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亂之始

字數:3318   加入書籤

A+A-


    慶曆三年的春寒延續到五月,這是有史記載最罕見的天象異動。五月後,天象再變,烈日當頭,日日灼烤大地,百姓哭泣祈雨而未得,大地皴裂,渴死人無算。

    十月,田間地頭無物可收,本就外逃避難所剩無幾的村民在絕望之下,一人高呼“反了”,一把火燒盡田間枯苗,揭竿而起,一時間,中原遍地狼煙烽火,兵禍起,人不是人,鬼不是鬼,血流千裏,生靈塗炭。

    慶曆四年,星星之火迅猛燎原,無家可歸、無糧可食的難民紛紛加入暴動,攻打家藏百萬錢財糧物之戶,分而食之,形勢危急。

    上京,慶宮後殿。

    一身便服的陳世閑庭散步,麵對天下暴亂,不怒不驚,反大喜,眼中精芒爆射,“好,血性之氣激起,何愁世之大賢不出,不得固國保家之猛將。”

    “聖上,賤民一旦起勢,恐動搖國家根本。”丞相,四大家族公孫家族之主公孫不得,無不擔憂的言道。

    “無妨,公孫愛卿,你留下來就是要和我說這個?我慶國立國萬載,太平盛世已享幾千年,國中之富、國力之雄,區區難民之兵豈能亂我國本。”

    “聖上所言極是,可老臣心中總有些不安。”公孫不得躬下身子,畢恭畢敬的說道。

    “嗯,老丞相有何不安,且說來聽聽。”陳世眉頭微皺,雙眼迷了起來。

    “是,聖上,老臣所慮者有三,一是我慶國自立國以來,國中財富大都被世家大族掌控,凡是有些勢力之輩,或皆依附於大家世族,或本就是其旁支。今之亂民暴動,無他,無食無家,必然專挑那些有積蓄之家,臣恐世家牽一發而動全身,不願其利益受損,凝成鐵板一塊抗聖上之旨。”公孫不得小心翼翼的看著陳世,把胸中所想一股腦說將出來。

    “老丞相,要說世家,你四大家族乃我慶國最有權勢之家族,抗旨嘛,難道你要抗旨。”陳世嘴角微笑,似有似無的看了他一眼。就著話,敲打敲打這些老家夥,正顯他陳世霸王之氣。

    “臣不敢,我公孫家族乃依附皇室而成大,離開聖上,猶如無根之木,難成大器。但霍家世代領兵,軍中將兵無數,王家乃當代學識之宗,門生故吏遍天下,凡有官者、教學之地,皆有王氏子弟,李家掌我慶國錢糧近千年,其門財帛堆積如山,恐比國庫。雖說他們當世家主忠心耿耿於皇上,但,變故既起,難保其他人沒有心思。”

    “變故,什麽變故?愛卿不妨說來聽聽。”陳世雙目微闔,公孫不得知道已經引起他重視,趕忙娓娓而道,“這變故,正是臣所慮之二,聖上胸懷大誌,以謀天下人之大利為己任。這是大誌氣,然,這也是臣所懼怕者,當今之世,能危急人之大害乃北方冰原之魔族,南方沼澤之野人,西方叢林之猛獸,東方大海之異人。北方魔族已同草原鐵蹄民族開戰,南西北其它種族則蠢蠢欲動,臣恐聖上為大誌而先與北方魔主一站?”公孫不得說道這裏,忍不住抬頭看向陳世。

    恰見陳世向他望過來,隻覺當今聖上雙目猶如利劍,直射靈魂深處。他本是當世少數高手,然則麵對當今聖上氣勢威壓,雙眸一對,依舊遍體生寒。體內家傳絕學“一線天”運至極處,死死擋住陳世之意。

    “你是說朕不如魔主那老東西?”陳世收回猶如實質刀劍的目光,冷冷的問。

    公孫不得身子一鬆,知道聖上動怒,忙跪伏在地,“聖上乃當世第一人,可那北方魔族萬年來與我人族相安無事,且,我聽說,當代魔主實也是雄才大略之輩,今既敢來犯,必有所準備和憑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臣所懼之變故,非是聖上不敵魔主,二是倘若聖上與魔主之鬥傷了聖體,天下生靈恐有變故啊,聖上。”

    “嗬嗬嗬,公孫家主,你不怕死?”陳世冷冷的問,他自信實也自負到極點,認定了的事,從不更改,甚而固執。

    “聖上,臣非是不怕死,但臣既然做了這丞相之職,職責所在,不得不說啊,望聖上明鑒。”公孫不得倔強,這是世人皆知的秘密。

    “好,好一個職責所在。老丞相,你有你的職責,朕也有朕的職責,我看你所慮者三就不用說了,天色已晚,回家安息去吧,來人,送丞相出宮。”

    公孫不得出了宮門,忍不住仰天長歎。沒有人比他更明白當今聖上之威望、實力以及雄心大誌,與人鬥,何如與天鬥。更沒有比他明白潛藏在太平盛世下慶帝國之危機,風雲激蕩、暗流湧動。

    他敬佩當今聖上以天下人為己任之博大胸襟,但,也為他不顧慶王朝可能的崩潰危險而感到失望。

    人之為物,有得必有失。曆史,總由成功者書寫,倘若功成,必然名垂青史,抑或失敗,或千百年後有人記起,嗟夫可歎,可歌可泣。

    慶曆五年,慶帝陳世分派三十二神將固守天下。起義之軍見慶國兵雄,一一潛伏下來,四方漸定。

    慶曆六年,****不斷,但相對平衡,各方相安無事。

    慶曆七年,太子陳望監國。

    慶曆八年,帝未露麵。

    慶曆九年,某日,帝都之人感身子一輕,有清風自南而北。

    後三日,極北之地,有炫目之光浮現天際,日月暗淡,聲響如雷,震動天下,吼聲長嘯不絕三月,後歸於寂滅。

    慶曆十年,謠言四起。有言之灼灼者,帝陳世已死;有信誓旦旦者,帝受重傷,歸隱深宮大院;有言慶曆三年天地異像,實乃陳氏帝國昏聵至天怒人怨,天降災禍於民,於是天下複亂。

    陳望加強中央控製,意圖消滅謠言與無形,但所獲微弱。不久,其弟在霍一道擁立下,言陳望叛國,囚禁聖上,今欲解帝之困,擁兵自西向東而來,二人戰於野,屍山血海,各有勝負,堅持不下。

    潛伏之起義軍見此,複又重新殺將出來,有一人叫吳名之人,自曰乃天帝轉世,救苦救難於民,隊伍如滾雪球般壯大,瞬間聚眾數十萬。

    慶曆十一年,北地魔族退縮回去,草原之狼傾盡國力南下,南方野人,西方猛獸,東方異人出沒,天下遂大亂。

    天下大亂起,殺伐征戰始。有興趣者,請在書評區給些評論意見建議,票票若有,捎帶給些,熱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