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9章 朝鮮

字數:4837   加入書籤

A+A-




    長談半夜後,閻行棄舟登岸,乘馬西行,途經洛陽、長安,一路返回涼州。

    孫策趁著天氣不錯,進行了一次跨海遠航,從成山港出發,迎著日出的方向,直奔樂浪郡。

    在此之前,南來北海的商船已經嚐試著遠離海岸線航行,以節省時間,並摸索出了不少海上定位的辦法。孫策這次出巡,帶上了嚴畯、趙爽,集中測試幾種篩選出來的定位辦法,從中選舉最精準適用的技術。

    因為前期準備充分,又有木學堂的技師隨行,隨時製作新的儀器,孫策此行很順利,在五月初到達樂浪之南的朝鮮。朝鮮督董襲早就收到消息,派出大量斥候船沿海巡視,收到孫策到達的消息後,立刻帶著相關掾吏趕來迎接。

    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朝鮮督的治所在漢江之畔的漢城。漢城也好,漢江也罷,都是不久前剛起的名字。甘寧率領水師橫掃半島西岸,殺得三韓膽戰心驚後,就自作主張取了名字。

    當時大漢未亡,所以江名漢江,城名漢城。如今大吳肇立,董襲為督,請旨想改名為吳江、吳城,卻被孫策否決了。看到記憶中的名字提前出現,他很有成就感,不覺得有改名的必要。

    “吳人不僅僅包括漢人,還包括鮮卑人、烏桓人、匈奴人、羌人,當然也包括朝鮮人,將來也許還會有更多的種族。”孫策站在漢城新築的城牆上,遙望大海,對董襲說道。“元代,心胸要開闊些。”

    董襲心情甚好。海外四督,天子第一站就到朝鮮,讓他倍感榮幸。

    “臣在遼東數年,見過太多的異族,本以為自己已經有些胸懷,在陛下麵前,還是相形見絀。”

    孫策瞅瞅董襲,笑道:“幾年未見,沒想到你董元代也學會了巧言佞色。”

    “臣句句是真心話。”

    孫策笑笑,沒有再說什麽。董襲是他的鐵粉,這些年在遼東雖然沒立什麽大功,卻是一顆定盤星。正因為有董襲坐鎮遼東,他才毋須擔青州人結黨,動搖形勢。這次轉董襲為朝鮮督,也是給他立功的機會。

    三韓隻是被甘寧殺怕了,並未真心臣服,要想把這片土地真正變成大吳的疆土,至少還需要十年,也許更久。山裏還藏著不少蠻族,沒有點武力,是沒辦法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的。

    “朕為你帶了一位名士來,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不知是哪位賢達?”

    孫策招招手。華歆快步上前,躬身施禮,含笑道:“平原華歆,見過都督。”

    董襲又驚又喜,一邊還禮一邊說道:“原來是華龍頭,久仰久仰。”他和管寧同城而居多年,當然知道一條龍的名聲,隻是沒想到孫策會將這位龍頭派來協助他。

    華歆也很興奮。朝鮮雖說隻是都督區,但此地很快就會設郡,他就是太守的第一人選。以吳國目前的官製,起家而為二千石絕對是超擢。就算四世三公之後的楊修當年也是擔任了一年主簿之後才擔任豫章太守,創造了佳話。

    這自然是天子對他的酬賞。幽州、並州接連平定,他是有功之人,卻不能擺在明處,要不然他會被人罵死。這次安排他朝鮮協助董襲,名義上還是酬上書勸進之功。

    董襲欣喜於有名士相輔,華歆欣喜於平步青雲,兩人一見如故,相見甚歡。

    孫策隨即安排了兩人職權。華歆負責民政、教化,董襲負責軍事,訓練兵馬,維護治安,必要時還要進山剿匪。好在他坐鎮遼東數年,這樣的事輕車熟路,又不像甘寧那樣好殺,還是穩得住的。

    “希望二位能精誠合作,十年後功成還朝,朕以公卿相待。”

    董襲、華歆喜出望外。“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孫策隨即又下詔,為在朝鮮都督區任職的官員增秩加俸,相比於內地州郡的同等職務,增加五成到一倍不等,又賞賜了一些內地才有的絲綢、漆器等用品。並承諾將來轉回內地任職時,會優先提拔。

    掾史們喜出望外,一時間群情激湧,士氣高漲,山呼萬歲。

    一旁的陳群聽了,眉頭微皺。郭嘉看得分明,不動聲色的使了個眼色,走到一旁,靠著城牆遠眺。陳群跟了過來,站在他身後。五月的漢城還是很涼爽,感覺不到一點夏天的炎熱,帶著海腥味的風令人神清氣爽,東側是山,西側是海,更讓人心生遼闊壯麗之感。

    輕聲說道:“是不是覺得陛下輕諾了?”

