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主場
字數:4019 加入書籤
爭奪金劍的比賽場地,往年都設在兵營,因為出線的二十名劍士基本是中軍兵營各個衛戍部隊的,其他有的隻是士人、官員零星個別。而太學幾乎從來都沒有人出線過,因此也不願意繼續作為賽場進行重陽節比賽,以免牽涉太多精力,影響學校正常上課和過節放假。但今年不同了,突然有六名太學生晉級到前二十強,太學院也變成出線人員最多的台府。金劍銀劍的爭奪不影響出線,包括下階段的抽簽,因為各州選拔到京城參加國士比賽的都是十名,其中隻有一個金劍,所以國賽的初賽抽簽完全打亂秩序。但如果六名同學中能盡可能多的以金劍的身份出場,對太學的聲譽會有莫大的幫助,這樣會使天下人都知道,太學不僅五經學問為天下之表,同時擊劍風尚也引領全國儒生。而能否多晉級金劍,是不是主場至關重要。
於是太學博士祭酒錢決極力向太常卿崔明申請今年金劍的賽場改在太學。崔明也不遺餘力向大司馬元徽請求。元徽雖然兼任大司馬,但對軍權伸手得有限,而且這段時間一直被太後安排介入太學的入學、擊劍等事宜,抓好了,也是政績。前幾天太學與國子學等的競爭,讓他著實高興了一回,他關注的太學,以絕對的優勢擊敗了元略的國子學以及其他學校。這會兒,聽了太常的意見,立刻覺得這更是能從元略、元順、尤其元淵他們身上,獲得揚眉吐氣機會的時機,所以他即刻馬不停蹄,避開這些人,直接找到太後,稟道:“太後給您道喜了,今年您安排老臣關注太學入學和擊劍比試的事情,最近非常順利,尤其今年劍士比武選拔,太學生晉級前二十名的竟然有少年六位才俊,這些人將是我大魏的未來棟梁。本旬末這二十人要分出金劍武士和銀劍武士稱號。往年金劍都是鮮卑八姓軍兵獲得,都是些粗疏之流,沒有什麽意思,太後您也並未過問。但今年不同,如果多讓學生獲得金劍名號,就會讓天下人都知道,我朝注重人才培育,尤其您複政以來更是有目共睹,那則更顯天威浩蕩了。”
“那你有什麽好主意啊?”太知道城陽王找她來,一定話裏有話,便問。
“回太後,依照舊例,決賽是到軍營比。但老臣以為,若想讓學生們取得金劍名號,到軍營去比試則很難,軍營的氣氛吵鬧,環境惡劣,尤其我聽說比賽當中竟然發生比武台坍塌的惡**件,可見軍隊的治理多麽不堪,以後需要嚴加約束。但眼下,這種狀況學生們若去,怎麽能出好成績呢,因此老臣建議,今年的決賽場地,還是放到太學院比較好,那裏擊劍館場地優良、設施完備、管理嚴格不說,觀眾文雅,都是名士參加,沒有軍卒匪氣。學生在此氣氛下獲得金劍,更會成為盛世之舉,望太後明鑒。”
太後一聽,還有這等好事,往年隻曉得,武士比劍雖然是這些文人附庸風雅促成的,但往往獲得金劍的都被京城的禁軍武士,既然今年有學生可能分得一杯羹,那就破個例。於是今年的京城賽區的主場就改在太學,結果這事兒早朝一宣布,弄得元淵等人措手不及,不過元淵因為前些日子坐淫於氏的事情,在元徽這兒有短,不敢爭辯。
少了中午放學還要往軍營趕的折騰,再加上學校的擊劍館是他們平時練武的地方,環境熟悉,心裏安穩,就有了主場之利,大家輕鬆不少。今年八月是小月,沒有三十號。因此28號下午,安排正式比武。其他各個代表隊的出線人員合計十四名,都中午就趕到了太學擊劍館。他們有的在賽台後麵的更衣室休息,有的到台上適應場地等等。
按舊製太學選學沒兩年進行一次,武士比劍也是兩年一次,基本是交替舉行。但這個製度總被打破,因為朝廷政局不穩,加上經常發生戰事,或者趕上大的天災,或者趕上重要的國事,多會取消一屆,偶爾也會增加一次。今年的太學入學耽誤二年恢複,而劍士比武因為戰事也耽擱三年,這也是為什麽孫雲等人入學年紀稍大的原因。今年太後複朝,為了********,決定同時恢複,這樣間隔了兩三年,武士比武和學生入學同時舉辦。北魏特殊的孝秀舉策和太學選學,以及劍士比武,是繼察舉、九品中正製的延伸和過度,最終成為隋唐之後科舉製的雛形,天下文士和武士,則逐漸走上了從拜訪、推薦、到科舉的荊棘之路。
按比賽製度,每屆比武,各州賽區會產生九個銀劍武士和一個金劍武士合計十名,而京都賽區卻有金劍武士和銀劍武士各十個,帶有明顯的不公平。這也使得,京城的金劍武士名號很不值錢,感覺遍地都是,但沒辦法,因為製訂規則的是京城的貴族。而演變過程中,作為國家中軍的下級官兵首先獲得了參加比武的資格,許多低級官兵因為比武奪魁破格晉級,這也是朝廷為平衡禁軍武職人員升遷緩慢的引起不滿情緒的策略之一。
