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厓山之戰(五)

字數:5209   加入書籤

A+A-


    東絕對沒想到,他撓腦袋的魅力已經變得那麽大。

    他在厓山到處逛的目的之一,就有那個孫安甫在內,但當他真的見到這個人時,孫安甫也沒給他什麽深刻印象。

    隻是他離開之後,在邊走邊想如何忽悠張老大要注意這個人之時,他習慣性地撓了撓腦袋,這個動作引起了他的兩個跟班和蘇劉義的注意。

    “陛下想到了什麽?”道士和吉安同時問道。

    也難怪他們緊張,這眼看離開戰越來越近,陛下卻還在這裏“玩”,光說“不急,不急,”但他們卻急,這回去如何向太後交代?

    東嘀咕了一句:“朕感覺那個孫安甫,似乎有問題。”

    這還了得,陛下最近的“感覺”,哪可是多有靈驗滴。

    道士等三個人立刻就向張老大打聽了孫安甫的來曆,再一聽原先是北邊派來勸降被扣留的人,這還有什麽好說的,孫安甫立刻就被三個高手輪流暗中監視起來。

    孫安甫又如何能沒有什麽動靜,他總要想法了解點情況吧?很快他的破綻就露了出來。

    但到了這個時候,既然東點了火,就已經不需要他再去放了。

    蘇劉義這個眼中揉不得沙子的“黑手”當即就準備殺了他,但剩下那三個高手卻更顯出心狠手辣的江湖本質。他們深怕陛下“心慈手軟”,一起異常“誠懇”地告訴他們的小皇帝:如果就這樣結果孫安甫,那實在太便宜他了。他們說,他們更想看到元軍發現孫安甫送來的是假消息時,他將會得到什麽樣的待遇。

    你要殺我,我還要為你考慮,江湖中沒這樣的規矩。

    張老大這個北地猛人也不是什麽好鳥,陛下才和他推心置腹,就出了這擋子事,這讓他更想剮了那個姓孫的,反正這鳥人也早已有了前科。

    等另一個不太見光的狠角杜滸悄悄跑來湊到一起,很快這些人就弄出了簡單的一出戲。

    張老大扮演絮絮叨叨的唐僧;蘇黑手太著相,不適合露麵,那就去當勤勞的沙和尚,帶著瓊州來的軍士默默無聞地做儲水的夥計;吉安也不要閑著,當一下神出鬼沒暗中監視的孫猴子,再拉上一個可靠的張達客串一下豬八戒,聰明的孫先生和陳寶就這樣被這幫家夥用宋版的西遊記給算計了。

    現在,張弘範覺得情況有詐,他立刻就讓張弘正將孫安甫給“拘留”了,這個人的結局已經不需要我們再提。

    至於陳寶,這邊這個老張又豈是什麽善茬,用後世的話來表述他的想法就是:“陳寶?哼哼,看來他當炮灰還不夠,他更應該當炮灰中的炮灰。”至此,陳寶的命運也就定了。

    但是,張弘範心裏的不安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因後麵出現的情況變得更強烈。

    呂師夔的部下撤下來後,任憑他破口大罵,就是不願再進攻。

    想想也是,他們投降了並沒有幾年,作為新附軍在北元軍隊中的地位是最低的,這又是和以前一起的宋軍作戰,心裏頭的別扭和不太情願那是肯定的。再說,他們也是才到海上,同樣還沒有完全適應,李恒的部下在休整,他們卻馬上就上陣,這仗還看不到勝的希望,隻見到兄弟們大批大批的丟命,他們能有多大的勁頭?

    李恒沒有猶豫,立馬下令砍了兩個前鋒將領的腦袋,這才算壓住了這幫在他眼裏的廢物。但他也知道,再攻,今天士氣已落,沒有意義了。因此他命呂師夔火速整理船隻隊伍,準備來日再戰。

    陳懿站在張弘範的麵前冷汗直冒,但張弘範冷冷地盯了他好一會,才開口說道:“陳都統,你要記住,軍令一下,有進無退,擅退者,斬。這次,先念你無知,放過你,但下次,你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了。你先下去整理隊伍吧。”

    無論大汗淋漓地從張弘範那裏跑出來的陳懿,還是暗中對部將被殺心中惱怒的呂師夔,在隨後的兩天裏,都很快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找不到人來修理損壞的船隻和器械。

    軍中是有一些隨軍的工匠,但相對需要修理的活來說,那是遠遠不夠的,可是沿海的地方竟然找不到工匠,那就有點異常了。

    呂師夔派人到廣州去征召工匠,才發現那裏的工匠同樣全都消失。而且一查問,所有的工匠早就被宋軍拉走,現在即使是一般百姓的生活也受到影響。

    張弘範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忽然有種莫名的憂慮。宋軍要那麽多工匠幹嗎?肯定不會是光為了造房子,更可能是為了製作船隻和軍械,這就說明,宋軍擁有很強的製作能力。如此推斷,瓊州的水軍可能未必像想象中的那樣弱。再聯係到張世傑的固守,那麽瓊州來援就是肯定的了。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張世傑竟然玩滿天過海之計,示敵以弱,假裝自己缺水,這絕對是有計劃有預謀的安排。張弘範的心底裏已經隱隱感到有種威脅在臨近。

    我們不能不說,杜滸這個狠角將陛下的旨意執行的也太徹底了些。

    但困擾張弘範的問題還是沒有答案,那就是張世傑為什麽擺這個陣勢?瓊州來的水軍能獨自擊敗自己,這也絕對不是張弘範所能想象。

    他再度盤問了孫安甫和陳寶,可還是沒有獲得他想要的答案。張世傑都不清楚,這兩人能知道什麽?

