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文鎔火線起義(改)

字數:605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三棲特種兵 !
    被天軍稱作“送子娘娘”的滿清總司令琦善,這時候,正在數點他屬下的大軍數量。
    他數學不是很好,不對,是很不好!
    當別人告訴他大軍總數有二百萬的時候,他愣是在頭腦中建立不起來這二百萬人到底應該是什麽樣子。
    那個參讚軍務的漢人秀才,怎麽解釋,都不能讓琦善明白。
    實在沒有辦法,他隻好把這些加在一起的全軍總數,分散開來,變成較小的單位,給他講解,然後再往一塊加。
    吐蕃地區,雖然幅員遼闊,但是不少地區,尤其是比較重要的地區,已經被天軍控製,所以,七拚八湊,大約集合了十萬左右兵力。
    不過這些人,都是身手敏捷,登山如走平地,因此,這十萬人,無不以一當三,戰鬥力非同一般。
    “嗯,十萬了!”琦善掰著手指頭算。
    下一個就是西域地區來的援軍,對比這個幅員遼闊的地區來說,他們來的二十萬人實在是不多,但是勝在精幹!
    這些西域健兒都是騎兵,他們來自大宛馬的故鄉,故此,他們不但是騎兵,而且乘騎的戰馬都是大宛良駒!
    這二十萬騎乘大宛良駒的好漢,可以毫不費力地戰勝五十萬普通步兵!
    “嗯,這是二十萬,加上前麵的十萬,一共三十萬了!”琦善繼續掰他的手指頭,感到了一些加法的困難。
    北地來到的援軍就都是步兵了,他們都很普通,也是二十萬。
    “北地二十萬,二十萬加三十萬,一共五十萬!沒錯吧?”琦善高興地甩了甩右手,高興地說。
    他從來沒有親手數這麽多人過。
    參軍繼續說下去。
    再有就是吐穀渾。這個地區征集的人馬比前麵的幾個地區都多一些,足有四十萬,這部分部隊的特點是,這些人都是當地居住的各族精英!
    “這是四十萬;四十萬加上以前的五十萬,一共是九十萬!哇!我的十個手指頭都要用光了!”琦善大喊大叫,非常高興。
    再來!
    接著就是漠南和漠北兩個地區的援兵。
    其中。漠南的劄薩克四十九個“旗”,每個“旗”都出兵一萬人,再加上統領大軍的指揮機構,整整出兵五十萬。
    這個“旗”,是一個民事單位,如同各行省的一個縣,因此,這四十十九個“旗”就等於是四十九個縣。
    旗,或者縣。的上麵,還有一個行政管理單位,就是“盟”,相當於內地的一個府,或者州。
    這些“旗”、“盟”和起來,就是“旗盟”體係,也就是在這些特殊地區所實行的“府縣”製。
    “等等,又是五十萬?我把鞋脫掉。手指頭已經占用了九個,不夠用了。我要用腳趾頭!
    五十萬這塊的,五十萬加九十萬,一共一百四十萬!去!這也能難住我?”
    琦善勝利完成了手腳並用的高級計算進程,高興得大喊大叫。
    參軍繼續介紹,下麵就是漠北劄薩克,一共分為四個部。其中包括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劄薩克圖汗部,以及賽音諾顏部。
    這些地區成為劄薩克,是因為管理當地軍政民政的最高首領被稱為劄薩克。
    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劄薩克,由世襲而來。世代相傳。
    而這些劄薩克,或者自己,或者和附近其他氏族結盟,組成“旗”,幾個“旗”然後結成“盟”。
    他們的這套行政管理製度,似乎和漠南劄薩克一樣,實際上大有區別。
    漠南的劄薩克領域,所有的旗盟,都和內地的州府縣一樣,由中樞機構控製這些行政單位官長的任免考核。
    而漠北的旗盟首腦,世代承襲,不受中樞機構的控製和管理,等於是自治,然後在名義上服從中樞機構的領導。
    由此可知,這兩個不同的劄薩克和滿清中樞的關係、親近程度、掌控程度,是不同的。
    而這兩個劄薩克,不管是漠南,還是漠北,都不如最早的八旗劄薩克。
    這最早的八旗劄薩克,已經和滿清八旗、漢八旗一樣,成為滿清統治的基礎。
    因此,提起劄薩克八旗,實際上是三個,如果不提最早的歸化八旗,漠南劄薩克八旗、漠北劄薩克八旗,就不知道說的是哪一部分,而這三個不同部分就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著名的僧格林沁王爺、王爺的長子伯彥訥謨祜王爺,都是最早的歸附滿清的劄薩克八旗。
    盡管後麵的漠南八旗和漠北八旗,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內容不是八旗兵那樣的軍事組織,這次出兵,卻仿照正規八旗兵的格式,進行了重新整編。
    因此,可以說,這兩部分八旗兵的戰鬥力是最強的!
    聽參軍這些說,琦善打斷了他,說:“你先說他們有多少人,我這裏還等著數術呢,你不能老讓我光著腳吧?數完數,你再給我講講他們現在的編製,我很感興趣!”
