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金劫案

字數:9429   加入書籤

A+A-


    魔窟 第五集:窮途末路

    據央視《探索發現》文稿

    1941年秋天的一個早晨,海關大鍾剛敲過了七聲,一輛裝滿了金磚的鐵甲車從大樓的後門緩緩開出,正準備運往日本人開的正金銀行。鐵甲車剛開到半路,一輛疾馳而來的小車將鐵甲車當頭攔截,早已埋伏在路邊的一夥人一擁上前,衝向了滿載金磚的鐵甲車。

    鐵甲車被迫停住,司機一看苗頭不對,趕忙關了油路,拔出鑰匙,猛地跳出車外,逃得無影無蹤。劫匪們還以為這司機很識相,因此跳進鐵甲車,預備自己把它開跑。誰知跳進車子,不見了車鑰匙,拿它奈何不得,車子既不能開,又響起了警笛。正在千鈞一發之際,眼看到手的黃金,已落了空,再不腳底抹油,就有被捕的危險,隻得棄車而逃。待日本憲兵趕到,劫匪們已逃之夭夭。

    日本人想,誰敢太歲頭上動土?隻有吳四寶這種亡命之徒才可能,所以就懷疑他。吳四寶雖然為一向膽大妄為,但76號畢竟是日本人的特務機關,他真的會財謎心竅、把腦筋動到自己的日本主子頭上嗎?吳四寶自從當上76號的警衛隊長以來無惡不作,經常策劃綁架富商名流,勒索錢財。他的貪得無厭和心狠手辣,在上海灘上臭名昭著。

    汪偽文人金雄白這樣描述他:特別是吳四寶,更為滬人所切齒。他原是一個黑社會中的流氓,一個汽車司機,識不了鬥大幾個字,但是有魁偉的身體,體重最少在一百五十磅以上。他是江蘇南通人,卻像是燕趙間的產物,……什麽江蘇農民銀行職工宿舍的集體槍殺事件,中國銀行的定時炸彈慘案,都是他的“傑作”。凡是給“76號”所拘捕的人,隻要撞在他手裏,沒有問一句話,先給他一頓皮鞭打得血淋淋的下馬威。

    上海所有的煙賭場他都是要收保護費的,(他的師父)高鑫寶當時也開了一個叫麗都賭台。他認為吳四寶是他的徒弟,所以他是說按照道義嘛,我怎麽可能還要交保護費呢?

    高鑫寶不給他保護費,他把高鑫寶都殺了,等於把師傅都殺了,這在青洪幫黑社會組織裏麵是犯上作亂的。吳四寶雖然黑錢來得多,但是正如俗話所說“欲壑難填”,當他聽說日本人有一大筆黃金的時候,仍要將之占為己有。吳四寶探聽到,金磚要從江海關運往正金銀行,兩個地方都在外灘,相隔很近,但日本人為了掩人耳目,準備將黃金裝入鐵甲車,由江海關後門,經四川路向北,再折入漢口路向東轉入外灘。於是吳四寶派人在四川路、漢口路轉角處設下埋伏、攔路搶劫。

    吳四寶竟然把腦筋動到了他主子的頭上,日本人豈能放過他?日本憲兵隊很快就查出,這個案子的幕後主使就是76號的警衛大隊長,於是找到李士群,要求他交出吳四寶。

    在日本人的威脅和壓力下,李士群不得不把吳四寶交出去。為了安撫吳四寶,李士群向吳四寶保證,會跟日本人商量,不會對他用刑。就這樣,李士群連哄帶騙,把吳四寶送進了日本憲兵隊本部。顯赫一時的76號警衛大隊長,就此成了階下囚。

    吳四寶被關進日本憲兵隊牢房,倒也頗受優待。在李士群的關照下,日本人不但沒有對他用刑,每天還有單獨的夥食。吳四寶身材魁梧膂力過人,因此在囚犯中並不曾吃虧。而對吳四寶這一次的坐牢,李士群心裏的真實想法是什麽呢?

    曾任汪偽國民黨中央社會部副部長的汪曼雲,有過這樣的回憶:吳四寶給日本人弄去,李士群開始的時候頗有些幸災樂禍的意思。他曾說:吳四寶不進去,我的76號就會給他搞垮的,所以李士群心裏恨不得他死。吳四寶被關了不到一個月,就由李士群出麵做保,從牢房裏放了出來。既然李士群對吳四寶深惡痛絕,他又為什麽替吳四寶求情,放他出來呢?

