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自己能賺回來!

字數:6510   加入書籤

A+A-


    東江市天山路。

    這是一條商業街,即便是工作日,整條街依舊有不少人,在各家店鋪進進出出。大多店麵都陸陸續續有人光顧,隻有一家自行車館門可羅雀。

    是館而非店,是因為占地大概有350平米,這在整個東江是最大的。除了有整車的購買,也有diy,還包含了維修和售後服務。店內外的裝修相當大氣,大門上方的“追風者自行車館”幾個大字磅礴不失大氣,但卻鮮有人問津,偶爾有一兩個人進去,沒逛一圈就又出去了。這種情形也讓店內剩下的兩個女銷售員變得懶洋洋,眼裏都透露出疲憊。

    上個月賣了20架,這個月到現在才賣了5架,唉……”一個年輕的女孩子歎了口氣,說。

    另一個看起來略微大一點的女孩子看了看周圍,低聲說,“這銷量一個月不如一個月,老板每次過來的時候都是憂心忡忡的樣子,真不知道有沒有什麽對策!”

    年輕一點的女孩子點頭讚同,眉頭皺著,“是啊!如果沒什麽對策估計我也要像其他人一樣重新找工作了。”

    自行車館的收入構成是底薪加提成,前兩年生意不錯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能拿到3000多塊錢工資,和東江市平均工資2500左右相比都高出一截。

    但是從去年8月份開始,幾乎每個月都銷量都在遞減,以至於收入越來越低,導致有些員工另謀生路。

    本來還有一批人等著看看新年過後有無起色在做決定,可是一連做了幾個活動都不見起色,走得人越來越多,隻剩下這兩個女銷售員。

    在電腦旁的店長看著兩個女銷售交頭接耳,不由得搖了搖頭,正準備繼續工作的時候,就看到牧澤宇走了進來。

    別說了,老板來了。”店長低聲說了句,跟著繼續用電腦整理東西。兩個女銷售看到自家老板,趕緊停了下來,各自做事去了。

    牧澤宇走進店門,看著仍舊沒有一個人的自行車館,心裏歎了一口氣,徑直走向辦公室。

    放下窗簾,牧澤宇靠在椅子上,點了根煙,吐出來的煙霧久久不散,似是要把胸膛裏的積鬱全部釋放出來。

    牧澤宇也不知道他是什麽時候越來越喜歡抽煙的。

    大概是開了這個自行車館之後吧,牧澤宇自嘲笑了笑,又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後把煙放在煙灰缸上,任由煙霧升起。

    牧澤宇半躺著,目鼓鼓地看著高高的天花板,不知道想著什麽。

    2001年,牧澤宇上高中的時候,東江的自行車道比較多,酷愛騎行的人非常多,他就是其中一個愛好者,不過苦於自行車店太少,有點名氣的自行車更是一輛難求。

    直到2002年,政策放開,一度被認為是“道路搶奪者”和“事故引發者”的自行車被重新定義成“交通補充者”,滬市率先跟進,東江市也隨即跟上,開始打造慢行交通體係。在這種背景下,東江市的自行車店開始遍地開花,堪稱自行車愛好者的春天。

    可是比較專業的自行車店一個沒有,而且像捷安特、喜德盛之類的很少,讓牧澤宇這些從愛好者變為發燒友的騎行者們無處可去。

    那時候,還在上高中的牧澤宇就決定了,要在東江開一個最大的自行車店。

    2003年,牧澤宇考上了東江大學會計專業,按照牧青雲的想法,是想讓牧澤宇考公務員,不過牧澤宇對走公務員一路不感興趣,加上他有對未來的規劃,牧青雲也算比較開明,因此並沒強求。

    大學第一個學期,除了必上的課之外,牧澤宇其他所有的時間都忙著選址、找代理商等所有開店的環節。

    2004年暑假,一切塵埃落定,在牧青雲以及牧家其他親戚的支持下,追風者自行車館順利開業。

    接下來的兩年,不管是節日,還是平時,自行車館成為天山路商業街最火爆的一個點,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這種情況除了歸功於政策之外,還歸功於東江市良好的人均消費能力。

    好景不長,隨著東江市的發展,摩托車和私家小轎車越來越多,道路交通愈加擁擠。而麵對這種情況,東江市領導班子在一次會議上就提出“適量減少自行車道,增加機動車道”的建議。

    2006年7月,這一決定通過,東江市的自行車道直接被砍了一多半,學校、大廈周邊的自行車道幾乎全部被撤,剩下的自行車道大多是通向一些荒地、破舊商業區。

    學生群體作為主力群體,是自行車館的消費主力;發燒友人數不多,但勝在消費金額大。

    牧澤宇知道政策下來後絕對會流失相當多的以學生群體為主的客戶,雖然明白牧青雲的難處,也做好了銷售額受到衝擊的準備,可讓他想不到的是——

    8月份的銷售額直接減少了一半多!

    自行車館有淡季和旺季,月均銷售額接近50萬,過去了的7月份更是差不多有60萬的銷售額,結果自行車道一砍,8月份的銷售額僅僅隻有不到20萬的入賬!

    牧澤宇一方麵穩定店內人心,另一方麵盡量壓低進貨價。可是在開學季的活動中,收效甚微,9月份堪堪維持18萬的銷售額。

    而這20萬的銷售額,學生群體貢獻的銷售額不足兩成,其他鎮訂貨占兩成,剩下的六成銷售額都是發燒友提供的,同時因為是做活動,利潤幾乎壓到了極限!

