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入宮麵聖

字數:4286   加入書籤

A+A-




    戀上你看書網 630book ,最快更新翻雲覆雨最新章節!

    王壇麵露憂色,向袁珝使個眼色朝東邊一望,小聲道:“上意不佳,王爺小心應對便是。”內侍不得幹政,袁珝知道王壇難處便不再追問,隻道:“多謝阿翁提醒。”王壇自領他進去見駕。

    袁珝入得書房,見皇帝坐於寶蓋之下,即刻上前跪拜。禮畢皇帝命平聲看座。袁珝起身才看清書房中一班人,有輔國公又任朝中丞相李明達,定遠候內衛統領李啟愷,威烈大將軍李啟思,禮部尚書魏通,工部尚書王應星,兵部左侍郎馬都,戶部左侍郎王敬等等,皆是李氏門中人,袁珝心中便有了個大概。與各位大人見禮畢,袁珝歸坐。李明達方才話猶未盡,又奏議道:“皇上,太子乃為天下之楷模,理應德才兼備,方能標示天下。可當今太子罔顧孝悌,為人子,為人臣皆不能……”皇帝望著袁珝,突然擺手打斷李明達話語,和顏笑道:“五年未見,阿珝長大成~人,倒有些像你幾位兄長了。”又向眾官道,“朕的幾個兒子,各個都像我,隻這老五獨獨跟我無一點相似。”

    戶部左侍郎王敬道:“常言道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李明達衝他瞪一眼,王敬有些忐忑地低下頭不聲不響了。

    皇帝又向袁珝道:“這些年,你行了不少地方,見了不少人事。可有什麽奇聞異事,說與大家聽聽?”

    袁珝拱手道:“稟父皇。兒臣這些年確實到過許多地方,閱覽無數我大顯名勝大川,也見了許多稀奇古怪、聞所未聞之事,實在大大增廣了兒臣見聞。不過最令兒臣記憶深刻的是東海上的一座小島。”

    古來天山海島皆被視為仙地,引無數人求取長生登仙之處。聽袁珝提到,房中人皆來了興致,皇帝道:“這海上小島沒有名字麽?又是何來曆,島上又發生什麽奇事了?”

    袁珝道:“父皇,且容兒臣慢慢道來。兒臣去年年初曾由吳蘇海港跟隨商船出海。後在海上遇到風浪迷失了航道,順水漂了兩月有餘。忽有一日見一海鳥銜木而飛,船長大興令商船跟隨其後,行了半日果見一海島隱與海天水霧之間。船上人無不歡欣鼓舞,即刻靠岸登島。不期島上有人居住,我們起初還以為是遇見仙人了。細問之下才知原來島上人是西印末年逃難至此。初來時島上無人居住,小島也無名字。西印先民到了此處安家落戶,勤作耕耘,才有了如今的雞犬相聞、阡陌交通。而他們給小島取名叫做太平島。且在此生活四輩,最長者有一百二十歲,最小的才不到兩歲。”

    李明達不以為然道:“這不是與靖節公的桃花源如出一轍麽?”心想定是這小兒胡說,興致便減掉大半。袁珝道:“李丞說得無錯。島上情致確實如桃花源中所描述的一般。”李明達立刻冷笑道:“那還有甚講頭。”

    皇帝沉吟道:“靖節先生著桃花源不過為抒避世之心。阿珝這一番奇遇也未見得作假。天下機緣本就說不清楚,靖節先生未尋得桃花源,卻被阿珝機緣巧合之下遇見。”

    袁珝道:“父皇聖明。兒臣不敢欺君。不止兒臣見了,與兒臣一起的船員商賈皆見過此島。且兒臣在島上的時日還遇到更巧更奇之事。”

    皇帝龍眉一展,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袁珝接著道:“那島民天生淳樸,待兒臣等人甚為親厚,前朝往事俱細細說與兒臣聽,兒臣在島上住著差點就不想回來了。忽然有一日,島上來了一班人,各個身材高大,金發碧眼,也有褐發金眼的。一個個頭戴插羽扁帽,身著緊身衣褲,腳蹬長靴,腰間配著長劍。裝束十分奇特,我等看了大為吃驚,可島上人卻不以為奇,見了他們的頭目,好似久別重逢的老友一般,十分歡喜。

    原來頭目名叫亞曆克斯,是一名航海家。曾於十年前在海上遇險,為島上漁民所救,在島上生活年餘,還學會了我國語言。後來他返回家鄉,與他們的皇帝說起此事,皇帝便一紙禦令遣他再訪。亞曆克斯來至西方滾輪國,要渡三個海峽方能到此。來時路上數度迷失航道,竟用了三年多才複登此島,路途實在艱辛無比。他說他帶了他們滾輪國女皇的諭旨,要將這海島和島上居民入他滾輪國籍。”

    王敬聽到此處,按捺不住道:“這太平島居民既然是西印時期避世之人的後代,便也當是我朝子民,怎可入他國國籍?這滾輪國也真是豈有此理。”

    袁珝道:“王大人說得極是。島上人也未答應此事,婉言謝絕了。那個亞曆克斯因當初的救命之恩,並沒有為難島民。他既然沒有完成女皇之命,便又領著他的船員繼續他海上探險之旅。而我等住了些時日就尋路回來。”

    王敬點了點頭,向皇帝道:“皇上,那島上居民既然是我朝移民,便不可棄之不顧,微臣懇請皇上下旨請歸。”

    皇帝略略擺手道:“這事以後再談。朕有一事不明,這滾輪國當家的皇帝竟是個女的麽?”