    采訪洪小夏:李士群還是出麵去保他。李士群就說…76號成立就是幫日本人以華治華,整治中國人,現在自己的打手出了問題,還讓外國人來整治他,那就顯得自己太沒有力量了,沒麵子。他就和日本人說,我來處理他,你們有什麽要求,我照你們的要求辦。

    李士群和日本人達成協議,把吳四寶判刑三年,押在蘇州吳四寶自己買的一幢洋房裏。就是把這幢房子外麵加上鐵窗鐵門,送牢上門。雖然不能出門,但畢竟還住在自己的家裏。這樣的吃官司,無異頤養天年,所以吳四寶也滿懷興奮,啟程到蘇州自己家裏去吃官司。

    可就在吳四寶到達蘇州的第二天下午,就傳來了吳四寶暴死的消息。據說吳四寶到了蘇州上吐下瀉不斷,就此一命嗚呼,原因是中了日本人的毒。

    采訪洪小夏:他(吳四寶)出獄的時候,日本人最後給他一個送行飯…有菜、有飯,他說他已經要出去了,就不想吃了…那個人非要他吃,當時說吃的都是涼的,吃得很不舒服…沒想到日本人還是想殺他,就是李士群麵前就給了個麵子,說軟禁他,其實日本人暗地給他下了毒。

    吳四寶的死,雖然是日本憲兵隊的謀殺,但是李士群不會不知道,甚至有可能是同謀。以當時李士群對吳四寶的怨恨來說,即使日本人不下毒手,李士群有機會的話,也決不會放過他。可是李士群沒想到,吳世寶死了不久,他自己也走上了和吳四寶非常相似的路。

    1943年9月,從蘇州城裏傳出了一個意外的消息,說是76號的大特務頭子、老牌漢奸李士群被他的日本主子毒死了。

    1943年9月6日,李士群接到一位日本軍官的邀請,說是要在上海家中為他設宴款待。請客的人是日本華中憲兵司令部特高科主任岡村少佐,李士群本不想去,思前想後,還是硬著頭皮從蘇州趕到了上海。岡村的家在外灘百老匯大廈內。麵對滿桌日本風味的菜肴,李士群很少動筷,隻有別人已吃過了的菜,他才稍加品嚐。最後,岡村夫人端上了一碟牛肉餅,說是自己的拿手菜,請李士群賞光嚐一嚐。

    采訪洪小夏:他覺得很奇怪,怎麽給我一個人?他就…讓給主任科長吃。接著夫人又端了三碟上來,解釋說日本人的習慣是單數為敬,不能成雙…所以先端一份,再端三份。那三份放在那三個人麵前,都吃了…一再地勸他吃,他就吃了一小口。

    兩天後,李士群突然感到不適,上吐下瀉沒幾天便一命嗚呼。據說李士群的症狀與吳四寶幾乎一模一樣,並且兩人死後身體都縮得隻剩一點點。

    采訪洪小夏:把他的嘔吐物化驗,化驗以後就確診了,是一個阿米巴毒…這個細菌隻有日本培養出來,當時全世界別的國家都沒有…這個毒呢沒救,如果早救還有救,但早又不知道,36小時在體內成倍的,成幾何級數地繁殖,繁殖到36個小時以後就總爆發,爆發以後,這個時候再吃什麽藥都沒用了。

    “天香小築”是當時李士群在蘇州的官邸。李士群病情發展到高潮的時候,李家從上海和蘇州請來了多位名醫進行診治,麵對凶險的病狀,醫生們都束手無策不敢開方下藥。一個日軍師團長因為跟李士群一向關係很好,曾帶了日本鐵路醫院的院長來給李士群看病。隨他們一起來到“天香小築”的中國護士尤佩芬,看到了李士群臨死前的最後一幕。

    采訪尤老太:他是住在二樓,樓下許多醫生,中醫西醫都有…死亡診斷總歸是最後一個醫生開的。我們院長就寫食物中毒。那時候日本領事館的人就叫我們院長更正,不要寫食物中毒。我們院長就說,如果是我寫死亡診斷,我診斷就是食物中毒。什麽(李士群)縮得一點點,這種事情沒有的。因為去的時候李士群還坐起來,人家介紹說這是尤小姐。

