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漢興之傑

字數:2668   加入書籤

A+A-




    “臣以為韓將軍所言之事極合兵家精義,還請大王聽照他之話bàn lǐ!”張良在座向著劉邦一禮道:“至於為何要燒絕棧道,臣倒是可知一二,如今替韓將軍將這其一告知大王,自漢軍入山以來,項王必定派人時刻窺察,如今燒絕棧道,隻管說是大王深恐將來諸侯來攻,這才斷其道路,也以此示意項王,漢軍再無出漢中之意!”

    “臣也以為韓信說的不差!”蕭何也隨聲附和道:“張先生所言這其一,正是韓信此策用處之一,至於這剩餘之意,不關今日之事,也不用盡言,隻是請大王就此燒絕棧道,以安項王之心!”

    劉邦及眾將一時都有些愣住,想不到張良蕭何兩人,都對韓信之話信之不疑,再想想剛才韓信所言,隻有這兩人才能知道他所說之話,幾乎是前後相應,就像是這三人事前商量的一般!

    “既然張先生與蕭大人都如此說……”劉邦這才又審視韓信片刻,點了點頭一揮手道:“看來這棧道的確留不得,樊噲,傳命後軍,等大軍經過之後,燒除所有棧道,此事今日就議到這裏,往後若是有此等事情,你先報知蕭大人,等蕭大人與張先生會商之後覺得可行,隻管施行就是,未必事事都要報知本王知道!”

    韓信喉頭動了幾動,可到底未曾說出話來,隻是劉邦這話中之意,他無論如何也是聽的出來的!即便劉邦如今覺得他有些才學,可仍是要位居張良、蕭何二人之下,大小事情都要先稟知這兩人才行,由此也可見這位漢王多少對自己還有些不太信重!便也做了一禮,帶著幾分失落之意出帳而去!

    張良看著韓信臉色,心裏不禁笑了一聲,若論傲氣,這位韓信骨子裏那份孤傲,世間隻怕無人可比,今日進此奇謀,自然也是來試探劉邦之意,可這機謀劉邦雖是采納,卻對韓信有些不置可否,此人心中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若不向劉邦進言,此人這幾日間,恐怕就要跟那些逃回關東去的兵將一樣,棄劉邦而去!

    中軍大帳一場會議草草而終,畢竟如今人心思歸,逃卒日多,即便是張良也再無甚麽好法子,好在因項羽屠燒鹹陽,許多關中流民紛紛湧入漢中之地,其中不乏當年秦國北征匈奴的兵卒,張良便讓李立等人分散各軍,將這些人招攬入軍,再招募勇壯,讓李立所部加以編練,所得竟然也有數萬之眾!

    “蕭大人,這幾日間,多多留意韓信動靜!”等到劉邦帳中諸將會議一散,張良便對蕭何道:“此人今日給大王進言,似乎有些悶悶不樂,我料他去意已生,若是讓他離了漢軍,大王將來之事,非止是多一強敵,能不能兵出關中,隻怕都未必!”

    “我也是如此想!”蕭何眉頭微皺道:“可韓信到底於漢王無尺寸之功,一時要說服大王重用他,著實有些不易,我這幾天也在思量,暫許他以將軍之位,或許還能讓他留下!”

    “不成!”張良沉吟道:“此事你我二人無論許下他甚麽,都不足以留住此人,唯有大王以統軍大將之職,才能讓此人安心侍奉大王,如今眼見離著南鄭不遠,我遲早也要東歸走上一早,臨行之前,必然要跟大王理清此事!”

    “如此甚好!那就有勞張先生了!”蕭何聞言心中一喜,張良當初將此事委托與他,著實讓他有些作難,若論治國理政,他乃是漢王屬下不二人選,可這等以口舌之事,力勸劉邦之事,他卻有些不擅於此!

    “蕭大人,這是軍中糧草輜重折損詳情,韓都尉讓我呈上大人!”蕭何張良正在說話,一個軍吏打扮模樣的人過來呈上幾個卷宗上來,蕭何聽的有些奇怪道:“這前麵還有不少路程,你們韓都尉此時呈上這個來作甚?等到了南鄭,豈不是又要重新做一次麽?”

    “拿來我看!”張良臉色一動,拿過一個卷宗展開,見裏麵將這一路來所費糧草,折損輜重,錢糧分派都一一列清,甚或連剩餘路上糧草還能支撐多久,到何地須得征集軍糧,該征多少,各軍所部該當如何分派,都列的一清二楚,轉頭問那軍吏道:“韓都尉何在?”

    “回稟張先生!”那軍吏對著張良恭敬一禮道:“韓都尉說要看看後路軍兵存糧,一個多時辰前,已然牽馬出營去了!”

    “此人走了!”張良一把將那卷宗扔回軍吏懷中,笑了一聲道:“他見大王用他之策,卻不用他之人,必是忖度在大王麾下難得重用,已經離去了!這卷冊中所列之事,一來顯示他清清白白,二來也是他對蕭大人的一番謝意,這一去隻怕再不回來!”

    “你家韓都尉往那邊去了?”蕭何聞言大驚,不想韓信行事如此果決,那軍吏略一思量道:“向著後軍去了,不過以屬下所料,韓都尉該當走不遠,畢竟棧道如今都被軍士占著,他就是想過,也過不去!”

    “備馬!我去追他回來,張先生速去見大王,你我二人合力,無論如何要留下此人!”蕭何一臉焦急,連連吩咐,那軍吏也有些不知所措,這些日子逃走之人,比韓信官職高的大有人在,就連一些將軍都棄軍而走,區區一個治粟都尉,何必如此在意?

    “嗯,蕭大人去追,倒是不錯!”張良沉吟片刻道:“不過韓信精通兵機,就算尋常行事,也不離兵法之中,況且他擅離軍營,就算知道漢王不在意,也有些擔憂你我二人勸漢王派兵追殺,因此決然不是往後路去了,依我所料,他必是聲東擊西,往前路去,走南鄭,往西城,再轉道投東入楚,或北上中原投常山王張耳,或南下長沙投衡山王吳芮!這兩人乃是當今諸侯之中,僅次於項王與漢王之輩,又極為精通兵法,蕭大人若是往後路,隻怕要中了他的計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