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交談(二)

字數:2975   加入書籤

A+A-




    楊鶴看到對方的答話與劉可觀說的差不多,不管這是真是假他也不再過多計較。楊鶴說這幾句話隻是為了稍微敲打一下幾人,並沒有其他什麽意思,所以之後轉換話題說別的事情去了。

    談著談著,楊鶴又與幾名頭領拉起了家常。他問了幾人的家裏日子如今過得如何,有沒有家小之類的話。但是在這個災荒的年景,對象的職業也頗為尷尬,這些談話還是難免會漸漸滑向嚴肅。

    發現氣氛不對,楊鶴又換了一個方式。他打算通過張孟誠打開僵局,便對張孟誠問道:“張頭領的諢號是張秀才,本官以前也曾聽人提起過你們的事情。你們三兄弟都頗負勇名,而你張孟誠也有些才名,居然能在十五歲就中了秀才,不知此事是真是假啊。”

    劉金和劉鴻儒看到楊鶴突然提起張氏兄弟的事情,也提起精神在一旁聽著,試試看能不能以楊鶴對張氏兄弟的態度為標準,衡量一下己方在此次招安之中的待遇。至於張孟誠十五歲就中秀才的事,他們雖然有些吃驚但是也不太在意。

    張孟誠雖然很好奇楊鶴是聽誰說起的,但他還是沒有直接問出口,隻是恭敬的對楊鶴回話道:“說來慚愧,小的在十五歲時,確實於天啟丁卯年有幸中得秀才,隻是官府已經革去我的功名了。”

    楊鶴聽聞張孟誠承認了自己十五歲曾中秀才的事情後,他就玩笑似的向張孟誠出了一個題。楊鶴用手蘸酒在桌上畫了一個圓圈,問張孟誠對此應該如何破題。

    張孟誠對於楊鶴的舉動有些意外,不過聽到楊鶴要他以此破題,張孟誠還是把自己讀了幾年的聖賢書撿起來,重新在腦子裏快速翻動了一遍後說道:“聖賢立言之先,得天象也。”

    楊鶴本也隻是隨便想的一個題目,就是為了和張孟誠能找話題簡單聊聊。可是沒想到張孟誠在稍微思索了一遍後,立刻就能將他臨時起意的題目做出破題。不論他破題的水準如何,有這份急智也展現出張孟誠能在十五歲中得秀才,確實是有些真本事。

    所以楊鶴有些好奇的問道:“張頭領既然在十五歲就中了秀才,前途應該也算是十分光明。可是為何你不安心在家讀書,反而落到如斯地步。”

    張孟誠不清楚楊鶴對於張氏兄弟落草有多了解,但是看到楊鶴對自己秀才的身份有些好奇,他就九真一假的說道:“小的本也想考取功名為朝廷效勞,隻是崇禎元年時,我有位侄子因為喝了些酒,與人發生了一些爭執。我那侄子在酒醉之下把那人給打了一頓,想不到那人居然是路過保安的巡按禦史李大人的仆役。我家在保安的仇人知道此事後,為了占據我家的山莊田產,就勾結那人向李大人告狀,誣陷我們張氏三兄弟有犯不法事。迫於地方官府的追捕,我們才無奈選擇落草的。”

    楊鶴回憶了一下杜文煥的說法,與張孟誠的略有些差別,但大致還是相同。他也不計較張孟誠說的是真是假,轉而直接問起張孟誠的表字。楊鶴同時還表示張孟誠完全可以用生員的口吻來回話,不必在意其他事情。“那又不知張頭領的表字為何,你完全可以用秀才的語氣回本官的話。”

    “多謝大人抬愛,晚生曾蒙得恩師賜字子信。”張孟誠確實有表字,在他十五歲中秀才那年,就由一位教他經義的先生取了個表字為子信。

    “孟誠”與“子信”也算是比較匹配,實際上這個表字也有其他的故事。當時作為人精的張孟誠授業恩師,也察覺出張孟誠心裏隱藏了很多秘密。先生也是希望張孟誠這名資質算是不錯的弟子,能更加向別人敞開他的心扉。

    張孟誠自然也多少能領會到先生的深意,所以他也盡力作出了一些改變。但是一些深埋在他心底的東西還是不便向其他人公布,結果就是張孟誠在根本上還是難以發生變化。以此為緣由張孟誠平常一些眼光獨到的舉動,也隻能讓他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來進行掩蓋。

    不過後來先生病逝,張氏兄弟也一起落草。山上的人都是一些大老粗,完全沒人會叫張孟誠的字,大家更多的是習慣稱呼他為秀才或先生。

    所以在平常的日子裏張孟誠也就像這樣,又想誠實的待人又要拚命掩蓋事實的矛盾成長著,最後成為了現在這個一直披著偽裝的樣子。這樣的成長對於張孟誠究竟算是好還是壞,這就要在未來見分曉了。

    得到張孟誠的回複後,楊鶴繼續說道:“子信,若是此次招撫成功,可會繼續用功於科考。若是子信有意,本官或許可以幫你恢複功名。”

    對於三邊總督的詢問,張孟誠多少能明白一些楊鶴的意思。張氏兄弟一夥如果順利完成就撫,到時就連混天猴張孟金的親弟都去考舉人去了,其他的頭領自然也是不會願意再起來造反作亂。

    隻是張孟誠對於楊鶴能不能恢複自己的功名,張孟誠多多少少有些懷疑。雖然三邊總督的確算是位高權重,但是科舉的事情畢竟不在他的職權範圍。因此張孟誠表現地並不是那麽地熱烈,不過他也並不是不要放棄全部希望,所以有些看開的說道。

    “能讓晚生繼續考取功名自然是不錯,隻是晚生自知罪孽深重,朝廷若是能饒過我們的性命就已經格外開恩。晚生不敢再作他想,能回鄉教導晚生族中子侄已經足矣。”

    看到張孟誠有繼續追逐功名的想法,卻也不將恢複功名作為招撫的條件,楊鶴對張孟誠的態度很滿意。之後楊鶴又和張孟誠聊了幾句,終於以秀才作為突破點,重新與劉金、劉尚儒兩人放開拘束的交談了起來。

    劉金與劉尚儒看到楊鶴處處為己方著想,連秀才的功名的事情也記在了心裏。所以他們頓時了解到楊鶴展現的誠意,也就很真摯的和楊鶴談了起來。

    而張孟誠在接下來並沒有閑下去,寧州知州周日強此時接過楊鶴的話題,繼續與張孟誠聊起了各種事情。時不時還出些經義的話題,與張孟誠和舍人劉可觀一起討論。

    崇禎四年三月初五,雙方的會談就在這樣和諧的氣氛中結束。而朝廷對於神一魁部眾展開的撫策行動,也在楊鶴的努力下邁出了良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