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長遠計劃
字數:7545 加入書籤
舒琿已經知道,此時的燒酒,並不是指蒸餾酒。
舒琿前世曾在新聞上看到,西漢海昏侯墓曾出土一件公元前一百多年的青銅蒸餾器。連帶著,因此有人認為中國釀造蒸餾酒的曆史可以上溯兩千多年。
但顯然,這個草率的推測是不成立的。
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使用蒸餾工藝能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古希臘人使用蒸餾法提純海水,古埃及人使用蒸餾法提純香料,而我國公元前的先人,則使用蒸餾法進行煉丹。
這都不能說明他們就掌握了蒸餾酒的工藝。我國學者普遍認為蒸餾酒最早於宋朝和金朝時期出現在我國,與阿拉伯人發明蒸餾酒的時間相當。這倒是比李時珍所說元朝要早一些。
最早的蒸餾酒卻與這些文明古國或它們的傳人毫不相幹。它們是由居住於愛爾蘭與蘇格蘭的古凱爾特人於公元前用陶質蒸餾器製成的。
舒琿當時看到那則海昏侯古墓的新聞,特意了解過相關科普。當時的他便以為唐詩中所載“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確實為我國最早見於文字的蒸餾酒。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九世紀時,房千裏《投荒雜錄》對燒酒工藝作了詳細說明——唐時所謂燒酒,即在泥封瓦罐內將生酒保持在七十度左右的溫度“燒”一段時間使之熟化,殺死酵母等微生物並使殘留的各種酶失活。
這是一種釀酒業的保鮮工藝。相對於直接煮酒而言,它避免了過高溫度對美酒風味的影響,泥封的存在也減小了酒精的揮發散失幾率。當然,民間自釀也同樣使用燒酒,但並不密封,酒精往往損失很多。
深感科普專家坑人的舒琿有些不好意思地看著微醺的紅魚。在沒有蒸餾酒的年代,含糖量高的葡萄釀成的酒便是自然發酵中能夠獲得的酒精度最高的酒了。
想到此時唐境並無蒸餾酒,而因為種種曆史原因蒸餾器也早已失傳,舒琿便琢磨著回去後要設計一個蒸餾器出來。
因為經過幾年培養,舒琿之前扡插的變種薔薇已經形成了具備多層大花瓣,水嫩馥鬱的玫瑰品種了。待到來年六月開花,便可以在兩個月的花期內盡情使用蒸餾法提煉玫瑰精油與玫瑰凝露。
再加上蒸餾法提純出的酒精,便能得到全世界第一份香水,而且還是此前從未有人見過的玫瑰花香!
舒琿想要在這個時代做出改變,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產業和經濟來源。再先進的生產理念和工藝設計,即使舒琿無私地拿出來給別人使用,也不見得就有人能慧眼識珠。
為了加速生產模式的轉化,使更多勞動力從低效率的精耕細作中解放出來,投入舒琿想要發展的工業文明,有太多因素需要考慮。
這是一條充滿荊棘與坎坷的道路,為此,舒琿已經思索了很長時間。
首先,舒琿在前世並未從事與經濟規劃有關的行業,但他也聽說過曆史上不少失敗的例子。羊吃人、蠶吃人……一旦失敗,什麽都能吃人,由不得他不謹慎。
去年朝廷發放各州縣的邸抄(官方報紙)顯示,全國戶數為二百五十萬,人口不足千萬。相對於此時超過五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麵積,便真的稱得上地廣人稀了。
現在缺的不是工作崗位,而是人口。我國曆朝曆代都以農業為立國之本,無論舒琿此時有什麽想法,都不能與朝堂上下的一致心願相對抗。
如果舒琿根據自己那點貧匱的機械原理知識,無腦地進行紡織業方麵的技術革新,雖然種桑土地綽綽有餘無需如明朝嘉靖皇帝一般改田,但勢必造成大量人口轉而養蠶種麻,糧食產量將會銳減。
所以舒琿決定反其道而行之。雖然他的目的是要大唐百姓生活質量獲得提高,但不能隻著眼於國內這攤湖水,而要將眼光放到周邊的國家身上。
想要將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不能一步到位地揠苗助長。相反,舒琿的計劃中,第一步是要讓更多人口放棄原來的手工業,轉而從事農業。
舒琿所在火井縣,在武德年間曾為雅州所屬。曆史上有名的茶馬古道便有一支途徑雅州,通往吐蕃、尼泊爾,直至天竺。這是隋朝開辟的茶馬互市通道,唐時民間不好茶葉,實際上此時連“茶”這個字都沒有,大部分茶葉都通過茶馬互市換成了馬匹。
