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的竇嬰
字數:3475 加入書籤
竇太後的眼睛能夠看到東西,不再瞎了,這個消息如同風一般傳遍了皇宮。
知曉了這個消息的人都紛紛入宮賀喜,畢竟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首先進宮的不是別人,正是竇太後之女館陶長公主。
館陶公主看見竇太後喜滋滋的坐在那裏,臉上笑容可掬,她也十分的高興,畢竟她能有今日說一不二的地位,靠的就是她的母親。
此時的竇太後看到一個女子走了進來,模樣與小時候的館陶有些相似,不由得出聲問道:“可是館陶來了?”
館陶公主聞言,急忙說道:“阿母,正式孩兒館陶,孩兒一聽說您的眼睛能看到東西,就急忙跑了進來。”
竇太後聞言十分的高興,笑道:“館陶你有心了,來來來,一晃十幾年過去了,讓阿母好好看看你。”
館陶公主聞言急忙提著裙子,快步走了上去,竇太後看著自己的女兒,心中別提多高興了,拉著她坐在自己的旁邊,開始絮絮叨叨的說一些話語,大抵是苦了女兒之類的。
館陶公主也伴隨這些話語,在旁邊一抽一泣,應聲附和,仿佛竇太後說的是真的一般。
但坐在下首的竇嬰聽到這話,急忙不屑的撇了撇嘴,心道太後啊,太後,您可能真不知曉,您這個女兒是多麽的厲害。
王公大臣們辦不了的事情,她都能辦,王公大臣們不敢收的錢,她都敢收,比如說諸侯王的孝敬等等,她還苦?恐怕天子內庫的錢財加起來都沒有她的多。
然而母女兩人嘮嗑,哪有竇嬰插嘴的份?他隻能坐在那裏靜靜的聽著。
過了一會兒,薄皇後來了,眾人都行過禮之後,薄皇後眼圈通紅的看著竇太後說道:“母後,兒媳恭喜您的眼睛得以康複。”
竇太後聞言歎了一口氣道:“還沒有真正地康複,現在隻不過是不瞎罷了,能夠看清近處的一些東西。”
“那也是極好的。”薄皇後細膩的聲音又響起,但聲音中又夾雜著一絲的惶恐與不安。
竇太後明白薄皇後現在的處境不是很好,她的靠山姑祖母太皇太後薄氏剛剛去世,她又無所出,這是極為可怕的事情。
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尤其是對於一國之皇後來說,下場一般不會太好。
想到當年自己的處境,以及太皇太後薄氏對自己的恩情,思及薄皇後為人十分的賢惠,從來不缺禮數,於是她又長長的歎了一口氣說道:“罷了!往後你可以多來老身的宮中,陪老身嘮嘮嗑,多走動走動,別年紀輕輕的身子骨還不如老身這老太婆。”
這話一出,竇嬰、館陶都十分的詫異,因為在場的都是心思剔透之輩,竇太後這話就一個意思,薄皇後日後我罩了,誰要是欺負你,你來這裏告訴我,我替你出頭。
薄皇後頓時喜極而泣,拜倒在地道:“兒媳多謝母後,多謝母後。”
有這一句話,隻要竇太後還活著,縱然是景帝想要動她,恐怕也要掂量掂量。
“起來吧,都是一家人,何必行如此大禮?再說了你也同老身一樣都是一個可憐人啊!”竇太後歎道:“去,把你皇嫂扶起來。”後一句話是對館陶說的。
館陶公主對於老太太的話那是一項不敢違背的,於是急忙上前扶起薄皇後。
薄皇後落座之後,館陶公主說道:“阿母,您的眼睛好了,這可是天大的事情,要不要慶祝一番?”
竇太後聞言不由得瞪了館陶公主一眼,說道:“不要。”雖然竇太後心裏極想如此,但此時不行。
館陶公主瞬間醒悟,此時乃是太皇太後的喪期,楚王劉戊就是因為這麽被景帝奉太後旨意殺的。
若是竇太後敢慶祝,那豈不是授人以柄?諸侯王們會怎麽想?
倒是旁邊的薄皇後說道:“母後,依兒媳看這畢竟是一件大事,不如賞給內侍些錢財,也讓他們沐浴太後恩德,也算對前期籌備太皇太後喪事的一些獎賞,母後,您看如何?”
竇太後一聽這主意好,不由得點了點頭,同意了這個意見。
館陶公主深深地看了一眼這個身子有些單薄,性格有些懦弱的薄皇後,沒想到她竟然有如此般見識,可惜啊!可惜!膝下無子,否則的話···
竇嬰則是全程不參與,因為他怕竇太後又想起他,而後罵他,所以一直在當鴕鳥。
然而事情不是那麽簡單的,隻聽館陶公主繼續說道:“皇兄現在在上朝,若不然也一定趕了過來。”
“家國大事也是辛苦他了。”竇太後說道。
館陶公主又高興的說道:“阿母,應該趕緊給武弟寫信,告訴他這個好消息,他一定十分的開心的,說不定快馬加鞭的就趕到長安了。”
竇太後一聽這話,瞬間就更加高興了,她喜愛梁王劉武,那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館陶這話正好說到她心坎上去了。
不過竇太後卻沒說同意,反而偏過頭,看著低頭吃喝的竇嬰說道:“竇嬰,你說剛剛館陶說的事情行不行?老身的武兒能不能來長安?”
竇嬰聞言手中的筷子不由的一滯,苦笑道:“太後,您老人家這是為難我啊!”
諸侯王非朝拜、重大節日,比如祭祖、祭天等重大活動,沒有聖旨是不能進京的。
竇嬰本來就是反對梁王繼承大統的急先鋒,若是他出主意讓梁王進京,嗬嗬,景帝那裏不好交代暫且不提,他就會給人一種牆頭草的印象,這是竇嬰十分為難的地方。
可竇太後現在擺明了就是讓他出主意,一是為了出當初那一口惡氣,二是真的相見她的小兒子梁王劉武,雖然劉武才剛剛走了不到一個月。
但竇太後老了,老人就有理,就可以任性,這些都是她在漢朝無上的地位鑄就的。
竇嬰能怎麽做?若是這次在惡了竇太後,恐怕真的一輩子都別想在為官了,此時竇嬰有些痛恨陶青了,都怪他出的是什麽餿主意。
進退兩難的啊!這是他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