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水陸之爭

字數:5932   加入書籤

A+A-


    陸秀夫聽了陛下的“聖喻”,心裏真的是有點五味雜陳。

    陛下這次所謂的改變,動靜實在不小,但還好,不是不可以接受。因為在他看來,禁軍實際上還是由文人掌控。

    文天祥可是正而八經的文士,他掌管兵部,你是不能認為文人在朝中的地位下降了的。

    陸秀夫本人並不是一個喜歡攬權的人,這從《宋史》中就能看出。

    他在李庭芝幕府中時:“秀夫才思清麗,一時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靜,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閣,賓主交歡,秀夫獨斂焉無一語。或時宴集府中,坐尊俎間,矜莊終日,未嚐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

    陸夫子是個難得的才子,當時的文人很少有能比的上他。他性格沉靜,不求別人都了解自己。同事之間,來往應酬,甚至宴會中,他的表現不僅不張揚,而且用後世的話來形容,就是根本“不入流”。但交給他做的事,都辦理的很好,所以李庭芝非常器重他。

    曆史上即使是行朝的後期,他實際當政,他也讓著張世傑。當然,他也不會高尚到把自己的位子給讓出來。

    關於文天祥在朝中的安排,他曾經向陛下建議:恢複宋瑞的右丞相職位。但他的“好學生”當時隻是笑笑,說了句:“先等等吧”。他也以為是因為宋瑞江西兵敗的緣故。

    現在來看,哼哼,他的“寶貝學生”很有點蓄謀已久的味道,直接就將軍事大權放給了宋瑞。

    朝中現在也算是兩巨頭了,自己的權力也等於是被分走了部分。這個人小鬼大的皇帝用心,可是夠壞的啊。

    其實讓宋瑞管兵部也沒什麽,宋瑞是真正的忠義之士,他在兵部也的確合適,令人放心。

    隻是小皇帝越來越過份了,竟然將祖宗的監軍都給整沒了,那可是曆代和本朝管束和壓製武人的重要舉措之一。五代武人亂政的教訓可不能忘,這可不行。

    還有哪個蘇劉義的什麽督軍司,它又是幹什麽的呢?

    雖然自己大概也能猜到點“監軍”和“督軍”兩者之間的關係,但還是問清楚的好。

    他開口問道:“陛下,劉義的督軍司是幹什麽的呢?”

    這同樣也是蘇劉義心裏的疑問。

    東正正經經地說道:“老師,朕聽了您的教誨,又看了《資治通鑒》所載,您說得對,這個武人幹政是絕對不允許的。軍人的職責就是時刻準備打仗,別的不要管,也不允許去管,治理天下的事應該讓文官們去做。各位將軍務必記住朕定的這個規矩。”

    多麽的大義凜然,其實滿腦子的不懷好意。

    文帥哥當即就明白了,這是陛下讓他也同樣不要幹涉朝政。

    至於張世傑和劉師勇,本就是武官,這麽多年下來,早就明白帝國朝堂的這個道理。

    杜滸就更不要說了,他現在的職位簡直就像是做夢一樣,轉眼之間已是帝國朝廷裏核心的人物,他根本不想再管其它的事,也沒時間管。

    “朕覺得曆朝曆代設立監軍是有道理的,”陸秀夫聽了鬆了一口氣,可陛下後麵的話又讓他的心提了起來。

    “不過,它不好。”

    所有人又都望著這個小皇帝。

    眾目睽睽之下,咱也是不太好意思滴。

    東抓了抓腦袋:“這個,這個,過去的監軍很混亂。”

    這是實話,皇帝派出去的人,有文官,有太監,還有宗室的人,反正是隨意性很大。不過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又有新想法了。

    “朕覺得這個監軍應該弄一些人專門來做。”

    得,又來“專門”了。

    其實所有人都證實了自己的猜測,這事就是蘇劉義做了。什麽督軍司,幹脆點,監軍司不就得了,“監”和“督”還不就是一回事。太虛偽了啊。

    實際上這裏所有的人對監軍早已習以為常,因為這作為慣例,存在太久。不過也不能說沒有不舒服的情緒,畢竟這是一種監視,被人監視的感覺不是什麽好感覺。但知道蘇劉義將是監軍的頭,大家均也沒有什麽意見。

    “蘇將軍,督軍司交給你,但朕要說明兩點,一你不能幹涉將軍們打仗,怎麽作戰是他們的事,你無權過問;二你要記住,督軍要派到每一個禁軍隊伍裏。”

    張世傑和劉師勇聞言更是大大鬆了一口氣。得,行了,這比過去派個狗屁不通的監軍來指手畫腳強多了,陛下還是聖明的。要是這樣,這什麽督軍的,他們愛怎麽待著就怎麽待著吧。

    但陸秀夫和文天祥倆就絕不那麽好被忽悠,他們絕不相信就這麽簡單。他們早已經發現,每當這個“小鬼頭”說“朕覺得,朕以為,”你千萬要多想想。可現在他們還不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所以互相看了一眼,沒有說話。

    “另外,”可是帝國君主不說了,而是看向了文天祥:“從現在開始,文相,所有的將領提拔都要經過武學院的培訓,特別是要培訓那些有過實戰經驗的軍士。”

    把他們全培養成咱的“天子門生”,嘿嘿,萬一有人想拉人走,怕也不是一下都能拉走的吧?

