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89 壓勝天人

字數:6754   加入書籤

A+A-




    翻天印。

    數百年前這三個字給天人們所帶來的談之色變,不亞於白衣劍神王越劍壓江湖三十年,無一人冒頭,但在層次上卻要遠勝一籌,秦始皇所彈壓的江湖是由人世間積攢了數千年的英雄豪傑,每一位都是憑借一己之力得入天門的超世之傑。

    不過以白衣劍神王越當時的意氣,放到天上所能達到的成就不見得遜色秦始皇多少,天上雖高,但對於武道山巔的大修飄搖人傑來說,也隻能淪為腳下的泥土。

    泥土的結實程度是遠超人間這盤散沙,落在黃河裏,結局隻有一個。

    泥沙俱下。

    水脈山嶽在劉辯的三丈外頓住,曾經鎮壓過南宮長萬這等蓋世猛將的意氣勝負手,如同一堆草木灰遇到了山崖大風,迅速飄散,一陣陣霧氣籠罩在汜水河畔。

    劉辯右手食指中指輕輕搓動,起手式與白衣劍神王越折斷千百劍的蚍蜉極為相似,卻有些似是而非,更像是劍甲於吉的蜉蝣劍陣:“起!”

    一道不大不小的聲音響起,帝王口含天憲,刹那間勾起了天地共鳴,飄散的霧氣重新聚攏,化作一柄青色水脈巨劍,懸停在胸前。

    佛門舌燦蓮花,道教一語成讖,皆是難以想象的大千氣象,明帝年間,第一次佛道相爭,在白馬寺焚經台比試燒經書,當時的佛門大德高僧摩騰就是以舌燦蓮花的無上神通,造成了從未有過的奇觀。

    六百九十人名道士,分別取出靈寶真文太上玉訣三元符錄等五百九十卷,放在西壇,又把茅成子許成子黃子老子等二十七家子書有百三十五卷,放在中壇。

    摩騰高僧取出從西方迎回來的佛門四十二章,經放在東壇。

    熊熊烈火中,道藏灰飛煙滅,佛經完好無損。

    劉辯口含天憲縱然是沒有白馬燒經時‘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環如蓋,遍覆大眾’的佛法無邊,佛門所講的降龍伏虎威能,一升再升。

    青色巨劍隨著劉辯攫取蚍蜉神意和蜉蝣劍陣的精髓,汜水水麵又是下降了三尺,在眾多天人也震驚的無以加複神情中,第二柄青色巨劍懸浮在水伯天吳的背後的河麵上。

    劉辯擦去嘴角的鮮血,目光猙獰,還有一絲大仇得報的痛快,抬頭掃了一眼越來越清晰的影子,不慌不忙:“道教有兵解一說,一些個道教大真人成就陸地天人以後,往往都能返老還童,更能兵解轉世重修。”

    “觀星台的大典星左慈便是傳說中的陸地天人,當初如果不是大長秋先一步以大指玄掐斷了左慈與天地的脈絡牽連,張讓即便是點了左慈的天燈,未必能真的殺了他。”

    “佛門也有類似的坐化,同樣是追求長生不朽,儒家的大同小異說法,卻要意境深遠的多,叫做名垂青史。”

    “殺害孤母親那件事,除了你以外,那個黃紫道人也有份,孤煞費苦心琢磨出來的這一招叫做壓勝。”

    “老子管你是道教真人佛門高僧,還是儒家大儒,一劍下去叫你兵解不了,坐化不了,全部給老子死的透透的。”

    劉辯囉嗦了一大堆,看似是不知死活的給水伯天吳留下了可乘之機,其實是在緩解強行催發三教氣運的反噬,起手一劍,已經是他所能做到的極限。

    再來一劍,力所不逮的他是因為接住了體內的三教氣運,但是這三股外來戶還沒被同化,一點也無,就像是一支借來的兵馬,想要馭使自然是沒問題,不過總得付出些代價。

    劉辯所付出的代價卻是太大了,本土遍地狼煙不說,還差點國破人亡了,嘴角那抹怎麽也掩蓋不下去的血絲,就是蛛絲馬跡。

    為了徹底斬殺這個害死娘親的罪魁禍首,孤注一擲的劉辯顧不得那麽多了,浪費口舌的說了一大串過後,右手手指再次搓動起來。

    汜水第三次下降三尺。

    寬闊江麵上吃水很深的十幾艘數千料樓船,起初還能保持甲板高出積雪岸邊不少,三次借去水脈,本就吃水很深的樓船差點擱淺了,退去大量江水的泥灘岸邊,許多求生欲望極強的魚蝦,挺著雪白的魚身,拚了命的翻跳掙紮。