    袁珝回道:“據那亞曆克斯所言。滾輪國用他們的天神耶~穌誕生之日開始紀年。立國以來,皇位都是采用長幼遞順位法繼承大統。即同為皇帝之子,不論男女,皆有權繼承皇位。但幼小者排於長者之後,女子排於男子之後。若長子亡故,皇位由其後嗣繼承,長子若是無後嗣,便有其弟妹繼承。而上一代滾輪國國王恰巧無子,隻有三個女兒,這長女便繼承了帝位,成了女皇,在位已經二十年了。”

    禮部尚書魏通皺著眉頭,十分不解道:“那滾輪國先帝既然無子,皇位自然傳給其有子嗣的兄弟繼承才是呀。”

    餘人皆隨聲附和道:“就是,就是。”

    李明達撚須哂笑道:“女人當皇帝,天下一大笑話,聞所未聞也。五郡王講這麽個怪誕的故事不知有何深意?”

    太祖皇帝袁世新一生豪情壯誌,馳騁沙場平定天下建立大顯,定都建宮後,立長子袁高堯為太子,怎奈何直到建元末年,太子還未有子嗣,重病的太祖皇帝無奈之下隻得廢太子立三子袁高禹。袁珝此番所說的滾輪國一事恰巧應了當今皇帝繼位時候的情形。袁珝心驚,急忙離座下跪請罪道:“父皇,兒臣今日所言不過是他國之事,並無含沙射影之意,還請父皇明察。”

    皇帝神色未動,隻道:“起來說話。”袁珝應聲歸坐。皇帝謂眾人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天下之國又何止我大顯一個。閉目塞聽,夜郎自大,切不可取也。”

    眾人皆俯首施禮道:“皇上聖明。”皇帝不愛聽這奉承話,擺了擺手,又問袁珝道:“你方才說這滾輪國皇帝子女皆有權繼位,豈非沒有嫡庶之分了?”袁珝將那滾輪國帝王世代皆一夫一妻之事瞞過,隻道:“稟父皇,兒臣疏漏,自是嫡子為先。”皇帝點頭,笑道:“滾輪國帝位繼承製雖與我國有小小的差別,但大髓依然不離立嫡立長。可見立嫡立長乃天下大同,人間正道也。”又向魏通道,“魏卿,你乃禮部尚書,掌禮法,朕之所言可有錯?”

    魏通道:“微臣忐忑。從古至今,帝王之位繼承皆以立嫡立長為先。”

    皇帝又問李明達道:“李卿以為如何?”

    李明達正因太子被禁,想借此廢之以二皇子光王袁瑤取而代之,卻被袁珝一通滾輪國奇談引發出立嫡立長來。太子袁瑛乃皇帝原配已故思定孝皇後所生,既是長子又是嫡子,立為太子名正言順。心頭正惱,聽見皇帝向自己問話,急忙施禮道:“皇上聖明。微臣對立嫡立長沒有異議,隻是擔心這嫡長子若是德行有虧,是否當得起國家重任呢?”

    皇帝道:“李卿所言甚是。聖賢尚且有過,需要一日三省,何況太子?且太子乃天下儲君,太子動乃天下動。豈可輕言廢立?李卿,你當年跟隨先帝打拚天下,何等艱辛!如今才過了十來年含飴弄孫的好日子,豈可重蹈覆轍焉?”

    李明達急忙下跪請罪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微臣正是深知當初跟隨先帝爺打拚天下的艱辛才時刻擔憂我大顯的將來,微臣也是為天下而憂。”

    皇帝道:“朕知你的衷心,起來吧。”

    李明達還要再言,王壇啟奏道:“皇上,已近巳末,該進午膳了。”皇帝乃一國之君,起居皆有定時,李明達再位高權重也不敢誤了時辰,隻得領著眾官告退。

    皇帝大鬆一口氣,對袁珝道:“今日~你所言滾輪國之事果然是妙得很。朕有賞賜,你且去廣慈宮請太後安,再去你母妃處陪著一道兒用午膳吧。”

    袁珝領旨謝恩而出。王壇喜道:“陛下這可有胃口用膳了。”皇帝伸了個懶腰,又命傳膳,想起方才斥責李明達,口氣未免重了些,又挑了幾樣菜式賞李明達。

    袁珝出了翻雲殿,見李明達等人行在前頭,急忙追上,向那戶部侍郎王敬道:“王大人留步。”王敬停步施禮道:“王爺有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