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盜墓賊
字數:9529 加入書籤
在中國,曆朝曆代對掘墳盜墓行為,皆視為大逆不道,要處酷刑的。就製度上來說,明朝不隻帝王陵寑規製有了創新,保護陵寑的製度也是最為完備的,而且量刑很重。
縱觀古今,有名有姓的盜墓者多如牛毛,但以伍子胥、項羽、劉去、曹操、董卓、黃巢、溫韜、劉豫、楊輦真珈、陳奉、乾隆、孫殿英等十二位人物最有影響,其行為在中國的盜墓史上是抹不掉的。借用今天流行的“名人概念”來說,這些人個個都是盜墓名人,當然更是狂人!
1伍子胥——最毒的盜墓者
鐵血網提醒您:點擊查看大圖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是中國史書著墨比較多的人物之一,本來就是一曆史名人。從中國的盜墓文化史來說,他也是重量級的。掘開了人家的陵墓不說,還要拿著皮鞭,朝屍體發泄,可謂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
伍子胥成為中國曆史上有名的盜掘者,源於其出走吳國之前,與楚平王結下的仇恨。《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搞垮楚國,以報殺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孫武攻破楚國城池,成全吳王“春秋五霸”地位後,伍子胥也尋得了弑父兄之仇的機會。據說入楚後的伍子胥最想幹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開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當年楚平王為防止陵址被人知曉,下令把參與修陵的工匠全殺掉了。經一個僥幸逃脫的老工匠指點,伍子胥順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屍體挖了出來,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住,此即“鞭屍三百”典故。另有一說,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對其進行嚴刑拷打,逼他說出了父陵的下落,伍子胥方得手。
2項羽——最牛的盜墓者
與伍子胥相比,項羽的盜墓顯得理由更充分更正義一些。伍子胥是為了報“家仇”而盜掘陵墓,是私心;三百年後,項羽為了“國恨”,掘開秦始皇陵,天下所願。秦始皇是什麽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陵是什麽陵?中國帝王陵寑中的“第一陵”,敢對這樣的帝王陵下手,隻有項羽,牛!
項羽在進入關中後,實行了殺光(殺掉已投降劉邦的秦王子嬰,殺掉王室貴族)、搶光(擄掠鹹陽城)、燒光(火燒鹹陽、阿房宮)的“三光政策”。由於項羽與秦始皇一樣野蠻,很不得人心,天下歸心劉邦。劉邦也會拍天下馬屁,《史記》中記載,劉邦把“掘始皇帝塚”作為項羽的一大罪過,昭示天下。但有學者認為,項羽掘秦陵記載未必準確,酈道元在四百年後寫的書不可信,因為早年史書、比較嚴肅的《史記》並無準確記錄。現代考古探測則發現,秦陵“完好無損”。項羽當年到底是否掘開了秦陵,在秦陵被充許考古發掘之前,仍是曆史之謎,無從驗證史實的真偽。
3劉去——最變態的盜墓者
盜墓有的是泄憤,有的是貪財,但中國曆史上有一盜墓者卻很變態,首先是為了好玩,他就是西漢時期廣川王劉去。劉去為西漢皇室,封地在河北、山西、山東相連區域,原為信都國,後稱廣川王。據說,劉去當年名聲很差,做事不靠譜,吃喝玩樂樣樣精。
據晉人葛洪編著的《西京雜記》記載,在其封國內“國內塚藏,一皆發掘”,有點名氣的古墓幾乎沒有一座能逃過劉去的鐵鍬。劉去盜掘的對象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族墓,魏襄公、晉靈公的陵墓都讓他掘開了。
被劉去盜掘的有名古墓還有好多,如魏王之子且渠墓、晉幽王墓、欒書墓等一大批古墓。但盜墓多了,劉去也害怕。《太平廣記》記載,在掘開且渠墓時,劉去被嚇得半死,裏麵的人竟然栩栩如生。劉去趕忙讓手下人住手,退出,重新封好。史稱,劉去盜掘古墓的數量“不可勝數”,但具體有多少,又獲得多少寶物,現在已無從考證。
4曹操——最專業的盜墓者
盜墓,多是王者行為,從伍子胥,到項羽,再到劉去,都是這樣。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曆史上大規模的盜墓行為都摻雜有官方性質。但設專職,設“盜掘辦公室”,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應該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史書中稱他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專門研究、執行盜墓,曹操堪稱中國曆史上是最專業的盜墓者。