    “少傅,您哪裏的所有軍士也要進行精選淘汰,並重新訓練,優秀的選入武學院學習。”帝國小皇帝嘴裏的泡還沒有冒完。

    “不要怕自己的人少了,要是每個軍士都能成為將軍,將來咱們想有多大的隊伍,就有多大的隊伍。”

    一戰結束後,德國根據《凡爾賽條約》隻保留了十萬常備軍。但是,德國人讓所有的這些軍人接受了高於他職務二到三級的軍事訓練,由此培養了一個龐大的軍官團隊,結果這些人轉眼在二戰時就組成了幾百萬的大軍。

    記住,二十一世紀我們東邊的那個島國,哼哼,也******是這樣。

    合格的軍官很重要,我們的古人也早就說過:“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眾人的眼睛已經異樣,這個滿腦子“奇思怪想”的陛下,在他們的眼裏,早已經不是什麽好鳥了。

    得,看在你已經和張弘正打賭的份上,由著你做吧。

    張世傑定了定已經搖搖晃晃的心神,回道:“臣遵旨。陛下,那些民團?”

    帝國陛下想了一下:“暫時不要管他們,過兩天再說。”

    好了,差不多該結束了,咱不能什麽事情一下就辦了,心急可吃不了熱豆腐。

    可是你結束了,別人還不願意呢,那有便宜都讓你占的道理?

    張老大看陛下旨意傳達基本結束,馬上開口說道:“陛下,文相,關於這個新軍械的分配……”

    劉師勇心裏一哆嗦,他也立刻張嘴:“陛下,水師現在需擴充,裝備還不足啊。”

    聞言,張世傑瞪了劉師勇一眼,劉師勇回了老張一眼不說,還“哼”了一聲。

    文天祥臉上露出了苦笑。您別看文帥哥聰明的不行,麵對這兩個宿將的爭鬥,他也頭痛。再說他自己的部下,新軍械也沒多少,他把目光轉向了陛下。

    張老大也是被逼得沒辦法了,他手下的張世虎、左大等一幹將領,“旁觀”了厓山之戰後,已經被“撼”得不行。再加上劉尚文那些人,海戰中可以說是在關鍵時候出手救了他們,為此受了一輪鋪天蓋地的打擊後,傷了好幾個。他們事後拉著這些人擺了點小酒表示感謝,順便套點情況,結果那幫人酒後就管不住嘴了,大吹什麽“霹靂炮、震天雷”。這下他們心裏哪個癢啊,天天找老張,要求搞點新軍械。

    其實老張心裏又何嚐舒服,那些民團義勇也就算了,憑什麽我們江淮軍就沒有這些東西?要不是事先陛下和他打過招呼,他早就忍不住了。

    東腦袋一暈:好麽,這還沒做什麽,就已經開始“海陸之爭”了。改革真的不是一帆風順滴。

    這事隻有他來擺平。

    東想了想,問劉師勇:“劉將軍,現在水師有多少炮船?”

    劉師勇答道:“上個月到這個月,共有六艘炮船裝好,其中新式的隻有一艘。陛下,這不夠。”

    新式炮船其實就是原來的改進版,火炮有四十八門。

    張世傑聽了更生氣了:好你個劉師勇,你他娘的月月有新船下水,還和老子爭,這事沒完。

    東盤算了一下,開口說道:“朕看這樣,現在朝廷主要的威脅還會是來自海上,水師的確還需要加強。老師,文相,新軍械暫時按二八分配,步軍二,水軍八,等一級炮船全部裝備完畢,再商議。”

    一級炮船就是先定型的二十四門火炮配備的炮船。

    東覺得要形成絕對優勢,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保證,北元不會沒有動作。不過,張老大那裏的情緒也是要照顧的。

    他轉過頭來和顯得不滿的張世傑說道:“少傅,步軍先委屈一下進行基本訓練,熟悉新軍械。放心,朕不會讓您和弟兄們吃虧。”

    陛下話說到這份上了,張世傑也隻好接受了,但他還是狠狠地瞪了劉師勇一眼,順帶著文天祥。好你個宋瑞,你也竟然躲起來了,不說話,這可是咱們步軍的事。

    老張一出皇宮,就責怪宋瑞,文帥哥也隻能苦笑,陛下現在“先水後步”的方略很明顯,你說了有用嗎?

    督軍司的設立,當然很多人都有疑惑,其中就有道士和吉安。

    趁著陛下吃飯的時候,道士問陛下:為什麽設督軍司,且讓蘇劉義做督軍的頭?

    東笑了笑,他轉過頭問吉安:“吉安,你在厓山的時候,那些人對你如何?”

    吉安老老實實地回答:“陛下,他們對小人很客氣。”

    “那麽他們對蘇劉義怎樣呢?”東再問到。

    “沒事的時候,好像很隨便。”吉安想了想說道。

    東大有深意地看了他們一眼。

    客氣和隨便是不同的,它們所揭示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完全是兩碼事。也許人類自產生以後並沒有階級,但卻有階層。社會即使沒有政治團體,也會有圈子和行業,它們都具有排他性,一個外來的想進入其中,總是會有難度的。不是軍人的人想進入軍人中間,那是很難的,這就是過去監軍製度的弊病之一。

    蘇劉義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