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膽的設想與意外

字數:5214   加入書籤

A+A-




    張孟誠對新部下的指導沒有持續多久,作為此次出征最高指揮官的大哥,就帶著大部隊趕到了此地。

    迎接風塵仆仆的精銳邊軍們,是張孟誠等人組織好的烤羊肉盛宴。

    雖然大家已經能時不時的改善生活,但是通過一次成功的搗巢飽餐一頓,與軍堡裏那精打細算的配額幹肉,自然不是一個層麵的事情。

    沒有趕上戰鬥的其他人都有些遺憾,隻是此次的出征並未到此結束。

    了解到西路邊牆外的達子實力,現在已經空虛到一個相當脆弱的地步。張孟金和蔡仲明兩位手握強兵的實權武官,打算得寸進尺,向著北邊的忻都城進發。

    據周紹騰等人打探到的情報,這座古城現在也沒剩下多少人在裏麵。事後的攻進城內的邊軍,在粉碎了敵人微不足道的抵抗後,再次斬殺和俘獲了一百多名俘虜,同時解救出了部分被強迫為奴的大明百姓。

    為什麽要說部分呢?因為這座古城及周圍的漢民們的數量還不少,加起來甚至也有過百人之多。

    此處的漢人也不全都是被蒙古人擄掠過來的,有些是在大明身份尷尬如白蓮教徒,有些是迫於沉重的賦稅,就跑出了牆外在此選擇投靠蒙古人。

    相比於他們原來生活的環境,至少此處多費一些心思耕耘土地,他們還勉強能把日子過下去。

    而蒙古人倒也沒有太過難為他們,因為相比蒙古人十分低效的遊農製,把這些歸附的大明百姓轉化為自己的佃農,能給蒙古人帶來更多也更穩定的糧食產出。

    而更讓張孟誠意外的是,這些給蒙古人當佃農的百姓,也不都是就此一直待在此處而不再挪窩。

    經過審問,其中一些人已經回到邊牆以內,所以才沒有在此處被官軍俘獲。

    這些人按照春出冬歸的方式,與此處的蒙古人和其他漢人夥聚盤居,組成的聚落猶如內地的村莊。

    而聚集在一起的農民們,抓緊農時,多跟多種。采取廣種薄收型的輪作製,讓自己每年都有一定的糧食收獲。而蒙古人也視這些為自己的重要產業,用武力保護不受其他部落的蒙古人侵襲。

    這種形態現在看上去規模還比較小,組織也不是那麽嚴密。但是在約百年前就有類似的情況,比較著名的就是嘉靖時期的板升。

    不過那些春出冬歸的大明百姓,就讓張孟誠比較在意。因為這種像是雁行人的夥盤模式,恰巧有過了解的他一直以為是清代的陝北長城外才會有的。

    看來什麽事情都是有一些特例,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本應該敵對的大明農民和蒙古牧民,都會為了現實的利益進行妥協。

    這種漢民在邊牆外組織生產的模式,吸引了張孟誠的興趣。

    因為如果自己組織人,每年也按照春出冬歸的方式,在邊牆外組織生產。這樣不僅能在這段農牧雜處的地帶,建立起一個遊離於大明政府係統之外的小勢力,日常的運營在種糧和放牧中努力收獲。

    而且還能借助掌控這些力量,對蒙古人的入侵的戒備向邊牆外擴充不少,這也有利於金鼎山這個他們根基老巢的生產運作。

    聽上去似乎有些異想天開,但是細細思考一下,也不是那麽毫無操作性。

    曆史上的東漢開國名將之一,以馬革裹屍的氣概聞名後世的伏波將軍馬援,他就在朝廷掌控力不足的地帶,帶人幹過這種一邊種糧,一邊放牧的半遊牧營生,而且還得到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而現在不管是在明蒙之間,還是明金之間,其實都有一些類似的板升設置。雖然這些板升歸屬劃分不清,但是確實紮也根生存下來了。

    對於處在延綏西路的金鼎山一夥來說,有幾個條件的存在,也讓這個想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金鼎山及其親密地盟友艾蒿巔,兩者都有一支具有相當實力的武裝力量。雙方常備精兵加起來,總人數甚至超過了一千五百餘人,而他們手下還有數量更多的屯丁,作為預備軍事力量的他們也有一定的訓練。

    其次,本來此處是套虜的地盤,可是自從林丹汗西征以來,這裏就因為征戰不斷,蒙古人的勢力已經減弱了不少。而之前後金西征,林丹汗再次逃跑。現在這裏已經有些成為了三不管的地帶,隻要策略合適,囊括下此地也並非不可能。

    第三,即使未來林丹汗再次回來,已經威望和實力大減的他,也肯定無法將所有河套的蒙古人收攏起來。在這個情況下,與其便宜遠在遼東的後金,不如主動把這些遊離在外的力量,整合進金鼎山壯大自己。

    另外,隨著金鼎山周圍的開墾,一些土地雖然還能分配給其他新加入山寨的人員。但是剩餘土地的質量大都很糟糕,相比於邊牆外這些水草豐茂的地帶,還真的有些算是天壤之別。如果在張孟誠的細心耕耘下,沒準產出會是金鼎山的數倍。

    還有就是,金鼎山的大當家是靖邊營的都司,艾蒿巔的蔡矮子又是寧塞營的守備。有這個關係在,邊牆這道劃分大明與蒙古勢力範圍的分界線,對於張孟誠這名兩家都關係匪淺的人來說,阻礙自然會是小上了不少。

    想到這裏,張孟誠覺得有必要對這塊區域的情報,作出更加細致的調查。所以他連忙趕向俘虜的所在,開始搜集起他感興趣的信息。

    ……

    “老三又在那裏瞎忙活啥呢,總是在俘虜裏盤問?”

