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立政議事

字數:5191   加入書籤

A+A-


    兩日後,長安大興宮,立政殿,東廂房。

    檀煙繚繞中,國朝當今皇帝李世民斜坐胡床之上。背靠柔光順滑的虎皮,腿下蓋著條波斯駝絨薄毯,微胖的身形頗有幾分慵懶愜意。剛過而立之年,在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身上很少見到如此神態。

    大興宮為隋朝所建,直到唐睿宗時才改稱太極宮。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弑兄奪嫡,逼迫李淵退位之後,內苑一直是太上皇李淵的居所。李世民本人也時常夢回玄武門,每每被索命厲鬼驚醒,所以他一直居住在皇宮正中兩儀殿旁。這裏陰陽調和,守備嚴密,既可以防鬼,也可以防人。最關鍵是每日常參(普通的早朝),離得近點,不用過太多宮門。

    立政殿是李世民與他的皇後長孫氏在長安住得最多的寢殿,能被在此處召見的,全部是他的親信近臣。此時李世民麵南而坐,下首為吏部尚書長孫無忌、中書令房玄齡、檢校侍中(門下省)杜如晦還有尚書左丞魏徵(征)。

    李世民將三省合署辦公,立政事堂。受詔於常參後入內殿議事的四人有三個是宰相,還有一個大舅子是預備宰相。此刻在這小小的立政殿內,唐帝國的權利軸心人物全部聚集於此。

    此時四人分幾環坐,翻閱著各自麵前由內侍抄謄的一份奏表,紛紛陷入了沉思。

    表上所言之事倒是無需苦惱,關鍵在於內容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致使四人齊齊沉默,需要花點時間才能消化。

    這是一份由劍南道邛州刺史苛敬業所奏的獻祥請表。獻祥一事,按例在每年元日與冬至的會朝上,由黃門侍郎主持,是一種禮製。此刻獻祥表書未經三省,直達天聽,對於身為三省天官的幾人來說,其中深意倒比表書內容更加耐人尋味。

    “大家(李世民自負詩才,這是近臣對他的昵稱),這份奏章……並未經過尚書省。”魏徵站起身來,詢問皇帝,似乎欲言又止。身為場中官職最高,又一直以正直剛硬著稱之人,此事還得由他出麵請教。不過此刻不在朝堂,無需與皇帝唱和,語氣倒是頗為委婉。再看其他三人,顯然對此情習以為常。

    李世民稍微正了正身,嘴角笑意不減,見魏徵詢問奏章之事,便笑著解釋說這並不是真的奏章,而是當地密探謄抄後,遣飛奴(信鴿)先原件一步送達。

    幾人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有些如釋重負。

    李世民對魏徵率先開口,似乎十分滿意,於是順勢詢問魏徵的意見。魏徵此人在朝堂議事,立場多為循規蹈矩。此刻先問魏徵,再問別的愛卿,意思就是讓後麵的人回駁。屆時自己再折衷處理,想來也無人反對了。

    “魏愛卿,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魏徵沉吟一二,依表上所言,邛州境內轄縣火井縣縣令發現祥瑞,認出那是上古聖賢所言的河圖洛書,端得神異。這點倒是沒什麽,按說如果真如表上所言一般神奇,此物是否偽造便很好確認。可問題在於這幅河圖洛書已經消失了,變成了一名三歲稚子,外表頗見尋常。這樣的稚子,誰都生得出來。

    他捋了捋自己頜下短須,對此事有了計較。

    “大家,天降祥瑞,本是聖人在世,國泰民安之兆。河圖洛書,是經史中自古以來第一祥瑞。陛下即位半年,就有此神物出世,實乃社稷之幸。”

    魏徵先是誇譽了李世民一番,李世民輕輕頷首,靜待下文。他知道魏徵不會隻說好話,接下來肯定有轉折。果然——

    “然而天書已經得道化人,依表上所言,所化稚童,目前未見神異之處。而且雖然聰慧早知,異於常人,卻尚不通國語。至邛州刺史上表之時,止說過三言兩語,而且腔調頗為怪異。”

    魏徵頓了頓,李世民盯著他的山羊鼻,等他繼續說下去。

    “臣竊以為,時年幹旱少收,人心浮動。有此祥兆雖然鼓奮人心,然而人心愚鈍,凡夫眼拙。此時神物已化作童子,如若陛下大肆慶賀,開壇祭天,普天同慶,恐怕愚人有眼不識神物,反而謗誹陛下,適得其反。”

    “固臣鬥膽,懇請陛下一切從簡,暫緩聲張。陛下止需等神童年歲稍長,自然光華外露。而明君在世,神物有感,必使海晏河清,宇內靖平。屆時陛下再將神童封賞,入朝輔佐,並詔告天下,此事當傳為美談,流芳百世。”

    魏徵言畢,拱手再拜。李世民示意他先落座,然後詢問其他三人意見。

    其實正如魏徵所言,此事不宜太過聲張。呈祥進瑞,素有例製,蓋因為所謂祥瑞,不過是些景雲現,黃河清一類的自然奇景。每年會朝,各地都會獻述祥瑞,不過討個彩頭而已。想要靠此阿諛國君,獲得封賞,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過。

    但此次情況不太一樣,一是祥瑞確有其物,被多人見證,而且在曆史上赫赫有名。這讓它的重要性遠非尋常祥瑞可比,如果事情屬實,能夠上達天聽,其實並不為過。但難就難在第二點,這祥瑞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如果是異獸奇珍,那倒也容易,帶回皇家內苑精心照料即可,於下次會朝一並述祥。可人不一樣。

