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啟程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A+A-




    百戰軍的軍營和校場都在延州城和源河之間的廣袤平原上,七十萬大軍由軍營出動,到校場集合,整裝待發。

    譚嘉和瑛姬早早的在校場外的路口處等候,大軍已經集合完畢。

    約莫過了小半個時辰,忠義王譚雄策馬而來,老王爺譚猛、二夫人孟月如與譚雄並駕齊驅,孟月如懷中還抱著一個三歲大的孩童,生的虎頭虎腦,大眼濃眉,煞是可愛。

    兩任忠義王和二夫人孟月如都是身著戎裝,就連懷中三歲小兒都穿著特製的鎧甲,反觀身穿便衣的譚嘉母子,卻是顯得有些不搭調。

    譚雄四人身後,還有忠義王府的大隊人馬前來送行,甚至許多延州城內的百姓也自發前來,遠遠地駐足觀望。在忠義王府的管理下,整個平沙郡的賦稅都不高,百姓安居樂業,生活雖稱不上富足,卻也不必為衣食住行而發愁,加上第一任忠義王的赫赫戰功和威名,郡中百姓對忠義王府極為擁戴。

    此次,譚雄發兵出征,是第二任忠義王第一次沙場亮劍,百姓們自然都想一睹其風采。

    譚雄催馬上前,在譚嘉母子二人麵前停了下來。

    “給王爺和老王爺請安。”瑛姬愛慕的看著譚雄,難掩激動的心情,聲音略微有些發抖的行禮道。

    “參見父王、爺爺、二夫人。”譚嘉也行了一禮。

    “嘉兒,原來你和你娘親在一起,怪不得譚忠找不到你。今日父王出征,你也該來送行。”譚雄說道。

    “回父王,昨夜從武庫出來,有些想念娘親,便去了娘親那裏,才知道父王今日出征,嘉兒特地來為父王和娘親送行,祝父王旗開得勝、橫掃蠻族。”譚嘉震聲說到。

    “哈哈,好,此次對蠻族的戰爭,本王已經籌劃多年,做了萬全的準備,戰則必勝,絕不會有半點差池,不久之後,整個赫頓草原都將納入王朝的版圖!”譚雄自信滿滿的說到。

    “雄兒,本王還是覺得,帶這蠻女出征極為不妥,此女毫無自保能力,戰場之上簡直就是個累贅,你若是因她而分心,又如何能夠專心戰事?況且,此女在軍中毫無威信可言,連替你傳號施令都做不到,退一萬步講,到了危急關頭,士兵們絕不肯舍生忘死的救她,一旦有個閃失,你也難以護她周全,還是再考慮考慮吧。”譚猛厭惡的看了瑛姬一眼,毫不客氣的說道。

    瑛姬聞言,身子一震,無助的看著譚雄,卻不敢出聲反駁,在譚家,瑛姬從來不敢忤逆譚猛一星半點,而譚猛也是從來不把她當做自己的兒媳,即便是剛生下譚嘉的那幾年,也沒有絲毫的改變。

    瑛姬唯一的依靠,隻有自己的丈夫。

    “王爺,父王所言極是,大夫人身份特殊,確實不宜陪同出征,王爺還是收回成命吧。”孟月如點頭說到。

    “不必再說了,本王心意已決,任何人都不能改變,區區蠻族,本王還不放在眼裏,量他們還沒有本事傷害本王的女人,瑛姬無須參與軍務,隻要照顧好本王飲食起居便可,這方麵,她向來做得很好。”譚雄態度堅決的說到。

    “嘉兒,本王出征之後,你要繼續勤加修煉,切不可荒廢根基,日後,會有你建功立業的機會,衝兒還小,王府大小事宜,均由二夫人同嘉兒商議後定奪。”

    “是,父王。”譚嘉答應道。

    “再怎麽修煉,也不過是一介平民,資質愚鈍,難成大器,還是好好讀書去吧,以後考取功名,入朝為官,也算有個名頭。明日,本王也將動身趕往都城覲見聖武王,王府事宜就要月如多多操心了,還有本王的寶貝衝兒,也該到開始修煉的時候了,早些著手,早日成器,我忠義王府的後人,立身之本還是武道修為,月如,你也是武道高手,可好好好培養衝兒。”譚猛瞥了譚嘉一眼,又轉頭寵溺的看著譚衝說道。

