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學士仗義執言

字數:4670   加入書籤

A+A-




    次日的朝堂,漆黑的夜才剛剛從汴梁城上離開,而朝中百官此時已經站在了皇宮大殿裏,靜候年輕皇帝的來臨。

    東升的旭日將第一抹光輝照在大殿的鬥拱上,遠處的琉璃瓦上閃爍著耀眼光芒的時候,內侍尖銳的嗓音響徹了整個皇城。趙旭昂首闊步,自偏殿進來,端坐於龍床之上。文武兩班紛紛叩拜,看著玉階下百官,朗聲說道:“諸位免禮。”

    “韓學士,前日京師雨雹,可有人受災?”

    趙頊口中的韓學士,乃是權知開封府韓維。雖說差遣如此,但韓維本身還是翰林學士。以大宋對文人的尊重,趙頊習慣性地如此開口。

    韓維出班躬身回複:“啟稟陛下,前日雨雹雖大,然城中房舍早在去歲冬日便經過修繕,無有大礙。隻是汴河水漲,隻恐今秋雨水更大,淹沒河堤。還請陛下允準,征發民夫整修河堤。”

    “這是自然,陳相,此事便交由你處置好了。諸卿家可還有要稟奏的?”趙頊很是爽快地答應了韓維的請求。汴河水深關乎京城的安全,一旦決堤,城中肯定會有許多人家被淹沒,哪怕是皇城都不一定能夠幸免。

    性命攸關,由不得趙頊不關心。

    而陳升之在領命之後,順帶向趙頊稟告道:“陛下容稟。昨日知慶州事李圭複送來塘報,言稱環慶路鈐轄及慶州東路都巡檢劉甫二人,不遵號令,阻截西夏山訛時陷入重圍,損失四千餘兵馬。又有知安化縣事沈耘,私自帶兵攻擊西夏,火燒西夏五千山訛,一時挑起大戰。“

    “如今西夏大軍兵圍大順城,李圭複命人將李信與劉甫拿下,著沈耘暫時幽居縣衙。如何處置,還請陛下定奪。”

    陳升之一邊說著,一邊看著趙頊的表情。

    而坐在龍床上的趙頊,聽到沈耘的名字,也大吃了一驚。不過吃驚之後,趙頊心中倒是多了幾分欣慰。對於這個銳意進取的皇帝而言,能夠消滅西夏人,而不是吃敗仗,那就是最好的消息。

    至於什麽西夏人兵圍大順城,這三年以來,每年都要被圍上兩三次,又不少這一次。

    顯然彼此關心的地方不一樣,朝臣許多聽到沈耘火燒五千西夏兵馬,瞬間將之後的西夏人兵圍大順城聯係到了一起。然後,就成功忘卻了前頭還有一個李信劉甫阻攔西夏人,導致四千餘人覆滅的事情。

    “沈耘此獠必須得到嚴懲。擅自引發與西夏的大戰,他哪裏來的這麽大膽子。何況一個文人,手上沾滿如此血腥,有何顏麵麵對先聖仁義?陛下,微臣懇請即刻捉拿沈耘來京受審。這等大罪,當流放三千裏。”

    “微臣附議。挑起沿邊戰火,不知又有多少人妻離子散。這等惡性,必須嚴懲。”

    ……

    一時間,群情激奮,似乎沈耘便成了這世間最大的惡人。趙頊被這些吵嚷聲鬧得心煩意亂,忍不住將目光轉向了王安石。他心裏清楚,王安石一直主張對外強硬的,想來沈耘的作為,一定能夠獲得他的讚賞。

    隻是,趙頊失望了。

    王安石靜靜站立在班列裏,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絲毫不阻止呂惠卿等人跳出來彈劾沈耘。

    對於沈耘,趙頊一直比較看重,他舍不得這樣一個非常有思想的官員就因為這樣的事情而落得沒有下場。正要開口替沈耘說話,沒想到好久不曾出言的蘇軾走出來,躬身一拜,向趙頊說道:

    “陛下,微臣以為,沈耘之事,其中定有隱情。還望陛下派人查證之後,再做區處。”

    一言引得朝臣紛紛將目光投到蘇軾身上,而趙頊則非常好奇地問道:“看來,蘇學士是知道些什麽了?”

