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神羅皇帝不高興

字數:8316   加入書籤

A+A-




    這是1492年聖誕節的事情。

    “貴國這樣的行為是不妥當的……”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08年正式取得該稱號)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不悅地說道。

    他所說的,就是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取消了原先腓力和胡安娜的婚姻安排的事情。

    盡管沒有正式訂立婚約,但是胡安娜的婚姻安排卻是已經做好的,和胡安王子打包配套,一個娶瑪格麗特,一個嫁給腓力。

    瑪格麗特和腓力兄妹,在當時的歐洲王室是很有吸引力的婚姻對象,兩個人都是皮膚白皙,赤褐色頭發,容貌精細,紅唇飽滿,最關鍵的是,腓力是勃艮第遺產(以佛蘭德為主包括法國北部邊境部分地區)繼承人,很有可能是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陛下,這是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女王長時間討論的結果,我們……”卡斯蒂利亞大使也是堵得慌,聖誕節給人家皇帝送這麽一個“禮物”,實在是有些難為情。

    大使給出的解釋是胡安娜如何如何,種種怎麽樣,大意就是她死活不肯,而且才學品行都配不上腓力大公。

    但是他從大貴族知情人那裏得知,兩個多月前,斐迪南國王找伊莎貝拉女王一夜長談之後,就已經取消了原本的婚姻安排,而且國王的態度非常堅決。之所以拖到這麽久才通知對方,完全是女王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在聖誕節準備厚禮,同時勉為其難地、盡可能委婉地通知這個不好的消息。

    大使這麽說,倒也不完全是自己打臉吹捧對方,首先,任誰不到十歲時就被安排了婚姻,現在十二歲又有了點主見,縱然不反對父母的決定,哪裏會完全心甘情願?說胡安娜不願意,可以說是眾所周知的正確廢話。

    而且當時的腓力,名聲可是很好的,不僅以美男子著稱於世,他也顯得非常地謙恭有禮、風度翩翩。

    “誰會把自己表現得像個人渣?”斐迪南對於這種情況,隻用一句話就否決了伊莎貝拉替腓力提起的最後一次上訴,徹底坐實了人格死刑。

    “不管怎樣,這種行為都是有失禮節的……”馬克西米利安盡管不再那麽嚴厲,但依舊覺得有些不爽。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個頗有作為的皇帝,他通過神羅帝國議會與封建軍製的改革、帝國統治院和帝國管區的設立,以產生一個由貴族所治,為貴族所服的中央政府。盡管這個脆弱的中央政府在後來的宗教改革中被攪的支離破碎。

    但他同時也是悔婚和毀婚的嚴重受害者。

    首先,瑪格麗特公主三歲時就和法王訂了婚,送到法蘭西宮廷培養,但很快,查理八世悔了瑪格麗特的婚,然後出兵布列塔尼,武力搶走了已經和馬克西米利安完成象征性婚禮的安妮女公爵。

    悔了女兒的婚,毀了老爸的婚。

    奇恥大辱啊。這件事就發生在兩年前。

    於是馬克西米利安仿佛又見到了當年的屈辱場景。

    自然十分不爽。

    而且他也不認為對方說的是實話。胡安娜公主身體健康,有禮貌,而且文化素質很高,他是聽自己的大使說過的,他覺得胡安娜是個不錯的兒媳。

    不過他也明白事理。對方和己方還沒有正式訂婚。現在提前四年通知自己,有充足的時間重新安排,而且備上厚禮,言辭委婉,明顯仍然願意保持兩國的親密關係。

    “真的不能再考慮一下嗎?也許可以安排胡安娜和腓力見一次麵,然後再考慮考慮……”馬克西米利安還是想爭取一下。

    “恐怕不行。國王陛下說半年後您會知道為什麽。”

    “好吧。”馬克西米利安認為這是對方婉拒的意思,隻好放棄。

    不過他倒是想知道斐迪南半年後會說什麽。

    1493年7月1日,斐迪南宣布他和胡安娜公主將會參加第二次前往“印度”的航行。

    “……”聽到消息的馬克西米利安確實服了,人家都決定跑路了,你還有什麽可說的?還好,沒帶著胡安王子一起走,另一樁婚事還是定下來了。

    那麽得安撫一下兒子,然後再挑一門親事。

    馬克西米利安這次決定就與德意誌的諸侯聯姻,方便腓力掌控未來的帝國。

    動筆開始給兒子寫一封信,對腓力他覺得有些愧疚。

    馬克西米利安一直搞不懂,為什麽南方的那兩位君主會拒絕婚事。要知道腓力今年已經接管了佛蘭德,就掌控的權力而言已經舉足輕重,更不要提以後會繼承神聖羅馬帝國。以那位女王的政治覺悟,不應該的。

    恐怕是斐迪南國王堅決反對,他又是為了什麽?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就別想。”斐迪南對伊莎貝拉幹脆地說,後者盡管已經聽從他的意見,但還是有些不解。