曹操的底細大家都清楚,三國時期魏國一號人物,《三國演義》主角之一。本來就是中國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人,曹操最不光彩的地方,其實不在於他的奸,而是其盜墓行為。據說,在他打天下之初,為了籌集軍餉,曹操想到陪葬甚豐的王陵,遂打起了盜墓的主意。為保證盜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獨出心裁,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打到哪盜到哪,哪座陪葬多盜哪座。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這裏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後的陵墓。此陵構建規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稱“天下石室第一陵”。劉武是劉邦的孫子,其父是漢文帝劉恒,哥哥是漢景帝劉啟。劉武抵禦“七國之亂”有功,一度有奪景帝帝位的念頭。在王位年,公元前144年10月病逝,葬於永城芒碭山,諡梁孝王。
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掘墓,盜墓都是一種罪過。項羽盜掘讓劉邦找到了攻擊的理由,曹操則讓袁紹抓著了小辮子,成為挨伐的一大罪狀。袁紹在攻伐曹操前,讓手下很有才華、後世稱“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起草了一份討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鬆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立中郎將、摸全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就是這份檄文,讓後世了解到了曹操盜墓真相。
5董卓——最惡的盜墓者
中國曆史上的厚葬之風到西漢時期達到了第一個高峰。曆史上,陵墓在100至200年內被盜的占八0以上,據此,漢後必定形成一個盜墓高|潮。這一曆史時期,小朝小廷如玩遊戲般交替頻繁,因此世道很亂,饑民遍野,民間盜墓之風盛行,你盜我亦盜,大家一起盜。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盜曹操外,還有董卓、黃巢等人。不同的是,董卓沒有曹操那樣專業,但董卓手下能人多,規模亦很大,東西兩漢的帝王陵墓多被他盜掘了,與其為人一樣,“惡”名在外。
西漢最有為作為,也是中國眾多帝王頗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
董卓在盜掘西漢諸陵之前,董卓已命令呂布盜掘了東漢帝王陵。在挾天子西入關中後。進入茂後呂布為何要亂翻劉徹的棺槨?據說是受命尋找可能陪葬的治啞巴秘方。董卓有個孫女叫董白,聰明伶俐,10歲就被封為渭陽君,但卻是殘疾人,天生啞巴。董卓極疼愛她,想盡了辦法,遍請名醫都治不了。於是想到了劉徹陵中陪葬品可能有失傳秘方一說,要呂布注意尋找。可沒有翻到秘方,卻找到了一卷黃絹,上書“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原來這是一句咒語,“千裏草”、“十日卜”不就是一個“董卓”嗎?“不得生”,是罵董卓不得好死呢!
沒有找到秘方,反而遭到戲弄咒罵,董卓膽從“惡”邊生,一怒之下欲把劉徹的屍骨拖出棺外“曬屍”,後經中國古代的音樂家蔡文姬之父、一代名儒蔡邕的苦勸方罷。有意思的,想取代漢帝做皇帝的董卓十分迷信,怕弄壞地脈風水,壞了霸業,竟然又派人將搬出來的部分陪葬品放了回去,又把陵重修了一下。董卓盜墓在正史上並無準確記載,演義裏多有描述,所謂的“千裏草”仍附會之說,劉徹再聰明也不可能想到三百年後會出現董卓這個盜墓惡賊的。
6黃巢——最蠢的盜墓者
從史載的眾多盜墓事件中可以看出,掘墳盜墓多發生在亂世之秋,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盜墓高峰,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的中國四分五裂,或分或裂,分分合合,亂世出英雄,也出盜賊。黃巢的出現,也是因為出於亂世。黃巢雖粗通筆墨,但和曹操相比,由於沒有盜墓常識,加上他左右多為沒有多少文化農民,他對盜墓不是太在行,不少墓掘而未開,故稱其為最蠢的盜墓者並不為過。
