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複賽
字數:4074 加入書籤
白鹿山玄極寺內,聖人趙逸、惠嶷大師、以及智聖、道品、曇謨最、道弘、寶真五位法師,在大殿中佛像下的蒲團上盤膝穩坐,中怪以及五煞在他們麵前垂手侍立。惠嶷說:“你等可就此下山吧,我們幾位已經決定在此山隱居,山中除玄極寺、白鹿寺外,還有盤古洞等眾多神仙、道家宮觀,皆可修煉,你們不必掛心。”
“那師傅,我們以後還以陰陽宮對外稱呼麽?”“不要再提它了。江湖之中至此,再無陰陽宮這個門派。你們下山之後,各自回道觀或佛寺,從此禮佛問道,別再過問江湖是非。”
“師傅,畢竟我們還有師承,以後我們雖各自經營一個道場,還是您老起個名號吧?”
惠嶷看看隱士趙逸,繼續說:“我們隱居白鹿,覓得一片淨土,佛圖澄法師嫡傳弟子道安曾雲此地為彌勒淨土,我的師弟曇鸞正開淨土北宗,你們在白鹿山外就以淨土宗為名吧,你是大師兄,可以代為師,統籌打理。”“弟子謹記,我們各場以後就以淨土宗分院弘揚。”
相傳彌勒淨土信仰由道安首倡,一時盛行於北魏,梁齊間還有所聞,不久即衰。而彌陀淨土信仰始於東晉慧遠大師。他在廬山東林寺建白蓮社,於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專修念佛三昧,獲得淨土修行成就,證得念佛三昧,親見彌陀。其中有劉遺民定中到極樂世界勝境遊覽後回娑婆,因喝了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八功德水而周身毛孔散發奇妙清香數周,且皆有往生瑞相,從而開創了淨土宗在中國弘揚的開始。北朝由曇鸞開派立宗,為淨土宗的北祖師。
同時北派佛教,卻由少林達摩開創了禪宗。再後來,聽說趙逸等人,開啟了仙境結界,境界達到十重以上的練虛化真,得道飛升,按下不表。
中旬末,進入複賽比試階段。各方總計160人進入選拔賽,包含了八十名銅劍和八十名鐵劍。複試的賽場分成兩個,一個是太學擊劍館,另一個是中軍所屬城北的教軍場,每個賽場各八十名。對決名單經過尚書省五兵曹統一抽簽擬定,報大司馬審閱,太後批準。八組160名最後要競選出十名銀劍和十名金劍,今天按比賽安排,先決出前八十名。
太學的晉級複賽名單包括,李辰、賀拔緯、吳堅、孫雲、李彰、穆敬、蕭月、李真、田儷、李翔、王先、酈影、楊炯、楊瓊、費荊、以及往屆老生一人共十六名。而盧昌浩、楊蓉、盧靜沒有出線,另有其他皇宗學元家子弟和國子學鮮卑八姓各有二人晉級。
本屆比賽的學生組,太學占據了絕對優勢,其他幾個學校則寥寥無幾,這與往年相比,大不相同。比賽的結果,正和劍擊博士毛逵的預期相仿,因此學校也大為高興,尤其博士祭酒更是心花怒發,自己一個學校比元略管的三個學校出現名額多三倍,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因此他也著實表揚了毛逵一番,尤其讚揚他提出的四校對應抽簽的方案,使太學最大限度的獲得了出現的機會。毛逵笑笑說,這是那個孫雲提出的,這叫新人新想法,不受固有的模式束縛,而且推出去,各校並不反對,因為大家機會均等,誰都有可能出現更多的學生,省得比賽後,各校總說自己冤枉,優秀的選手自相選掉了。祭酒笑笑不住的讚許。
出現選手中獲得銅劍的有李辰、賀拔緯、吳堅、孫雲、李彰、蕭月、李真、田儷、李翔、王先等,抽簽能有點優勢,對手是八支隊伍的鐵劍。經過抽簽,第一論李辰、吳堅、李彰、李真、李翔幾人要去軍營比劍,賀拔緯、孫雲、蕭月、田儷、王先留在太學。
到19日下午,太學賽區,各隊的銅劍鐵劍選手一共八十名,此外觀看比賽的,後勤保障的,裁判組的,都匯聚到太學,一時間館內外人頭攢動,人滿為患。為了讓觀看比賽的人都能看見比武,學館把所有的門窗都打開,讓外邊一些人方便看到。在室內的看座中,大司馬城陽王元徽,太常崔明、太學博士祭酒錢決、兵部侍郎魏健都端然穩坐。
擊劍的裁判,都是由曆屆的金劍國士和銀劍國士擔任。他們中大部分人,或者在朝為官,或者充任宿衛禁軍中的郎官,或者是一些城東建陽裏居住的士人階層等。尤其這些士人劍士,出來做官都不情願,尤其不願意做濁官,但出席一些社會公益性的場合,卻很熱衷,並且在感情投入,時間投入,認真勁兒投入方麵,要比其他在職的人員強許多。因此,他們對於當裁判,感覺就像選拔自己的學生似的,極為認真嚴格。
