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八章 初始已高大 幻夢帝王家

字數:289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墨法劍 !

    其人天資瑰異,稟賦超拔,大大發揚光大了中夏武學的博大精深,拓展了墨翟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鋤強扶弱,助力天下和平的俠之大者的境界。

    在他之前,墨翟之後,中夏江湖尚且處於蒙昧之期,成就有限,格鬥技擊的手段雖然也有高明人物,如列國年間助力祖國攻滅強吳的猿公越女;如郭解大俠之友,衛青將軍之賓,虞初村中隱居的胡扁鵲;如蜀山慈雲庵那位諸葛武侯的舊友,都是罕見的不世出的高手,隻是江湖各門派尚未形成,一切尚且在荒蕪之際,不似後世有可以繼承流傳的門派得以依憑,即便是有些宗派門戶,也都良莠不齊,多以坑蒙拐騙為能事,若真講究武學技藝和俠義行為,比諸常人心目中的墨翟之俠,所差真是天地遠。

    諸葛青陽的成就,仿佛若開天辟地以來就生成的完美無瑕,至高至大,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無法形諸文字。

    諸葛青陽的一生,與偽晉的僭越天下之正,以物欲賄賂百姓士民使其墮落自朽的卑劣無賴,以殘忍乖戾的手段壓製天下士林的異議的顢頇無恥勢不兩立。

    他大大改變了武林所認知的武學一開始極其淺薄後來越發精密奧妙的世俗成規,他的成就一開始就磅礴大氣,震古爍今,後世諸人的成就,格於天賦及越來越多認知的魔障反倒遠不如他。

    諸葛青陽的武學成就,浩如淵海,深不可測,其在海外玄天島上留下的六龍回日四象功的遺刻,數百年來,至今依然流惠武林,許多英雄豪傑都從中參悟出來無窮的武學及天道奧妙,非止限於他後世流傳的青城派或者蜀山派。

    慕容世家乃是十六國時代的大燕國後裔,滅國亡族之後,飄渺杳然,零落江南已久。

    其他諸如張王李趙劉的江山社稷滅了也就滅了,亡了也就亡了。

    他們也以享國一時,受用一時,僥幸非常,自然沒有什麽不平之心,更沒有再自妄想竊奪國柄,自以為以祖上的德行本領,還是德行福澤,卻屬於常常自稱的寡人德薄,能夠叨得天下至尊數百年或者數十年,至今想來實屬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也不過是南柯一夢,所謂得亦欣然,失亦可喜。

    當然也沒聽說過他們的後人如何椎心泣血的聲討敵人狡猾,如何的不甘沉淪,如何一心要要收拾祖宗的江山,如何要招兵買馬,如何要建立義旗,如何要蓄養死士忠臣,再次逐鹿中原,殺一個天昏地暗,重新奪回本家的江山,重建家族的帝王基業。

    隻有他們慕容世家一家,一心發夢,一心苦心孤詣,勢必要做成一番轟轟烈烈的江湖大業,進取長安,成就王圖霸業。

    至今慕容世家的帝王夢未曾衰竭,其在武學成就上更是自視甚高之餘,務求廣博,以獨樹一幟以為帝王後裔之尊的格外不同。

    齊辛候看這少年的劍法,便是享譽天下數百年,自蜀山派的開山祖師諸葛青陽遺傳下來的自六龍回日四象功中所眼花出來的天馬行空劍法。

    這路劍法數百年來砥礪發明,絕非拘泥不活、因襲相傳的劍法,乃是蜀山派開派以來經過曆代掌門耆宿,豪傑英雄完善,千錘百煉臻於不敗的劍法。

    若是講其劍法的源遠流長,隻有少林派的達摩劍法可以與之相媲美,隻是少林派近年來人才凋零,雖然外家功夫依然登峰造極,可門中之人擅長劍法的人也並不多,達摩劍法也失傳已久,隻有在古籍之中還存有殘存的遺譜。

    這少年用的劍法恰恰便是蜀山諸葛青陽的獨傳劍法,本來蜀山派一向以修仙練氣飛升入道為己任,以入紅塵為劍客為下流,素不與中原各大門派往還。這也是蜀山派之所以成為天下最神秘派別的原委,進入江湖紛爭的蜀山弟子,一般並非是門派中的佼佼者。

    蜀山派劍法與同氣連枝的青城派截然不同。

    青城派雖然祖師也是諸葛青陽,不過其中到了不知道某一代,或許說是霍靈素這一代,忽然宗奉起來神鬼疑暗的張道陵為祖師,這意思好像是要找一個比諸葛青陽年代更加久遠的神鬼人物以蓋過同流蜀山派的鋒芒正宗。

    因此青城派一向以中原道家之祖自居,更一向以中原名門正派為榮光,於中原大門派的道統一向看的極為重要,也為自己能列為中原八大名門正派沾沾自喜。

    齊辛候剛才從慕容歸元的話中已經聽得出來這少年的來曆,他知道自己近三十年來不在江湖中行走,自己的武功或許比這位慕容莊主高上一些,可是以自己的江湖見識,遠遠趕不上這江湖第一大世家的主人。

    他數十年來隻是在疆場之上帶兵打仗,戰陣之上,少逢敵手,他疆場之上佩服的也不過是當年的冠軍大將軍金仲南一人而已。

    可是突然之間,逢到如此兩個武功絲毫不輸給自己的強敵的夾攻,他雖然武功高絕,可是此時也漸漸冒出汗來。

    戰場之上,兵凶戰危,臨危不亂,戰陣之上功伐令行,一言而決,可絕無此時的驚險。

    而兩人手中寶劍夾攻他的同時,兩個人的打鬥也一刻沒有停歇,非但沒有停歇,而兩個人的打鬥招數也都狠辣險絕,招招要將對方致死亡命,並不比對他下手的為輕,他始終鬧不明白這兩人為什麽不齊心協力將他拿下,而用這種三國交兵的鬥法。

    這種鬥法成了一人抵禦其他兩人的攻擊的打法,而齊辛候以為最吃虧的莫過於自己,因為他手中始終沒有將賢德帝放下,這時候賢德帝猶如一個燙手山芋,放也不是,拿著也不是,而且在這兩大高手的夾擊之下,想要放下又談何容易?這兩人也絲毫不給他這樣的機會,哪怕他稍有鬆懈或者疏忽,便要命喪於此二人的劍下作斷頭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