    她確實不會為了結好一個未來的國君,就當真把女兒嫁給人渣。

    她的政治婚姻的安排,也是有基本的底線的。最近她暗中派人打聽,也發覺了腓力光鮮外表下的種種陰暗和不堪。

    所以僅就腓力人品為負數這一條,她並不後悔取消了婚姻安排。

    她不解的是斐迪南的決定。

    政治家的決定,通常要考慮各個方麵的利益,尤其是政治利益。

    盡管有些時候,某一方麵的因素可以起到絕對壓倒作用,不管其他方麵怎麽樣。但即便如此,也不會隻考慮這個壓倒的作用,還會綜合其他因素。

    比如說,美國突然決定給中國北約盟友的待遇,並支持我國統一灣灣島,給予各種經濟優惠,隻要中國把灣灣控製下的太平島給菲律賓。

    換成老蔣絕對答應了。因為他在外蒙古上就幹過一次。

    但天堂黨是絕對不會答應的,根本不需要做考量,絕對不可能幹這種事。

    但就算結果注定了,中間還是會分析一下。

    比如說,你厚著臉皮答應了,那麽你這個政府和這個國家的尊嚴去哪了?以後誰還把中國的話當回事?人民怎麽看你?搞不好天堂黨都會下台。

    隻是天堂黨下台?too,young,too,symple!

    既然天朝喜迎“自由民主”,那麽待遇到底給不給,灣灣到底回不回,還不是燈塔國一句話的事?

    就算都實現了,反正中國都是燈塔國的忠實仆人了,給點骨頭也無妨。

    反正天朝已經被滲透得千瘡百孔,成人家後院了。

    那麽天朝進化為超級大國的可能性就徹底沒了。

    當然現實中的美國不會這麽幹。因為剛才的考慮忽略了一個因素,反悔。

    ……

    所以伊莎貝拉覺得斐迪南不會僅憑親情就下定論,還會考量別的因素。

    伊莎貝拉感興趣的就是別的因素。

    準確地說,她想聽一聽斐迪南對於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與神羅關係的看法。

    “你是想問這個啊……”斐迪南決定淺淺說一下,他不想說出全部的謀劃,那樣太過驚世駭俗。

    不是說他怕被當成精神病什麽的,是怕影響曆史發展,擾亂他的計劃。斐迪南的計劃,需要歐陸政局與曆史相比不發生劇烈的改變。

    “你認為我們與神聖羅馬帝國聯姻就能形成對法蘭西的包圍,但是這裏麵有三個問題。”

    “首先,聯姻的效力是存疑的。”

    “如果兩個國家不是為了最終合並而聯姻,比如我們這樣,那麽它們的國家利益肯定有不一致的地方,不能把它看成一個緊密的整體,哪怕它們有相對統一的目標。何況根本沒有盟約,隻靠聯姻與不牢靠的共同利益……”

    這方麵中俄是個經典例子。如果存在一個“中俄蒙聯邦”,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那麽第二天美國就跪了,西歐日本也都會立即哭爹喊娘。沒辦法啊,一個麵積二千八百多萬平方公裏,人口近十六億,經濟總量接近美利堅,資源世界第一,海軍世界第二,陸空軍與核武庫世界第一,而且政治穩定的國家,數據往那一列,想一想都讓人發抖。

    而現實中情況是反過來的,不必多言,對比之下便知其因。

    “其次,即使形成了緊密的同盟關係,那麽對法蘭西確實形成了地理上的包圍,但也僅僅是地理上的。如果我願意,我可以拿起法蘭西的地圖把它撕成碎片,但那有意義嗎?我們難道僅憑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就可以讓我國和神羅的軍隊在戰爭爆發幾天之內就從四麵八方同時統一向巴黎進軍嗎?就算真的可以,如果其中一部分軍隊失敗了,那麽這種距離遙遠的聯合也就失去了意義。”

    “第三,其他國家不會坐視此種現象。”

    “歐洲各國傳統上都是不容許一個十分強大的主宰性力量存在的,現在大家都憂心法國的威脅,如果伊比利亞與神聖羅馬帝國緊密地結成同盟,被反對的就是我們,如果……”斐迪南故意頓了一下,“有一天我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統一在一個皇帝的統治之下,我們就會成為其他國家的敵人。不是嗎?”

    曆史上,法國人1525年在巴威亞戰敗後,馬上開始尋找新的力量,準備與查理五世長期抗衡。第二年,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就與威尼斯、教皇克萊芒七世、佛羅倫薩、米蘭等組成同盟,這些政治力量都害怕查理五世帝國過度膨脹,威脅它們的生存。

    伊莎貝拉身體一顫,她一直有一種她認為不該有的預感,腓力和胡安其中一人可能命不長久,那麽……但是現在她突然有些明白了。

    “而如果這種聯盟仍然不敵我國,法國甚至會與奧斯曼結盟。”

    “不可能!所有歐洲國家都會反對,然後站在我們一邊。”

    曆史上見到查理五世過於強大,法國幹脆與奧斯曼帝國簽訂了“特惠條約”,同時鼓動北非的伊斯蘭勢力劫掠西班牙的海岸和商船。法國與奧斯曼的結盟令基督教世界大為震驚,被指責為“邪惡的聯盟”、“百合花和新月的瀆聖的結合”等等。

    “這樣其他歐洲國家確實站在我們一邊了,但是我們的麻煩大了。”

    法國之前和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北部諸國結盟其實沒什麽效果,麵條的戰鬥力就算了吧,而且意大利南部都是西班牙領土,你拉上半個麵條,就這半個麵條都還是一盤散沙,實在隻是意大利內戰的節奏。曆史上也確實是這樣的。

    但是你和奧斯曼結盟……這掛開的有點大……就算麵條諸國都轉向查理五世也沒有用啊!1528年可是剛剛打過維也納之戰啊!

