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4章 超市開業
字數:3403 加入書籤
當然,短時間內,曾誌的果然依然隻能存在於他的想象之中。不過,他的另外一樣事情倒是辦成了,經過三天時間的審核,他的工商營業執照終於辦好了。而他打算開的蔬菜超市的名字,自然也最終定了下來。
對於超市的名字,還是經過一番波折的。
最初,曾誌說這超市是他跟王豔合夥開的,幹脆從兩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叫豔誌超市得了。
王豔就嘲笑他,說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曾誌不是一個擅長取名字的人,將來他的孩子要倒黴了,肯定會被取一個“爹坑”的名字。為什麽說是“爹坑”,就是孩子將會被他這個爹給坑了,而且還是一坑一輩子。
曾誌“大怒”,就說要把取名的“重任”交給王豔。王豔倒也當仁不讓,重新取了個“遠誌超市”的名字。
曾誌就說王豔取名字的本事也不過如此,這遠誌超市又能比豔誌超市好到哪裏去?
王豔就說,這名字可好的多了,一來豔誌超市名不副實,她就是給曾誌打工的,名字加進去不合適;二來,別人看了這名字後,還以為她和曾誌有啥關係呢,讓人誤解。而遠誌超市就不同了,不但說明了這超市的主人是他曾誌,同時還表明,這家超市有著遠大的發展誌向,充滿進取心,沒有比這更好的名字了。
曾誌嗤之以鼻,說是不喜歡這個名字。
王豔見曾誌挑三揀四,撂挑子不幹了,將取名的活兒交還給曾誌。
曾誌抓耳撓腮半天,突然響起青蓮秘境中那棟房子的名字,就有了決定:他這超市的名字,就叫謫仙居超市。意思就是這家超市裏麵賣的蔬菜什麽的,都是世間少有,隻有仙人才能享用。
於是,超市的名字就這麽被定下來,在申請材料中遞了上去。如今批了下來,說明這名字還沒有被人注冊。
一個星期之後,店麵的裝修也完工了,曾誌的蔬菜超市正式開始營業。
因為超市的規模有限,而且暫時也隻有曾誌這個老板,以及王豔這一個員工,再加上現在曾誌的資金有限,所以並沒有引入什麽超市管理係統,都是全手工操作。其實,和當初的露天銷售,除了換了個固定的地方之外,沒有任何區別。
但不管怎麽說,現在隻要曾誌按照規定納稅,曾誌就不用擔心城管和工商部門找自己麻煩了。而且,就算是下大雨,生意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
時間就在曾誌安逸的生活中緩緩流逝。
在四月份即將過去的時候,曾誌所做的西紅柿實驗初見成果,盡管是用稀釋過的靈泉水澆灌,但經過兩個星期的生長發育,曾誌最初種下去的那一批西紅柿幼苗,已經開始掛花了。
一般的西紅柿,從移栽種苗,到開始掛花,需要30天到40天的樣子。如今這些西紅柿,移栽後半個月掛花,除了當初移栽時,幼苗植株較大之外,靈泉水的促進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而當初開始培育的西紅柿種子,在一個星期之前就已經移栽了。而其發芽的時間,則是縮短到了三天。相對於正常情況下,西紅柿種子一個星期左右的發芽期,也是縮短了一半左右。
不過,總的來說,這個促進速度已經能夠讓人接受,不顯得那麽驚世駭俗了。
不但是那次移栽的西紅柿開始掛花了,就連當時差不多同時移栽的黃瓜、四季豆、豇豆、茄子、辣椒等蔬菜,也都差不多同時開始掛花。
綜合全部蔬菜的表現,曾誌覺得,他之前的靈泉水稀釋比例,還是比較合適的。而他的種植基地,也可以正式開始著手了。
曾誌打算首先說服父母,將家裏的五畝旱地全部種植了各種蔬菜,但這也隻能算是一個初步的嚐試,距離曾誌目標中的種植基地,還差的太遠。
考慮一番之後,曾誌決定從村裏麵租土地建設自己的蔬菜種植基地。
………………
要租地,自然是需要錢的。
曾誌盤點了一下自己現在的資金。他原本有二十萬出頭的存款,不過買了一輛長城皮卡之後,隻剩下十五萬。四月份蔬菜的銷售,前麵一個星期,因為每天隻有一千三百斤的限額,收入有限,刨除支付給王豔的那部分之後,剩下了三萬塊,不過這三萬塊是純利潤。
後麵兩個星期,因為產量翻了一番的緣故,半個月的銷售額倒是達到了二十萬,不過,出去稅收,還有王豔的分紅之後,就隻有十五萬的樣子了。
有這麽高的利潤,主要得益於曾誌的蔬菜和魚類事實上都是沒有成本的,否則,他的盈利將會降低至少一半。
曾誌覺得,自己有這三十萬打底,弄一個小的蔬菜種植基地應該是可以了。
要租地那就必須得找村裏的領導才行了。不過好在這事情不算麻煩,畢竟村裏的領導也是曾誌的本家人,不會特意刁難曾誌。
現在村裏的書記名叫曾令旭,論輩分是曾誌的高祖父。同時他還兼任村裏的主任。
這個高祖父,就是曾誌當初那個曾祖父同學曾德蓮的老爹,曾誌跟他也算是很熟悉。
曾誌記得,他上初中的時候,這位高祖父就是村裏的主任了。後來,當時擔任書記的另外一個長輩過世,他就書記主任一肩挑。村子裏曾姓占絕對的統治地位,他又是整個曾姓輩分最高的一個,而且在村子裏頗有威望,所以選來選去的十幾年下來一直就是他。
曾誌找到村委會,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然後詢問村子裏的土地資源情況。
曾令旭就說道:“現在誰還種地,像是外麵的地還有人租,咱們的地人家連租都沒有興趣租,交通不方便吧,雖說現在種地不用上糧交稅了,但是還是沒人種,村裏的地一大半都荒著呢,年輕的全都出去打工去了,兩三個月工打下來就比一年種地強了,哪還有誰去種什麽地啊。”
村裏雖然通了水泥路,但是基本上都是通過的居民區,而且還隻有四米五寬,除了專門設計的錯車位,想要錯車都困難。有田地的地方,都是一些小路,小推車都不一定能通行,更別說是汽車什麽的了。
“那我就繼續種!”曾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