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又見景楊

字數:2406   加入書籤

A+A-


    嘉嘉低著頭,腦子裏已經在神遊太虛了。每每當皇上在議事的時候,就讓她聯想到自己的數學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這些國家大事自己一點也不感興趣,卻不得不在這。皇上不在乎至少能坐著。可自己是要站著的,腿都酸死了。隻能盼望他們早點結束了。

    “這北邊剛安定下來,南邊又蠢蠢欲動了。”景逸很快的讀完了奏折,淡淡的甩出了一句。見下麵的人並沒什麽反應,又補充道:“今日叫你們來隻是閑聊而已。江山是咱們景氏的。而大哥二哥素來鎮守邊關。六弟又是這麽個情況。想來眼前在身邊的也隻有你們二人。就當是咱們一家人說說話,朕也想聽聽你們的想法。”

    景楊聽完之後沉默了半晌,似在仔細思索著什麽。過了片刻,他緩緩開口道:“皇兄,北邊剛打了勝仗。五哥過兩日就要回來了。本是件喜慶的事。沒想到這南邊現在又不太平了。打仗的話難免會生靈塗炭,難免會苦了百姓。”

    “不錯。”景逸微微點頭。

    景楊的話讓景樂聽完頓感不屑。這一番話看似關切,實際上就是廢話。而剛剛皇上說的話,就算景樂他再傻,他也是不會信的。這皇上莫非是想叫他去平定南邊?不行。那邊關環境惡劣又是蠻夷之地,自己可是萬萬不願去的。於是,他並沒有說話,自顧自的喝茶。

    景楊想了想又道:“皇兄,臣弟覺得不如派攝政王前往邊關平亂。當初景家與廖氏一族共同打下天下才有如今的太平盛世不假。但聽聞當初廖家門下支持者眾多,一度擁護立廖氏為帝。可最後不知怎的,這天下變成了咱們景氏的。而廖氏驍勇善戰野心勃勃卻隻坐上了攝政王之位。其各種緣由已不可考。建國初時,天下仍不穩,幸得先皇高見,不斷暗中扶植與廖家有矛盾的宋家上位與其平分秋色,也因如此咱們景家才坐穩了天下。如今邊關雖時有戰亂,但咱們盧國也算是國強民富,國泰民安了。現在的景氏天下根本不需要什麽攝政王。這世襲的位置始終是個隱患。宋丞相雖然官爵還在,但是他自從失了女兒之後根本無心朝政。現在朝堂上根本無人能與攝政王分庭抗禮,這樣始終對我們不利。何不如趁這次機會給他廖江城派到南邊去。名為派遣實則流放,再讓他交出多餘的兵權。豈不一舉兩得?”

    景逸饒有興趣的看著景楊,又似乎對其十分欣賞。這景楊對局勢分析的很對。這廖江城遲早要除,但是現在天下卻沒有表麵上看起來的那麽穩固。他總是能感覺到一股暗湧。現在廖江城還不能動。一定要等他鏟除了其他的威脅再動手。要知道要對付這廖江城不是個簡單的。如若現在動手,難免不會被暗地裏埋伏著尋找時機的那些人得了空子,趁虛而入。

    景樂聽完這一番分析顯得十分不以為然。於是他抿了一口茶,又放下,帶著輕鬆的表情道:“臣弟倒是覺得南邊的事不足為懼。倒不如化戾氣為祥和,派個使臣過去談談和親的事,讓兩國結為友好之邦,和平共處又免去了戰火,豈不是一樁美事嗎?”

    景逸聽完這番話也就隻當玩笑。和親豈是那麽簡單的?對方定是知道北邊的仗才剛剛打完,想來才不斷生事滋擾。若我國先派使臣,對方定當以為我盧國是怕了他們才有意求和。就算他們有意與我國和親,也會趁機獅子大開口,討些便宜。

    而神遊太虛的嘉嘉不知怎的,覺得鼻癢難耐,忍不住就阿嚏一聲打了個噴嚏。

    這響聲引得在禦書房的三人齊齊矚目。一瞬間,景樂與景楊就同時認出了這個小太監。

    這就是那天那個小太監,竟然在這種場合跟在皇上身邊,想必十分得寵。自己也聽聞近來皇上十分寵愛一個叫宋嘉的小太監。莫非就是他?那天還好沒有動手,這個小太監沒有騙自己,他真是皇上身邊的人。可不能讓皇上發現自己見過這個小太監了。於是景樂趕忙把目光移開。

    景楊在那一瞬間就認出了這是宋嘉嘉。不免有點被驚呆了。她竟然變成皇上身邊的近身太監了。不知道皇上知不知道這個小太監其實是個女兒身。如若被發現可就是欺君之罪了。思及如此不免懊惱,那天自己去了之後等不到她。突然府裏來人說玉瑩高燒嘴裏一直嘟囔著他的名字。他就連忙趕回府裏。等忙完之後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他趕到約定的地點可是沒見到人。這麽久以來他也多方打聽,甚至連浣衣房都問了。可是她好像人家蒸發了似的。內疚一直在折磨著他。總覺得心裏麵空落落的好像有什麽東西堵著,隻能安慰自己說也許她自己逃出宮去了。沒想到竟然在這見到她。這次他一定要抓緊她,彌補她。思及如此,看向嘉嘉的眼神也多了幾分炙熱與堅定。

    景樂與景楊的舉動都被景逸收進了眼底。這個宋嘉嘉還認識高王跟瑞王呢。自己還真是小看了她。看七弟的樣子,莫非她與七弟有私情?不知不覺捏緊了拳頭。又看向嘉嘉。

    嘉嘉顯然沒想到景楊會在這裏。當自己的目光與其對視之時,好像被電到了一樣。久久回不過味來。甚至已經忽略了在場的景逸與景樂。

    哼。果然有私情。景逸十分不悅。但他把他的不悅盡數隱藏了起來。隻道自己乏了,叫眾人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