    三柄青色巨劍呈品字形狀把水伯天吳困在了中間,隨著劉辯手指搓動,開始快速斡旋,與此同時嘴角又開始止不住冒血,左手捂住嘴唇,大量鮮血還是從指縫間淌了出來。

    倒也怪了,鮮血流的越多,三柄青色巨劍的轉速也就愈發的風馳電掣,在水伯天吳四周形成了一麵巨大的扇麵。

    攪得雲氣都開始向三柄青色巨劍凝聚,同樣是遲遲沒有動手的水伯天吳見識了天上都極為罕見的壯觀景象,人力勝天。

    一條陸地龍卷,誕生於兩指輕搓之間。

    眼角流淌一條快速血線的劉辯,開懷大笑,隻不過由於嘴裏全是鮮血,聲音模棱兩可了許多:“人在天地麵前不過是芻狗,天人又能好到哪去。”

    “去死!”

    於白衣劍神王越來說,世間事大,大不過手中一劍。

    對於坐上那張人間中樞寶座與江湖背道而馳的劉辯來說,江湖風景獨好,因為身份的緣故,往後江湖事江湖了,再是怎麽羨慕江湖的寫意風流,也隻能作壁上觀了。

    哪怕那座江湖裏,還留有一位白衣劍神劍開天門的傳說,千裏走單騎的絕倫風采,東海城頭比天還高的跡象。

    凡事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你天人不是號稱長生不死與天地同壽。

    我這一劍卻能壓勝天地,作為天地下的芻狗,天人安有完卵。

    刹那間,陸地龍卷的中心氣機扶搖,驟然振翅飛出一隻紫金二氣環繞的青鳥,猶如瑤池三青鳥,神采奕奕,翱翔而去。

    已經使出全力的水伯天吳,這一招落下三柄青色巨劍劇烈顫抖,寬大的水脈劍麵掀起一道道洶湧波瀾,仿佛下一刻三柄青色巨劍就要崩潰。

    借來三教氣運成就的這一招壓勝,壓勝天地,更要為天人帶上枷鎖。

    畫地為牢。

    翻天印。

    數百年前這三個字給天人們所帶來的談之色變,不亞於白衣劍神王越劍壓江湖三十年,無一人冒頭,但在層次上卻要遠勝一籌,秦始皇所彈壓的江湖是由人世間積攢了數千年的英雄豪傑,每一位都是憑借一己之力得入天門的超世之傑。

    不過以白衣劍神王越當時的意氣,放到天上所能達到的成就不見得遜色秦始皇多少,天上雖高,但對於武道山巔的大修飄搖人傑來說,也隻能淪為腳下的泥土。

    泥土的結實程度是遠超人間這盤散沙,落在黃河裏,結局隻有一個。

    泥沙俱下。

    水脈山嶽在劉辯的三丈外頓住,曾經鎮壓過南宮長萬這等蓋世猛將的意氣勝負手,如同一堆草木灰遇到了山崖大風,迅速飄散,一陣陣霧氣籠罩在汜水河畔。

    劉辯右手食指中指輕輕搓動,起手式與白衣劍神王越折斷千百劍的蚍蜉極為相似,卻有些似是而非,更像是劍甲於吉的蜉蝣劍陣:“起!”

    一道不大不小的聲音響起,帝王口含天憲,刹那間勾起了天地共鳴,飄散的霧氣重新聚攏,化作一柄青色水脈巨劍,懸停在胸前。

    佛門舌燦蓮花,道教一語成讖,皆是難以想象的大千氣象,明帝年間,第一次佛道相爭,在白馬寺焚經台比試燒經書,當時的佛門大德高僧摩騰就是以舌燦蓮花的無上神通,造成了從未有過的奇觀。

    六百九十人名道士,分別取出靈寶真文太上玉訣三元符錄等五百九十卷,放在西壇,又把茅成子許成子黃子老子等二十七家子書有百三十五卷,放在中壇。

    摩騰高僧取出從西方迎回來的佛門四十二章,經放在東壇。

    熊熊烈火中,道藏灰飛煙滅,佛經完好無損。

    劉辯口含天憲縱然是沒有白馬燒經時‘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環如蓋,遍覆大眾’的佛法無邊,佛門所講的降龍伏虎威能,一升再升。

