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冀州

字數:4104   加入書籤

A+A-




    風雲突變!

    而突變之始就在於宛城黃巾渠帥趙弘!

    有傳言黃巾渠帥趙弘身邊有能人相助,又有傳言乃是奉大良賢師錦囊妙計……不管如何趙弘所部行蹤成謎,宛城局勢愈加迷離。

    另一方麵,隨著趙弘所部的不知所蹤,南陽附近的其他黃巾勢力們受到極其嚴酷的圍剿,不得不開始大批大批地向其他地區轉移,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在楊烈殺出南陽包圍圈之後不久,開始北上與東進,前往投奔其他的黃巾渠帥。

    其中青州黃巾軍勢力越發壯大,已經成為了僅次於冀州的黃巾軍勢力。隨後,有傳言皇甫嵩與騎都尉曹操合兵,大戰黃巾渠帥波才,波才兵未敗而漢軍也未勝,兩敗俱傷,並且之後黃巾渠帥波才放棄殘兵、獨領精銳轉戰千裏,行跡也變得不知所蹤……

    種種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黃巾軍精銳正逐漸往冀州聚集,戰局日益跌宕起伏、形勢萬變。

    不過到底是什麽原因,又或者具體什麽局勢,那就是楊烈所無法猜測的了。可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曆史逐漸正在走向模糊,楊烈所知的大勢,已逐不可待,一切充滿未知,一切未知的起點就在宛城、就在趙弘身上……

    趙弘的突然不知所蹤直接導致了南陽黃巾軍的潰勢,讓南陽黃巾軍勢力提前數月進入了潰敗階段。

    可是,很詭異的是,在其他六州黃巾軍勢力也如宛城局勢,風雲突變,黃巾軍裁汰老弱的同時,其精銳部隊紛紛讓城別走,種種跡象表明,各部所屬精銳均秘密向冀州大良賢師張角部聚集。

    局勢詭譎!

    楊烈的先知先覺已必不可考!

    冀州由黃巾軍統帥大良賢師張角所率領的部隊們卻越發壯大了起來、並遠遠超出原本曆史時期,更兼之黃巾軍將星雲集:天公將軍張角、地公將軍張寶、人公將軍張梁、豫州渠帥波才、波才副帥彭脫、涿郡程誌遠、鄧茂、孫仲,甚至黑山軍所部張牛角、張燕、楊鳳、於毒等等……不知凡幾!

    青州軍管亥、斐元紹、周倉、廖化等所部,突然瘋狂攻打州郡,舍命攻擊,致使青州局勢一片糜爛,漢軍勢力蕩然無幾……緊接著各部隻留少量精銳及大部老弱、孩童守城,大部精銳又突然大規模雲集,按部就班、穩打穩紮地向青州、冀州交界處緩緩移動,勢不明。

    接著,天公將軍張角於冀州大敗盧植,盧植兵敗之後讓冀州的大漢勢力受到了沉重打擊,於是朝廷又罷免了盧植,派遣董卓前來統軍進攻張角。結果,董卓一來立刻便吃了一場大敗仗,要不是剛好被當時途經的劉備、關羽、張飛所救下,恐怕這個位麵就沒有後來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戰了。

    顯然,毫無爭議的一點就是,大漢陣營方麵在冀州的軍事勢力幾乎為零。而黃巾軍陣營方麵幾乎放棄了各州,隻是集中在冀州和青州,軍事力量集中在一起,局勢詭異!

    於是,分散於其他地方黃巾軍們都不約而同地朝著冀州地區聚攏,而漢軍也是大力阻攔,並積極收複失地。一路慘烈,本來略微有點平靜的局勢,又變得動蕩不安、衝突更加激烈……更出現了張角先破盧植,後破董卓的事件,冀州地區的黃巾軍聲勢愈旺、越發勢不可抵擋。

    青州,在上古時期,《禹貢》“九州”之一,大漢十三州之一。大體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域。

    楊烈估計那裏不久後很可能有更大的變動,一動就是天地變色、日月無光!在此位麵可以說是中華文明自三皇治世,五帝定倫至漢末此段時期內未有之大變局!

