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0)
字數:418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省委大院(全本)最新章節!
龔向陽看她在自己身子上上上下下忙活了半個多小時,臉上都露出了汗珠,最後累了,躺下來,張口大腿對龔向陽說:“好了,該你衝刺了。”
龔向陽抖擻精神,在她身子上狠狠衝刺了一番,因為好多天不玩女人了,於是很快即憋不住,幾十下子就結束了戰鬥。
做小姐的最喜歡客人快快結束戰鬥了,因為那樣她們可以休息,如果客人太能折騰了,對於她們,傷身體不說,還耽誤接別的客人。
學生妹到衛生間裏清理幹淨,把自己的身子又洗了一遍,然後走出來,對龔向陽說:“大哥,對我的服務還滿意吧?”
龔向陽說:“滿意啊。”
學生妹說:“你是包夜吧?要是包夜,我就在你這睡一覺,要是快餐,你給我六百塊,我還可以出去接其他的客人。”
龔向陽說:“你等一下,我打個電話問一問。”要是撥通了唐少華的電話。
唐少華那裏,正在和小姐在床上換著花樣折騰,一看是龔向陽的電話,連忙停止了動作,接通後問:“喂,老兄,這麽快就結束了啊!”
龔向陽說:“速戰速決嗎,我問你,你打算包夜還是快餐?”
唐少華看了看表,才十一點半鍾,於是對龔向陽說:“你說呢,我聽你的。”
龔向陽想了一下,覺得這個學生妹確實可愛,自己剛才春風一度,確實太快啦,還沒有過癮,於是就對唐少華說:“這樣吧,我們還是包夜好,明天早上六點半起床,你開車送我回去,好不好?”
唐少華說:“好的。”
於是掛完電話,兩個人各自擁著自己的女人,幹起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一夜,龔向陽確實沒有放過這個學生妹,折騰了她三次,一次比一次時間持久,把她折騰得嗷嗷直叫,說:“舒服死了。”
天還沒有亮,龔向陽悄悄地回到了自己在西江賓館的住處,把門的保安剛剛起床打開門,看龔向陽回來了,以為這個當大秘書的又去辦公室加班了。王一鳴還沒有起來,龔向陽回到自己房間,抓緊時間休息了一會兒。七點半的時候,王一鳴出來了,兩個人下樓開始吃早餐,八點的時候準時出發,一個上午看望了省裏的幾個老幹部和知識分子。
第二天上午八點半,李耀正在省長樓三樓的辦公室裏批閱文件,範誌鵬走過來匯報說:“老板,江左錳都開發集團公司的劉老板想見見你?”
李耀頭也沒抬,繼續看著文件說:“是那個劉雙城吧?”
範誌鵬說:“是。”
李耀想了一下,知道這個時候來見自己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借機來送禮的。春節前的這十幾天,李耀家裏每天晚上都是人來人往,門庭若市,到家裏來送禮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和商人,多得他都記不清。因為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個剛坐了一會兒,那個又進門了,於是前麵的人趕緊站起來告辭,給後麵的人讓地方。有的人晚上去家裏感到說話不方便,幹脆追到辦公室裏。所以,前幾天一上班,那些廳長、局長,還有各個市的市委書記、市長、副書記、副市長們,坐在接待室裏等著他會見的一大排。
前幾年,李耀剛調來西江省工作,當分管宣傳的省委副書記,逢年過節,到他家裏看望的人實在是不多,因為他在西江省人生地不熟,和他直接打交道的官員並沒有多少。
等他當了江城市的市委書記,到了春節,就完全不一樣了,江城市是省城,是全省最大的城市,這裏生活著兩百多萬人口,是全省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毫無疑問也是經濟中心。江城市委、市政府有幾千個科級以上幹部,許多人眼巴巴的,都希望自己的職務能夠盡快升上去。混到正科級的,就千方百計想著升副處級;混到副處級的,更盼望著升正處級;當了正處級的,還想著升副廳級。在清水衙門當官的,就想調換到更有權力更得實惠的崗位上撈一把。反正在官場上混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誰當市委書記,誰就是老大,這個社會,都是老大說了算。他們的官到底能不能升上去,有時候就是李耀一句話的事。所以逢年過節,到李耀家裏探望的人,一時間門庭若市,又讓他找回了原來的感覺。
像李耀這種從基層一步一步升上來的官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有能力,也會鑽營。他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剛剛進行改革開放,鄧小平提出,提拔幹部要“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那個時候,幹部隊五青黃不接,文革期間被打倒的一大批老幹部剛剛恢複工作,但是,他們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身體不好了,知識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所以鄧小平提出,要廢除領導幹部終身製,老幹部要給年輕人讓路,主動讓賢。各級領導班子要盡快充實一批年紀輕,有知識,有技術,在“文革”期間沒有參與打砸搶活動,是逍遙派的人。