    “請父王放心,衝兒肩上擔負著忠義王府未來的希望,兒媳一定好好培養,爭取讓他早日成才。”孟月如應道。

    “好,隻要看到我的乖衝兒,本王的心就安穩了,你一定不會再讓本王失望。”譚猛滿意的說道。

    “爺爺。”三歲的譚衝乖巧的叫了一聲,惹得譚猛哈哈大笑,甚是快意。

    “出發吧,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了,百戰軍的將士們還等著你誓師動員呢!”譚猛一勒韁繩,坐下戰馬奮起前蹄,發出唏律律的叫聲。

    “瑛姬。”譚雄喚了一聲,伸出手來,瑛姬喜悅的握住丈夫伸出的手,被他輕輕一拉,整個人便飄身上馬,落入譚雄懷中。

    “嘉兒跟上。”譚雄交代一聲,同是一勒韁繩,瞬間疾馳而出,一騎絕塵,譚猛、孟月如等人都是緊緊跟上,譚嘉無馬,隻能徒步奔走。

    路口與校場之間連通一條數百米長的寬闊的軍道,列陣以待的將士在譚雄馳入校場的同時,爆發出雷鳴般的吼聲,氣氛一下子慷慨激昂起來,令人熱血沸騰。

    在將士們熱切的目光注視下,譚雄下馬,登上校場前端高高的點將台,大手一揮,台下吼聲頓止,鴉雀無聲,僅這一個細節,便足以展現百戰軍軍紀嚴明,軍容整齊。

    譚猛、孟月如等人都在馬上等候。譚嘉因為是步行,又不能動用靈氣,隻能憑借腳力,落後了一大截。

    戰前誓師動員,譚雄慷慨陳詞,令人振奮。

    百戰軍已經厲兵秣馬數十載,將士們的求戰之心從未冷卻,手中戰刀依然嗜血,這是一支威武之師,更是一支常勝之師,自從組建以來,從無敗績,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

    數十年來,有不少新舊更替,但軍規軍紀軍魂猶在,這仍是一支虎狼之師,隻等策馬揮鞭,沙場揚威!

    譚雄的動員幹淨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卻成功的激起了將士們對於戰則必勝的信心與渴望,大軍正式開拔,行知源河岸邊。

    河麵上早已停泊著數以百計的巨大戰船,舳艫千裏,旌旗蔽空,軍旗紅底黑字,迎風飛舞,上書一個龍飛鳳舞的“譚”字,可以說,這支戰力強悍的軍隊名義上屬於聖戰帝國王室,但實際上,他們隻聽從忠義王的指揮,相當於譚家的私軍。

    戰船呈一字雁形陣排列開來,猶如一把尖刀,直插敵人心髒。

    百戰軍共計七十萬兵馬,分為七個軍團,由七位修為過人、智勇雙全的軍團長率領,這些軍團長都是百戰軍中最優秀的存在,當然也是最忠誠於忠義王府的存在,是忠義王的左膀右臂。

    戰船分為兩層,底層是船艙,裝運物資和漿手,此次北伐戰爭,光是雇傭的民夫就有數萬之多。

    上麵一層是甲板,可走馬列陣,最前麵一排,七座規模最大的戰船呈相互呼應之勢,七位軍團長各占一座,譚雄登上最中間的那座戰船,居中指揮,發號施令,一旦遭遇對岸蠻族的阻擊,還可以掠陣支援。

    由此也可以看出,百戰軍中自上而下都是身先士卒,他們的將領一定是全軍最強大的存在,能為其他將士遮風擋雨,而無需其他將士分心守護。

    大軍登船完畢,譚雄大手一揮,身邊的傳令官接連揮動令旗,不久之後,戰鼓震天,戰船緩緩駛動,大軍正式啟程。

    在登上戰船的那一刻,譚雄突然回過頭看了譚嘉一眼,隨後再不停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