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小報風波(下)

字數:3874   加入書籤

A+A-




    假設這個事情真是另外兩位中的一位幹的,那麽三大亨肯定要開動各自的宣傳機器,黃門要給自己增光添彩說是得了神佛庇佑刺客手槍當場炸膛順便大罵宵小之徒,打黑槍的正主兒則要想著把水攪渾好讓自己看上去置身事外,然後看看有沒有機會黑黃程一把,至於那位真無辜者,肯定又是有一番自己的說辭。

    萬一要是兩家合謀算計一家,那就更麻煩了。

    期間肯定還有各種反間,離間,一想到這些曹行簡頭都大了。明天等輿論大戰真開打的時候,三大亨的壓力一起上,等於是逼著他表態,這時候說什麽都沒用了。小胖子本著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三十六計走為上。

    “我說,你不先給少華打個電話?”楊發濃建議

    “喂喂,你是不是社論寫傻了,他爺叔被人打了黑槍,我去找他求證?他反過來要我調配大量版麵給他發稿子怎麽辦?雖然是好兄弟,但我幫了他,隻怕駁殼槍就要招呼到我頭上來了。窮爺現在往外一跑,所有小報沒了召集人,他們的主編老板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幾家硬拚實力去。等風頭過了我在回來。所以替我保密。。。”說完急匆匆的出門而去。

    於是在各色小報頓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起來。按照自己上麵的意思盡情施展手中的如椽大筆錢氏父子或者是英雄狹義的江湖奇人,或者是“蟛蜞裹餛飩-裏戳出”,或者是大踩狗屎運。總之這幾天單就風頭和曝光量而言,露醉仙都追之不及。

    第一天報道出來後,事情就更不可控製了,這段小報記者們也是因為沒新聞而憋的狠了,隻能去順著四馬路往跑碼廳方向去,彼此路上碰到了寒暄幾句說是去看跑馬或者逛大世界,可打了回樂裏門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既然如此,大家拚個局吧”。。。。記者心中的苦悶有誰得知?唯有解語花。。。

    眼看大好的題材送上來,這群人局子裏三打響後(煙賭娼),渾身精力無處使,一股小報記者特有的使命感和榮譽感作祟起來,憋了許久終於找到發泄口的文思比憋久了的前列腺所能釋放的能量更為恐怖。

    手下這支筆就格外使喚得來。其時正值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風靡大江南北,又逢《火燒紅蓮寺》被禁了6年後終於在去年拍出了第十九部,市井間彌散了一股仙俠氛圍之濃厚著實讓錢鼎章大吃一驚,甚至大世界中也有說書人唱“一道白光千裏之外取人首級,二枚劍丸上下翻飛神蹤天際”。

    這班無聊文人也受此影響甚巨,再一琢磨槍案的細節,首先歹徒是拿著駁殼槍的,其次,倆說書先生文質彬彬,這個之前也有照為證,第三,這倆先生最後毫發無傷,而歹徒卻死在當場。

    對吧,這個都是事實,一句假話都沒有。那還等什麽,個個文思如尿崩誰與我爭鋒起來。

    於是在各家小報上父子二人的麵目變得既模糊又清晰,這家說他們是海外仙島遺孑整日仙草仙丹當飯吃任督二脈比京滬鐵路還要暢通,那家說是終南山中150歲的空空道人的關門徒弟沒事就手撕猛虎,也不考慮考慮終南山中人會不會聽彈詞,雲雲總總奇葩無數,總算這個時代科學尚且不算太發達,錢鼎章很欣慰的發現,起碼這些報紙還是有個共同點就是都默認還是炎黃子民,而沒說自己父子倆是et外星人什麽的。

    在這場由屏傷忒的小報記者發起,廣大無聊小市民階層景從的神話風暴的最高潮出現在某天下午,精武體育會代表來大世界要求父子二人去虹口道場踢館,為一代宗師霍元甲報仇。。。。

    於是父子倆隻能和趙阿福說想要請假一段時間好在家排練,否則這日子就真沒法過了。後者當即點頭哈腰的表示,這不是問題,一切以會書為最要緊。大世界這裏的演出他自然會找人來代替,甚至扣扣索索掏出好幾十塊錢來賀喜。

    錢遜之明白他這是把之前收了自己的那些好處費都吐出來,笑著拍拍他肩膀道“一切按照規矩來,心領了,這錢還是自己收好吧”說完揚長而去。

    露醉仙這兒更簡單,開始書場老板不願意,大響檔請假一兩天也就算了,可這一請就一個多禮拜半個月的,自己還怎麽做生意?