    他火速召集元軍將領議事,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蒙古軍的幾個將領早就不耐煩了,他們建議立即用回回炮投石攻擊,因為回回炮的投石距離還是要高於一般投石機的,立在厓山的回回炮可以打到一部分離岸較近的宋軍船隻。

    但李恒反對,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把瓊州援軍放在眼裏。相反,他認為現在打散宋軍船陣,由於他們實力還很強,難以全殲,隻要有溜走的,那麽不僅援軍,就是瓊州的趙昰都有可能馬上遠遁大海,難以找尋。而現在能吸引瓊州的宋軍來援,為什麽不“圍點打援”呢?

    按李恒的話就是:“來了正好,一並收拾了,省得還要跑到瓊州去。”

    他認為更要緊的是張世傑這裏,萬一張世傑和瓊州援軍來個內外夾擊,那才會給元軍帶來真正的麻煩。因此,盡力削弱張世傑才是最重要的,隻有削弱了的張世傑才能更好地被殲滅。

    張弘範同樣有打破艦陣會逼宋軍衝出大洋逃散,難以完成在沿海全殲任務的想法,這會讓他在忽必烈麵前無法交待,而劉深的前車之鑒就在哪裏。

    為此,根據觀察到的海潮規律,他們製定了新的大戰計劃。

    即:早晨先以呂師夔部為先鋒,李恒部為後盾,從北麵全力進攻。南邊張弘範這裏分三個部分,一線陳懿部下,二線蒲壽庚的船隊,最外麵的是張弘範親帥的北軍水師精銳,建立三道攔阻線,防止宋軍被打散後通過這裏逃跑。如果上午的攻擊沒有得手,下午趁漲潮的時候,再由張弘範從南邊繼續進攻。務必重重削弱或消滅張世傑所部。

    按張弘範的計算,假如在他們發動進攻的時候,瓊州援軍到達。上午時分,那是退潮,潮水是由北向南。瓊州軍隻可能從南麵來,這時他們占據上潮,他將順潮而下,利用張世傑正和李恒纏鬥,無法呼應,一舉擊垮援軍。如果是下午來,由於是漲潮,潮水是由南向北,他將不作或稍作抵擋,誘使援軍順潮加速進入,然後再封閉出海口。而對方一旦進入,由於潮水流向是由南向北,船隻無法快速回頭脫離,如此困住來者,第二天再殲滅他們。

    從張弘範自己的角度來考慮,他更願意對方在下午來,因為如果對方是上午來的話,雖然他能擊敗對手,但無法作到全殲,但他也隻能這樣了。

    他將正式開戰的時間定為十九日,李恒和所有將領都同意了這個計劃,元軍這方麵緊張的準備開始了。

    站在座船的甲板上,張弘範看著對麵的水寨,韓新走到他的背後。

    “你再去見他一次吧。”張弘範低低地說了一聲,他沒有回頭。

    宋軍的水寨,張士傑也在眺望對麵的船隊,他同樣沒有回頭看韓新。

    “你把我的這句話帶給他:背主求榮者不忠,恩將仇報者不義;他會明白的。”

    他們的目光會不會在空間中相遇,沒有人知道。但聽了韓新帶來的回話,張弘範的眼角難以察覺地跳動了一下。

    宋景炎四年元月十九日晨,元軍戰船在厓山海麵大規模集結,他們對麵的宋軍也已嚴陣以待,因為他們早就察覺到對方的動作,這種行動在這裏是無法隱瞞的。

    隨著李恒的令旗揮下,輕舟順潮湧出。為使部下奮勇向前,李恒下令後麵船上的元軍張弓搭箭,凡掉頭回撤者,格殺勿論。

    此時在船隻的數量上,在有了呂師夔部加入後,他們已經和宋軍持平,隻是在總體噸位上,還不如對方。

    元軍的越過投石機和弩箭的打擊區域。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船隻被擊中而沉入海底,但絕大部分還是靠近了宋軍的船陣。

    靠上來的輕舟很快麵臨弓箭的射擊,不過這時他們還有在船上豎起的盾牌來防護,危害不大。相反,這時他們也能發射弓箭。海麵上一時飛舞著各種箭隻,雙方不斷地有人從船上中箭落海。

    當他們進入了跳幫、格鬥、搶船的過程,海麵上立時充滿了各種呼喊、嚎叫、尖銳刺耳的聲音。這裏沒有間接,隻有直接,動作隻有快速更快速。任何一次出手,你不能殺死對方,接下來就會是你被殺。船上的人拚命阻止對方上船,船下的人拚命向船上靠,瞬間敵我雙方就紅了眼,從人變成了野獸,海水已經被鮮血染紅。

    這絕對是一場殘酷的戰鬥,因為這是毫無花俏的船對船、艦對艦的搏鬥。

    李恒充分展示了他一慣凶狠的風格,他下令元軍成波次反複衝擊,不給對手以喘息的機會,但,這不是陸地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