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4)
字數:428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省委大院(全本)最新章節!
李耀做了省長,江城市那些處級、副處級幹部,誰也不用給他送禮了,他們統統到況遠征家裏送禮去了,這就讓李耀少了一大塊禮金的收入。省政府辦公廳雖然還有一百多號人,但是,李耀剛做省長,跟許多人不熟悉,大家見了他還很拘謹。有幾個省政府的副秘書長想到李耀家裏拜拜門子,也是躊躇了再三,為送多少錢、送什麽禮物而發愁。他們為了自己的前途,最後隻能厚著臉皮到李耀家裏或者辦公室裏送上一份禮物。因為他們知道,從此以後,整個省政府大院裏就是李耀一個人說了算了。他說誰行,誰就能升官,甚至飛黃騰達;他說誰不行,你馬上就會靠邊站,或者被趕出省政府辦公廳。所以,不管他們原來是誰的人,都麵臨著一個重新洗牌的問題。
那些處長、副處長心裏就更忐忑了,他們平常裏根本沒有接觸李耀的機會,他們巴結人,也隻能巴結到秘書長徐萬春這個級別。所以,敢到李耀家裏或者辦公室送禮的處級幹部更是鳳毛麟角。
所以整個春節,李耀發現,自己的禮金收入比著在江城市當市委書記,那差別簡直是太大了。也就是區區一兩百萬元。這個狗屁省長,也就是聽著好聽些,一點也不實惠!
大年初十,李耀就帶著一隊人馬到下麵的河東市和龍江市視察去了。名義是調研全省的工業生產情況。
今年是省委新的一屆領導班子上台執政的第一年,全省上下對王一鳴和李耀這個執政集體,心中還是充滿了期待的。希望這一屆新的領導班子,能夠帶領全省人民奮發有為,迎頭趕上發達地區的發展步伐,縮小和先進地區的差距。
按照分工,王一鳴作為省委書記,主要負責全省的重大戰略決策、選幹部和用幹部上。而李耀作為一省之長,政府首腦,他身上其實擔負著發展經濟,保障全省GDP維持高速增長的勢頭,實現西江省在年初的黨代會上製定的新的戰略目標。現在全國上下對這個所謂的GDP特別看重,組織部門考核幹部的時候,你有沒有什麽政績,第一要看GDP總量的增長指標。西江省這幾年,GDP的總量在全國的排名中一直位居倒數第六、第七的樣子。不尷不尬,讓西江省的領導在中央大領導麵前,提起GDP,就感到很沒有麵子。
怎麽辦?王一鳴在西江省黨代會做的報告中提出,要保持經濟發展速度,比中央要求的至少提高三到五個百分點,做大做強西江省的工業規模,重點抓好機械、製藥、鋼鐵、煙草、化工、造紙等十大戰略產業,爭取實現十個行業年產值都突破1000億,整體上突破一萬億大關,讓西江省的工業發展邁上一個大台階。工業生產上去了,財政收入才能大幅度地增加,今年全省的財政收入目標是增長25%,達到一千二百億元。
這些都是省長李耀帶領的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所以春節之後,剛上班兩天,李耀就風塵仆仆地帶著一幫隨員出發了。他此行的第一站是西江省的工業重鎮——河東市。
上午八點鍾,一隊由警車、越野車、小轎車組成的車隊,在高速公路口排好隊,在前麵一輛警車的引導下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陪同李耀視察的有省政府秘書長徐萬春,財政廳長蕭華傑,發改委主任阮雄,經委主任趙建才,商務廳廳長郭明朗,省煙草專賣局局長、煙草公司總經理薛亮,公安廳副廳長熊鎮強,這些都是省政府各部門的要員,此外就是一幫子隨員了,秘書、司機、警衛等。
省長出行,各個高速公路口已經提前接到了通知,在省長的車隊來到前就提前關閉了高速公路的入口,於是,各個路口都排了幾公裏的車隊。大家對這個情況也司空見慣了,知道有大人物要來了。過了一會兒,大家就看到,由警車開道的一個車隊呼嘯而過,於是高速公路口重新開通,大家的生活又恢複了正常。
一路上暢通無阻,車隊於上午十點鍾到達河東市的高速公路口。一出來,就看到前麵路邊停了一大排的車子,旁邊站了一群人,為首的是省委常委、河東市委書記馬正紅,不用問,他們都是來迎接省長李耀的。
馬正紅這個人為人比較老道,按說省長李耀來,他可以到高速公路口迎接,也可以不到,他是省委常委,資格在那擺著呢,讓市長蔡名揚來迎接就可以了。甚至陪同李耀視察,他都不用出麵,中午或者晚上陪同李耀吃頓飯,盡一下地主之誼就可以了。
但是,考慮到這是李耀春節後的第一次視察,馬正紅還是很重視。俗話說,禮多人不怪,李耀來了,你親自出麵,迎接到高速公路口,給李耀做足了麵子,大家見了麵心理上的感覺還是不一樣。
官場上就這樣,有時候必要的形式還是要講一些的,你做了,說明你心裏有我;你不做,說明我在你心裏根本沒有位置。那好,咱走著瞧,等你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肯定讓你知道什麽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馬正紅在西江省的官場上摸爬滾打了三十多年,混到省委常委的高位上,說明這個人對官場上的東西門清得很。
