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字數:3634 加入書籤
劉義隆站在建康城上,背著手,對城外的風景一覽無餘。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隻來151+看書網劉義隆心裏很亂,更多的是充滿著恐懼。當年父皇建立大宋,定都於此。而現在魏軍來犯,眼看將要淪喪大片土地,劉義隆深感愧對父皇。
劉義隆歎了口氣說:“王將軍,北方戰事如何了?”
王玄謨回答說:“回聖上,魏軍於栗磾部已經連奪司州附屬城池數座,不過,重兵圍攻司州,刺史毛祖德毛大人死死把守,使魏軍始終不能再往前踏進一步。奚斤所部相比較於栗磾而言,進度緩慢得多,圍城已經近一月,始終沒有任何進展。”
劉義隆聽到這個消息,轉過身來,說:“這麽說,魏軍已經攻取司州所有的附屬城池,隻要攻下司州,那魏軍就可以毫無顧忌地渡過黃河,直逼建康?”
王玄謨不想隱瞞實情,便說道:“對。不過,魏軍想要渡過黃河攻打建康,也不是那麽容易。畢竟我軍在黃河一線,還有洛陽,虎牢,滑台幾處要地,為一字長蛇陣勢,為防止魏軍南下,毛大人和東郡太守王景度經營多年,三處兵力不下於五萬人,足以拖延魏軍數月,直至援軍到來。”
劉義隆歎了口氣說:“魏軍此次攻打我大宋可是近三十萬人啊!三處合兵不過才五萬,怎能抵擋住魏軍的進攻?我大宋常備軍隊根本不多,即使現在再招募百萬大軍,也很難取勝魏國。況且,魏國號稱百萬雄師,如此看來絕非虛言。唉,我怎能眼看著父皇留下來的基業毀在我的手裏啊!”
王玄謨說:“聖上不必過於憂慮。魏軍想要渡過黃河,戰船必不可缺。陛下應該了解,魏國原本就是馬上的民族,擅長陸戰,而對於水戰,就不強於我大宋。我大宋水軍常年操練,大小戰役經曆不下數十次,而魏軍是在臨渡河之際臨時征調的戰船,魏軍士兵不熟悉水性,自然難以發揮作用。況且水戰與陸戰截然不同,陸戰刀劍等搏殺武器必不可缺,而在水戰之中,這些東西起不了什麽作用,而是要靠弓箭。魏軍的弓箭最遠隻有兩百餘步的射程,而且沒有大型弩機。大宋則相反,在黃河沿岸安置眾多弩機,射程數倍於魏軍不止。而且對於木質戰船的穿透性極強,足以把魏軍阻擋在黃河水麵上。所以,五萬大軍足以勝過魏軍百萬雄師啊!”
聽到王玄謨的分析,劉義隆的眉頭漸漸地舒展開來,他笑了笑,對王玄謨說:“聽王將軍一席話,朕頓時茅塞頓開啊。”
這時,一個宮人跑過來,麵帶喜色地對劉義隆說:“聖上,大捷啊!”
劉義隆忙問:“哦,是何事啊?”
宮人回答道:“荊州將領李木深明大義,擒拿逆臣謝晦,並打開城門恭迎廬陵王率軍進入荊州。眼下廬陵王已經派人將謝晦押往建康,交由皇上發落。”
劉義真聽完,使勁地一拍城垛,說:“好啊!終於有個捷報了!現在皇兄身處何地啊?他為朕除掉心腹大患,朕要召集文武百官,設宴款待皇兄!”
宮人說:“聖上。王爺將謝晦押往建康之後,王爺並沒有率軍返回。而是率領本部兵馬以及調取荊州一萬人馬增援司州去了。”
劉義隆點點頭,說道:“皇兄為大宋江山的安危傾盡心血,朕自愧不如啊!”