有了禁軍的介入帶來了另一個效果,就是京都的金劍的含金量大大提高,因為與普通士人相比,軍兵的戰鬥力明顯不同。因此,在國劍奪魁中,軍旅出身的人逐漸取代了士人。各州看到這種情況,也放開了武士的門檻,都允許鎮戍兵、州兵另外兩支北魏的軍事力量也加入進來。而士人看到原本由他們發起的比劍,最終竟然演變成了士兵比武,使他們十分氣憤,不過他們不甘失敗,為了挽回局麵,他們開始與江湖人士往來,使得士人身份的選手也有了武林人物的出現。至此圍繞比劍的演變,參賽者的成份複雜起來。
同時現在的武林論劍,也漸漸的與各州武士比武也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則、並在終南大會施用,即各個幫派推舉的備選選手,必須至少有各州銀劍級別以上的武士身份。而且依照國金、國銀、國銅、洲金、州銀的秩序來分組抽簽,逐級晉升,競爭俠客榜中每十年因為亡故、升遷等空缺的名額,並暫時以侯俠的身份進榜。往年的侯俠可以挑戰上級稱號。
不一會兒,大司馬、司空、司徒等三公九卿等高級官員陸續到場,今天高官們來的不少,有的是例行公事,有的是因為自家子弟晉級到前二十強,有的是自己的下屬參賽,各種複雜心情都有。他們大家彼此寒暄之後,在比賽台下邊的前台就坐。因為決賽改在太學,許多不願意去軍營的文士也都前來觀看熱鬧,還有一些已經出局的選手也趕來繼續觀摩。
晉級到京城賽區前二十名劍士的有太學的李辰、吳堅、賀拔緯、孫雲、蕭月、田儷共6名,另有中領禁軍2名、護軍4名、左衛羽林1名、右衛虎賁1名、驍騎1名、遊擊1名、士人2名、官宦2名。除太學外,總體均衡,其中以護軍相對最強。
學校因為是第一次組織決賽,投入的力量很足備,各種條幅、座椅、指示等都很到位。四周的不同位置還懸掛著比武對決的名單,以及選手的出處、年紀、身高、體重等訊息。此外因為觀看比賽的人多,學校專門組織學生成立會務組,檢查進場人員的身份,學校的學生、京城百姓,隻能安排在窗外門外觀看,隻有京師和各地的舉子連同隨行團,才允許進館。
各州已經提前趕到的選手,不少都來觀看京城選手的比武,以便了解一下京城的選手實力。近幾年,京城獲得金國劍的名額很多,各地的選手都對京城很重視,知道全**隊在戰鬥力最強的是中兵,中兵是國家軍隊的主力,是北魏王朝的主要支柱。他們的選手最出色也很正常。但今年不同往年,因為邊鎮叛亂,以及各地起義,中兵的主要力量都戍邊調防,剩下的禁軍應該實力大打折扣,因此各地選手都想提前見識一下今年京城的真正力量,以便心裏有所準備。許多人都在比賽名單布告前,看京城選手的狀況,因此京城選手的信息完全被各地選手牢記,因為今天無論勝負,他們都將出現在下月六日的比賽賽場上。
太學生們也都吃完午飯,提前趕到擊劍館,換好衣服,選好寶劍,做做熱身。孫雲一邊活動,一邊感覺無形的壓力從賽台對麵的觀眾中傳來,他感覺無數雙明亮的眼睛都盯著台子裏。這些眼光是以前沒有的,因此壓力也是今天才出現。孫雲打量一下,的確,今天出現了不同服飾的各地青年才俊,有神態自若的,有神情自負的,有神色自卑的,和他們的服飾一樣,林林總總,各色各樣。有的一邊看布告,一邊對照台裏的選手,一一相麵、對號入座。
孫雲悄悄對身邊李辰等人說:“你們注意沒?今天館裏的觀眾有許多是生麵孔,而且感覺各個身手不凡,估計是提前來的各地舉子,想探探底子。”李晨說:“不用管他,我們比我們的,看就看唄。”賀拔緯說:“我就是來太學讀書了,要不然在老家,也會是州賽的選手,和他們一樣,沒什麽,都差不多。子細,專心比武,別受幹擾。”
各地選手在查看選手信息時發現,京師賽場的選手名單中,與往年不同,就是學生的名額一下子冒出了六位。他們及隨同的老師或親友都議論紛紛,有奇怪今年為什麽憑空出現學生的,有感歎朝廷用兵征戰、使中領兵戰鬥力減弱出現人員少的。總之,京城實力減弱,就會給各地增加晉級機會,因此各地選手都摩拳擦掌,等待即將開始的國劍比賽。
未時初刻一到,爭奪一等劍士的比武正式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