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強強聯合

字數:4146   加入書籤

A+A-




    張楚的微博上麵有兩千三百多萬粉絲,隻不過最近活躍的用戶越來越少,但現在卻不一樣了。

    伴隨著他重新開始在微博連載圖書,這些許久沒登陸的賬號們又會再一次複蘇,估計使用找回密碼功能的人很多,更可能出現連用戶名都忘記的存在。

    《明朝那些事兒》才發布了不到一個小時,這篇長微博的閱讀數量就超過了1200萬人次,其中很多用戶都轉發到了自己的賬戶裏麵,像蜘蛛網一般蔓延出去!

    周康跟其餘粉絲一樣,同樣也沒有能提前看到故事的內容,現在才有機會看完,感覺這洪武大帝的檔案跟簡易評價後,恨不得看看後麵會怎麽寫。

    7萬轉發、9萬評論以及15萬人點讚,直接空降在熱門微博榜的第一位,終於打破了娛樂明星們對這個排行榜的壟斷統治!

    “哈哈哈,朱元璋的經曆太傳奇了”

    “亂世出英豪,很正常!”

    “這文筆怎麽有點騷?肯定是張楚太飄了,不過我喜歡!”

    “朱重八的童年真可憐,太悲哀”

    “有了這本書,我以後是不是不用上曆史課了?”

    “蠻有意思的,想看看後麵怎麽寫”

    “留個爪”

    “挺好看的,頂一下”

    “一章太少了吧,再更新點看看。”

    如果是老一輩的人可能無法接受用這種輕鬆調侃的語調來寫曆史。

    但這裏可是微博,絕大部分用戶都是年輕人!

    因此他們的接受速度非常快,根本就沒覺得有什麽不對勁,使勁兒地在下麵催更。

    這才是可鹹可甜的作家啊!

    沒有端著架子寫出一些高深莫測的文字。

    很多作家在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也都能平易近人,但隨著吹捧的人變多之後,自己也膨脹起來,想要創作出所謂的高雅文學藝術,結果讓自己脫離人民群眾,距離越來越遠。

    在微博上麵有一種粉絲行為叫做控評,在一些提及明星新聞的微博下麵,這些粉絲會迅速通過點讚評論將好的、有利的評論頂上熱門評論區,那些不好的評論要麽不搭理要麽幹脆舉報。

    所以經常一個上萬條評論的新聞下麵全是一模一樣的彩虹屁,根本看不到網友們最真實的反饋。

    在張楚發布《明朝那些事兒》的長微博下,幾乎就沒有人控評,這些大老爺們能注冊一個微博賬號過來關注、點讚就不錯了,指望老哥們控評太難!

    好的評論、不好的評論都有,最多是有所爭執,倒沒有出現太會抬杠的人。

    周康算是放心了許多,隻需要讓一兩個員工留意一下這邊的評論就行,也不需要一直查看。

    “葉總,你覺得我們需要公關一下嗎?讓更多人看到老板的這個微博。”

    微博的排行榜已經是娛樂明星們的天下,任何強社會性的事件都很難在表麵數據上麵贏過一籌,這就是它的重要收入來源。

    葉淑梅點頭說道:“可以聯係一下新浪微博官方,聯絡他們做一波推廣,畢竟老板在這上麵連載的話,會帶動關注度。”

    翰林文化傳媒並沒有打算去刷各種數據或者製造假象,那完全就是畫蛇添足!

    現在張楚的人氣並不需要那些虛假的東西,除了敗壞好感之外,沒有實際用處。

    熱搜、熱門話題、熱門微博,哪一個不是張楚的囊中之物?

    當初張楚在連載《悟空傳》的時候,可是號稱給微博帶來了超過100萬新增用戶以及成百上千萬活躍用戶。

    《明朝那些事兒》隻出了第一章,再加上題材限製,無法跟《悟空傳》來一個直觀的比較。

    如果能讓官方幫忙推廣一下,雙贏並不算難。

    “我等下來給他們運營官打電話吧,之前參加活動的時候好像交換了一下名片,我得找找才行。”

    葉淑梅現在可不是無名小輩,執掌翰林文化傳媒已經讓她在業內小有名氣。

    ……

    朱文耀是一名網絡作家,他所寫的基本上都是穿越類型的曆史作品,主角是從現代穿越到古代的那種。

    曆代皇帝之中隻有明代皇帝跟他一個姓,甚至老家還有族譜說是祖上追溯過去是某個王爺,因此他的第一本就是回到明朝去當皇帝,拯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

    可就算再喜歡明朝,也不能一直寫,於是這些年朱文耀陸續寫了清朝、唐朝、南宋跟北宋,甚至還寫了個架空的朝代。

    剛好老書在10月初完本了,這些天來一直都在琢磨新書的事情,這次他想要寫一個明代早期的普通人,重新回到明這個最熟悉的年代。

    可好巧不巧,剛剛想到這個點子,朱文耀打開微博就看到了自己一個好基友轉發的微博,原來不消停的張楚竟然又在發新書!

    明明《鬼吹燈》最後一卷還在每天連載,明明《沉默的羔羊》才上市不到半個月,可這貨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手,非得敲鍵盤不可。

    “完了完了,這下撞車了!”

    朱文耀的眼前一黑,第一反應就是要更換新書的背景,決不能跟張楚撞上!

    這貨隻是在微博連載,暫時沒有出現在站上,但如果同一時間跟他寫明朝曆史的話,百分百會被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哪怕朱文耀自己也算是資深曆史作者,可絕不敢說在寫曆史上麵會比張楚更加專業,那家夥曾經的一本曆史類的作品《萬曆十五年》可是引發過曆史學家們的集體討論。

    能被那麽多專家盯著還找不出大錯誤跟大紕漏,必然是心中有貨的。

    “幸虧還沒有發,如果修改的話完全來得及。”

    朱文耀還是忍不住點擊進去查看一番,他並沒有指望能發現錯誤,隻是想看看這本書的寫法上麵會有什麽不同。

    結果《明朝那些事兒》開篇就與眾不同,給朱文耀的老祖宗做了個檔案。

    還別說,這檔案像模像樣的!

    盡管對明實錄、明通鑒這些史料翻來覆去看過幾遍,可朱文耀愣是發現張楚輕鬆幽默筆調下麵寫作的東西幾乎都能找到出處。

    這可就厲害了!

    史料那麽多,要一一進行甄別是格外麻煩的事情。

    哪些可以拿來為自己所用,可以成為作品的素材,這肯定要花費很多時間,如果親自甄別的話,肯定能理清自己的文學創作思路。

    這一刻,朱文耀並沒有再把它看做是競爭對手,而是打算學習學習!

    二更求票~~~

    月票跟推薦票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