    之後每個月都在不斷下降的營業額給牧澤宇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於是他開始用抽煙來排解積壓,繼續扛下去。

    可人總是要吃飯,牧澤宇憑借先前的利潤還扛得下去,其他銷售員看著每月收入愈來愈少,紛紛辭職,到現在,隻剩下店長、兩個維修師傅和兩個銷售員。

    從之前的熱鬧到現在的冷清,牧青雲看在眼裏,卻無能為力。他貴為一市之長,如果強行逆反城市發展規律,先不論有效與否,單單會上就不能有效說服其他人,假設讓有心人咬住不放,麻煩不少,不過看著牧澤宇並沒有打算放棄,也沒勸誡,心裏倒是希望自家兒子能在這份壓力下成長起來。

    不曾想,在牧澤宇做了很多活動卻幾乎看不到效果,而且近一年的壓力快把他壓垮,心神恍惚下差點把從燁撞死。

    那次事故之後,加上牧青雲在醫院和他說的那些話,讓牧澤宇心態變得更沉穩,隻是這種沉穩在每每看到慘淡的店麵人流量的時候,都讓他暗自歎氣。

    再堅持兩個月吧,如果真的沒辦法,就該放棄了。”

    牧澤宇看著天花板,喃喃自語。

    ……

    秦爸和秦媽覺得自家兒子最近有點神秘。

    每天早早起床,跑完步回來洗個澡,接著大半天不見人影,回來就鑽進房間。

    有一次秦媽給秦從燁送牛奶,看到他坐在書桌那兒邊翻書,邊寫個不停,連她進去都沒有發現。

    看著自家兒子高考結束後還非常努力地“學習”,秦爸秦媽也感到很安慰。

    兒子還真不是敷衍我們,大學在哪裏上沒關係,最主要取決於那個人有沒有要不斷進步的決心。”

    除此之外,秦爸秦媽還發現,以前幾乎不看新聞的兒子,現在每天竟然開始看新聞了。

    地方台、中央台、財經新聞、八卦新聞……

    來者不拒。

    ……

    終於完成了!”

    秦從燁放下筆,拿著手上一本筆記本翻了翻,滿滿都是字。

    這就是秦從燁耗時將近一個星期整理出來的“大綱”!

    未來的“大綱”!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秦從燁雖然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不錯,可記憶力再怎麽好,總是不可能違反大腦記憶規律的,所以,趁著剛重生回來,對未來經濟發展的軌跡還相當清晰,他趕忙把東西都記下來。

    遇到一些記不清的事情,時間就不寫,僅僅寫個事件,而且為了以防萬一,秦從燁還留了個心眼。

    用中文、日文和英文混合著寫!

    在現在的外交背景下,懂日文的人肯定有,但大量識得日文的肯定不多,不過對秦從燁來說,前世在日企的六年,對日語早已經能做到聽說讀寫無礙!

    至於英文,讀寫無礙!

    這就夠了!

    他相信,即便有人看到這本筆記,不定以為這是什麽鬼畫符呢!

    想深入解讀?

    沒門!

    類似於把一個詞組拆成中日英結合,次序還打亂了,除了秦從燁自己,其他人翻譯出來也是四不像。

    兒子,出來吃飯了!”

    秦從燁放下筆記本,打開門,走到飯桌前,恰逢七點,一旁的電視正播放著新聞。

    今日上證指數再度衝到了4280點,預計印花稅的上調作為利空已經釋放殆盡……”

    看到這兒,秦爸笑著說,“廠裏麵的人有閑錢的都開始一點點買了,估計就我一個沒買。廠裏麵效益也不好,我尋思著你上大學也要錢,不如進去賺一點……”

    對股市一知半解的秦爸被電視上的專家忽悠得也有點想要入市了!

    沒錯,就是忽悠!

    大忽悠!

    財經專家是出了名的坑,搞一大堆專業名稱,一頓分析,慫恿所有人入市。如果後市研判和他們分析相同,就大吹特吹;如果完全相反,他們也能找出“正當理由”。

    不管重生前還是重生後,秦從燁對這群專家都是相當反感的。

    極其不負責任!

    爸,股市你也不懂,”秦從燁打好了腹稿,說,“當周圍所有不懂股市的人覺得入市就能賺錢的時候,恰恰是最危險的時候。”

    秦爸點點頭。

    隨後秦從燁指著電視裏麵的侃侃而談的專家,繼續說,“如果股市真的穩賺不賠,這群專家早自己悶聲發大財了。”

    我們老祖宗說,‘逢人隻說三分話’,你怎麽知道電視上那些專家說的哪些是那‘三分’?哪些又是另外的‘七分’?”

    秦從燁儼然一副過來人的樣子。

    兒子,你看得比你爸通透多了。”秦媽誇了從燁一句,瞪了秦爸一眼。

    隻有秦從燁自己知道,看得通透完全是因為2015年的股災讓身邊的所有人都蒙受巨大損失,即便他沒有入市,也從周邊的哀鴻遍野知道原因。

    我這不也是為了從燁的學費、生活費嘛!”

    秦爸有點犯難。

    實在不行,找你們廠長……”秦媽插口。

    爸,媽。”

    秦從燁打斷了秦媽的話,言語間自信滿滿。

    生活費和學費我暑假能賺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