從此,在中國的政壇上出現了這樣一大批領導幹部,他們大多數出身草根,沒有任何社會關係,他們唯一自豪的,就是擁有一張那個年代一般人沒有的大學文憑,僅僅幾年以前,他們擁有的這張文憑曾經為他們貼上了知識分子的標簽,走到哪裏,他們鼻梁上架著的那副眼鏡,還會遭來一些工農幹部的白眼和群眾的冷嘲熱諷。他們是整個社會不待見的人,是群眾幫助和改造的對象。
但是,隨著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他們一夜之間成了這個社會最炙手可熱的一批人,上級組織部門僅僅靠一紙檔案,就斷定他們是符合條件的年輕幹部,雖然此前他們都是普通的工人、農民,或者是技術員,大部分都在生產的第一線,當組織上派人把他們從田地裏、車間裏喊回來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一紙文件,他們就成了大大小小的官員,有許多從來沒有任何領導經驗的人,很快就做了副縣長,縣長,局長,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迅速地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運氣極好的,有幸被國家領導人看中的,就一下子進了中央,成了第三梯隊,四十歲剛出頭,就成了省部級幹部,為將來接班,進入中國最高權力的核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那個年代,真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年代。官場上的風氣也很好,大家都是簡簡單單的,請客送禮的情況很少,誰和誰感情好了,逢年過節到家裏坐一坐,吃頓飯,感情就表達了,送禮更是簡單得很,送幾隻老母雞也行,送一隻羊也可以,搬一箱飲料也行。李耀這個農村孩子,就是那個時候開始走上政壇的。
李耀記得,自己在老家的鄉裏當上鄉黨委委員的時候,沒有向當時的鄉黨委書記牛德厚送過任何厚禮,那個時候的幹部都非常正直,誰能不能提拔,關鍵是看能力,看群眾基礎。當時李耀在鄉裏當團委書記,各方麵工作開展得非常好,連續兩年都得了縣裏的先進。所以,當上級來考核的時候,牛德厚說:“李耀這個孩子不錯,有能力,工作也認真,他如果不被提拔,我們鄉其他的人就更沒有資格了。”這樣,李耀就被提拔成了鄉黨委委員。後來,李耀看有文憑的幹部開始吃香了,於是就決定考大學,因為他基礎好,第一年參加高考就考取了省裏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大學畢業,當時的分配政策是哪裏來還回到哪裏去,他被分回到老家的地區。人事部門一看他的檔案,就把他分到了地區行署辦公室,做了秘書科的秘書。誰也不用找,根本用不著請客送禮,大學生到了哪裏,都是根據你的專業,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幾年之後,他就被提拔做了行署辦公室的副主任,後來老專員說了句話,就把他下派,到了下麵的縣裏,做了副縣長。從此李耀就進入了官場升遷的快車道。三兩年一個台階,縣長,縣委書記,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一步一步上去了。
越往後走,李耀發現,社會風氣變得越來越壞,能不能升遷,看的不是你的政績,你個人的能力,而是你的關係,你有沒有強硬的後台。像李耀這樣草根出身的人,官場上根本沒有強硬的後台,李耀當時總結了一下,他發現,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在官場上你能走多遠,完全取決於這些客觀因素。第一,你是紅二代,爹媽是開國元勳,這樣你進入了官場,四平八穩地做,隨隨便便就能混到副省級以上。表現優秀的,還可以進入國家領導人行列。第二,你是大領導的秘書出身。在官場上有大人物為你說話,也是順風順水,四十歲左右就能混到省部級,像王一鳴那樣的就屬於這種類型。第三,你投靠權門,當上門女婿。不管大官的女兒長得多醜,你都要踴躍去巴結,當上乘龍快婿,她們家的政治資源你就可以完全用上了。雖然你是草根出身,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跳板,你的發展就進入了快車道。對於女人,大家都說,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對於在官場混的男人,還有一句話,就是幹得好不如娶得好。這三條升官的捷徑你占有一條,就可以飛黃騰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