紅魚剛才喝的葡萄釀,乃高昌國所產,貿易路線並非漢代絲綢之路,而是通過吐蕃流入唐境。不過如今東突厥被滅,西突厥向唐稱臣,絲綢之路又可重新啟用。
草原上有大量羊毛如廢品一般等待舒琿去薅取。而等他將羊毛紡織成毛呢布料,不僅可以回頭再賣給草原國家,換成牲畜與貴金屬,還能反哺國內,使大唐的衣著用料更為豐富。
屆時毛呢搶占了綢緞市場,桑麻的種植率必然降低。草原國家可以用來與大唐貿易的商品有了別的出路,茶葉需求也會減少。這部分農業人口將轉為糧農或者果農。等國內糧食市場趨於飽和的時候,便是舒琿大力發展本土工業的時候。
按舒琿的計劃,就是先要讓有土地的農人更多選擇種糧,造成國內糧食過剩,糧價走低。畢竟什麽都能吃人,惟獨糧食不會吃人,糧食隻有被人吃。
再在這個時候,用更先進的生產技術摧毀此時出現的原始作坊雛形,逼迫這些作坊中的奴婢主人為了取得更大的回報隻能加入舒琿的集中工業計劃之中。
然後舒琿再將使用經濟作物的工業推廣開來,比如此時高昌種植的棉花可以用來紡織名貴的白疊布,舒琿自己培育的玫瑰可以用來提煉必然受上層人士廣泛歡迎的香水。
此時棉花的價格不高,但是棉布很貴,這便是工藝落後所致。等棉布取代了部分毛呢,之前嚐到甜頭投入大量資源飼養綿羊的草原國家就將經濟命脈完全交給了同時作為他們貿易上遊與下遊的大唐。
和大國做生意,就是這麽刺激。
雖然過程稍顯複雜,然而比起二愣子一樣自己知道一點什麽就急不可耐地出去顯擺,最終搞得民不聊生說不定還會被為民除害無疑要好太多了。
而且為士子節約讀書成本一旦事了,回到火井縣,舒琿就準備要去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前最後所處的地方——漢代古火井。在那裏,有著從三國時便被先民加以利用的天然氣火口。
利用天然氣火焰的高溫,可以將石英融化。即使舒琿一時無法還原出無色玻璃的燒結工藝,也能得到穩定透明的石英玻璃,隻是成本太高不適合民用而已。
但作為軍用,可以讓玉匠將石英玻璃磨成適合做望遠鏡的透鏡,大唐雄師裝備上它們,將會如虎添翼。
而等到合適的時機,對某些軍械進行改良,開發出領先時代的強力武器,便可以改群毆路線走精兵路線。
這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必經之路。養兵耗資之重,唐時幾乎能占一半賦稅。而這還是在大量使用無需兵餉的府兵的前提下。但為了保持對於周邊國家的武力優勢,卻不得不如此。
如宋朝一般,立國之初便強敵環伺,怎麽也不可能占據武力優勢,索性破罐子破摔,便成了我國民間百姓一日能得三餐的第一個朝代。
強國有強國的驕傲,弱國有弱國的活法。但是既然舒琿有領先這個時代太多的見識,為什麽不能在不損失甚至反而能夠加強大唐雄師戰鬥力的前提下,減少養兵的消耗呢?
否則一旦興兵事,幾十萬大軍輾轉千裏,沿途運送糧餉所征發民夫力役需過百萬,輜重損耗漂沒十不存一,簡直是讓人難以想象的驚人損失。
而如果能通過武裝火器等手段將出兵人數控製在幾萬人,輕車簡行,對於財政與民眾的負擔何止少了十倍!
舒琿這三年來,係統無法使用,成天無所事事,對於這些事情早就反複想過很多遍。他被當成神靈,雖然並非出自本意,然而也接受了李世民等人按神靈規格給予他的待遇。既然錢都收了,又怎麽能不辦事呢?
就算換個真的神靈過來,不見得就能比他做得更多。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天地麵前,人和人供奉天地的草狗並無區別;在神靈眼中,說不定人與人供奉神靈的三牲其實也都長得差不多。
舒琿是想要在這個時代發展科學,傳播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但他偏偏自己被當成了神靈,並且也隻有借助這重身份,才能夠讓別人聽見自己的聲音。
因此,他內心的矛盾可想而知了。
也因此,舒琿才會讓李世民不要公開他的身份。以便等他利用社會上流人士熟知他神靈身份這一點快速崛起後,能在無知民眾麵前以另一重常人身份宣揚科學唯物的世界觀。
此時的他尚不知道,對於這個神奇的世界來說他的想法還是太過天真了……
酒樓的後院內便是客棧,不過隻有兩層。
等舒琿與袁天罡一眾下到二層時,同行過來觀摩或參加鄉射禮的學子們早已回房安頓。
順著二樓的遊廊,可以直通酒樓的客棧二層,即舒琿一行的房間所在。舒琿和紅魚的房間是天字三號房,一二號房相對,不知被誰包去,隔壁的五號房便住著護衛敖廣。
