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43)
字數:3789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省委大院(全本)最新章節!
他的話講完了,仍然是笑眯眯地看著大家,等著大家發言,但整個會場上的人,前一天都已經接受了呂書記的命令,沒有安排,誰也不準亂發言,這個時候,原來的排練一下子失去了作用,按照原來的順序,沒法進行了,於是大家就隻好麵麵相覷,傻笑著,誰也不敢先開口,因為都沒有心理準備,更不知道說什麽好。整個會議室裏像是坐了一群智商低下的人,大家都是彌勒佛的樣子,傻傻地笑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就是我們的人民代表參政議政的真實水平,讓人簡直是哭笑不得。
中央領導的目光掃過來,掃過去,掃到誰的臉上,誰都是一副彌勒佛的樣子,有的幹脆不敢麵對,看到領導的眼光過來了,馬上做出低頭寫字的樣子,在麵前的筆記本上,胡亂地畫幾個字,目的是逃避,不敢發言。
當時王一鳴的位子,正好安排在中央領導的對麵,他的目光,是堅定的,胸有成竹的,他微笑著看著中央領導,等領導的眼光掃過來的時候,他沒有躲避,兩人一對視,會心地一笑。
中央領導覺得,這個年輕人和別的人表現的氣質不一樣,於是就伸出手說:“你來談談?”
王一鳴點了點頭,按下自己麵前的話筒開關,說:“既然大家都那麽謙虛,領導又點了我的名,我就冒昧地說幾句吧!”
其實,王一鳴和這位中央領導從來沒有這樣近距離地見過麵。這位大領導,是改革開放的主要幹將,主抓經濟,是那些年中國甚至世界舞台上,一個令人注目的風雲人物。他以敢想、敢說、敢幹出名,是公認的鐵腕人物。像王一鳴這樣的副部長,在京城裏多得不得了,在這樣真正的大人物麵前,是不起眼的。
王一鳴開口發言的時候,他看到,老呂歪過頭,向中央領導介紹著什麽。原來中央領導問了老呂,這個王一鳴是幹什麽的。
老呂介紹說,這是S部的副部長,原來是我們清江省江北市的市長,他是趙副總理的秘書。
中央領導聽說王一鳴是趙老的秘書出身,馬上在筆記本上,記下了王一鳴的名字。對於趙老,在中國的政壇上,那是有相當高的威望的,雖然他現在離職了,但影響力還在。所以他的秘書,自然會被人高看一眼的。
王一鳴說:“各位代表,在這裏,我想談談我上一次回老家時看到的真實情況。我的老家在河川縣,整個縣有110萬人,是出了名的農業大縣。原來縣裏有著名的八大工業企業,這一次我回老家,發現全部倒閉了,有的工廠連地皮也賣了,說是給了開發商做商品房開發。整個縣城,原來有八萬多人,現在光是下崗職工,聽說就有三萬。一家按三口人算,在縣城裏生活的人,就是說家家都有下崗職工,有的是雙職工全部下崗。因為廠裏實際上除了地皮,什麽都沒有了,銀行的貸款,要首先償還。這些下崗職工,實際上沒有得到任何補償,就被無情地推向了市場、社會,自謀生路。那些年紀大的,實際上已經喪失了重新就業的能力,現在縣城裏,連年輕人都找不到工作,何況那些四十五十歲的老工人呢!他們都是家裏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要上學,老人體弱多病,還需要他們贍養,他們卻在這個年齡,被掃地出門,沒有了任何收入。現在縣城裏,擺地攤的多,蹬三輪的、美容美發店也多,許多女人,被迫從事Se情業,靠出賣自己的肉體,換取可憐的生活費。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工人,都是在計劃經濟的時代上班的,他們長期拿的是國家給予的超低工資,每個月幾十塊錢,隻是夠他們的生活費,當時他們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了國家,他們的工資雖然低,但有免費的醫療,免費的住房,有退休工資,生活水平雖然低,但是還是有基本的保障的,現在因為改革,一夜之間,這些都不存在了,他們在為國家貢獻了青春之後,被徹底拋棄,這樣一個群體,從全國來說,初步估計,有5000萬人,他們牽涉的家庭人口,有一億人口,這樣一個大規模的群體,是改革的受害者,是犧牲品。我建議,國家是不是從全局出發,從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也從社會的公平正義出發,給這些人一個說法,讓他們沒有被拋棄的感覺、犧牲的感覺,畢竟我們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雖然是中國特色,但這個特色隻能是比資本主義更有人性,更溫情,更公平,更合理。