    日本領事要求篡改死亡診斷的欲蓋彌彰,無疑已經讓真相大白:正是三天前的那一口牛肉餅,送了李士群的命。大漢奸暴斃,人們拍手稱快之餘,不免又紛紛猜測起來,日本人為什麽要殺掉他們一手扶植起來的李士群呢?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的戰爭觸角擴展到了整個東南亞、西南太平洋,直至印度洋。就在此時,李士群也登上了他人生權力的最高峰。

    采訪石源華:李士群兼任了江蘇省的主席,那麽江蘇省是汪精衛政府裏麵,他實際能夠控製的最主要的地區,也是在汪政府裏麵,最富庶的地區。所以這個省主席到了李士群手裏,他勢力就整個擴展。

    采訪曹振威:他的權欲過度膨脹以後,對各派勢力都不放在眼裏…這樣就使李士群和整個汪偽政府其他一些高層人員之間的矛盾,也逐步地激化。

    解說

    汪偽內部與李士群結怨最深的,當數大漢奸周佛海。周佛海曾先後擔任汪偽政府警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官階一直在李士群之上,但李士群向來不買他的賬。

    汪曼雲:李士群能當上警政部長,是周佛海自己辭職讓給他的。可是周佛海想要介紹一個常務次長給李士群做副手,李士群卻不接受。後來李士群完全不把周佛海放在眼裏,兩人積怨很深。

    還有一個人也對李士群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他就是軍統特務頭子戴笠。戴笠曾命令手下特務,不惜一切代價幹掉李士群,但都因種種原因沒能得手。直到1943年,機會終於來了……

    1942到1943年之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出現重大轉變。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慘敗,喪失了海上主動權,此後,日軍在西南太平洋遭到美軍的毀滅性打擊。在嚴酷的戰爭形勢麵前,為了應對與英美迫在眉睫的決戰,日本開始調整“對華政策”。

    采訪石源華:日本從1942年底到1943年初,開始推行一個政策,叫“對華新政策”,這個“對華新政策”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扶持汪偽政府,就是讓汪政府更有自主的、獨立的形象…他就需要穩定整個汪偽政府的統治區。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侵華日軍進駐上海、北平、天津等地的各國租界地,並占領了香港。在兩天後的高級將校演習中,汪精衛發表講話,稱太平洋戰爭的目的是要完成解放亞洲的曆史使命,要與日本同心協力,做一個建設亞洲新秩序的強有力夥伴。

    日本對英美宣戰之後,從英美進口的戰爭物資來源也隨之斷絕。為替日本彌補戰爭消耗,汪偽政權實行了苛嚴的經濟統製,搜刮到的大量農產品和礦產等戰略物資被運到日本。

    采訪複旦大學曆史係教授餘子道:統製,就是實行物資配給製度。因為他把那個清鄉區的所有的交通都封鎖起來了,所以物資都被他們所壟斷了。所以上海、南京、杭州、蘇州這種大中城市的居民呀,他們買不到米,買不到糧食,也買不到油料,買不到吃的東西,非常困難。

    身在魚米之鄉的江南,卻隻能眼見著白花花的大米被一車車運走。那個年頭裏,家庭主婦們不僅要惦記著去指定的米店搶購配給的戶口米,還要為無米下炊的月份發愁。

    這搶購的米也不夠兩個月吃的,剩下的米怎麽辦呢,那就要買黑市的米。所謂黑市的米,就是有一些個體的小販,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比方到上海郊區農村裏麵偷偷地買米,這個米放在衣服裏麵,或者麻袋裏麵,或者褲子裏麵,一個人隻能帶幾十斤米,他們偷偷地帶到上海來賣,這個要過幾道封鎖線,過封鎖線非常危險,如果那些販賣米的小販,一旦給他(汪偽警察)發現,弄得不好要殺頭,那是非常危險的,那麽上海人叫做跑單幫。

    為了使汪偽中央儲備銀行所發行的中儲券成為統一通貨。偽政權頒布法令,禁止使用國民黨發行的法幣。由於濫發偽幣,造成通貨膨脹。淪陷區的居民們還要時時擔心飛漲的物價。僅在1944年,上海的米價就從每擔五千元漲到了五萬元,漲了十倍。而戰前的米價是每擔十一元。