黃巢成為中國盜墓史上的狂人,是因為其盜掘的對象都是重量級。一是效法項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學赤眉軍、董卓,掘漢武帝劉徹的茂陵,三是掘武則天與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對於黃巢盜掘的文字散見諸陵的盜掘記載中。在乾陵記載中,黃巢掘陵時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據說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後僅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此至今仍有跡可尋。由於農民軍z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結構實在太堅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內部結構,結果挖錯了方向,乾陵躲過了劫難,否則保存不到今天。
7劉豫——最不義的盜墓者
目前考古界判斷,中國現存的所有帝王陵都已被盜墓者光顧過。唐“十八陵”讓溫韜盜掘了,北宋“鞏義八陵”則讓叫劉豫的人盜掘破壞幹淨。北宋皇陵在今河南省鞏義市,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追尊“宣祖”)的遷葬陵,號稱“七帝八陵”。相比漢、唐帝王陵塚巨葬豐,北宋帝王陵普遍簡單;漢、唐帝王生前就開始卜穴營建了,而且宋朝皇帝生前不預築壽宮。劉豫本為北宋臣子,後降於北金政權。降順變節,本已不義,合夥盜掘陵,則更加不義。
北宋的皇陵比較簡單,掘起來並不費多大勁。劉豫與粘罕的官兵先後盜掘,互相勾結,把趙匡胤生前認定的風水寶地毀得不成樣子,除了皇陵,後陵、妃墓、周圍的臣子墓都未能幸免。
劉豫與粘罕壞事做絕還要裝好人。粘罕攻破北宋京城之初,裝模作樣,下令禁止軍人搶掠陵廟器物,並備置大禮,派人祭悼永定、永昭二陵。在盜掘得手後,為不留痕跡,還放火焚燒,陵墓地上部分和附屬建築全都燒毀了。
北宋皇陵與漢、唐帝王陵相比,陪葬品並不是十分豐富,但劉豫與粘罕仍視之如寶庫,這裏還有政治上的原因,北金政權有意借毀皇陵之計,刺激南宋政權和漢人神經,而劉豫充在其中當了一個很可恥的角色,為後人鄙視!
八陳奉——最荒唐的盜墓者
盜墓盜到了自己主子身上,打起了當朝皇帝祖宗陵墓的主意,看起來不可思議,但這樣的荒唐事在明朝萬曆年間偏偏就發生了。執行者是叫陳奉的宦官(太監),陳奉盜墓純粹是為了財寶,真的是利令智昏。
顯陵位於今湖北省鍾祥市境內,是朱翊鈞自己的曾祖父、恭睿獻皇帝朱祐杬和曾祖母蔣氏的合葬墓。顯陵本為王陵,營建斷斷續續長達47年,規模宏大,陪葬不薄。陳奉借顯陵在棗陽礦山旁邊的便利,以開礦作掩護,進行盜掘。知縣王之翰探知陳奉用心不良,進言阻攔,結果反遭陳奉的誣陷,遭逮捕。老百姓對陳奉恨得咬牙切齒,要誅殺他,陳奉嚇得躲藏了起來。史稱,陳奉兩年之後離開湖廣時,搜刮來的金銀財寶貨物數以萬計,運載財寶的舟船首尾相連,長達數裏,為確保萬無一失,陳奉增派了大量士兵護衛。從這裏可以知道,一個宦官敢盜掘當朝皇陵,當然這是得到了朱翊鈞的默許,為皇帝斂財的,不然陳奉的荒唐行為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現在人稱,朱翊鈞的定陵被發掘掉,也是一種報應,活該。
9乾隆——權力最大的盜墓者
盜墓與一朝之君聯係到一塊,或許不少人都可得覺得意外,這怎麽可能呢?但為了一己之利、出於壞人風水的考慮,皇帝也不能免俗,做起偷盜勾當,曆史上這樣的皇帝並不缺少。大清王朝鼎盛時期的皇帝、中國曆史上頗有作為之君乾隆就幹過這種事情。在古今盜墓者中,乾隆該算是權力最大的一位盜墓者。乾隆盜墓對象是明“十三陵”,其公開理由卻不是盜,而是頗討漢人喜歡的說法:修葺明皇陵,與他人的野蠻盜掘相比,乾隆的行為顯得很文明。
乾隆盜墓堪稱一奇,據說僅是為了盜取陵中楠木大柱。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雍正死後繼承大位,改元乾隆,為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繼位時,清王朝已經過康熙,雍正兩代70多年的治理,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社會穩定,百姓安康。乾隆勵精圖治,促進了發展,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絕唱出現了,此即“康乾盛世”。乾隆在位六十年,享年八9歲,加上三年太上皇,為中國帝王中實際在位時間最長、年壽最大的皇帝,自號“十全老人”。史載,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八5年——17八7年),開始對明陵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修葺,乾隆就利用這次機會盜墓的,偷梁換柱。
清朝皇帝自順治始,多有“盜木”的習慣,用於修築宮殿、陵寑,康熙、雍正都幹過拆毀明代建築建陵的事情。但打起前朝皇陵主意的,則隻有乾隆。遺憾的是,乾隆的裕陵後來遭到孫殿英的盜掘,不知是不是一種報應?