    表麵上看整個局勢的焦點在冀州,但做為現代人,楊烈更有超出此時代的認知,甚至楊烈他們認為此時青州黃巾軍所部的聚集不是為了支援冀州,而是為了接應冀州。

    青州,三國時期的人們從不認為青州是兵家必爭之地,他們的焦點隻是聚集在冀、豫、荊等,但楊烈他們可不這麽認為,青州就相當於現代山東大部,而楊烈在現代又世居山東聊城東昌府,對山東有著清晰的認知。古人眼裏的無用之地,現代人可不敢苟同!

    幾經博殺,又兼之大勢所趨,不管是生存,還是為了更多的收集氣運,楊烈決斷北上冀州。

    之所以楊烈選擇率軍北上,還有一個原因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那就是他手下有兵!

    楊烈以及他手下的兵現在可是漢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勢必拔之而後快!

    由於這個時代信息傳播是比較緩慢的,楊烈到現在才打探到這些消息,那麽毫無疑問的是更多的黃巾軍在他殺出南陽之前,就已經有投奔到大良賢師張角麾下的意圖,甚至已經在路途中。

    再一個,楊烈所部一路走,一路收集潰散的黃巾軍,更兼之一路詐城,並收降精壯漢軍士卒及精壯民漢,走走停停,邊走邊訓練,愣是比其他黃巾軍各部晚到了好長一段時間。

    楊烈雖然晚到了好長一段時間,可是他在殺出南陽的時候卻沿路聚軍隊甚多,精銳已達三千有餘,輔軍萬計,隱隱一方主帥,更兼之軍威日盛,兵威之銳,聲名日漸遠播,甚至大名已經傳入大良賢師張角耳中。更因在於楊烈缺少物資之後,直接率眾三千餘人拿下了一座防備稀鬆的郡城,一路走,一路詐,一路戰!聲名日顯!

    就在楊烈沿途收攏黃巾軍殘兵撤退時,其他的黃巾軍勢力也跟著退出了南陽地區,直接導致了漢軍沒能全麵清剿掉該地方的黃巾軍勢力,使得相當一部分的黃巾軍殘兵得以撤向了青州與冀州。

    現在整個中原地區都打成了一團亂麻,原因就在於漢朝允許各地招募義兵平亂,劉備就是這個時候得商人張世平、蘇雙資助,這才有了最開始的軍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

    如今,楊烈在其所部威望極高。

    從初入位麵之時,購糧資助黃巾軍是為“義”;奮勇率隊突圍,並親自斷後是為“勇”;火拚黃巾賊、清理門戶是為“忠”;巧設埋伏、巧計詐城是為“智”;對庶民秋毫無犯、對手下士卒關懷備至、視如己出是為“仁”;積極練兵,使士兵明紀律、懂禮儀是為“禮”;轉戰千裏,與士卒同甘共苦是為“毅”……

    可以說楊烈在士卒們眼中他可以說是威勢極重……更兼之楊烈所部日益精壯,也逐步開始轉變策略,遇到漢軍,能詐就詐,不能詐就嚇,不能嚇就打,更是將遊擊戰發揮的淋漓盡致,黃巾別部都是精銳越打越少,而楊烈所部卻是精銳越打越多更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當楊烈所部進入冀州時,其部所屬精銳已達有萬餘,輔兵、民壯數不勝數,聲勢浩大。更因為楊烈所部進入冀州之時排著四四方的方陣,踩著整整齊齊的腳步,軍容之盛、陣勢之齊、裝備之巨,千軍萬馬尤如一人、槍如林、箭如雨。

    軍威如嶽、兵鋒如刀、氣勢如虹,直駭得黃巾各部渠帥麵色驚恐、不敢直視、紛紛低頭避讓,更驚得大良賢師張角目瞪口呆,人公將軍張寶、地公將軍張梁膛目結舌,致使“三公將軍”張角、張梁、張寶一齊親自出城相迎……

    可以說楊烈已經直接步入黃巾高層,僅僅次於“三公將軍”之下,隱隱高出其餘黃巾各部半疇。

    此時!

    黃巾軍各部最精銳、最善戰的部隊已經聚集!

    而漢軍也在調兵遣將、各陸英豪及其所部蜂擁而聚!

    整個黃巾起義的成敗就集中在了這片土地上!

    整個大漢、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整個位麵的焦點都聚集於此!

    大戰一觸即發!

    一時間,風起雲湧、日月無光、群雄匯聚!

    八方風雨會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