    “實不相瞞,下官小妹與沈耘私交甚篤,便在昨日,下官府上也受到了沈耘的書信。信中就此次與西夏的征戰,卻有另外一番說辭,卻是與李圭複所奏大相徑庭。事關重大,微臣不願隱瞞,願具實奏聞。”

    雖然牽扯到了內眷,但蘇軾此時已經有心和沈耘交好,因此也不曾有隱瞞。將沈耘信中所寫,逐一向趙頊稟告。到了燒死西夏人的那一段,也沿用了沈耘對外的那套說法,正是上天有眼,不容大順城遭番人侵犯,因此降下雷火警示。

    並且連理由蘇軾都說的非常完美。

    試想西夏人有手有腳,遭遇大火,難道不知道逃竄?但事實就是來人悉數被燒死,沒有任何遺漏。而且斷臂殘肢,也不是火燒能夠做到的。

    這下子,朝堂上先前叫囂特別凶的朝臣們都沉默了。事情一旦歸咎於天,這就完全不好說了。畢竟蘇軾描述的狀況,還真不是人力所能及的。至於天意,還是妖孽,那全都是趙頊一句話的事情。

    臨了,蘇軾還不忘添油加醋為沈耘喊冤:“據沈耘揣測,李圭複攻打礓詐寨,可能與之前安化縣豪族鄺氏一門通敵案有關。”

    通敵乃是大罪,肯定是要稟告刑部的。趙頊聞言,將目光轉到班中刑部一行官員身上。刑部侍郎趙君錫立刻出班回答:“啟稟陛下,雖不知李圭複與鄺家有何關聯,但前月安化知縣沈耘呈送上來的死刑案,正是這鄺家。”

    在趙頊靜候下文的目光中,趙君錫娓娓道來:“鄺家私自倒賣軍械鎧甲與西夏,交易的地點便是礓詐寨。此案中鄺家主犯三人皆斬首,餘者盡數徒嶺南。證據確鑿,前日已經定案,公文正要發往慶州。”

    死刑雖然審慎,但是既然證據確鑿,自然無可辯駁。至於李圭複和鄺家的關係,蘇軾點到即止,不再多說,反倒是引得趙頊越來越好奇。

    達到了目的的蘇軾回到班中,迎著大臣們詫異的目光,心中暗道:沈耘,我隻能幫你到這裏了。

    李圭複對沈耘的控訴便成了一樁懸案,暫時被趙頊和諸多大臣擱置下來。此時他們要討論的,是如何應對西夏人兵馬圍困大順城的事情。

    雖然大順城遠在千裏之外,但是自從築城之後,這裏一直是延邊對抗西夏的最前線。一旦大順城失守,可以說西夏人的兵馬在慶州就可以橫行無忌。到了那個時候,不僅百姓會飽受西夏人的蹂躪,就連大宋的臉麵,隻怕都要丟失殆盡。

    麵子這個東西,與華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樣東西。

    正如向遼國每年供奉的數十萬錢帛被稱為歲幣,大順城這張臉麵,不容丟失。不過三兩句話,朝堂上下便一致決定對慶州用兵。一切事務,都交給陝西路帥司和環慶路轉運使司處置。李圭複的兵權,在這一瞬間被無情剝奪。

    解決完了這件事情,這才開始回過頭來商量李圭複和沈耘打官司的問題。

    如今在朝堂上兩方各說不一,也唯有派下去人手實地查驗,再做區處。秉著一事不煩二主的原則,趙頊將這事情交給了方才出班回應的趙君錫。一個刑部侍郎,足夠資格去查辦這件事情。

    而遠在千裏之外的慶州,此時閑散的沈耘,卻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客人。

    自從見識了沈耘上交的卷宗,皇甫端明便一直掛念著他。倒不是本職的公務,而是純粹想與這位提出了櫃坊製度的後輩好好聊聊。

    如今是誰都看出來,這個國家亟待革新。原本對於王安石滿懷信心的皇甫端明,如今卻隱隱有種向沈耘靠攏的意思。無他,純粹是經過推演,他發現沈耘的方法更具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

    正好,借著巡視地方訟獄的由頭,皇甫端明一路北上。連李圭複都沒有通知一聲,便帶著人手踏入了安化縣衙。

    隻是出示了官牒,縣中的差役便急匆匆來到後衙,於金長嶺麵前稟告:“金縣丞,前衙來了陝西路提點刑獄司的官員。說是要見一見咱們縣的主官。您快過去看看吧。那幾位看著好生威嚴,小人都不敢站在他們麵前說話。”

    其實這純粹是心理感覺,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不是。

    金長嶺本來還在午睡呢。這大熱的天,哪裏有心情署理公務。聽說提點刑獄司的人前來,可是把他給嚇壞了。刑獄本就是考察縣官的重要方麵,一旦伺候不好這些大爺,被參上一本,自己想要轉正的夢就徹底破滅了。

    急匆匆整理好衣冠走到前衙,金長嶺便看到皇甫端明很是閑適地喝著茶水。

    這下金長嶺放下了心,沒有沉著臉色,說明對自己的怠慢並不在意。接下來隻要說些好話,然後招待好了,那便足夠了。想到這裏,金長嶺匆匆湊上前去,躬身一拜:“權知安化縣事,金長嶺,拜見上官。”

    “金長嶺?”皇甫端明愣了一下:“知安化縣事不是沈耘麽,什麽時候換成你了?如果我記得不錯,你應該是縣丞才對?”

    一番話說的金長嶺徹底傻了眼,合著,這位要見的主官,是沈耘,而不是自己。一瞬間,金長嶺的嘴裏滿滿都是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