10孫殿英——最現代的盜墓者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盜墓之事也是層出不窮,特別是在民國初年出現的軍閥盜墓,加重了這股盜墓之風,形成新一輪盜墓高|潮。其中,以孫連仲盜掘茂陵、孫殿英盜掘清東陵這“二孫”為代表。“二孫”之中,則以孫殿英為甚,他使用了破壞性極大、用於現代軍事用途的炸藥,炸開了慈禧的清東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盜得寶物無數,共裝了30車。僅從慈禧陵中盜得的兩個綠皮紅瓤、黑子白絲“翡翠西瓜”,估價在白銀500萬兩。
孫殿英,名魁元,字殿英,乳名金貴,人稱“孫老殿”,河南永城縣小馬牧集孫家莊人。孫殿英是土匪出身,大字不識一個,戰功也無,但賭技超群,盜墓時和身份是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後被譏為“盜墓將軍”。當時,孫殿英以剿匪換防為名,進入清東陵搞“軍事演習”,暗中連夜行動,盜掘清東陵。據已公開的史料,孫盜清東陵分工嚴明,準備充分。其部將潭溫江師一部負責盜掘慈禧陵、柴雲升師一部盜掘乾隆陵、丁綍庭師一部負責盜掘康熙陵。負責盜掘慈禧陵的官兵最為順利,現場負責的是潭溫江師工兵營營長顓孫子瑜,經晚清遺老蘇必脫林指點,找到慈禧陵的地宮入口。炸開通往地宮的金剛牆後,陪葬品被士兵搬取一空。連慈禧的金絲楠木棺槨也未放過,被劈開,棺內珠寶一掃而空。
孫殿英後來當了漢奸,其部變身“和平救**”,任偽軍副司令。日本投降後,又變回了,成了“國民黨先譴軍”。作惡多端的孫殿英未得好死,1947年解放戰爭中,孫在河南湯陰戰場上被解放軍俘虜,一年後病死於獄中。
有件事情順便提一下,據說在孫殿英被俘後,解放軍從他隨身帶的兩隻箱子裏發現了價值連城的珠寶:一個箱裏收藏的玉石西瓜,全是由珍寶玉石做成;另一箱裏收藏的寶劍,劍柄鏤金雕玉,傳是三國時名將趙子龍的遺物······這些都是從清東陵內盜來的。
摸金校尉之倒鬥工具(2007-07-0112::15)轉載▼
先來個比較有名氣的——摸金符:穿山甲的爪子製成。取穿山甲最鋒利的爪子,先浸溝在巂臘中七七四十九日,還要埋在龍樓百米深的地下,借取地脈靈氣八百天,一寸多長,烏黑甑亮,堅yg無比,符身攜刻有“摸金”兩個古篆字有護身之用是正版摸金校慰的資格證件
摸金校尉之倒鬥工具
黑驢蹄子:專門用來對付不老實的粽子,方法一般是直接拿這個東西塞老粽子的嘴裏,對付屍毒也可以用火化煙熏。傳說,牛頭馬麵勾|魂引鬼,九幽將軍降屍滅煞。這九幽將軍就是黑驢成精化仙而成,所以,它的蹄子,那當然是專門對付屍煞的了。
摸金校尉之倒鬥工具
糯米:可以拔除屍毒,也可以當作暗器直接一把撒過去,老粽子身上就是一陣的青煙!
