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武岡水師

字數:5262   加入書籤

A+A-




    武岡水師成立時悄無聲息,運轉起來也沒有大張旗鼓,隻是默默的擔負起船運、水路巡檢的職責。

    畢竟除了武岡境內的赧水,從邵陽縣雙江口進入資江,到洞庭湖,都不是朱順明的地盤,自然得低調收斂一些。

    但這不是朱順明的本性,也不符合南方發展的實情。

    在水力充沛、河流縱橫的南方地區,沒有水師,尤其是內河水師,如同獨腳走路,蹦躂不高。

    明太祖朱元璋能夠從南方起兵,一路將蒙元韃子趕到漠北,內河水師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沒有水師,沒有水戰的勝利,沒有在水戰中打敗陳友諒、張士誠等梟雄,哪有後來的橫掃蒙元、建立漢家一統?

    因此,在騎兵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之前,朱順明決定先發展水軍——內河水師和近海艦隊。

    朱順明現在連出海口都沒有,談海軍艦隊有些遠。但內河水師的架子可以先豎起來。水軍形成戰鬥力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而是一個長期積累摸索的過程,諸如船隻的設計、建造,水兵對船隻的熟悉、操控、對水戰武器的運用、水軍技戰術演練、水軍武器的研發製造……都是漫長而艱難的。

    武岡水師就是在這種思維下誕生的。

    武岡水師的底子隻有前船幫的幾十艘一兩百石到一千石的平底沙船,還盡是十幾年的舊船,破破爛爛吱吱嘎嘎亂響,帆布縫縫補補跟百衲衣似的。

    至於水戰——船幫在武岡州橫行霸道,有哪個不開眼的敢同船幫炸橫?船幫欺負人時用得最多的戰術也就是嚇唬、火箭、撞船、跳幫。像拍杆、投石機、火炮等船戰武器壓根就沒有,更別提運用掌握。至於實心彈、開花彈、葡萄彈、鏈彈等火炮的知識,很多船幫幫眾連聽都沒聽說過。

    朱順明甄別船幫,上千沒有大惡的幫眾不可能就地解散,不然上千個家庭會失去收入來源,上萬人會衣食無著。

    拉起武岡水師的架子,能堪造就的幫眾進入戰兵係統,其餘人進入雜兵船運係統,算是為水師建設開了個頭。

    船運係統稍加整頓,立刻投入運營。畢竟武岡州、城步縣近百萬人的物質消耗進出主要靠水運。城步縣城、玖安鎮生產的工業品也必須依靠水運銷往長沙府、武昌府等大地方。

    沒人沒技術,但朱順明有銀子。朱順明招聘水師人員的告事隨著船隊、各地商人往來而傳遍湖廣。三兩銀子以上的月餉,十分動人心。

    會造船的、會開船的、會操漿的、會升帆的、會拋錨的、會跳幫的、會投石的、會操火炮的……甚至隻要會遊泳的,都來者不拒,至少三兩銀子以上的月餉,還有十兩的安家銀。

    朱順明的招聘告事到處張貼,全無顧忌,行事逐漸高調。

    ………………

    彭清湖祖上是安徽人,隨太祖皇帝南征北戰,經曆過太祖與陳友諒的關鍵戰役——鄱陽湖水戰。

    後來彭清湖的祖上跟隨太祖的水軍落戶洞庭湖,在常德府安家,繁衍後代。

    隨著大明朝政破敗,軍備鬆懈,洞庭湖水師跟著衰敗,到彭清湖一代,連生活都成問題。

    去年武陵地震,彭清湖的家被夷為平地,兩個孩子在地震中喪生,其餘人都受了輕重不一的傷。

    朝廷不僅沒有救災,連正常的軍餉都沒有發放。

    好在靠近洞庭湖,彭清湖同他兩個十幾歲的兒子水性都不錯,能在水中徒手捉魚。一家人靠著清水魚,艱難度過了寒冬。

    長期吃魚,沒有油水,彭清湖一家人聞到腥味就想吐。

    “相公,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妻子何氏擔憂道:“咱們大人挺一挺也就過了,楚氏和洋兒可怎麽辦?洋兒還在喝奶,楚氏的奶水那麽少……”

    “爹,爹,有活路了……”大兒子彭滄海興衝衝的跑進來,手裏拿著一張告事:“寶慶府武岡州招會水會操船的,三兩銀子以上的月餉,還有十兩的安家銀……”

    彭滄海年過十八,已經是條漢子。因為家境貧寒,加上是軍戶,一直沒娶妻。

    彭滄海的弟弟彭滄浪十六了,長得比哥哥還要高大,同樣沒娶妻。

    兩兄弟的婚事成為全家人的頭等大事。奈何家境太差,加上祖上風光過,放不下身段,高不成低不就,就一直拖著。

    到去年地震,全家房屋被夷為平地,僅有的財富化為烏有,成親更是成為一種奢望。

    兩兄弟也暫時放下成親的念頭,先生存下去再說。

    活泛的兩兄弟抓了些魚去縣城賣,換點鹽巴錢,碰到武岡州招聘船員的消息,老二留在縣城盯著招聘的東家,老大回來告知家裏。

    “真有如此好事?”彭清湖有些遲疑道:“朝廷募兵,也就二兩銀子,還不一定能全額發放。這……武岡州水師是何編製,居然會開出如此高的月餉?”

