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維新勢力中堅

字數:7653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三棲特種兵 !

    


        麥軻對這次橫跨根室海峽,攻占北蝦夷地,作了很有針對性的準備,因此,大軍分為三路,各自按部就班,對準自己的目標,衝了上去。

        駐守北蝦夷地的統領,屬於鬆前藩,名字叫橫路俊一,他對俄軍的侵略具有非常高的警覺性,而且非常有雄心壯誌。

        他上任伊始,就把收複南千島四島當作自己的近期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在根室海峽,也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

        他建設了一支在整個東瀛島國來回最強的海軍,有五百多艘各種艦隻,各種戰鬥人員和技術人員,有一萬多人。

        他把這些兵力大部分都不布置在了根室海峽一線,隨時準本進攻齒舞等島嶼。

        現在這個這個準備進攻的艦隊,都在第一線,隻是職能都轉為防守,準備和天軍決一死戰,一定要把敵人拒於家門之外。

        作為守土有責的地方統帥,同時也作為整個東瀛島國的少壯派代表,橫路俊一對這些先進的戰爭工具特別重視,尤其是優良的兵艦,他不惜財力,一定要弄到手。

        以至於在他的努力下,東瀛島國的海軍提升了整整一個等級。

        他的艦隊中,主力戰艦全部換成了鐵甲艦!

        這次更新換代,直接淘汰了那些木製戰船和靠風帆作動力的戰艦,趕上了世界上船艦技術的一般水平。

        也正是如此,他可以和俄國的戰艦抗衡,還敢有衝過俄艦的阻攔,奪回南千島的遠大目標。

        作為先進的海軍力量。橫路俊一當然也非常重視收集情報。

        最近鄂霍次克海域、千島群島發生的戰事,他一清二楚!

        甚至潶龍江流域、西伯利亞地區發生的事情,他也稍晚一些時間,也都有了比較全麵、比較準確地了解。

        當然,更不用說以前那些在中國中原和江南發生的事情了。

        這些事情。東瀛島國別的人不知道,那也無可厚非,因為他們的眼光,也和他們的人一樣,局限在一個個小島上,也就固定成為島國意識。

        但是。橫路俊一不同,他是一個思路開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所以他是打開眼界看全世界的,是少是有誌於此。

        近在咫尺的亞洲,如果都沒有注意到她的重大事件。更本性的變化,是絕對說不過去的。

        尤其是中國,那時他開拓進取的一根刺,既是他的障礙,又是他的一個終極目標。

        他的這個政治目標是有同行的。那就是皇室的一個成員,也就是現任天皇的弟弟。

        這位天皇的弟弟,名字是熙天,他的四哥是煕宮。二人同父不同母,當時的統治者是仁孝天皇和皇後九條夙子。

        橫路俊一受到熙天極力推薦,最為主持這個對敵鬥爭前項的軍民事務的主官。目的就是要進行改革維新。

        實際上當時東瀛島國正在革新的前夜。

        這兩位好友正是代表地方和中樞的革新勢力!

        因此,橫路俊一在這裏的抵抗,不僅代表了新的技術力量,而且代表整個島國的新興力量,受到他們從中樞到地方的支持!

        麥軻正是在這個改革前夕動手的!

        麥軻說不有意而為呢?

        對於熟知這個島國發展史的穿越人士麥軻來說,如果不加以利用。趁其羽翼未豐的時候動手,就白瞎了這個好機會了。

        在麥軻發動戰役的時候。對麵的一塊高地上,正站立著三個人。

        這三個人代表了整個東瀛島國的改革勢力。

        一個就是這裏的最高長官。橫路俊一。

        另一個就是當代天王的幼弟,熙天親王。

        第三個則是三條正雄,三條優美的爺爺。

        他不但是三條家族的當代家主,而且是三條集團的總負責人,同時,也代表所有革新勢力。

        而他的家族就是新興工商業最大的一個份額。

        這三個人聚集在這裏,因為他們深知能不能保住這個基本上屬於新興力量的基地,也是他們的根本,對於他們這個新生力量實施關緊要的。

        他們都知道,得到這麽一塊根基是多麽不容易。

        早在十五至十六期間,以渡島半島南部為勢力範圍的蠣崎氏,先後被當時實際統治日本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認可擁有對蝦夷地的支配權及貿易權。