蠟燭:進了墓室,在東南角點燃一根蠟燭。然後再摸金。如果點然後火苗不穩,或者變成青色,再或者直接滅掉。那就是這裏的主人比較的小氣了,不想給見麵禮。你也不要計較了,趕緊的把棺材蓋蓋上,給它磕個頭,拿了東西走人吧。這是摸金校尉的規矩,要是你覺得命yg,也可以破。跟雞鳴不摸金一樣。
洛陽鏟:這是個曆史悠久的東西了。關於洛陽鏟的由來,洛陽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個農民叫李鴨子,從小就以盜墓為生,在民國十二年(19年)間有一天,他到十幾裏外的孟津縣趕集。有個來自偃師縣馬溝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準備賣煎包子。雙方見麵打個招呼,他見這人忙著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豎直的小圓坑,以便插|入棚柱。這人用此鏟往地下一戳,提上來時帶出不少土,一下子觸發了他的“靈感”:這家夥比鐵鍁挖盜洞輕巧靈便,特別是能帶上原土,利於判斷地下不同地層情況。於是他找了張紙,貼著鏟夾畫出一張原大圖樣,回家後馬上找鐵匠按圖打造,一試果然得心應手,效果不錯。以後其他盜墓者紛紛仿效,於是得到廣泛“推廣”。其作用是取得接近墓室的土,有經驗的摸金校尉可以根據土的顏色、氣味、含有的雜質,判斷出墓室的年代、大小、明器的成份等等。
摸金校尉之倒鬥工具
工兵鏟:軍事上的器械。可以折疊,用來打盜洞。因為質地堅yg,結構太複合人體工程學,關鍵時刻可以當作武器使用。
摸金校尉之倒鬥工具
狼眼手電:照明用的,光線奇強,可以達到100。在近距離直接照射人眼,可以令人暴盲片刻。盜大鬥的時候,用處多多。
摸金校尉之倒鬥工具
墨鬥:本來是魯班老人家發明的,隻是用來做木工的。不知道什麽原因,用到了倒鬥伏屍上。可以捆住粽子。
摸金校尉之倒鬥工具
探陰爪:飛簷走壁,隔遠取物的工具。俗話說,下洞容易出洞難,沒有這個東西,不知道多少摸金校尉要在地下陪老粽子了。
摸金校尉之倒鬥工具
捆屍索:用來捆住粽子,防止粽子屍變傷人。
摸金校尉之倒鬥工具
傘兵刀:不一定非要是傘兵的刀,主要是傘兵刀用來割斷降落傘的,比較方便割斷繩索。也可以是各種軍事刀具。
頭燈:就是開礦工人的那種,耗電小,還能跟隨頭的轉動,比較方便下墓室使用。
金剛傘:摸金校尉獨門秘器,精鋼打造。打開之後,可以護在身前,防禦各種機關、弓箭、飛刀等等·····
膠皮手套:人不可以直接碰觸屍體,否則容易引起屍變。
防毒麵具:一是為了防止墓室內的屍氣和各種毒氣,二是人的氣息含有陽氣,呼到粽子上,粽子就該起來跟你說哈嘍了!
醋:用來對付夯土層的,中國勞動人民是偉大的,發明的夯土實在是太結實了。時間越久越結實。隻有醋能軟化它。
薑汁:用來對付堅冰的。冰經過多年的低溫冷凍,就是子彈也隻能打個小窩。但是,一物降一物,潑上薑汁,就可以開工打盜洞了。是倒冰原鬥的必備材料。
軟屍香:屍體是僵yg的,但是,身上的有些明器不能yg取。軟屍香可以軟化屍體,對於像名貴的金縷玉衣那樣的明器,隻能用這個了。
紅奩妙心丸:摸金校尉的獨門秘藥,可以減緩血液流動速度,防止屍氣入侵,鎮定心神。
還有其他的一些如:照明彈啊,槍支彈藥啊什麽的就不說了。倒鬥講究的是經驗和技術,雖然裝備是必不可少的,但沒有經驗和技術,裝備到牙齒,進了鬥裏也要把小命留在那裏陪老粽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