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對話孔明
字數:3093 加入書籤
李元早已看到諸葛亮,他進來後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諸葛亮身,這個在國曆史非常有名的人物讓李元十分渴望得到,但是李元知道不能心急,凡事都要一步步來。小說
那邊那個,為何你一直不說話,難道你家無親人嗎李元把目光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微微一笑,家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然我親人在家鄉已定居數十年,不會輕易前往下邳,我學業有成之後也會回去孝敬父母。
李元眉頭微皺,心想諸葛亮這是暗著告訴他不會留在下邳,也是說日後不會為他效力,雖然不知道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諸葛亮的表現遠超他的想象,他沒想到這個年紀的諸葛亮已經這麽聰明。
李元讓學子把親人一起帶來是想留下他們,日後為他效力,然而諸葛亮一早看穿李元的想法,並且立刻想到婉拒李元的辦法。
敢問高姓大名李元裝作不知道諸葛亮的名字。
在下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諸葛亮對李元抱拳道,臉那一抹風輕雲淡的笑容,讓李元有種想要揍人的衝動。
以李元今時今日的地位,無論是誰站在他麵前都會有些不自在,但十多歲的諸葛亮在他麵前表現得非常鎮定,沒有任何的不適,不知道是心智太過早熟還是故作鎮定。
李元決定試探一下,說道:諸葛亮,我從司馬先生那裏聽說過你的事,他說你常常自管仲,樂毅,可見你有不凡的才華和自信,試問一個有才學的又有些自大的人又怎麽可能隻想回家躬耕,默默無聞一輩子呢,我相信你內心必定另有他想。
諸葛亮的身體略微顫抖了一下,回答道:李將軍乃是大智之人,亮又怎敢在李將軍麵前妄言,更不會自詡才學,然亮家有一塊田地需要人照顧,所以我必須回去,我的兩個兄弟才學遠勝於我,或許他們才是李將軍需要的大才。
諸葛亮自降身份,表示他不過是一個農民而已,如若李元真的需要人才為那他可以推薦他的兩個兄弟。
李元自是知道諸葛亮有兩個兄弟,兄長諸葛瑾在曆史是吳國重臣,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已經位極人臣,可見其擁有不凡的才華。
諸葛亮還有一弟名叫諸葛均,諸葛均的名氣沒有兩位兄長大,諸葛亮跟隨劉備後他繼續留在南陽,後經過諸葛亮的引薦才在劉備的麾下出仕,直到蜀漢滅亡後遷徙到洛陽,在途病故。
李元知道諸葛亮是不想為自己效力所以才會如是說道,他不知道諸葛亮為什麽會有這種想法,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投靠他,但諸葛亮卻明確地拒絕了他的好意。
李元雙目緊緊地盯著諸葛亮,身的殺氣不斷蔓延出來,瞬間籠罩全場,四周的人緊張地看著李元,以為諸葛亮的話激怒了李元,不少人被嚇得冷汗直流,這些人平常隻在書院讀書,何曾見識過如此殺氣,李元的殺氣讓他們感到窒息。
諸葛亮沒想到李元說變臉變臉,但是表麵依然鎮定自若,裝作什麽事情也沒有發生,然而他感到李元的目光像一柄利劍一樣能夠直透他內心,背部已經流下不少汗,但他仍然拿著鵝毛扇搖啊搖
現在的諸葛亮畢竟還沒真正成熟,雖然表麵鎮定,但李元還是能夠看出他眼的慌張,李元慢慢地收起殺氣,放聲大笑道:哈哈哈哈,諸葛亮你真是一個妙人,我李元非常欣賞你。
眾人都莫名其妙地看著李元,不知道李元為什麽突然這麽說,一刻還目露凶光,下一刻又變成爽朗大笑,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你可以放心,我曾經答應過司馬先生絕對不會強迫他的弟子為我效力,所以你無須對我這麽謹慎,可以放心留在下邳繼續你的學業,我知道你是擁有大才之人,如果日後你成為我的敵人那必定非常有趣。
李元雖然重視諸葛亮的才能,但還不到非要諸葛亮投靠他的地步,如若剛穿越三國的時候他可能還會有這種想法,但現在他已經見識過太多能人異士,麾下謀士戲誌才和賈詡不諸葛亮差。
其實諸葛亮最厲害的是政治才能而不是軍事才能,輪謀略他恐怕還不及郭嘉和賈詡,輪統兵不如周瑜,但無論怎樣諸葛亮都是個響當當大人物,在不久將來他要麽成為李元麾下重要的謀士,要麽成為李元的勁敵,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讓李元非常期待。
與眾人聊了一會之後李元便離開,直到李元走出大門後龐統才走到諸葛亮的身邊說道:孔明,為何剛才你要這樣和李將軍說話
哦我怎麽說話了諸葛亮有意無意地笑道。
拒絕李將軍的招攬之意。龐統一眼看出李元對諸葛亮十分感興趣。
對呀,孔明你為什麽要拒絕李將軍徐庶也走過來說道,如果李元招攬的是他,他會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
李將軍乃是少有的雄主,將來非常可能成霸業,但是他麾下已經有太多有才能的人,無論是跟隨他已久的戲誌才和陳群,還是程昱,陳宮和賈詡,這些人都有擁有過人的本事,要是我投靠李元恐怕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
諸葛亮心高氣傲,雖然知道李元是雄主,但是他隻想做李元身邊最為可靠,最為厲害,最被信任的人,要是隻能成為一般的謀士他寧可回家耕田。
孔明你還真是心高氣傲。徐庶搖頭苦笑。
不過孔明說的也不無道理,李元的軍師戲誌才乃是李元最信任的人,他已為李元打下紮實的根基,讓李元雄踞豫州和徐州,相信他現在也已經為李元謀劃好日後攻打天下的戰略,要是我等投靠到李元麾下,地位和成必定遠不如戲誌才。
諸葛亮心高氣傲,龐統又何嚐不是,他與諸葛亮都是那種自負的人,並且他的自負要諸葛亮更甚。
vwhtlbook4141847dex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