自一百多年前梁朝周興嗣編撰《千字文》,後世一些以文人墨客為服務對象的客棧便以千字文開頭四字“天、地、玄、黃”將客舍分成四個等級,大致相當於後世商務間、套間、標準間、單人間。
雖然能夠憑借路引在外旅行,多是有些身份家底之人,但也並不排除有社會底層人士無奈遠行。隨著這套分級命名標準的推廣,在檔次稍低的旅社中,說不準天地玄黃分別就是指單人間、雙人間(陌生人)、通鋪和柴房了。
天字號房果然很有派頭,除了這十方樓獨具特色的透花欞支摘窗以外,各處裝修也別有雅趣。整個房間分成客廳、書房、前居室、後居室四個部分,雖然布局略顯緊湊但是功能完備,互不幹擾。
舒琿住的單數號房間背門的一麵窗戶打開,能夠從二樓看到很遠的景色。周圍建築都比較低矮,此地在古城城牆之外,屬於下郭,給舒琿一種繁華與靜謐結合的舒適感。
書房裏筆墨紙硯一應俱全,但舒琿還不太會用毛筆,於是從係統背包中取出了他製作羽毛筆所獲得的獎勵。
“理查德·米勒”自動機械鋼筆,白色,rp999。雖然不是後世最貴的鋼筆,但無疑是最為精巧的鋼筆。通過巧妙的機械結構,這種鋼筆獲得了一項別的鋼筆所沒有的獨特性能——
它的筆尖可以自動伸縮。沒錯,很酷炫吧,雖然並沒有什麽用。
據說英國女王也在用這種鋼筆。舒琿得到它的時候想過將它拆掉,把後麵的機械結構改裝成一塊機械表。然而這顯然是隻能想想,他沒有那個手藝。
鋪開一張紙,舒琿依據著自己的理解將一個簡單的抽水馬桶連帶水箱的三視圖畫到紙上,對於一些細節結構,還單獨畫了幾張圖紙。
經過好幾張廢品,大約半個時辰之後,一幅簡單的抽水馬桶設計圖便出爐了。因為沒有尺寸標注,隻畫了個簡單的比例尺,線條也是隨手所作,速度倒是很快,就是不知道別人能不能看懂這種繪圖方法。
揉了揉酸脹的手臂,舒琿輕籲一口氣,將圖紙按順序整理了起來。
邛窯是卓家的產業,陶瓷材料是如今能夠獲得的最堅硬與容易加工的材料,也是最為耐久的材料。對於舒琿來講,將來的很多計劃中需要用到的特殊的結構部件和工具,都需要用瓷窯燒結出來。
比如如今手工紡織業用的梭子、紡錘等很多工具都已經是瓷器,舒琿想要製作飛梭等工具,為了節約成本大概也會選擇陶瓷。各種料管、防火夾層、甚至廠區地板都要用到陶瓷。
更不要說舒琿手上這幅圖紙,以如今工藝隻能用銅或者陶瓷才能夠加工出來。而能夠防水、成本低廉、便於清潔的陶瓷可以說就是腦子正常的人唯一的選擇。
但是要讓舒琿自己開一家瓷窯,卻又有些得不償失了。它的先期投入很大,投產很慢,對於原料運輸方便的要求也很高。舒琿要用到瓷窯的地方雖然必不可少,但是需求的量卻不高,與別的瓷窯合作顯然是更加劃算的買賣。
雖然舒琿的計劃中,有些步驟現在談起來還為時尚早,但未雨綢繆卻是有必要的。和邛窯拉近關係,這個馬桶就是第一步,順便也能考察下邛窯的東家到底適不適合互相合作。
掌握了抽水馬桶的圖紙,邛窯根本不可能隻燒舒琿這一個,它勢必成為受上流社會所追捧的剛性需求。舒琿會據此提出要求對該項收入的淨利潤進行分紅,順便以此來評估邛窯東家的誠信度。
之前所想,借助紅魚請教琴藝之機拉近關係,似乎有些太過曲折,但卻總要好過直接拿著圖紙去找對方。況且那手琴技,雖不知紅魚是否有足夠天賦,但舒琿還是希望她能學會幾分的。
舒琿琢磨著,想要學習,別人未必肯浪費時間教啊,最終還是免不了變成仗勢欺人了。還是得準備個拜師禮什麽的交給紅魚才好。
舒琿望了眼紅魚:“紅魚,青色,rp:11.4m。”
已經可以用青色物品了,可是自己卻並沒有得到合適的東西給她。作為琴藝的拜師禮,舒琿手上的鋼筆價值上倒是綽綽有餘,而且也能隨意複製,然而它需要目前隻能由舒琿複製才能得到的優質墨水作耗材,並且也不符合唐人的審美……
在舒琿這個沒有太多交際經驗的技術宅正依靠空想預演著怎樣與陌生人和諧相處,增進感情的時候,他隔壁的天字一號房內,卓夢菱正為她兄長傳來的消息大吃一驚——
“什麽,你說跟我們現在隻有一牆之隔的那個小孩子,是個神靈?”卓夢菱杏眼圓瞪,詫異地看著她兄長的侍女白荷。
“是啊大娘子,少爺得知店裏住進了幾位官人,便托人去打聽了下來曆以免犯了忌諱衝撞。”白荷肯定地說道:“因為聽說裏麵有位小少爺不過六七歲年紀便著緋袍,得知少爺在打探,劉使君便差人告知了少爺,以免輕慢於他。”
看來劉刺史從邛窯得到了政績,還懂得關照一下邛窯的東家。
卓夢菱此刻隻覺腦中有些亂糟糟的,隻有一句話不斷回響:“隔牆有男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