    日本人要穩定統治區的局麵,而以76號特工總部為代表的黑惡勢力,已經顯得不合時宜。更重要的是,日本人發現,李士群越來越不聽話了。當時,因為日偽統治區的糧食流動都被限製,上海發生了糧荒。日偽當局為了維護上海的局麵,要求大權在握的李士群改變糧食控製政策,允許江蘇等地的糧食流通到上海來,解決上海的糧荒。

    采訪曹振威:但是李士群找種種借口,不同意把糧食賣到上海來。賣到什麽地方去?他看到蘇北地方一些遊擊區裏糧食更加緊張,可以賣黑市,所以他把大量的糧食通過關係、黑市賣到蘇北去,牟取暴利。那麽這樣一個情況被日本人知道以後,日本人當然大為惱火,認為李士群已經開始不買我日本人的賬了。

    李士群已經觸怒了日本人,但他手裏握有特務武裝,日本人要動他,始終不免投鼠忌器。1944年的3月,由於陳年槍傷發作,汪精衛前往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學院救治。11月10日,因病發不治,死於日本。汪精衛的死因曾經引起人們的聯想和猜測,至今還沒有證據證明其中有什麽陰謀。隻是由於當時美軍已開始轟炸東京,病重的汪精衛被轉移到沒有暖氣、陰冷潮濕的地下室,以致因為染上肺炎最終送了命。後來有人評論說,當主子自身難保的時候,一個傀儡的生命便實在不值一提了。

    南京偽政權裏的官員們在中山陵旁邊的梅花山上,安葬了汪精衛。為了怕死後被人掘墓焚屍,在陵墓修建時,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特意讓人將五噸碎鋼摻入混凝土中,澆築成厚厚的墓穴。葬禮上,每個人都陰沉著臉,流露出對前途的不安和沮喪。

    采訪《軍事曆史研究》主編張雲:這個汪精衛一死以後,他死了以後,南京的汪偽政權漢奸們惶惶不可終日,失去了中心。像陳公博,(汪精衛)原來叫他當代主席,但是他是汪精衛病重期間的代主席,汪精衛死了以後,應該把這個代字去掉,陳公博講說這個代字不能去,他對他的心腹講為什麽不能去呀,他說我是想重新表示一種態度。另外就是汪精衛,他上演的這台戲,已經到了人亡曲終的這種程度了,所以我到這裏來,不是來進行演出的,我是來收拾這副爛攤子的,就是心情非常不好。周佛海也這樣講,周佛海在他的日記中,43年以後在他的日記中寫了好多,悲也,苦也,惆悵之言,認為日暮途窮了,沒有辦法了。

    與此同時,隨著日軍戰線的不斷擴大,對於軍事物資的需求更加緊迫。而此時淪陷區裏的經濟和供應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1944年裏,汪偽政府有了一項新任務——共同回收金屬。街上不時傳來敲敲打打的聲音,很多人明白這樣的鬧劇之後,已經透露出戰局的某種變化的跡象。——日本人快要不行了。

    見事不妙的汪偽政權的成員們紛紛尋找退路,這其中就有周佛海和丁默邨。周佛海早在1943年初就與重慶方麵達成默契。連他出任偽上海市市長之職,也是經過請示,被戴笠認可的。在就任儀式上,他感歎道——(我)深深覺得能力薄弱,環境困難。

    精於算計的李士群也向戴笠伸出了橄欖枝。但戴笠又豈能輕鬆地,將他與李士群之間的恩怨一筆勾消?

    采訪洪小夏:重慶也是為了考驗周佛海和丁默邨這兩個大漢奸是不是真的想投向抗日這一麵?也是對他們的考驗,要他們去刺殺李士群。

    采訪石源華:那麽當時他們說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利用日本人,中策就是說由汪政府內部來,那麽下策的話,就是直接去暗殺他,那麽最後他們商量的結果,還是利用了日本憲兵隊,利用日本人也想除掉他這樣一種心態。

    周佛海找到了日本華中憲兵司令部特高科科長岡村少佐,告訴他李士群正暗中與共產黨來往。周佛海知道,李士群尾大不掉,已經為日本人所嫉恨,如果再加上一個暗通共產黨的罪名,不愁日本人不下殺手。果然,岡村少佐給了周佛海滿意的答複。

