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五章 為惡不文飾 謠言傾天下
字數:3177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墨法劍 !
怎奈梁山好漢惡漢自有惡漢的慷慨之處,絕不似偽君子們的假惺惺,他們殺人越貨從不掩飾,他們坐地分贓早就說的明明白白。
若非一幹不入流的村學究,假夫子,慣於諉過於人的刀筆吏們自作聰明的混淆視聽,文過飾非,弄一個師出有名,加持一個替天行道的旗號就能夠洗雪盜賊的真麵目,以為拉大旗作虎皮就能夠蒙混他們濫殺無辜的鐵的事實,那麽李逵的板斧,武二郎和魯智深的鐵拳頭,自然不屑於替天行道的漫天扯謊。
這些火並分贓內訌爭執,不是瓦崗山上眾兒郎,也不是梁山好漢,可都是朝廷大員呢!
你看他們高頭大馬,鳴鑼開道,車轎雍容,如火如荼,舉動斯文,出口成章,動輒聖人教誨,分明禽獸豺狼!
他們在議論國是的朝堂上,將人性中最為卑劣的貪婪釋放殆盡,比諸江湖幫派爭奪地盤堂口大打出手的景象毫無區別,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遠失江湖草莽的本色男兒氣象。
他們甚至更加真實和殘忍無恥,而一切還是打著忠君愛國,整頓朝綱的名聲,若是民眾也知道他們如此行若狗彘,顏若桃李的話,那麽民眾還能任由這幫禽獸豺狼來掌握他們的命運的麽?就算是再不長進的民族和民眾,恐怕都不能忍受這樣一幫無賴流氓們的橫行霸道。
顯然這一切也在賢德皇帝的教化天下和以道德理政的考量之中。
怎奈即便他是皇帝,他的智商,智力,思維畢竟有限。
他年少氣盛,自然還不知道這件事是多麽的惡劣,他也不知道一旦傳出宮外對他的朝廷有多麽不利,對他的朝廷形象有多麽醜陋的醜化。
僅僅這一件事的真相被戳穿,恐怕就算是再精心編製編造一萬個勤政愛民,兢兢業業,夙夜在公,鞠躬盡瘁,精忠護國的謊言,都未必能夠讓民智已經開啟的民眾從新陷入蒙昧和無知之中。
當真相得以大白於天下的時候,不是壞到了極致要瘡爛潰崩,或者就是有一絲向好的跡象。
隻可惜,民眾不會給你們轉變的機會,因為你們壞事做絕了,你們的末日也到了頭了。以你們望之不似人君的無賴虛弱,再想要君臨天下,殘民以逞,其可得乎?
其實就算賢德皇帝知道,他也無能為力阻止醜聞的傳播。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起來,即便是你把真相如封鎖鎮壓孫猴子一樣鎮壓在五行山下,卻不能消滅真相本身,更不能毀滅掉這隻憤世嫉俗,蔑視一切,震蕩汝等虛弱不堪的地府天宮的猴子。
在他們的技術手段尚且沒有達到無孔不入的境界的時候,在他們格物致知的認知水準還停留在形而下的五行八卦,在他們對於現代科技的認知還停留在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呼風喚雨,召喚鬼神的荒謬的時代,要想封鎖真相,談何容易。
作者最為痛苦的就是告知了這些江湖人,當科技手段登峰造極,任何人的隱秘行蹤都一清二楚,雪亮無匿的時候,江湖也就消失了。
當江湖中人以為的下流貨色才使用的暗器變成殺人的槍炮,並以此堂堂正正來對決對陣的時候,江湖離著消失也就漸行漸近了。
皇帝畢竟還是真性情的皇帝,畢竟他還年輕,年輕就會有那麽一分一毫的熱血,雖然漸漸冷卻的依然是年輕人的血,麻木的是少年神采飛揚的靈魂。
皇帝縱然沒有真性情,可是對於手下那些冗官冗員耗盡朝廷天下元氣,推諉扯皮,混吃等死,效率底下的衙門和官吏來說,便是讓他們去花大力氣封鎖消息,即便是他們行事如東廠錦衣衛般淩厲毒辣,也毫無可能。
民眾是通過所謂謠言來獲得皇宮內發生的黨爭信息的,謠言已經散布,便已經不能去尋根究底究竟是何人散布,那樣無異於是此地無銀,不打自招,欲蓋彌彰的事兒他絕不會做,皇帝還沒有愚蠢到讓人望見他的氣急敗壞。
賢德皇帝飽讀史書,明白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道理。
天下人人現在都是謊言的製造者,大臣和軍兵都是,何以捕殺造謠者?所以隻能等著泥沙俱下,隻能等著風聲漸過。
但願它會盡快的消散,對於那些提起宮闈秘史,風月無常近乎癡迷的民眾,隻要放出幾個更加葷黃不堪,危言聳聽,其實卻無關大局的段子謠言,保證他們會忘記大明宮太極殿中所發生的那一段逼宮往事。
賢德皇帝沒有封鎖這個消息,甚至也不曾暗示,不曾命令在場的大臣和士兵不許講這件事,不許渲染造謠這件。
其實就算他命令也無法阻止這件事的傳播開來。
總之一傳十,十傳百,每個大臣總有些門生故吏,親戚朋友,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當然這些門生故吏,親戚朋友的婊子姘頭舅子姨娘叔叔大爺也不是小數目。
況且以他們的地位,親戚朋友,往來友好者更多。
他們的仆人,孌童,三姑六婆,小舅子多,老婆多,還因為他們的見識和交往,所認識的朋友和富商大賈,絕對不是普通民眾和士兵可比。
所以僅僅不到一天,這件事已經在長安城裏傳開,甚至風聞綿延長安城以外的數百裏京畿重地。
尤其令人驚恐的是,這件事的添油加醋和姿彩紛呈的解釋,猶如一個慣於搔首弄姿,想以此吸引眾人的目光和豔羨的女人,往往可以化許多的裝束和打扮成許多形狀。
其中的多種腳本,多種解釋,真個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有人說齊辛侯已經安然逃出關外,皇帝割燕雲十六州任其稱王,他要連結契丹和突厥人,不久便會大舉進攻邊境。
更有人爆出更大的驚天秘聞,說賢德皇帝本是言大人的外室所生之子,被寄養在九江王府,後來假冒九江王庶長子,終於稱了言家的心意,竊奪大寶,天下兵不血刃成了言家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