如果連資本主義、資本家都能做到的,我們卻不做,不作為,那我們真是愧對先烈,愧對祖宗,須知我們這座社會主義大廈的根基,就是千千萬萬個勞苦大眾,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拋棄了他們,我們就是忘恩負義。我的發言完了,希望能夠引起中央領導注意,不能對這個群體忽視不管,更不能聽從那些喪盡天良的經濟學家的說法,需要幾代人犧牲。我們的百姓實在是太好了,他們犧牲了一代又一代,難道他們就應該永遠犧牲下去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是誰都懂的,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我們這個國家就不穩定了。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王一鳴看自己發言後,整個會議室裏,鴉雀無聲,就是落下一根針,都能聽得見。
整個氣氛也變了,老呂的臉上從震驚,到恐怖,再到惶恐,他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如何收場。
事情已經發生了,它要按自己的規律,發展下去。
中央領導的臉,從原來的微笑,變得特別凝重,他的臉上,是前所未有的嚴肅表情,目光灼人,看著嚇人,他不斷在本子上記著什麽,用劍一樣的目光,盯著王一鳴的臉,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王一鳴捏把汗。
當然,也有人暗自叫好,認為王一鳴做得對,就應該這樣實話實說,讓中央領導知道些基層的事情,作決策時,不要太脫離實際,危害民生。
當然也有幸災樂禍的,他們看著王一鳴,心裏樂開了花,心裏說,你這個愣頭青,瞎逞能,你這一次要倒大黴了,說不定你這個副部長,也幹不下去了,丟人打家夥!你以為大家都不知道這些,就你自己知道嗎?你錯了,這樣的情況,大家都知道得門清,但是沒有人做這個愣頭青,人家就是聰明,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官場險惡啊,人家是老練沉穩,誰像你,這麽存不住事情,看你到底如何收場。
中央領導這個時候,還是表現出了大家風範。雖然以前,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於在他的麵前,這樣肆無忌憚地說出事實與真相。有些話語,甚至帶有指責的意思,因為他自己,就是這項政策的始作俑者,一開始,他也感到接受不了,但長期的革命實踐和宦海浮沉,已經讓他有了聽別人說話的胸懷,雖然不好聽,也要聽。
他最後總結說:“你的發言很好,雖然我不知道你說的準確不準確,基層的情況,你了解得全麵不全麵,但我要說,你這種敢於講自己心裏話的勇氣,就很好,像個共產黨高級幹部的樣子。我們的人民代表,就是要這樣說話,暢所欲言,有什麽說什麽,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向中央匯報清楚,為中央決策提供參考。但有一點,改革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改革,鄧小平說過,改革不能走回頭路,倒退是死路一條。所以有些犧牲,有些不圓滿,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調整,爭取兼顧到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你這個意見我接受,好,謝謝你!”
說完大家就一起鼓掌,把這個尷尬的氣氛,算是緩和了下來。
但以後的時間,沒有誰敢於講尖銳的問題了,大家又恢複了以前的排演,說些無關痛癢的大話空話,哄得中央領導又談笑風生,笑容滿麵起來。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老呂宣布,會議結束。然後陪同中央領導,視察了一下清江大廈,看望了為大會服務的工作人員,又參觀了省裏的規劃展覽。代表們三三兩兩地陪同著,王一鳴作為副部級高官,還是走得相當靠前,他觀察到大家的目光都躲避著他,生怕他這個愣頭青,給自己帶來了晦氣。中央領導也顯得心不在焉,對什麽也沒有興致,都是應付而已。
本來,按照原來的安排,中午中央領導要和代表團全體成員共進午餐的,但是,看完展覽後,中央領導以有別的事情為借口,迅速離開了,所有人都知道,他心情不爽,沒有了吃飯的興致,這個罪魁禍首,就是王一鳴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