    青色巨劍隨著劉辯攫取蚍蜉神意和蜉蝣劍陣的精髓,汜水水麵又是下降了三尺,在眾多天人也震驚的無以加複神情中,第二柄青色巨劍懸浮在水伯天吳的背後的河麵上。

    劉辯擦去嘴角的鮮血,目光猙獰,還有一絲大仇得報的痛快,抬頭掃了一眼越來越清晰的影子,不慌不忙:“道教有兵解一說,一些個道教大真人成就陸地天人以後,往往都能返老還童,更能兵解轉世重修。”

    “觀星台的大典星左慈便是傳說中的陸地天人,當初如果不是大長秋先一步以大指玄掐斷了左慈與天地的脈絡牽連,張讓即便是點了左慈的天燈,未必能真的殺了他。”

    “佛門也有類似的坐化,同樣是追求長生不朽,儒家的大同小異說法,卻要意境深遠的多,叫做名垂青史。”

    “殺害孤母親那件事,除了你以外,那個黃紫道人也有份,孤煞費苦心琢磨出來的這一招叫做壓勝。”

    “老子管你是道教真人佛門高僧,還是儒家大儒,一劍下去叫你兵解不了,坐化不了,全部給老子死的透透的。”

    劉辯囉嗦了一大堆,看似是不知死活的給水伯天吳留下了可乘之機,其實是在緩解強行催發三教氣運的反噬,起手一劍,已經是他所能做到的極限。

    再來一劍,力所不逮的他是因為接住了體內的三教氣運,但是這三股外來戶還沒被同化,一點也無,就像是一支借來的兵馬,想要馭使自然是沒問題,不過總得付出些代價。

    劉辯所付出的代價卻是太大了,本土遍地狼煙不說,還差點國破人亡了,嘴角那抹怎麽也掩蓋不下去的血絲,就是蛛絲馬跡。

    為了徹底斬殺這個害死娘親的罪魁禍首,孤注一擲的劉辯顧不得那麽多了,浪費口舌的說了一大串過後,右手手指再次搓動起來。

    汜水第三次下降三尺。

    寬闊江麵上吃水很深的十幾艘數千料樓船,起初還能保持甲板高出積雪岸邊不少,三次借去水脈,本就吃水很深的樓船差點擱淺了,退去大量江水的泥灘岸邊,許多求生欲望極強的魚蝦,挺著雪白的魚身,拚了命的翻跳掙紮。

    三柄青色巨劍呈品字形狀把水伯天吳困在了中間,隨著劉辯手指搓動,開始快速斡旋,與此同時嘴角又開始止不住冒血,左手捂住嘴唇,大量鮮血還是從指縫間淌了出來。

    倒也怪了,鮮血流的越多,三柄青色巨劍的轉速也就愈發的風馳電掣,在水伯天吳四周形成了一麵巨大的扇麵。

    攪得雲氣都開始向三柄青色巨劍凝聚,同樣是遲遲沒有動手的水伯天吳見識了天上都極為罕見的壯觀景象,人力勝天。

    一條陸地龍卷,誕生於兩指輕搓之間。

    眼角流淌一條快速血線的劉辯,開懷大笑,隻不過由於嘴裏全是鮮血,聲音模棱兩可了許多:“人在天地麵前不過是芻狗,天人又能好到哪去。”

    “去死!”

    於白衣劍神王越來說,世間事大,大不過手中一劍。

    對於坐上那張人間中樞寶座與江湖背道而馳的劉辯來說,江湖風景獨好,因為身份的緣故,往後江湖事江湖了,再是怎麽羨慕江湖的寫意風流,也隻能作壁上觀了。

    哪怕那座江湖裏,還留有一位白衣劍神劍開天門的傳說,千裏走單騎的絕倫風采,東海城頭比天還高的跡象。

    凡事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你天人不是號稱長生不死與天地同壽。

    我這一劍卻能壓勝天地,作為天地下的芻狗,天人安有完卵。

    刹那間,陸地龍卷的中心氣機扶搖,驟然振翅飛出一隻紫金二氣環繞的青鳥,猶如瑤池三青鳥,神采奕奕,翱翔而去。

    已經使出全力的水伯天吳,這一招落下三柄青色巨劍劇烈顫抖,寬大的水脈劍麵掀起一道道洶湧波瀾,仿佛下一刻三柄青色巨劍就要崩潰。

    借來三教氣運成就的這一招壓勝,壓勝天地,更要為天人帶上枷鎖。

    畫地為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