馬正紅和李耀一樣,都屬於草根出身的官員,沒有什麽背景,他們能在激烈的官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和手腕,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他們那一代人,就是時代的幸運兒。
1948年,馬正紅出生在西江省海城市下麵的一個縣的普通漁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漁民,祖祖輩輩靠在海上打漁為生。岸上沒有房子,兩艘破船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一旦碰到刮台風的季節,漁船上不能住人了,他們就隻能到岸上投親靠友,實在不行,就住在當地的觀音廟裏,對付幾天。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解放軍大舉進攻大西南,蔣介石的隊五土崩瓦解,西江全省也得到了解放,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馬正紅全家作為窮苦的漁民,上岸分得了房子、土地,平常裏還可以下海捕魚。家裏的生活一下子實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新中國,他這樣的漁民的孩子也可以上學了,接受了正規的小學教育、初中教育,由於成績優秀,馬正紅16歲的時候考上了市裏的高中。高中還沒有讀完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學校裏停課鬧革命,許多老師受到了批鬥,有的女老師脖子裏還被掛上破鞋,頭上戴著高帽子,遊街示眾。
馬正紅那個時候對政治鬥爭不理解,感覺這樣鬥來鬥去,侮辱人格,有的老師平常裏感覺挺好的,怎麽一下子就變成反革命了。本來他是想等高中畢業,以自己的成績是能夠考上一所大學的,將來成為國家領導幹部,現在整個社會出現了大動蕩,大學也停止招生了,自己的理想破滅了,沒辦法隻能回到家裏,參加生產隊的勞動。
好在他有文化,回到大隊,立即成了香餑餑。大隊支書認為他是個秀才,就讓他做了大隊會計。平常裏到公社辦什麽事情,也帶著他,目的是讓他多認識認識公社裏的領導。一來二去,公社書記也認識了這個上過高中的年輕人。
公社書記姓許,是個轉業的軍官,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在部隊時混到了營長的職位,轉業後安排到縣裏,先是做了縣委辦公室的副主任,過了幾年,就到了坡頭公社當了書記。
徐書記看馬正紅個子不高,但長得眉清目秀,就非常中意他,一打聽,他在縣裏讀過高中,是個文化人,就更感興趣了,於是就把馬正紅要來,安排在公社辦公室,做自己的通訊員。
馬正紅一看許書記這麽高看自己,人家是部隊的營長出身,上過戰場真正立過戰功的人,自己不能不識抬舉啊!於是,對許書記小心翼翼地伺候著,比對他親爹親娘都盡心。
許書記對他進行了一年多的考驗,一看,小夥子行,比自己兒子對自己都盡心。於是一高興,就有把馬正紅招為女婿的想法。他閨女許小潔當時被安排在供銷社做營業員,長相雖然不怎麽樣,但由於人家是公社書記的閨女,也不是誰想追就能夠追得上的。
徐書記有一次把話挑明,說想讓馬正紅當自己的上門女婿,問馬正紅幹不幹。馬正紅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現在這個身份還是農民,雖然現在給許書記當著通訊員,但這都是臨時的,許書記不高興了,一句話,他還得回去繼續當農民。許小潔雖然長得不怎麽樣,個子矮,皮膚粗糙,身材非常瘦,沒有曲線,實在是說不上漂亮,連一般也占不上。年齡也比馬正紅大兩歲。但是這些都不重要,對於馬正紅來說,娶了許小潔他才會有安全感。有了老嶽父的照應,他才有希望從一個農民變成國家幹部,吃上商品糧。那個時候,吃商品糧和農業糧,兩者的待遇和身份那是不能比的。吃商品糧,一畢業國家就給你安排工作,不管是到工廠還是到機關,生老病死都有國家管著了。吃農業糧,你一年能分多少糧食,要看你所在的生產隊的收成如何。收成好了,多分幾十斤;收成不好,累死累活的,一年到頭連肚子都混不飽。吃農業糧的男人更別提能娶上吃商品糧的女人了,那簡直就是燒高香了,因為人家生了孩子都是吃商品糧的。所以對於馬正紅來說,娶許小潔做老婆當時是求之不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