    參軍不敢怠慢,趕緊報數:“漠北劄薩克四部總數出兵六十萬,每部平均出兵十五萬,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總動員!”
    “嗯,六十萬!原來的一百四十萬,加一個,加兩個……,一共二百萬!手腳都用完了!不會再有了吧?”琦善擔心地問道。
    “可以說沒有了,因為還有一個雲貴地區的六十萬,他們沒有歸到大人您的麾下,而是去了雲貴總督吳文鎔那裏。”參軍解釋說。
    琦善才不管援軍去哪裏,隻要不再繼續增加就行!
    否則,他都不知道如何繼續數算下去了。
    接著他就催促參軍講述現在的兩個八旗軍的編製。
    參軍看來對這些東西耳熟能詳,就簡明扼要地給琦善講說起來。
    八旗兵的正規兵種有驍騎、親軍、前鋒、護軍、步軍等營,特殊兵種有健銳、火器、神機等營,另有養育兵,即預備兵。
    首先是驍騎營。是八旗兵的主要戰力所在。
    定製為驍騎營之兵為馬甲,即騎兵,每位佐領下轄二十人。
    自馬甲中選其優者為領催,司冊籍,由八旗都統分別統轄。
    八旗都統,每旗各一人。副都統,每旗各二人,下設參領、佐領、驍騎校等職官。
    其次是親軍營,為侍衛帝室的專門部隊,這個建製,不管是漠南、還是漠別劄薩克,目前都沒有,他們都是從上三旗中選拔,即使下五旗有人中式。也要先轉入上三旗。
    第三是前鋒營,是選八旗兵中最精銳者別組為營,充當前哨兵。
    每位佐領下轄二人,組成前鋒營。
    遇皇帝檢閱則為首隊,巡幸則於禦營前後立前鋒旗以為門戶,列帳守衛。
    該營分為左右二翼,各設前鋒統領一人。
    下設前鋒參領等職官,分轄前鋒兵。
    前鋒兵器。按照定製,有一半人習鳥槍。稱鳥槍前鋒。
    現在雖然使用燧火槍了,但是依然是老稱呼,鳥槍前鋒。
    第四是護軍營,是由八旗兵精銳組成的守衛宮禁部隊。
    這支軍隊已經建成,現在的任務是互為中軍,見到皇上以後。就貢獻給他作為皇上禁衛。
    各種規格組織,都是比照八旗兵做成。
    第五是步軍營,是由八旗步兵所組成。
    清初就開始設立,後定每佐領下步軍領催二人,步軍十八人。組成步軍營。
    與巡捕五營一起專防守、稽查、門禁和輯捕事務。
    在京城的話,皆歸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統率。
    現在,他們負責類似的職務。
    該營分左右二翼,各設翼尉一人,下有幫辦翼尉、協尉等職官,分掌營兵。
    第六就是火器營,是八旗兵中專操火器的部隊。
    火器有鳥槍和子母炮,營兵分鳥槍護軍與炮甲。
    定製是每佐領下鳥槍護軍六人,炮甲一人,合為火器營。
    營分內外,內營駐京城內,分槍、炮兩營。外營駐京城外,專習鳥槍。
    現在這些人都是在大營中保護中軍。
    該營設掌印總統大臣一人,總統大臣若幹人。
    內外二營,各設翼長一人,下有署翼長、營總等職官,分掌各營訓練等事務。
    第七就是健銳營,是八旗兵中的雲梯兵。
    根據現在的定製,全營前鋒二千人,委前鋒千人,養育兵若幹,番子佐領領催四人,馬甲五十四人。
    該營設掌印總統大臣一人,總統大臣若幹人。分左右二翼,各設翼長一人,下有署翼長、前鋒參領等職官。
    附設官學,專教本營八旗幼丁滿語騎射。
    第八就是神機營,這是新建的一個兵種,共馬、步隊二十五營,分左、右翼及中營,名為威霆製勝隊。
    各有官兵五萬四千餘,均由八旗驍騎、前鋒、護軍、火器、健銳諸營選取精銳組成。
    使用新式洋槍。
    守衛中軍大營,擔任突擊任務。
    設掌印管理大臣一人統轄,下設翼長等職官,分掌各營訓練等事。
    第九就是駐防兵,為駐紮所經過之處衝要之地的八旗官兵。
    駐防旗兵合以為營,組成佐領,設駐防將軍一人,駐防都統二人,以及副都統、城守尉統率,鎮守險要,修舉武備。
    在琦善數算自己的兵馬,了解自己的兵力的同時,雲貴總督吳文鎔正在和麥軻一起。
    在這西部援軍中,有六十萬來自雲貴地區的子弟兵。
    和其他援兵不同,他們是直接向雲貴總督吳文鎔報到的。
    吳文鎔屬下,原來就有了四十五,現在又來了六十萬,已經百萬大軍了。
    吳文鎔和麥軻二人嘀咕了一陣,正式決定:吳文鎔統領這百萬大軍,火線起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