    如果你再想想這個時候的蘇丹是蘇萊曼大帝……

    “反正法王跟教皇一直不怎麽對付,有限地與奧斯曼合作,背負一些罵名,在民族利益麵前不算什麽。”

    ————分割線————

    “其實我不怕這些!”說了半天,斐迪南又是一變風格,讓伊莎貝拉一愣。

    “哪怕真的和法國與奧斯曼多年作戰,我也不在乎。”

    “這樣會大大消耗我國的國力,經濟會發生危機,民眾也會死傷慘重。”伊莎貝拉倒是在說真心話,曆史上法國與西班牙戰爭中西班牙設下埋伏,沒想到法軍太膽小,直接跑了。實際上貢薩洛很鬱悶,因為沒能達成主要目的,但是伊莎貝拉聽了很高興,認為減少了基督徒的傷亡……

    “這個時代,國力就是準備用來消耗的。”斐迪南聳聳肩。

    “但是,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的國力,隻能為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消耗!”

    “你想一想,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與神聖羅馬帝國相比,哪一個國家,在歐洲諸國以及與奧斯曼的矛盾中牽涉更深?顯然是後者,別的不說,如果成為卡斯蒂利亞-阿拉貢以及我們國家的廣闊領地的主人,還執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那麽這麽一個強大的皇帝,會不會對鏟除德意誌的諸侯們很感興趣?光這一點,就是個無窮無盡消耗力量的傷口。然後再加上奧斯曼在陸地和海洋的擴張壓力……顯然那位皇帝將把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的土地和財富作為他野心的基石。”斐迪南總結道。

    “這不可以,”伊莎貝拉分析利弊後也抓住了關鍵,“德意誌地區的統一和分裂,與卡斯蒂利亞沒有任何關係,不能讓我們的財政和軍力消耗在德意誌的土地上,我們也沒有必要全力投入在中歐對抗奧斯曼的戰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對法國的遏製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如果法國和德意誌諸侯們聯合,那麽哈布斯堡王朝實際上不能給我們多少幫助,卻讓我們長期置身於殘酷而無意義的消耗戰中,讓我們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免費雇傭軍。”伊莎貝拉總結道:“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而不能被綁上戰車,為了別人的戰爭而破產,”說得太對了,曆史上西班牙財政破產不是一次兩次啊!“我們和神聖羅馬帝國應該是比較親密的盟友關係,但不是完全一致的同盟,這樣最能有利於西班牙,並且得到所有其他歐洲國家的支持,把壓力集中於法蘭西。”

    伊莎貝拉把斐迪南接下來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了,果然她也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有她在,西班牙肯定能保持穩定。

    所以斐迪南才這麽果斷地敢親自去新大陸。

    ……

    就在斐迪南和伊莎貝拉討論和神羅的關係時,佛蘭德,一個少年怒氣衝衝地讀著父親的信。

    “……對這種事情的發生我感到很遺憾和抱歉……你可以在德意誌能找得到的最高貴的處女公主……臉蛋最美麗、身材最窈窕的佳麗當中隨意挑選……”

    一個玻璃杯子遭受了無妄之災,“啪”的一聲摔成了碎片。

    “啪”!又是一個玻璃杯。

    腓力很生氣,他生氣的原因不是娶不了胡安娜,而是——按照廷臣們一直奉承和挑唆他的說法——伊比利亞半島那兩個粗魯無禮的國王和女王,居然敢毀棄他這個高貴帥氣、英明神武、流芳百世、權傾天下、傾倒眾生的大公的婚約(哪怕他從未打算與情婦絕緣)——這是對他的蔑視與侮辱!

    廷臣們乘機行事,提了一個餿主意——“您可以這樣……等到卡斯蒂利亞的船隊來接瑪格麗特,晾著他們,讓他們打著寒顫自己過冬,然後您再想辦法拖延一會……”

    “好主意,就這樣吧!”腓力興奮地道,他要給那些傲慢無禮的卡斯蒂利亞人一個難忘的報複!

    ……

    “嗬嗬,以那個人渣的性子,怎麽不會給我們找麻煩呢?”斐迪南對伊莎貝拉侃侃而談,冰冷的笑意浮現在臉上,一想到那凍餓而死的近萬名水手和士兵,一趟總損失人員一萬人的娶親航行,他就把指關節捏得“咯噔”直響,他知道腓力肯定會在廷臣的唆使下搞什麽幺蛾子。

    “到時候,如果在10月底之前不能接回瑪格麗特,船隊直接返航吧,讓瑪格麗特穿過法蘭西來我們這裏,至於是不是會被扣留,我可不負責。”