    當今天子是聖人,可是神物化成的人應該叫什麽?恐怕得叫神人。

    什麽叫神人?莊子雲:“神人無己,聖人無功,至人無名。”現在聖人已經有了,還要出現一個神人。誰又知道,這個神人是否真的無己呢?將如此名望加給一個有情有欲,能知能言的人,再讓此人行走在世俗或者廟堂,這於國於民,於公於私,都有害無益。

    不能像其他異獸奇珍一樣但有異象便視為祥瑞,卻也不能因噎廢食,如若此人真為神物行走世間,置之不理豈不讓神物受晦,明珠蒙塵?所以對於此人是否真由神物洛書化成,便無法含混處置了。

    對此房玄齡與杜如晦看法也基本相同,先觀察幾年,等到此人長大一些,如果確實表現出非凡之處,便收歸朝堂為官。如果泯然眾人,也不至於因為現在的大張旗鼓而鬧出笑話。李世民對此結果並無意外。可是既然自己新元初立,便得上天如此嘉肯,足以誇耀後世。要是無人知曉,豈不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自己已貴為神州共主,所圖不過青史留名。所以此番召集幾位臂膀,為的不是決議怎樣安置神童,而是該如何為自己向上天表功。新元初立,等到十月天壇祭天,應該怎樣讓此事為天下人所知卻又不至於難以收場。

    最後還是由長孫無忌獻出一策:“既然神童出現在曆來頗為神秘的火井,想必有其緣由。陛下感念於此,不妨命火井縣令代為照料,暫時隱藏其身份,授以散官。等神童在火井事了,再接到長安。如若神童並無異稟,便另行安置,對外可稱神童功畢已化虹而歸。而此事可以先行於朔望朝日向百官詔告,今歲祭天與會朝也不受影響。”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此頗為滿意。此事皆大歡喜,不管神童是真是假,李世民得了想要的美名,如果不是自己登基日淺,尚無戰功可敘,甚至可憑此兆而授人請表封禪。

    魏徵三人對此也無疑異。雖然尚未確定祥瑞真假就以此為由詔告天下,並祭天述功,有失穩妥。但既然神童最終還是要經過驗證才能進京,是否詔告天下於自己等人其實並無差別。至於其他,隻要帝王高興,什麽都好。

    這時杜如晦開口道:“火井縣令袁天罡,臣有所耳聞。此人道學淵源,精通數術。猶以相術最為神準。曾為臣叔父相麵,叔父每每提及此事,無不驚歎讚賞。”

    “哦,竟有此事?”李世民對此頗感興趣,杜如晦的叔父杜淹,是自己還是秦王時的舊臣,還曾受自己牽連被罷官。他素與長孫無忌不睦,按理說召喚了長孫無忌,不該撇開杜淹,但是杜淹身體不好,所以沒有勞煩他。如今聽杜如晦談起杜淹,連忙追問詳情。杜如晦便一一道來。

    原來袁天罡在前隋時,曾於洛陽遭遇杜淹、王珪和韋挺三人,分別為他們看相。不僅算到他們三人將來會做官,官至幾品,甚至連他們會遭到一同罷官,並再複啟用都能算得分毫不差。

    聽到這裏,李世民和其他三人都嘖嘖稱奇。杜淹、王珪和韋挺三人,俱是在武德年間因楊文幹事件而被罷官的,算是李淵的昏政,甚至李世民也是因此發動玄武門之變而奪得太子之位。沒成想,這裏麵還有這樣一段故事。那位袁天罡,可真是位奇人。

    “有此人照看神童,想來不會有什麽差錯。”房玄齡開口道,在場四人中間,隻有他雖然經常給李世民分析事情條理,卻很少給出自己的意見。然而此間所議之事,於禮多有不合,自己顯然無法脫身事外,於是便主動提議,授以神童宣義郎散官,再按月給以消耗用度。至於獻祥各級官員,先賞賜金帛珠寶,等今年會朝,再各進一級。將來神童確立,可以再追加封賞。

    眾人議論至此,事情已有章程,李世民各賜禦酒,君臣盡歡而退。

    等到四人退下,一名顴骨高突,瑤鼻挺直,雙頰清瘦的雍容小婦人自屏風後麵款款走出。其眉目秀美,儀態端莊,膚白勝雪,正是當今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後。

    “二哥~”她輕喚一聲,依偎到李世民腿側坐下。此時有孕在身的長孫氏,神色間頗見溫順祥和。此刻有些猶豫地問道:“那孩子,如果將來表現並無神異非凡之處,你會怎麽處置他?”

    李世民輕捋著長孫的烏黑秀發,哈哈一笑:“沒關係,隻是吃了幾年閑飯而已。隻要不說他是玄龜化形,便隨他自願把。”

    “至於這些獻祥的官員……”李世民沉吟一下,心情不錯的他便大度地揮手道:“就算神童泯然眾人,卻也不能說明他們敢欺瞞於朕,無需處罰。”

    “二哥真是體恤仁愛~”

    ……

    於是洛舒琿剛來大唐兩天,便得授官位。宣義郎,從七品下散官,無職無俸,卻是身份象征。此外還有作為祥瑞的用度,大抵相當於那些珍禽異獸的餌料。李世民每月給他十千錢,讓他好好當自己暫時還不能為人所知的吉祥物。

    當然,這些用度是由李世民安排監視兼保護神童的密探所保管。

    至於當初眼巴巴地跑去縣衙沾光的在野鄉紳,倒不用為他們操心,到時自有尚書省官員向各級統計名錄,進行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