教軍場賽區這邊,擁擠的情形要好些,比賽的擂台設置在了室外。教軍場也稱閱武場,在洛陽北側金墉城邊大夏門外禦道的西邊,地勢平坦寬闊,裏邊有檢閱台、比武台、和各兵種練兵場地。場子的北側有個禪虛寺。每到歲終農隙,甲士習戰,千乘萬騎,常在於此。到世宗和肅宗時代,閱武場已經改設他處,此地僅僅作為每年武士比武的演武場。場子的南側隔著金穀護城河水,與洛陽小城以及大夏門的城樓對應,皇帝內宮的人員,以及城樓上的軍隊,都可以站在內城上可以觀望比武。
來演武場這裏觀看比武的也是人山人海,不過場地寬闊,加上有軍兵站崗維持,秩序很井然。太尉領國子祭酒義陽王元略,禮部尚書兼護軍統領元順、章武王衛將軍左光祿大夫元融、侍中光祿大夫左將軍李延寔、衛將軍左光祿大夫穆紹、右將軍李遐、武衛將軍費穆等都在台下主席台就坐。參加比試的選手除了軍營的低級軍官,還有這些高官將軍的子弟如李彰、李真、李翔、費荊等,所以他們這些朝中軍營高官都來觀看。
現在朝中總體分為三大勢力,一是以太後和丞相、各大王爺為首、鄭儼、李神軌、徐紇等中書省、門下省為輔的元家近臣派。二是以司徒王遵業兄弟、中書令袁翻、吏部尚書琅玡王誦、李謹、盧觀等為首的高門士族派。三是以光祿大夫左將軍李延寔、衛將軍左光祿大夫穆紹、右將軍李遐、武衛將軍費穆等洛陽禁軍派。此外還有小皇帝、皇帝侍讀中書侍郎城門校尉兼給事黃門侍郎元子攸、外戚爾朱榮、以及其他外蕃封疆大吏等,但他們尚未構成左右格局的勢力,僅僅與皇親派、士族派和禁軍派相互勾結親善。
胡太後返政後,貪婪無厭,朝政疏緩,威恩不立;更兼鄭儼汙亂宮掖,勢傾海內,李神軌、徐紇並見親侍,位總禁要,手握王爵,輕重在心,宣淫於朝,為四方之所厭穢。他們對門第的輕視更激起了朝野普遍不滿,清流大族的憤怒,以至上下離心,文武解體。
此外太和改製,沿用魏晉製度,上有三公、九卿,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分掌政務,地方則以刺史、太守、縣令等主事,官員均被分列為九品。又規定鮮卑元姓門望最高,漢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及隴西李氏與鮮卑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地位相同。使文武分途,官分清濁,重文輕武。征鎮驅使,一生推遷,不過軍主,下層武人仕途渺茫,最終引發了六鎮起兵。洛陽武人在神龜二年二月也就是六年前,也發生過羽林虎賁幾將千人嘩變的情形。
因此朝中幾股暗流湧動,士族不滿當今權貴,禁軍和外蕃不滿士族和王族,士族看不起武人,王族打壓和拉攏士人和軍隊,來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但更使矛盾積累。
今年劍擊比武,各個階層都很重視,士人階層除附庸風雅,也希望通過博得美譽晉級清流或者清官,武士階層希望通過比武,代替武功晉級的緩慢,彌補舉薦孝廉秀才專門對文人的恩惠。除了這兩大階層外,還有一些與江湖多少沾邊的平民子弟劍士,希望先在武士階層立足,以後好在江湖劍俠榜上標號。
劍擊館的比武台後麵,坐滿了形形色色的選手,大家分別來自領軍、護軍、左衛、右衛、驍騎各個營寨,以及學生、士人、官宦各個階層,選手們除了學生隊年齡較小外,大多二十左右歲,沒有太大的。估計因為一方麵,競技比武,和實戰相比,更需要技巧性、專注度、以及狀態,歲數小肌肉緊繃,爆發力強,反應速度快,自古英雄出少年就是這個理兒。所以歲數小拿不出成績,等到年紀大了更不容易拿。再者歲數大點的,都有了一定的名譽地位或者聲望,再來參加比武,輸了總不好看。館後麵的大牆上掛上了對決的名單,一共四十組。這四十人都是預賽晉級的選手,實力遠遠不是初賽階段的水準,看看對手名字,孫雲心裏一陣緊張,趕緊按照老劍客的提醒,暗自調息,緩解緊張和壓力。
軍營賽場這邊,同樣緊張萬分。為了製造氣憤,軍營中還有鑼鼓敲打,用來提醒和慶賀。
這裏的比賽台也設置了四座,擺在閱台的對麵,閱台為兩層,高大寬敞,上麵有棚,背靠城郭麵向北。頂層為官員將軍座位,下層為選手更衣休息用。其他軍民都圍在比武台的東北西三麵,不設座位,用木樁攔著,距離台子十丈左右。
同學們鎮靜自若,換好衣服,選好佩劍,輕輕擦拭著,準備比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