    陳群低了頭,拱著手。“豈敢。”

    “開拓海外,不僅辛苦,而且凶險,若無高官厚祿相誘,有幾人願意吃這樣的苦頭?是以陛下定計,宗室開拓海外者,據土建國。文武開拓海外者,高官厚祿。你要是想超擢為官,也可以申請海外任職。海外四督,能安排不少人呢。”

    陳群詫異地打量了郭嘉一眼。他是少府丞,自然知道外四督皆歸少府節製,可以說是天子的私人金庫。這也沒什麽稀奇的,依古製,山澤之利皆歸少府,如今天子隻是將範圍擴大了而已。

    “你有這膽略嗎?”郭嘉似笑非笑,打量著陳群。

    陳群回過神來,仔細想了想,搖搖頭。“祭酒說笑了,我哪有這本事,能做好本職就不錯了。”

    “怪不得你兒子取名為泰。”郭嘉哈哈一笑,用手中羽扇拍拍陳群。“你看,陛下不是不給汝潁係機會,是汝潁係不敢要這樣的機會。”

    “群無德無能,豈能代表汝潁係。”陳群心情不錯,難得的開起了玩笑。“令郎漸長,將來要出海嗎?”

    郭嘉歎了一口氣。“我本來打算讓他跟著三將軍,奈何此兒畏三將軍如虎,所以我郭家在海外封侯的希望隻能有待後人。”

    “左都護處不行,可以去右都護麾下嘛。”

    郭嘉笑而不語。

    在董襲的陪同下,孫策溯漢江而上百裏,欣賞風景,視察形勢。

    大吳中軍水師戰船近千艘,雲帆蔽日,樓船大而華美,聲勢更勝甘寧率領的水師一籌。兩岸圍觀的百姓看了,既羨慕又緊張,生怕漢人又要大開殺戒。

    借著這個機會,董襲派人聯絡了一些部落首領,邀請他們來拜見天子。有些部落首領膽大,應邀而來,有些部落首領雖然不願意來,卻怕漢人天子生氣,不敢不來,陸續聚集了三十餘人。

    挑了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孫策設宴款待應邀而來的蠻夷首領。他不僅準備了豐盛的酒宴,還安排了一場閱兵,一次商務洽談。

    豐盛的酒宴讓蠻夷們大飲口腹之欲,閱兵又讓他們膽戰心驚,最後的商務洽談卻讓他們喜出望外。

    根據不同部落的情況,孫策提供了不同的合作機會,收購他們的山貨,提供內地的產品,並允諾在漢城建立學堂,招收他們的子弟入學。將來條件合適,還會派人到他們的部落裏設立學堂,增養出來的人也可以到朝鮮督麾下任職,才能突出的可以循例到大吳內地做官。

    當然,他們也要支持大吳的統治,保證轄區內的安全,在朝鮮督有需要時,提供兵力,協助作戰。

    負責談判的人是華歆、陳群。

    華歆風度翩翩,談吐出眾,很得蠻夷擁護。得知這位中原名士將在朝鮮任職,並擔任學堂祭酒,不少部落的首領都動心了。他們多少都聽過一些中原的習慣,能拜這樣的名士為師,學習中原的文化,自家的子女將來肯定能出人頭地,融入中原人的官場應該不難。

    陳群負責商務談判。他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也擬定了有針對性的條款,確保各部落都能從中得利,又不至於變成虧本生意。

    三韓之前就和中原有接觸,不過是以朝貢的模式。對這些部落來說,朝貢很合算,隻是隔著大海,路途遙遠,想去卻去不了。對於中原來說,朝貢就是名義上威加四海,實際上是虧本生意,所以也沒什麽興趣,三年一次也行,五年一次也行,對三朝的控製幾近於無,更談不上什麽教化。

    所以從箕子入朝鮮長起,朝鮮和中原有聯絡一千多年了,朝鮮還是朝鮮,中原還是中原。

    孫策要打破這種僵局,推進融合,自然不能照搬之前的朝貢模式。純粹的武力征服也不行,如果無利可圖,開拓必然淪為形式,隻有通商,雙方都能從中獲利,才有可能持續發展。什麽生意都可以做,虧本的生意不能做。隻要有利可圖,哪怕少一點,發展慢一點,積年累月,總會看到成果。

    再不濟,等幾十年之後,人口增長,也可以向海外移民嘛。

    談判間隙,華歆與部落首領們閑聊,得知三韓有一個古老的檀君傳說,一直以來口耳相傳。華歆分析了這個傳說後,一本正經的宣布,檀君的母親熊女應該是黃帝後人,所以三韓算是炎黃外親,原本就是一家人,隻是多年沒有聯係,這才生疏了。

    聽到這個說法,孫策很欣慰,安排華歆來朝鮮任職是用對了人,太能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