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黃州特區二

字數:4407   加入書籤

A+A-




    孫可望接到張獻忠的信,看過後點火燒掉,有些不敢相信。

    隨即孫可望對分布在黃州各地的流寇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全軍往西北鄖陽山區撤退,尋找和跟隨張獻忠的腳步。

    ………………

    流寇撤退,留下滿目蒼夷的黃州府。

    黃州府八縣一州,縣城州城倒是沒有被攻破,但鄉間已經被糟蹋得不成樣子。

    大量村莊被焚毀、農民被殺害或裹挾成立流民;地主的莊園被搶劫一空,家眷被殘忍的殺害;耕牛、肥豬、母雞等牲畜全都被流寇吃光。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農田水利設施沒有被破壞。

    很快,黃岡(依郭)縣城貼出告事,由官府出麵,在黃州府八縣一州進行大規模農田水利設施修建。農民無需服勞役,隻要參加勞動就管飯,還會有微薄的工錢。

    受兵災而無家可歸無以為繼的流民一時不敢相信。官府會這麽好?

    到發現官府真的管飯時,流民頓時一窩蜂全都跑去衙門,爭先恐後參加建設大軍,隻要管飯就行。至於工錢……先弄點食物活命再說,有沒有錢是以後的事情。

    黃州府發出的第二條告事是要求土地的主人前去縣衙州衙重新開具土地的地契。

    地契被毀壞的地主需要由三個當地德高望重的鄉老出麵作證,確認土地的權屬,重新開具地契。

    至於冒認土地,一來朱順明不是很在乎,他隻需要讓土地在官府有個登記、可以合理收稅就行。二來若是地主冒認土地,一旦事發,不僅地主要受到懲罰,為他作證的鄉老也會受到不小的處罰。

    作為丟失地契的懲罰,地主必須在秋收時上繳一成的收成。至於這個懲罰要懲罰多久,告事中沒有明確提出。

    大片無人認領的土地被官府低價拍賣。城中的富人、官僚、膽子大的農民都分到了一杯羹。

    這些土地低價拍賣時附加了一個條件,必須上繳一成的收成。

    一係列的命令和措施下來,黃州府很快恢複了平靜,生產生活逐漸恢複秩序。

    鄉村的事情隻要投入金錢,還是很好解決。

    一來鄉村被流寇糟蹋得不成樣子,鄉民們對朝廷的賑災、恢複生產政策十分擁護、積極參與。二來朱順明在農業稅收的征繳上做得並不激進。對擁有田契的地主暫時沒有征稅。

    但是黃州府八縣一州的特區政策執行得十分艱難。

    政策的核心是納稅。

    明朝原本的商稅就不重。太祖皇帝在製定商稅時定得十分輕,三十稅一算是比較重的。

    而且明朝有以不納稅為榮的風氣。不僅民間,就是知縣、知府這些朝廷人命的父母官大都以不納稅為榮,認為不納稅就是愛民、納稅就是戕害百姓。

    到了明後期,隨著商人財富的積累,商人逐漸向呂不韋學習,投資到生員身上。

    隨著這些生員功成名就,商人對朝政的影響力逐漸增加。朝廷更加難以對商人進行征稅。

    如今朱順明想要從商人、官僚手中征稅,如同從他們手中搶奪財富,他們願意才怪呢。

    ………………

    朱順明同方孔炤具體談得如何,沒有第三個人知道。但自此朱順明將總兵行轅從武昌遷到黃岡。武昌衛也將逐步從武昌遷出,武昌城由方孔炤自己組建的武昌城守部隊守衛。

    隨著朱順明勢力的發展,隨著朱順明野心的膨脹,雖著朱順明向外擴張的步伐加快,方朱二人之間還是出現了裂縫。

    方孔炤對朱順明的某些做法很不認同。但如今朱順明勢大,方孔炤已經很難壓製住他。與其壓製,不如讓步,方孔炤做得十分灑脫。

    行,你不是要黃州嗎?黃州給你。但武昌城你不能再染指。若是連武昌城都給了你,讓我這個湖廣巡撫顏麵何存?

    事實上,黃州府才是朱順明想要的地方。

    朱順明在長沙時,已經明裏暗裏掌控了荊州以南的大部分湖廣地麵。整個湖廣產糧區五成以上落入朱順明手中。剩下的產糧大區隻剩下武昌府和黃州府周邊的江漢平原。

    同樣產糧的襄陽太靠北,朱順明暫時沒有往北發展的打算。至於鄖陽山區……還是讓流寇去那裏建立根據地吧。

    武昌藩王、巡撫、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等大小官員太多,牽涉到的利益太大,朱順明不想同時與這些勢力敵對。

    黃州就不同。

    黃州雖然人文薈萃、人才輩出,但在崇禎年間並沒有出閣入相的傑出人才在朝堂上出聲。就連曾經的吏部尚書李長庚都被崇禎皇帝給貶為庶民。

    但黃州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

    黃州同河南、江西、安徽等地接壤,地理位置並不比武昌差。

    黃州雖然多山,但河流縱橫,將這片丘陵地帶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小平原,十分適合精細耕種。因此黃州府的糧食產糧在湖廣也有一席之地。

    而且黃州的絲織產業十分發達。當地人種桑、養蠶、繅絲、紡紗……已經行成一定的規模。“黃絲”在武昌、南直隸也算有名。

    黃州當地理學盛行,風氣相對開放。

    明朝有名的思想家李贄在黃州一地生活了幾十年,他在黃州講學、著書,對黃州當地的思想、士子的三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李贄就像寶島的李敖,桀驁而叛逆。在明朝李贄就提出個***、思想自由;人人平等;反對封建禮教;反對理學空談,提倡功利主義;統治者對社會活動不幹涉或少幹涉。

    這些思想與朱順明的行動主張十分契合。

    地理位置、人文傳統、經濟狀況都決定黃州比武昌更適合朱順明在湖廣北部發展、更適合朱順明往江西、南直隸這些明朝的經濟中心擴張。

    至於交通……明朝的交通主要靠水運。黃州府在長江邊上,可以通過水運相連。

    朱順明大力發展水師,就是想要通過水運,以飛地的模式,一點一地開花,不顯山不露水,在不知不覺間蠶食掌控明朝最富裕的地方。

    ………………

    黃州知府葉宗青有些不滿。

    原本湖廣總兵朱順明派出軍隊維持黃州府的治安、幫助老百姓生產自救,葉宗青還十分高興,沒想到朝廷居然還有如此紀律嚴明、如此親民的軍隊。

    沒想到賑災結束後,朱順明居然就勢接管了部分原本屬於知府衙門的事務。一地總兵居然插手地方庶務,那還得了?

    葉宗青把朱順明告到湖廣巡撫方孔炤那裏。

    方孔炤好言好語招待葉宗青。待葉宗青平息過後,道:“你覺得百泉居士(李贄)的學說如何?”

    葉宗青深受李贄的影響。他遲疑道:“雖與世不同,或有其道理。”

    方孔炤又問:“重農抑商是太祖定的國策,為何黃州絲織業興起?”

    “世易時移,其時不同今日。黃州養蠶繅絲傳自江西、由民間自發形成。”

    方孔炤繼續問道:“百泉居士‘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作何解?”

    葉宗青思考良久,起身拱手道:“多謝巡撫大人賜教。下官這就放手,讓朱總兵在黃州嚐試一番。隻要有利於百姓,有利於大明,下官暫時的委屈不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