    “爹,”彭滄海咬定牙關,狠狠道:“不管他是真是假,隻要能吃飽飯,兒就要去闖一闖。您看,待在水師營地,還有活路嗎?”

    “就算您不為自己著想,也該為我和滄浪想想,也該為楚姨娘和小弟想想。再這樣下去,我和二弟何時才能娶妻生子?小弟每天餓的哇哇大哭,看著都心疼。”

    彭清湖遲疑半晌,低垂搖頭,歎氣道:“誒,為何咱家會淪落到如此田地?難道朝廷不需要水軍了?難道四海太平了?算了,不想這麽多……”

    “你們去吧,是爹對不起你們。爹留在家裏照顧你娘親和你姨娘小弟,你兩兄弟去自謀生路吧。也不用為家裏操心。誒……”

    七尺大漢被生活逼得折彎了腰,不到四十須發白了大半、滿臉皺紋。

    ………………

    朱順明的船隊在洞庭湖周邊招募熟悉水性之人,特別在東西洞庭湖水師駐地武陵和巴陵大肆宣傳,廣招人手。

    水師軍備長期不受重視,水軍軍戶們待遇低下;上百年和平發展,軍戶人口大增,大量餘丁更是連條出路都沒有;去年大地震,朝廷無力救災,大量軍戶或漁民損失慘重,無以為繼。

    像彭清湖這種祖上富裕發達過,現如今落破潦倒的軍戶家庭不在少數。

    一個月時間,朱順明在洞庭湖一帶招募了兩千人的熟練水手。連西洞庭水師的戰船都買了五艘,大量朝廷水師的兵丁也加入到朱順明的水師中。

    畢竟朱順明給的是真金白銀,別的不說,十兩安家銀給的都是現銀,不大一絲折扣。

    彭家兩兄弟拿到了二十兩安家銀,立刻購買了兩百斤白米,全家人痛痛快快喝了一頓白米粥,將肚子裏的魚腥味給排泄中和掉。餘錢足夠全家人生活一年以上了。

    彭清湖難得的喝了二兩老酒,搖頭道:“莫非又是戚爺爺募兵?也隻有戚爺爺才有如此氣魄。好好幹,跟著戚爺爺,拚個好前程……”

    ………………

    有了真正的戰船,加上大量熟練的水手和船員戰兵,朱順明的武岡水師終於有了一點正規軍的氣勢,不再是烏合之眾。

    水師的訓練如同陸軍一樣強度大而頻繁,甚至更加艱辛。

    艱苦的新兵訓練過後就是頻繁的實戰演練。大量戰船在赧水、資江、洞庭湖頻繁航行演習,寶慶知府蕭中屺、長沙知府雷起龍大為緊張,不僅發出公文質詢武岡州知州李體明,更是派出兵丁提防不測。

    李體明回複的公文中稱武岡水師是武岡衛所的下屬編製,因武岡衛所兵西調雲南,武岡州防衛鬆懈,岷王擔心暴民來襲,自掏腰包為國出力。船隊演習是正常的訓練手段。公文後頭還有岷王的大印。

    牽涉到藩王,蕭中屺和雷起龍全都沉默了。藩王是大明官場不能觸碰的禁忌,輕不得重不得,輕則怠慢,重則失察。

    在岷王沒有做出更大的舉動之前,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為好。

    朱順明迫不及待建設水師,大張旗鼓搞訓練,高調得不符合常理,僅僅為了炫富?

    當然不是。朱順明如此行事,是為了軟擴張,為的是文化輸出,玖安鎮文化的輸出。

    玖安鎮文化有著朱順明思想深深的烙印,工農商學兵並重,生活富足、民眾自信、自由、法治。

    船隊在洞庭湖和資江沿岸停留,官兵船員進出縣城、府城,獨特挺拔的裝束、新奇實用的裝備、良好的供應、不卑不亢的態度、超強的購買能力……無不引起大眾的注意和豔羨。

    儒家文化傳承已久,曆朝曆代都使用它來統治民眾的思想,到大明統治事情更是根深蒂固。

    但再好的思想也抵擋不了物質的誘惑,尤其是如今連飯都吃不飽的大明崇禎年月;再傳統的思想也阻擋不了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再平衡的社會階層也控製不了人們對公平的渴求。

    彭清湖家兩個小子加入武岡水師,立刻讓他原本瀕臨破滅的家庭進入小康。二十兩的安家銀,每月每人五兩月餉,足夠一家幾口體麵的生活。

    原本娶妻無望的兩兄弟立刻成為香餑餑,上門做媒的媒婆踏破了門檻。

    武岡水師巡遊演習,不停向周邊縣城府城商業、文化擴張,向洞庭湖周邊人們展現了一個不同於傳統文化的新的勢力團體的崛起,自然引起保守勢力極大的不滿和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