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子義出兵

字數:2856   加入書籤

A+A-


    “沒錯,豫章和丹陽對於孫策來說都很重要,而且我們也不清楚豫章和丹陽的兵力如何,但是相對於豫章來說丹陽距離秣陵較近,我們攻打丹陽可以更快地了解到主公的情況,如果主公已經攻下秣陵我們可以與主公一起匯合,如果主公還沒攻下秣陵,那我們攻下丹陽後最攻打秣陵幫助主公渡河,畢竟我方主力大軍都在主公那裏,如果主公沒有渡河我們也無法攻下整個江東。”徐庶說出一個最為穩妥的辦法。

    “好,依元直所說去做,則你帶領你部下兵馬守衛柴桑,以免被豫章的士兵偷襲。”甘寧不再猶豫,決定采納徐庶的建議。

    甘寧帶領兩萬多兵力前往丹陽郡,留下四千多士兵給於禁守衛柴桑,在甘寧出發之際太史慈也已經從江陵出兵攻打武陵,江陵原本隻有一萬兵力可以使用,但是甘寧從襄陽調動七千兵馬增援太史慈,讓其全權負責攻打武陵,長沙,貴陽和零陵等地。

    在甘寧出兵的同一天太史慈已經出發了,在當年攻打荊州之時李元曾經用一百架霹雷車攻打江夏,之後他將其的六十架霹雷車運送到襄陽,以作後用,甘寧在調動兵馬時將霹雷車一起運送到江陵給太史慈,有了霹雷車相助後太史慈攻打武陵可謂如虎添翼,唯一的缺點是行軍速度稍慢了一點。

    此時鎮守武陵的大將是韓當,韓當作戰勇猛,經驗豐富,但是為人不夠謹慎,所以周瑜派遣徐盛輔助他,有韓當和徐盛這兩員良將在,周瑜相信武陵的防守會相當穩固,並且他還留了錦囊計策給韓當使用。

    韓當被委以重任鎮守武陵,在“曆史”韓當是孫吳的開國功臣,他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是孫吳不可多得的猛將,僅輪武藝的話孫吳三老臣以韓當為最,他早年跟隨孫堅四處征戰,數次冒險犯難,陷陣擒敵,屢立戰功。

    孫堅死後韓當開始追隨孫堅之子孫策,輔助孫策平定丹陽,吳郡和會稽等地,隨後又隨孫策攻打當時的廬江太守劉勳,在江夏擊破黃祖,回師後討伐豫章亂賊,為孫策平定江東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

    孫策死後韓當沒有拋棄孫吳,而是繼續追隨孫策之弟孫權,建安十三年他與周瑜一起拒破曹操,其後又和呂蒙襲南郡,夷陵之戰爆發後他與陸遜,朱然於南郡大破蜀國,使得蜀國開始由盛轉衰。

    韓當曆仕孫吳三代君主,忠心耿耿,是吳國不可缺少的大將。

    韓當在得知李元開始動兵後他按照周瑜的吩咐,每天不間斷地往江陵方向打探消息,直到數日前他探聽到太史慈從江陵率領一支將近兩萬人的大軍出擊,目標或許是武陵,韓當得知此事後立即召喚徐盛商量議事。

    徐盛與韓當同為江表十二虎臣,是東吳名將,但是年紀較輕,在孫權繼位後他才有更多的表現。

    孫權曾經委派徐盛鎮守柴桑,在徐盛鎮守柴桑之時黃祖曾派兒子黃射攻打柴桑,徐盛以兩百人抵禦黃祖數千人,大敗黃射,擊殺敵軍千餘人,黃射被擊退後不敢再來侵犯。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出兵濡須口,徐盛跟同孫權迎擊,然而突起大風,將東吳的艨艟吹到敵軍岸邊,當時曹操在岸有大批士兵,東吳諸將不敢岸出戰,唯獨徐盛敢獨領士兵看殺敵,敵軍怯於徐盛之勇,隻好退走。

    在洞口之戰時,曹休出兵攻打洞口,徐盛與呂範,全宗率兵拒敵,吳軍傷亡慘重,最後徐盛統率殘兵與曹休決一死戰,徐盛以少禦多,曹休始終無法得勝,最終隻能退兵。

    徐盛雖然作戰勇猛,但不是莽夫一個,也懂得使用謀略。魏帝曹丕曾經率領大軍南征,企圖度過長江,徐盛在建業周邊築起圍欄,製造籬笆,圍欄設下假樓,江準備浮船,諸將認為這樣做沒有意義,但徐盛堅持己見。曹丕在抵達之時看到綿延數百裏的圍欄,心驚疑,又見長江正在漲水,於是引軍退卻。

    諸將這才明白徐盛有先見之明,紛紛拜服。徐盛有勇有謀,善於統軍作戰,是一員難得的良將。

    徐盛得到韓當的召見後前往太守府與韓當商議拒敵之事。

    “向,前些日子探馬來報說太史慈已經從江陵出兵,他們的目標應該是武陵,兵力在兩萬左右,我們在武陵有七千士兵駐守,按理說應該可以抵禦敵軍。”

    韓當雖然已經知道太史慈出兵,但是武陵兵力還算充足,所以並不擔心武陵會被擊破,更何況在長沙也有不少兵力,再不濟也可以向長沙求救,到時候便可內外夾擊太史慈。

    “韓將軍可知道太史慈是何人,性格如何,精於攻城還是野戰,是否擅長使用計謀?”徐盛有勇有謀,他倒沒有擔心太史慈有多少兵馬,而是先問太史慈的個人能力,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在於士兵的多少,而在於帶兵大將的能力,將軍的性格往往決定軍隊的作戰風格,什麽樣的將軍帶出什麽樣的兵。

    韓當不知道徐盛為何如此問道,但還是回答道:“我對太史慈知之不多,隻知他是李元封的五虎將,聽說攻打劉表之時立過不少功勞,武藝高強,勇力過人,猿臂擅射,是勇冠三軍的猛將。”

    “原來如此,”徐盛點了點頭,“韓將軍可知五虎將另外四人是誰?”

    “另外四人是趙雲,黃忠,華雄和甘寧。”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真不能小瞧太史慈,能夠和趙雲黃忠華雄甘寧之流並列的絕對不是無能之輩,雖然沒有聽說過他的事跡,但我們還得對他多加小心。”徐盛雖然沒有聽說過太史慈的名號,但是沒有因此而輕視太史慈。

    五虎將趙雲名氣最大,黃忠和華雄成名已久,甘寧成名於襄陽之戰,近幾年來威名日盛,唯有太史慈沒有什麽名氣,恐怕隻有李元軍將士方知道太史慈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