        進入江戶時代後,蠣崎氏改名鬆前氏,並被列入大名、當主鬆前慶廣分封為鬆前藩,領有今日這塊地盤南部的“和人地”與蝦夷地。

        之後,這塊地區太平洋側與千島被命名為東蝦夷地、東瀛島國領海一側與樺太則被稱為西蝦夷地。

        但東蝦夷地在一七九九年、西蝦夷地在一八零七年,先後被歸為幕府的直轄地。

        一八零九年,樺太正式定名為“北蝦夷”。

        一八二一年,蝦夷地全境曾再度成為鬆前藩的領地。

        然後,就在前年,改革力量費盡了心機,才讓橫路俊一獲得了當前的這個職位。

        然後就是集中力量對他進行支持,幫助他建立海軍力量,同時改造境內的管理和生產經營。

        這個地域實際上是太平洋,東瀛島國海域,鄂霍次克海域的分水嶺。

        北夷蝦地是位於日本最北端的一個行政區,首府所在地是劄幌市。

        這個地域總麵積八萬三千平方公裏,人口約有六十萬人。

        北夷蝦地亦可以指這一行政區所在的島嶼。

        北夷蝦地本島和本州、四國、九州並為東瀛島國四大島嶼之一,麵積約為八萬平方公裏,是東瀛島國麵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界麵積第二十一大島嶼。

        北夷蝦地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夷蝦地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意為人類居住之處。

        而和人,也就是東瀛島國的本島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這個地方為蝦夷地。

        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這一區域。

        在明治統治設立開拓使之後,統治者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

        曾多次在北夷蝦地探險的鬆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

        中樞傾向於采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製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後來這裏被叫做北海道名稱由來,但是這個時候,這個名稱還沒有確立。

        北夷蝦地的人口密度遠較東瀛島國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夷蝦地擁有東瀛島國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東瀛島夠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夷蝦地保留有未經人工幹預的自然環境。

        北夷蝦地位於東瀛島國的北部,南部隔津輕海峽和本州相望,北麵則隔宗穀海峽和庫頁島相對,西麵是東瀛島國的海海域,東麵則是鄂霍次克海、千島群島和太平洋。

        這個北夷蝦地,島內中心是石狩山地。

        它狹義上是石狩中心山地,廣義上則包括周圍大雪火山群,十勝嶽火山群,然別火山群在內的山群。

        石狩嶽為最高峰,約為二千米,還有西沼澤之原山,東音更山,三國山等相連的山地。

        北夷蝦地呈現菱形外形。

        位於北夷蝦地中部的石狩低地帶將北夷蝦地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側是半島地區,東側則是主體地區。

        蝦夷山係自南方的日高山脈開始往北延伸,南北縱貫北夷蝦地的主體地區,在北夷蝦地中部分為往東延伸的石狩山地、北見山地],以及向西、向北延伸的夕張山地、天鹽山地。

        其中石狩山地是北夷蝦地地勢最高的地區,北夷蝦地最高峰大雪山的旭嶽也位於這一山係。

        在這兩大山地之間是富良野盆地、上川盆地、名寄盆地等盆地。

        北夷蝦地東部地區的知床半島等地的山脈是千島弧的延長。

        在這一山地以南則是十勝平原、根釧台地等平原。

        主體地區和半島地區的分界線石狩低地帶北起石狩灣,南至太平洋,是北夷蝦地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而半島地區主要包括渡島半島和道南山地。

        渡島半島為東北日本弧內帶的延長,在地形和地質上與東北地方相似。

        渡島半島地形多山,並且其中有不少是火山。

        北夷蝦地本島附近有多座離島,多分布在東瀛島國海域一側地區。

        主要離島包括了渡島小島、渡島大島、奧尻島、天賣島、燒尻島、利尻島、禮文島。

        北夷蝦地共有十三條一級水係河流。

        在北夷蝦地的所有河流中,長度最長、流域麵積最大的是石狩川。

        北夷蝦地亦是東瀛島國湖泊較多的地區,日本麵積前二十大湖泊中有九個位於北夷蝦地。

        “我已經將這裏的山山水水都作了重新安排!如果我們的海軍沒有擋住天軍進攻的話,石狩山地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個山頭,都會成為他們墳墓!六十萬居民將成為他們的送葬人!”

        橫路俊一在匯報完了自己的安排以後,斬釘截鐵地說。

        熙天親王和三條正雄同時給了他一個大拇指:“俊一君,大大的厲害!”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