王玄謨說:“聖上不必自責。王爺本本是皇室之人,理應為聖上排憂解難。倒是微臣,身為大宋將軍,卻隻能待在城中,不能進到自己應有的本分,臣愧對聖上。”
劉義真說道:“王將軍言重了。將軍鎮守國都,不使我軍前線禦敵之人軍心渙散,其功勞不下於馳騁疆場,將軍不要自責。”
王玄謨聽後,說:“謝聖上。臣即使肝腦塗地,也不會讓魏賊進犯建康一步!”
拓跋嗣再魚塘邊,手裏拿著魚食往池裏撒著。水裏的魚兒見到落水的食物,爭先恐後,隻見濺起一片水花,食物轉眼不見。
崔浩急忙走來,來到拓跋嗣身後:“參見陛下。”
拓跋嗣把手裏的魚食全部灑進水裏,轉過身來,擺擺手說道:“宰相不必多禮。”
崔浩臉上掛著焦慮,捧著一封信對拓跋嗣說道:“陛下,慕容將軍飛鴿傳書,柔然已經聯合北方胡夏,要聯兵討伐我大魏。”
拓跋嗣接過信,問道:“信是什麽時候送到的?”
崔浩說:“剛剛才到。臣一拿到此信,便馬上呈給陛下。”
拓跋嗣仔細地看了一遍信上的內容,看完後,拓跋嗣用力地把信攥緊,隨後丟入魚池之中。
拓跋嗣一甩袖子,背起手來氣憤地說道:“柔然同我大魏交戰數年,屢戰屢敗,我大魏仁慈,不忍心把柔然人趕盡殺絕。而柔然卻一次次地毀掉協約,不顧天下人的流言蜚語重新挑起戰火,真是豈有此理!”
崔浩說道:“陛下息怒。柔然同大魏交戰數年,確實是勝少敗多。眼看我大魏越打越強盛,而柔然卻大不如從前,所以柔然人定心有不甘,屢次挑起戰火。”
拓跋嗣冷笑道:“哼,心有不甘。好,那朕就把他打到心服口服為止。”
崔浩聽完,連忙說道:“陛下萬萬不可意氣用事。這次與以前可是不同啊!”
“有何不同?”
“陛下,現如今我大魏正與劉宋交戰,柔然人趁此機會,想要偷襲大魏北方。若陛下打定主意與柔然一戰,那務必要與劉宋結束戰爭,千萬不能兩麵開戰啊!而且魏宋實力懸殊,劉宋自己不能與大魏相抗衡,如今大魏主動求和,大宋正是求之不得,肯定會答應。倒是北方,柔然自知單憑一己之力難以進攻魏國,所以聯合胡夏,兩軍聯兵來對付我們。”
拓跋嗣背著手,踱著步子,想不出什麽好主意。他停下腳步,說:“小小胡夏,不過是個彈丸小國,如今也敢派軍進攻大魏。不知宰相可有良策?”
崔浩說:“我們可以上演一出圍魏救趙。趁兩軍與我大魏軍隊鏖戰之際,派出一支奇兵直奔胡夏京都,兵馬不必過多,兵貴神速,隻需五萬即可。到時夏國皇帝赫連勃勃一定會嚇破膽子,會派人將正在與我軍交戰的軍隊調回胡夏以解圍城之困。等到胡夏軍隊一撤,柔然軍隊定會軍心渙散,這時我軍殺出,定會大捷!”
拓跋嗣聽了,點點頭說:“宰相言之有理。現今燾兒已經親自率領大軍十萬鎮守北疆,依我看來,兩國聯兵必定不會少於三十萬。那麽,大魏國內可還有足夠的兵力?”
崔浩回答說:“陛下不必擔心,大魏人多地廣,各地兵力相加不下百萬,再往北方派去幾萬大軍輕而易舉。不過,陛下一定要告訴太子殿下,此軍為餌,不可與敵軍過多交戰。等到我軍包圍胡夏都城,胡夏軍隊撤回,此時方可殺出。”
拓跋嗣說道:“天下之大,唯有宰相能夠解朕煩憂。宰相,你現在就去擬旨,從從各地抽調軍隊十萬,命散騎常侍鄧穎為統帥,揮師北上!”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