    李士群做了一輩子職業特務,日本人對他的態度,他怎麽會感覺不到?其實那天岡村少佐請他吃飯,李士群就有所防備,他甚至還關照跟去的保鏢,要是過了兩個鍾頭,自己還沒下來,他們就衝上來。可他最終還是上了日本特務的圈套,送了命。據說李士群死前曾要拿槍自殺,說是:“我死倒不怕,可是我做了一生特務,不料自己還是被日本人算計了。這是我自己對不住自己。”

    金雄白在《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中描述了李士群的死:(李)士群的汗水就像雨水那樣地從體內滲出,黃敬齋的太太金光楣與士群的太太葉吉卿,在旁服侍,轉瞬買來的幾打乾毛巾,一條一條的為他揩拭得濕透。……後來又請了平時為他治病的儲麟蓀醫生為他診治,竟然不知患的是那一種什麼病症,無從下藥,隻有灌注鹽水篇治標之計。一天餘時間的輾轉床褥,直至體內的水份排洩盡了,才一瞑不視,整個軀體縮得又小又癟,變成一個孩子模樣了。

    李士群死後,76號的大小頭目為了誰來接替李士群的位子,爭得不可開交。日本人就勢將汪偽特工進行了徹底改組,把76號拆分為幾個互相獨立的部門,顯赫一時的特工總部就此分崩瓦解。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公布《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兩天之後,陳公博召開臨時會議,宣布存在了五年零五個月的偽國民政府就此解散。

    1945年8月21日,曾經參加重光堂密談的日方代表今井武夫後升任南京日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正是這個人代替岡村寧次在湖南芷江簽署了標誌侵華日軍投降的中字第一號備忘錄的受領證,見證了中國軍民最終勝利的時刻。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向中國等盟國遞交了投降書。7天後,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八年抗戰終於以中國的勝利宣告終結。第二年的9月,丁默邨做為漢奸被逮捕,在南京接受審判。對於被指控的漢奸罪行,丁默邨概不認賬,反將自己標榜為忍辱負重的功臣。

    采訪石源華:丁默村的職務是浙江省主席,省保安司令,汪偽國民黨浙江省黨部的主任…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他也是跟重慶勾結上了…他是拿到委任書的,是軍事委員會的浙江的專員,就是重慶給他這一個職務,那麽他也是很賣力...說服日本人,你隻能向國軍投降不能向共軍投降。

    盡管丁默邨賣力地幫助國民黨接收了浙江,盡管國民黨內多位高官為其出庭作證,證明丁默邨在戰爭後期曾為重慶服務。但最高法院的終審宣判仍是:丁默邨“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處以死刑。1947年7月5日,丁默邨被提出行刑時,這個平時以殺人為業的魔頭,立即麵色慘白,癱軟在地,隻能被兩名法警拖著行走,待行至二門,已然神智不清,幾近昏迷。因此既無遺言,亦無遺書。

    【《陳立夫回憶錄》第232頁】對於丁默邨被處死的原因,蔣介石的親信陳立夫還有過這樣一段回憶:丁默邨本來可以不死的,但有一天他生病,在獄中保出去看醫生,順便遊覽玄武湖。這個消息,被蔣委員長看到以後,蔣委員長很生氣地說:“生病怎麽還能遊玄武湖呢?應予槍斃!”

    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切偽組織和大小漢奸,都不過是敵人侵略中國的一個政治工具。他們的私欲如果順應、並且有利於日本的侵華政策,就會得到侵略者的扶植;反之,則會被無情地拋棄。不論是李士群、吳四寶的生死,還是76號魔窟的興衰,都證明了這一點。

    抗戰勝利後,漢奸審判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

    據1948年的《中華年鑒》統計,自1945年11月至1947年10月底,各省市法院處理漢奸案件情況是:檢察方麵辦結45679案,起訴者30185人,審判方麵辦結25155案,其中死刑369人,無期979人,有期徒刑13570人。

    汪精衛雖逃過了審判,卻沒有逃過懲罰。1946年1月21日的晚上,根據蔣介石的命令,一隊國民政府工兵使用150噸炸藥炸開汪精衛的墓穴,將他的屍體秘密火化。後來人們在墓地的舊址上修建起一個亭子,供遊人歇息。孫中山的兒子,時任國民政府副主席的孫科為這座亭子題寫了楹聯,在楹聯中,他寫道:“敵寇潛蹤”、“河山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