    張孟金看到自己三弟總是上躥下跳忙個沒停,有些想不明白的他,就向身旁的二弟詢問了起來。

    “看不明白,若是想找些降丁組建自己的班底,那他應該多往達子那裏轉轉。可是他現在連那邊沒啥本事的老農,也不停問東問西,我也不清楚他究竟是想幹啥?”

    張孟廣在這麽多時日過後,他隊伍裏的戰力也已經恢複。所以之前終於鬆口,把吳大勇這名部下再次交給了他的三弟。現在張孟廣有些懷疑,老三是不是想收一些新的力量到他手底下。

    “八叔,管叔他們帶著步隊到了。”沒有讓張孟金和張孟廣兩兄弟繼續瞎猜,張昭恩此時帶著後繼部隊開到的消息走了過來。

    同樣與管誌慶一起趕到的,除了他們收留的騎兵掉隊者,還有艾蒿巔相應的幾名步隊頭領,另外就是還有幾名西路其他幾個軍堡臨時抽調出來的部隊。

    現在忻都城這座曆史悠久的古城,已經有上千的明軍士兵在此聚集。不過周圍已經沒有其他蒙古人活動的消息,所以即使戰力已經齊聚,他們這些悍勇的士卒也是無事可做。

    在與到達的管誌慶交流了一下此次行動的成果以後,金鼎山的大當家就召集了所有的頭領聚集起來,連在俘虜堆裏問這問那的秀才也沒有放過。

    “此次咱們出征,沒費多大力氣就俘斬二百多達子的部眾。雖然裏麵老幼居多,但是這份功勞還是打實的,大夥辛苦了。”

    開場白就是對大家的慰問鼓勵,雖然這對於相處多年的一眾弟兄們來說,多少有些顯得客套,但是也沒其他更合適的話語來引導氣氛。

    “不過這次召集大夥,不是為了討論此次出征的事。而是與咱們之後出征山西有關,詳細地就由管二來和大夥說說吧。”

    張孟金似乎對接下來要公布的消息也有一些意外,所以他迅速就進入了正題,把二當家推出去後,他開始抽出煙杆打消煙癮。

    在後隊率領步卒的管誌慶,因為沒來得及洗漱,所以此時看上去是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不過除去這些,其他的精氣神看起來倒是不錯。二當家在大哥說完話以後,就清了清嗓子開始發話。

    “之前收了銀子的劉三顧私下裏傳來的消息大夥也知道了,在大哥帶著騎兵拔營先行出擊以後,更正式的調令也傳過來了。俺們確實要開赴山西,而且和秀才估計的不錯,俺們會歸屬曹文詔麾下,隻是這調動的兵馬人數比預想的少,隻有三百五十人。”

    管誌慶的話說完以後,這個消息確實讓大夥很意外,眾頭領們立刻就有了反應。

    “三百五十人,這也太少了吧!”

    “就隻有咱們一半的兵力,這麽點人咱們能幹些啥?”

    “是不是有人給咱們下絆子,大當家的怎麽說也是個都司,這人馬也太少了吧。”……

    相比於其他不斷發出意外感歎的頭領們,猜到一些什麽的張孟誠,倒是沉默地待在一旁,用手撫弄著下巴上拉碴的胡子。

    大當家張孟金自然發現了自家三弟的不同,他用手邊的梆子敲了敲示意大家安靜,接著就開口詢問道。

    “老三,你想到了啥就說說看吧。”

    張孟誠還有些不敢確定,所以在得到大哥的問話後,就又向二當家管誌慶問道:“管二哥,此次應援山西的官軍,總共有多少人?”

    管誌慶從一些渠道收到了消息,所以他直接回話道:“陝西各鎮抽調的精兵,隻有三千五百餘人。”(注一)

    聽到二當家的回複,其他在場的頭領們又是一陣意外。一些腦子轉的快的人已經明白,這麽少的兵力出征,還是因為朝廷缺少錢糧的緣故。

    張孟誠得打回複,他也隻能無奈的歎了一口氣。本來以為陝西各鎮官兵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在邊牆外的達子自顧不暇時,張孟誠還樂觀地估計朝廷會調集五六千人去山西平賊。看來現在朝廷財政問題的惡化,是一個比自己預想還要糟糕的狀況。

    ps:注一:出自《明末農民起義史料》,“兵部題為秦盜稍得清理等事”。挑選馬步官兵,三千五百員名,皆慣戰之精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