    於是露醉仙便悉心教導老板,如果自己從蘇州載譽成功歸來,這滄州書場的上客率將會如何?至於代書的麽,自己有個叫周玉泉的師兄,讓“陰間秀才”和他徒弟輪流來,上座率方麵打平不是問題吧?

    另外這幾天一身軍服的李光彪和一襲中山裝的劉神威要麽是在市黨部的臨時辦公室內電話一個一個打出去,或者在訓練場上李光彪被摔個七葷八素,晚上則來露宅一起商議去蘇州後該如何行事。

    錢遜之錢鼎章露醉仙何若曦則終日在家中閉門謝客,鑽研業務,其中倒是以錢鼎章最為忙碌,會書不比平時說書,和打擂台也差不多。會書主要在光裕社所屬的光裕書場進行,會書這幾天整個吳地藝人都會前來參加,能有上台資格的隻是少數。每檔隻有一次機會,不存在今天說的不好明天補上的事情。

    所以藝人對會書上所要表演的書目都是精挑細選,然後百煉成鋼,一些細枝末節的統統刪去,隻留下各種爽點,笑點。在40年代末期,徐雲誌首創了獨角會書的改編方式,將原來隨隨便便就能說上三個月乃至半年的《三笑》,經過大規模的改編整理,縮短到50回。而這也成了後世對傳統書目改編的一個標準。

    這次去蘇州主要目的是揚名,自然是以雙姝為主,一部《玉蜻蜓》百年來被無數人說過,其間情節笑料也是廣為人知。要想靠這個打出牌頭還真不是那麽簡單。

    好在上有周玉泉,下有錢鼎章,尤其錢鼎章肚子裏那二十四回本的“沈家書”《玉蜻蜓》,說是無一字可改的國寶也不遑多讓。挑挑揀揀之下,不論是討好觀眾的充滿喜劇色彩《問卜》、《關亡》,還是悲切哀痛專攻女性聽客的《庵堂認娘》,《廳堂奪子》,以及有充滿正劇悲壯色彩的《蘇婆替死》,錢鼎章都半推半就遮遮掩掩的從肚子裏把存貨倒出來,還得費勁心思製造種種漏洞或者不成熟的地方,好讓其它幾位提出修改參考意見,這上麵所花的心思,實在讓他掉了不少頭發。

    ------------------------------------------------

    這幾天趴在網上翻資料無意間發現,上海評彈團去年推出一個新的長篇《弦索春秋》,主線是一個普通人從蘇州學藝,走官塘,打進申城期間經曆的各色風雨,時間背景是抗戰爆發後。

    我不知道該用什麽表情。

    聽了部分,這長篇前麵幾回是我開始想寫卻沒寫成的那些,就是父子二人在小碼頭上漂時碰到的種種困難,因為這部分不容易出爽點,所以我放棄了。

    但這些小碼頭的經曆和細節其實是很有趣的,以後有機會以外篇形式寫出來吧,雖然沒啥爽點對於喜歡看背景時代的各位而言可能會覺得不錯。

    這個長篇應該說是上海評彈團的心血之作,甚至把一些已經退出舞台的演員都召回來,每回都是不同的演員,而且都算是響檔。本子也紮實,也動用了各種表演技巧,算是頂層設計的優秀產物。

    可惜碰到現在這個年頭,隻能走電視評彈的路線,這個本子如果能放出去好好的磨個幾年,應該會成為經典的。現在來看還是太幹,缺乏生活化的細節。藝人也沒做到對本子完全爛熟於胸信手拈來,演的時候還是還是硬熟。

    但能有這樣的作品,說明這個藝術還在努力的往前發展,也許磨個三五年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另外12/1,果然起點又如約來修我的閱讀數,app閱讀量隻能是pc端*2,超過就要修掉。。。。也不知道遵循的哪門子規矩。。

    這幾天掉了7-8個收藏。。也是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