分,就叫為韓王信,這個人怎麽安排呢?韓王信這個人打仗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劉邦把他封到了太原郡,這裏就成為了韓國,韓王信也就搬遷到了太原以北,用他來防備匈奴。

    再繼續封賞。

    劉邦忙得焦頭爛額,已經封了二十多個大功臣,這個時候,沒有封的人,吵起來了。

    因為眼看地盤越來越少,誰都想分塊好地方。

    這些功臣每天沒事,就在洛陽南宮外的沙地上爭論,劉邦看見了,很奇怪,問張良:他們搞毛啊?

    張良說,老大你不知道嗎?他們是要謀反啊!

    絕對的危言聳聽,但張良這樣說,是很智慧的一種說法。

    劉邦有些不敢相信:天下剛安定,為啥要反?

    老大你是平民百姓出身,現在成為天子,封賞的大多是相識的或者親近喜愛的人,殺的都是有仇者,現在論功行賞,即使把天下分割完,也賞不完哪!老大你沒辦法把有功勞的人全部封了,這些人,就在害怕,封不到賞,既然無法得到賞賜,就害怕平時的一些過失被你重新提出來殺掉,因此聚在一起謀反。

    啊,這咋辦?

    我有個辦法,老大你平時最恨的是誰?

    雍齒啊,這家夥最初是個叛徒,後來投靠我,功勞不小,我很想殺掉他,但想想他功勞挺大的,又不忍心。

    那就先把雍齒封賞了,那麽這些人就後顧無憂了。

    好主意!

    劉邦馬上設宴,封雍齒為什方侯,大家都很高興:雍齒都成侯了,我們就不用擔心什麽了!

    封完眾人,還要評定十八元勳。

    其他都沒啥異議,誰排老大,有爭議了。

    競爭對手是曹參和蕭何。

    曹參得票率很高,理由是:身上有七十多處傷口,都是打仗打的,攻城占地,他最多,第一。

    隻有一個人持反對意見,這個人叫鄂千秋,他的理由是:大家說的都不對,曹參雖然戰功赫赫,但隻是短時間的功勞。為啥這樣說呢?老大與楚對陣有五年,戰敗多次,有幾次甚至孤身逃亡,但是每次老大都能夠迅速崛起,為啥?就是蕭何在後方補充軍援和糧草,老大還沒想到,蕭何就把士兵給送來了,把糧草也源源不斷地送來了,恰到好處,讓老大省心不少。雖然老大多次在戰場上失敗,但根本沒有丟,那是因為蕭何替老大守著後方、管理著後方,井井有條,沒出亂子,老大才能安心在前方跟楚幹架,這才是萬世之功!所以蕭何才是第一,曹參第二。

    劉邦大喜:你說得太對了!

    蕭何作為功臣元勳,功臣領袖,從此有了特殊的待遇: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啥意思?

    這兩項待遇,是政治待遇,非物質待遇,但這樣的待遇,幾乎與皇帝一樣了。

    那個時候,入朝上殿的時候,要過安檢,這安檢比上飛機還嚴格,不僅不能帶液體,不能帶武器,還得脫掉鞋子。

    現在電視劇上,大臣們入朝議事,都是穿著鞋子的,其實,漢朝的殿內非常幹淨,大臣們必須脫掉鞋子才能入朝,而且不能有腳臭,襪子得香熏過。

    此外,入朝時,不能大腹便便、左顧右盼、慢慢吞吞,必須一路小跑著,到達自己所在的位置。這小跑,就叫趨。

    君子坦蕩蕩,入朝時,可不能“坦蕩蕩”。

    現在,蕭何入殿時,可以隨他的意思,不脫鞋子,也是可以的,而且,還不用小跑,可以慢慢走。

    這,就是皇帝的待遇。

    蕭何的父子兄弟,十多個人,全部被封,都有自己的領土,劉邦又加封了蕭何二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